02.27 今天最好的表現,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我勸你,別隻做個會贏的人

文|若杉


疫情漸好,感覺脫下口罩,享受春光的時刻已經不太遠。


今天,想跟大家聊點別的。


01

成為更好的自己,是期待,也是慾望


昨天,在我們諮詢師成長群裡,有人分享了一句話,叫“今天最好的表現,是明天最低的要求。”


這句話乍聽很勵志,與“要麼不做,要麼做到最好”是近親。但是,在一個諮詢師的眼中,這句話所透露出的是背後滿滿的壓力。


我聽著感覺不適。


我在想,被這句話激勵的人們,每天得把自己逼到什麼份兒上,如果這麼一直一直逼自己,結果又是什麼?


我們常常說,要成為更好的自己。這話沒錯,但如果每一天都要求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意味著每一次好的表現都要把標準往上提,但人總有自己的侷限,總有瓶頸,總有“提無可提”的地步,那要怎麼辦呢?


今天最好的表現,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我勸你,別隻做個會贏的人


很多年前,讀一本小說。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金牌銷售,公司靠著他力挽狂瀾,把他從銷售員提到銷售經理、再到銷售總監、銷售副總。旁人眼裡,看到的是金光燦燦的職業前途,但是,他的內心卻無限惶恐。


他說過這麼一句話,我至今記憶猶新。


他說:“我們做銷售的,就是給自己挖一個一個坑。今天你完成了一個100萬的坑,馬上就有一個更大的坑給你,你再拼命去填。填好了,馬上就有更大的坑出現在你面前。如此往復。總有一天,那個坑大到你無法填上,而後,把自己埋了。”


這段話,說的是銷售業績,也是慾望。人的慾望若無止境,最後,也會吞噬自己。


寫到這裡,又想到那句“成為更好的自己”,覺得是慾望披上了勵志的外衣。


慾望不都是壞事,慾望讓人有進步的動力,去探索更多的未知。但慾望裡若只有名利,便膚淺了。


我越來越羨慕和欣賞那些不被慾望牽引著,迷路的人。


講兩個人,一個是黃執中,一個是田雨。


02

會贏,也要會輸


​我喜歡《奇葩說》,其中,最喜歡的辯手是黃執中。每一次聽他的辯論,我都會覺得大腦有被新鮮的東西衝擊,覺得自己的思維又被拓寬了一些。


但是到《第六季》,幾乎每一次他的出場,都會讓我捏把汗。我期待他精彩的表現,卻也清楚,一個人要維持每一次的精彩,得付出多大的努力。或者,總有那麼一刻,確實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今天最好的表現,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我勸你,別隻做個會贏的人


這一次,黃執中的《奇葩說》之路,果然走得不那麼順利。


首場比賽就輸給了新奇葩雷哥。後來的辯論偶有驚豔,但大多數的時候,我看到彈幕上刷著“聽不下去”、“套路太熟悉了。”


不是他在退步,而是因為觀眾、對手對於黃執中,太熟悉了。因為熟悉,大家期待他每一次比上一次更好的表現;因為熟悉,對手對他的套路拆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邊;因為熟悉,連他慣用的開場白,都拿來被大家調侃,博觀眾一笑。


最後,他作為隊長帶的隊伍,成了第一隻被淘汰出場的隊伍。


被淘汰的那天晚上,他發了一條微博:“我盡力了。”


今天最好的表現,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我勸你,別隻做個會贏的人


眼看著一個被捧上神壇的人,被一點點拉下來。場面有些悲壯。一個習慣贏的人要接受失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後來在與馬薇薇的對話中,黃執中坦言:“這兩年,我發掘我觸摸到自己的天花板,我每一次好的表現,都在把標準往上提,總有一天會提到自己翻不過去的地步。沒有人可以一直天下無敵,那太恐怖了。”


在發掘自己很難再超越的時候,黃執中在調整自己。


他說:“我現在願意坐下來當一個配角,這是我四十歲以前的春天沒有感受過的東西,我為什麼要一直講個別人想不到的東西,我能不能講個別人想得到的東西。”


這其中的轉換,必然是不容易的。但主動尋求這種轉換,需要放下,也需要大智慧。


今天最好的表現,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我勸你,別隻做個會贏的人


一直贏很難,但是承認自己沒法做那個比昨天更好的自己,願意承認並且接受自己的侷限,更難。


在學習贏之外,也要學習如何輸。


03

總有一些人,沒那麼想贏


另外想講的一個人,是田雨。光提這個人,可能大家知道的不多。我們更熟悉的,是他的角色,他是《慶餘年》中的王啟年,《精英律師》裡的何賽,《妖貓傳》裡的高力士……


看到一篇《人物》對田雨的專訪,愈發喜歡他。


他是圈裡的好演員,不缺戲演,一年進進出出十多個劇組,但演得也都是配角。去年,因為《慶餘年》、《精英律師》被更多的人認識時,他已經44歲了,是個標標準準的中年男演員。


很多記者喜歡抓著他問:“默默無聞的時候,你失落嗎?以前那麼用心準備、花了那麼多心力的角色沒有反響,不難受嗎?”


大家想聽的他說的是,一文不名時的憋屈,和爆火時候的狂喜。


今天最好的表現,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我勸你,別隻做個會贏的人


而田雨最喜歡說的是兩個字:隨緣。


“人生就像一個籤筒,有大吉、中吉、小吉、兇、大凶。能抽到大吉的人是極少數,不可能說我只要最好的部分,其他的部分我也接受。”


如今,他不算抽到大吉,也至少算是抽到中吉,但在越來越多的機會發現他的時候,他希望減產。他嚮往的,是一種鬆弛的生活,陪陪老婆孩子,逛逛博物館、古玩街。


在過往的漫長時間裡,田雨沒有因為無名而放棄,現在也沒有因為成功而變得更加進取。


田雨說:“我就是挺隨緣的人,非得催著我怎麼樣,得拿什麼獎,得演男一號……我寧願退休。我就想踏踏實實演幾年戲,踏踏實實去生活。”


田雨這樣的佛系不是誰都能理解,當然,他大概也並不期待別人的理解。


贏不是世界上唯一的選擇,也不是所有人都一定要把自己逼在高壓下,逼在懸崖上。


有人在慢慢悠悠地生活,有人在贏過之後學習怎麼輸。這都是一種選擇,一種成長,一種進步。


別逼自己太狠,因為人總有自己逾越不了的高峰。我們不能跟自己的侷限做對。


除了贏,我們要學習的事情還有很多。


比如,輸。

比如,遏制自己的慾望。

比如,安安靜靜的享受閒暇。

……


生命,因為選擇多樣,才有趣。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