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買車險只買交強險的消費者是一種什麼心態?

愛車的小生


這樣的情況一般出現在非常老的老司機身上,例如我,由第一臺車,除了第一年上了個全保,然後次年就只剩第三者,最後就只買交強險了。由2011年到2019年,都沒發生過撞人,或者嚴重的車輛碰撞事故。

這情況從客觀的角度,去分析:

1、 不經常跑外地,上下班路線單一,城市路況非常好,行人比遵循秩序;

2、 心態好,不開快車,不強搶佔位置,不開鬥氣車;

3、 最行駛路線比較熟悉,幾乎日日來回往返,所以很熟悉;

4、 對車輛的特性,車輛的位置瞭如指掌。

交強險的賠付範圍:機動車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有責任的賠償限額

死亡傷殘賠償限額:110,000元人民幣

醫療費用賠償限額:10,000元人民幣

財產損失賠償限額:2,000元人民幣

機動車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無責任的賠償限額

死亡傷殘賠償限額:11,000元人民幣

醫療費用賠償限額:1,000元人民幣

財產損失賠償限額:100元人民幣

所以,按照交強險的賠付,如果只購買交強險,日常用車的輕微刮碰,不是豪車,排除行人的情況下,是足夠賠付的。(Bee)


DearAuto


汽車保險分為交強險和商業險兩大類,其中交強險是強制要求購買的,商業險則可以自由選擇購買,這也導致很多車主在購買車險的時候只選擇交強險,其實對於車險來說,買準不買多,並不是買的越多就越好。

車險的購買必須帶有目的性地買,雖然除了交強險之外是可以有選擇性的,但不建議只購買交強險,很多車主之所以只購買交強險,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僥倖心理,認為自己開車穩當不會出現任何刮蹭或者其他問題。

通常這種情況只有在發生意外之後,才能夠知道保險的用處有多大,正所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誰也不能夠保證自己開車上路不會出現任何問題。舉個簡單地例子,車子一不小心被刮蹭了,沒買保險那就只能自己掏錢,這就不是幾十塊錢能夠解決的問題。

當然並不否認有些車主單獨購買交強險之後並未出現任何意外事故,但這些車主開車無疑就是日常幾公里代步使用,或者能夠沉著駕駛技術熟練,對於這樣的情況確實能夠做到不發生比較大的意外,偶爾的小刮蹭自己掏錢解決。

每個車主的想法都不一樣,商業險可以選的險種很多,但如果要購買並非全部購買,可以有選擇性有目的性地去購買,比如車損險、第三者責任險以及不計免賠險,至於其他險種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購買。

一旦車輛在沒有購買任何保險的前提下發生事故,那麼賠償金額往往都會高得離譜,既然能夠買上車,誰也不會差這上千塊錢購買一份保險,千萬不要存在僥倖心理,可以少買,但最好要買。

Anywhere anytime,覆蓋全國的移動互聯網汽車救援網絡平臺,救援就在你身邊,關鍵時刻顯身手!回答車主各類養車用車急救問題,認為有用的請關注並點贊。當需要救援時,無論你在哪裡,幫你找到最近的專業的救援人。


孫行者汽車救援


只買交強險的人還是挺多的,因為是強制險,必須購買。


如果不強制買,或許會有一部分人會買保險吧。


什麼心態


感覺用不到吧,如果他認為可能用到能不買嗎?


這個是有出過理賠事故,才能體會保險有用,不然很多自負的老司機,會認為技術過硬,保險是多餘的,浪費錢。


今年一個親戚,也是很多年的老司機,一直安全駕駛,以前也是隻買較強險,因為要驗車才買的,不驗車估計交強險也不會買。


五一外出的人多,車多,在下坡的時候由於車上有重物,走走停停,最後有一次沒及時剎住車,追尾了別人,因為是全責,交強險都不夠賠的,最後損失挺大,現在就開始上商業的第三者責任保險了。


所以說,過度自信,自負是隻買交強險這部分人的主要心態,也不乏怕多花錢的人吧。


車在路上,很難說自己技術高就不會出事故,飛來的橫禍也不少見,買一份保險,多一份安心。


隨遇南安


首先肯定是對自己的技術的一種肯定。有了好的技術就有把握避免掉事故的可能性。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車輛本身的價值不高,如果繼續選擇商業保險的話可能有點不值。相信多數人都是以上兩種想法。

但我覺得,只要是上路的車最基本的車損、三者、玻璃這些都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像冬天的時候,可能就不是我們能控制好的了。


愛探索的豪


這種屬於沒有風險意識的消費者下,或者也是沒有錢,想著只要自己小心開車,自己不撞別人,就不會有責任,存在僥倖心理。或者是覺得每年都在買保險,但是也沒出過事故,覺得不划算。這種都屬於僥倖心理,沒有風險意識。

新聞上都有諸多報道,例如出4s店前只買了交強險,但是出了4店後就出事故了。這種例子數不勝數。建議不要有僥倖心理,買商業車險,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別人。當你賠不起時候,傷害的是兩個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