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情過後,農村電商如何發展?

新大風歌


閣下應該也是,正想從事或者真在從事農村電商這一行業的朋友吧,如何發展這個問題,不敢教,但是可以談談我的理解,不管疫情前還是疫情後,現如今電商普及,畢竟已經進入網絡時代了,現在從事電商也還是不算晚,可是想在電商中脫穎而出是有點難了。

1,在我看來不管什麼時候,做什麼都離不開誠信二字,誠信真的很重要,這是我們選擇經商首先要學會的,電商也不例外,畢竟騙的了一時,騙不了一世,電商的誠信就在於我們要做到所宣傳的任何事情,比如說貨不好,退款什麼的呀。所以很重要。

2,在誠信方面做到了,我們還得坦誠,現在的社會已經很少能做到弄虛作假了,我的產品,別人也有,所以我們得要學會坦誠,儘量薄利多銷,我們出售的不是產品,而是口碑。

3,這些方面做到了,我們接下來就是宣傳,宣傳很重要,現在網絡自媒體段視頻平臺那麼發達,我們可以將我們的產品,以段視頻的形式發佈出去,讓更多人看到更放心,更優質的東西,所以宣傳很重要。

4,做好了上述三點還是不夠的,接下來,留給我們的就是時間了,我們得堅持做好以上的工作,不能半途而廢,一定要堅持下去,慢慢來,一個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也不是靠運氣,運氣好的人努力的時候往往別人看不見的。

在這裡呢,希望正在從事任何行業的工作者,都能繼續堅持下去,相信等待我們的未來是美好的,不要放棄我們的夢想。 謝謝!








榮哥回鄉


我是四葉參種植戶!我個人發表一點關於疫情過後農村電商的發展!我堅信農村電商會有一個飛躍!就那我來講吧!我種植四葉參沒有賣過統貨!都是加工成出口商品和藥材切片,鹹菜裝盒!電商這一塊主要是鹹菜銷售!疫情這段時間不但沒有受到影響還大大的提高了銷售業績!因為好多人有時間有必要認識到原生態天然的山野菜,要比吃大棚蔬菜好的多!更注重了藥食同源的食療好處!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想法說的不好請見諒!











四葉參王子


1、電商平臺愛心助農。

在這次疫情中,阿里巴巴對武漢和湖北以及全國多個疫情重災區,提供了巨量援助。

同時,受疫情影響的全國多地農產品滯銷問題也受到阿里巴巴重點關注。

阿里巴巴充分發揮了電商平臺優勢,組織一場聲勢浩大的 "愛心助農活動",並且取得了驕人的戰績。

2、三農自媒體人帶動農產品銷售

在過去2-3年裡,各大自媒體平臺對三農領域作者的扶持有目共睹,也成就了三農領域很多大咖。

當自媒體發展到一個成熟的口子,我們發現,基於自媒體的內容電商再次火了起來,隨後直播電商接檔而來。

在眾多內容電商的工具中,唯有直播帶貨的效果最好,成績最值得自媒體思考。

一場直播可以賣出10萬斤蘋果

一場直播可以賣出15萬個土雞蛋

一場直播可以賣出6萬份年糕

一場直播可以賣出9萬斤山藥

……

這些都是眾多三農自媒體人直播帶貨中耀眼的數據,這些真實的數據只說明瞭一個問題,直播電商要爆發了,農村電商紅利期要來了。

尤其作為自媒體人,在風口來臨的時候,新工具發光發熱的時候,我們除了通過新工具爆發的紅利期實現自我的財富創收外,我們還應該通過新工具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

作為三農自媒體人,通過直播電商,推廣優質農產品,助力農產品銷售,與我而言就是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

3、新農人思考

其實農村電商早已經很成熟了,只不過以前是基於類似淘寶電商平臺的傳統電商,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直播電商這種新的模式。

直播電商是農村電商的延續,更是一種高階模式。

通過直播帶貨這種形式,主播可以直接走進果園,走進蔬菜大棚,讓消費者和農產品零距離接觸,零距離溝通,最終消費者更容易產生購買慾望,轉化下單。

如果說過去直播帶貨還是挺專業的事,需要專業主播來做,而現全民直播的到來,即使是普通農民也可以直接進行直播帶貨,把農產品賣出去。

農民自己做直播帶貨有兩點優勢:

農民對農產品屬性特點更加了解,可以更專業的介紹產品;

農民自己種植農產品,擁有天然的直播場景,以及創作短視頻的素材;

農民對農產品屬性特點更加了解,可以更專業的介紹產品;

農民自己種植農產品,擁有天然的直播場景,以及創作短視頻的素材;

這兩點優勢就已經決定了農民自身就可以做直播電商,搞農村電商,把農產品賣出去。

所以農村電商,直播電商,不僅僅對自媒體創作者來說至關重要,對農民本身也至關重要,這有可能是未來一大批人創造新的銷售模式的基礎,也極有可能是未來一大群人創造財富的工具。





夢幻貝玉兒


你好,由於今年疫情的原因,影響了很多行業。包括水果的一些問題。這也是間接性的影響了農民,畢竟水果是農民種出來的。

我自己是做水果行業,也經常到農村去收貨,和農民打交道。在農村電商這一塊,也見識和了解很多。下面我就簡單說一下。

首先,先說疫情影響吧。很多人都喜歡吃砂糖橘。但是疫情發生這段時間,正是砂糖大量上市的季節。很多老闆也都回家,市場關停。這就導致地裡面有很多成熟的砂糖橘沒人去採摘,運輸,兜售。但是又都熟了,不能看著爛掉。然而城市裡的人全在家裡,又沒法外出,想吃也吃不到。這就造成,想賣的賣不出去,想吃的吃不到。

最可憐的就是農民,自己辛辛苦苦一年勞作,不能全爛在地裡面。所以就有農民自己網絡直播,特別是在頭條上面(不是誇獎頭條,確實幫助了很多很多人民)。之前還看到一篇新聞,說副縣長親自直播,一天賣出去二十多噸橘子。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我之前在江西贛州做贛南臍橙。當地政府就很支持電商這一塊。當地的很多村民,也是靠電商賣出去大量的貨。現在甚至很多農民不再把貨賣給收貨老闆,而是自己通過電商賣出去。

通過上面的例子可以知道,在農村做電商,賣一些當地的特產,還是很有發展的。疫情期間很多人抱著手機下單買東西,買到的還不錯。真真切切體會到從農民手裡直接買貨的感受。我覺得對以後農村電商有很大的幫助。






Mr晉先生


您好,感謝您的提問。先給大家看一個例子

有位朋友給了一個形象的例子來說疫情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可以感受一下。

原本:

農民老王把辛苦一年種的玉米穀物賣給了養殖場趙老闆拿了一筆錢,趙老闆把從老王們那裡收來的糧食做成飼料,雞肉雞蛋源源不斷供給社區超市;超市因為貨源充足薄利多銷;因為物價平穩,城市上班族李先生一家除去日常開銷還有些餘錢,去4S店提了輛車;汽車銷售小孫因為近期買車的人多,拿了不少提成,晚上下班叫上幾個哥們喝酒擼串;燒烤店老闆小王看著滿屋子顧客喝酒吹牛逼很開心,給王老打了個電話:爸,我這生意可好了,今年賺了不少錢,給你寄點啊?老王說,不用了兒子,咱家糧食都賣了,物價也便宜,錢夠花了。

然而疫情來了:

老王辛苦一年種的玉米穀物賣不出去急得要死;養雞場趙老闆因為糧食進不來,蛋雞餓死一大片;社區超市因為雞肉雞蛋供應不上,貨源奇缺,只能提高物價;城市上班族李先生髮現這段時間物價高漲,為了維持生計,取消了原本的購車計劃;汽車銷售小孫因為業績不佳拿不到提成愁眉苦臉。燒烤店老闆小王因為沒生意房租都要交不上了,給老王打電話,爸啊,你能給我點錢嗎?再不交房租就要關門了,老王無奈的說,兒子啊,咱家糧食賣不去出,我也沒錢啊。

傾巢之下,焉有完卵。對在時間長短仍不明朗的情況下,交通管控、人員的畏懼情緒都會給農產品運輸、農資供應、加工銷售帶來深遠影響,對農業農村農民的生產生活也會有影響,全面小康是一場“攻堅戰”。

做正確的事與正確的做事同樣重要。我認為農村電商的發展至少需要在以下五個方面加強反思:

1、網貨化普及和流通效率。農村產品上行已經強調了很多年,但以往侷限太多,應做分類考慮:一是大量農產品的網貨化受制於產地預處理設施和快遞成本,如生鮮等品類更適合通過落地配實現城市分銷,可以拓展“網訂店取”“網訂到家”等零售新業態,對接社區拼團、外賣、前置倉、生鮮超市、餐飲等渠道,這也是落實“光山指示”,就近或定向對接市場供應,有利於降低損耗及快遞、包裝成本;二是特色農業的網貨化受制於其產業規模和組織化程度,可充分利用現有基礎和設施,有針對性地加強流通基礎設施、優化產供銷全鏈條服務,要在促進快遞量增長的基礎上實現提速降費,著重提升品牌化溢價,否則將很難持續;三是鄉村優勢產業的網貨化應以擴大農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為導向,包括手工業、鄉鎮產業等相關產品,既要促進網絡零售,也應鼓勵擴大網上批發或分銷,積極探索跨境電商;四是非實物類的網貨化潛力巨大,如旅遊服務、本地生活服務,包括住宿、餐飲、門票等的在線預訂應予鼓勵發展。

2、公共服務引領創新能力。各地購買公共服務時應堅持“軟件為主、硬件配合”的原則,更偏重於數據運營、品牌策劃、資源對接、行業組織、創新迭代等方面的軟實力,重視本地化服務團隊的組建和培育,強化對本土優勢產業、特色農業、龍頭企業、創業孵化等的服務成效,儘可能控制在硬件設施規模和檔次上的過度投入。

3、村級社群增值服務能力。農村電商服務站點以往的問題很大程度在於運營,無論是過度覆蓋、選址不當,還是站長收入不足、能力不夠,除了業務量低的“殭屍”站點,業績較好的也常因站長改行而關閉。在站長的選擇和培養上,應賦予其鄉村網絡致富帶頭人的角色,建立強帶弱機制,儘可能鼓動一幫年輕人(包括外地鄉賢)開展線上合作,而非各自守著站點等村民上門。“村級社群+配送自提點”應成為基本配置,“一站多用”“一網多用”必須是硬性要求,還需要促進商貿和快遞物流的市場整合及共同配送實現末端支持,只有持續業務創新,豐富增值服務,才能實現多方共贏。同時,推進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物流快遞、在線服務等鄉村應用的融合聯動也十分必要。

4、培訓普及和轉化能力。目前按線下培訓人次補貼,在實施中的弊端很多。應考慮在大區域統一選拔招募講師,開發適用課程,加快普及在線培訓課程的點播或直播;各地按壯大電子商務人才隊伍和從業規模的導向,著重加強招生動員能力,加強實操及進階類培訓的組織和輔導,加強學員的就業或創業後服務,提升培訓轉化率和人才留存率。

5、在線內容的營銷能力。從早期的“淘寶村”到“微商村”“直播村”甚至“在線村”,鄉村互聯網化的成果日益豐碩。基於直播、短視頻等新媒體的內容生產和運營為鄉村品牌化打造提供重要支撐,更多的鄉親“網紅”將生長出來,VR(虛擬現實)、AI(人工智能)為鄉村振興展現出更美好的前景。

未來農村電商的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再接再厲,最終帶領農民共同致富。

其實做農村電商的夥伴可以多看看,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做自己人生首席運營官


自疫情爆發以來,我們從網絡上,視頻裡,能夠看到各種農產品滯銷,農民束手無策的內容。

被討論比較多的就是草莓和砂糖橘。

以往在春節期間,草莓能賣到30塊錢一斤,但是今年大年三十也只賣到了14塊錢一斤,在農村實行“封村”以後,由於交通被阻斷,消費市場也越來越冷清,導致草莓現在5塊錢一斤也沒處賣。很多大棚草莓都摘下餵了牲口,倒在了溝裡,一個季度的辛苦算是白費了。

廣西砂糖橘,春節前後本應該是銷售旺季,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同樣面臨交通被阻斷,消費市場冷清,沒有客商上門的種種問題。最終,我們看到了網絡視頻中,果農一框框把成熟的果子傾倒溝裡,憤怒的摔下筐子,這樣的鏡頭看一次心疼一次,確很無奈。

這只是這次疫情中農業受到打擊的兩個縮影,農產品滯銷波及到了各個品類

廣西百香果/沃柑

四川獼猴桃/醜橘

陝西獼猴桃/蘋果

重慶臍橙

山東蔬菜

……

幾乎應季農產品無一例外都受到了嚴重影響,產品滯銷對農民造成了沉重打擊。

同時我們也看到,農產品滯銷雖然嚴重,但是也有一部分滯銷產品通過一種全新的模式獲得了很好的銷售,幫助農民解決了虧損問題。

今年伊始,自疫情爆發以來,各行各業,各界人士都受到了巨大影響,不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還是小微企業,都受到了巨大沖擊,很多企業面臨致命危機。

普通上班族,老百姓同樣受到了不小的打擊,尤其是有房一族,有車一族,有貸一族,壓力可想而知。

目前正是抗擊疫情關鍵時期,我們也看到了很多政策對企業以及對個人的扶持,相信不用多久,疫情就會過去,生活原本的樣子還會回來。


鄉村李小


受疫情影響,今年農村很多優質的農產品滯銷,農民束手無策,特別是一些水果賣不出去,時間一久就會爛掉,這樣將會受到很大的損失,所以疫情過後農村該如何發展電商,如何利用網絡平臺把農產品銷出去呢?

如今很多地方政府都成立了電子商務中心,助力當地農產品銷售,電子商務中心把村民們的優質產品收回來,利用網絡平臺銷售出去,這樣不僅賣了農產品還提高了農民的收入,農民也不用為銷不出而犯愁;其實農民自己也可以學習如何開網店,現在地方政府也都非常支持農民創業,他們會定期請專業人員開展電子商務培訓班,讓大家更清楚怎樣運用電商平臺,農民閒時可以利用直播、拍視頻的方式把自己種植、養殖的方法傳到網上,讓大家一目瞭然整個過程更放心的購買;通過此次疫情,我們發現一旦出現這種“特殊時期”停工停產,大家不能正常去商場購物,農民的農產品也無法銷售,幸好有電商平臺可以讓大家足不出戶購買到最好的農產品,所以發展農村電商不僅對農民本身有好處,而且對其他一大群人也會帶來一群好處。


陝南小鑫


今年伊始,自疫情爆發以來,各行各業,各界人士都受到了巨大影響,不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還是小微企業,都受到了巨大沖擊,很多企業面臨致命危機。

普通上班族,老百姓同樣受到了不小的打擊,尤其是有房一族,有車一族,有貸一族,壓力可想而知。

目前正是抗擊疫情關鍵時期,我們也看到了很多政策對企業以及對個人的扶持,相信不用多久,疫情就會過去,生活原本的樣子還會回來。

作為一名三農自媒體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疫情過後,農村電商必然會出現爆發式增長,但是還沒有接觸自媒體,沒有認識到農村電商風口的普通農民,該如何把握未來的機會,創富,增收,以及在“特殊時期”依然能夠自我消化農產品銷售問題呢?

一,疫情對農產品銷售的影響

自疫情爆發以來,我們從網絡上,視頻裡,能夠看到各種農產品滯銷,農民束手無策的內容。

被討論比較多的就是草莓和砂糖橘。

以往在春節期間,草莓能賣到30塊錢一斤,但是今年大年三十也只賣到了14塊錢一斤,在農村實行“封村”以後,由於交通被阻斷,消費市場也越來越冷清,導致草莓現在5塊錢一斤也沒處賣。很多大棚草莓都摘下餵了牲口,倒在了溝裡,一個季度的辛苦算是白費了。

廣西砂糖橘,春節前後本應該是銷售旺季,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同樣面臨交通被阻斷,消費市場冷清,沒有客商上門的種種問題。最終,我們看到了網絡視頻中,果農一框框把成熟的果子傾倒溝裡,憤怒的摔下筐子,這樣的鏡頭看一次心疼一次,確很無奈。

這只是這次疫情中農業受到打擊的兩個縮影,農產品滯銷波及到了各個品類

廣西百香果/沃柑

四川獼猴桃/醜橘

陝西獼猴桃/蘋果

重慶臍橙

山東蔬菜

……

幾乎應季農產品無一例外都受到了嚴重影響,產品滯銷對農民造成了沉重打擊。

同時我們也看到,農產品滯銷雖然嚴重,但是也有一部分滯銷產品通過一種全新的模式獲得了很好的銷售,幫助農民解決了虧損問題。

二,阿里巴巴解決農產品銷售活動

在這次疫情中,阿里巴巴對武漢和湖北以及全國多個疫情重災區,提供了巨量援助。

同時,受疫情影響,全國多地農產品滯銷問題也受到阿里巴巴重點關注。

阿里巴巴充分發揮了電商平臺優勢,組織一場聲勢浩大的“愛心助農活動”,並且取得了驕人的戰績。

這場活動我不是參與者,卻全程都在參與。

阿里巴巴利用淘寶直播的優勢,短短3天時間,通過無數淘寶主播的接力,最終“中國吃貨”3天買走了500噸海南哈密瓜,三亞市長直播2分鐘賣出6萬斤芒果,無數滯銷的農產品在淘寶主播的助力下被搶購一空,我們著實見識了“中國吃貨”的威力。

作為一名主播,我看到的不僅僅是阿里巴巴組織這場“愛心助農活動”的成功,我還看到了這樣一場活動主要的銷售渠道是“直播”,由此可見,直播電商不僅僅已經來臨,而且已經深入了消費者的生活中。

其實現在講直播電商是風口,今年是爆發增長年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事實上現在直播電商早已遍地開花了,只是很多人還沒有察覺已經起飛的“航母”。

毫無疑問,直播電商已經到了,並且正式爆發,至於普通人如何利用直播電商工具實現突破,創造財富,就看你能不能住在這一次機會了。

三,三農自媒體人帶動農產品銷售

在過去2-3年裡,各大自媒體平臺對三農領域作者的扶持有目共睹,也成就了三農領域很多大咖。

當自媒體發展到一個成熟的口子,我們發現,基於自媒體的內容電商再次火了起來,隨後直播電商接檔而來。

在眾多內容電商的工具中,唯有直播帶貨的效果最好,成績最值得自媒體思考。

一場直播可以賣出10萬斤蘋果

一場直播可以賣出15萬個土雞蛋

一場直播可以賣出6萬份年糕

一場直播可以賣出9萬斤山藥

……

這些都是眾多三農自媒體人直播帶貨中耀眼的數據,這些真實的數據只說明瞭一個問題,直播電商要爆發了,農村電商紅利期要來了。

尤其作為自媒體人,在風口來臨的時候,新工具發光發熱的時候,我們除了通過新工具爆發的紅利期實現自我的財富創收外,我們還應該通過新工具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

作為三農自媒體人,通過直播電商,推廣優質農產品,助力農產品銷售,與我而言就是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

四,新農人思考

其實農村電商早已經很成熟了,只不過以前是基於類似淘寶電商平臺的傳統電商,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直播電商這種新的模式。

直播電商是農村電商的延續,更是一種高階模式。

通過直播帶貨這種形式,主播可以直接走進果園,走進蔬菜大棚,讓消費者和農產品零距離接觸,零距離溝通,最終消費者更容易產生購買慾望,轉化下單。

如果說過去直播帶貨還是挺專業的事,需要專業主播來做,而現全民直播的到來,即使是普通農民也可以直接進行直播帶貨,把農產品賣出去。

農民自己做直播帶貨有兩點優勢:

1,農民對農產品屬性特點更加了解,可以更專業的介紹產品;2,農民自己種植農產品,擁有天然的直播場景,以及創作短視頻的素材;

這兩點優勢就已經決定了農民自身就可以做直播電商,搞農村電商,把農產品賣出去。

事實上,我們應該想到,以後的農民也必須要掌握直播電商這種技能,或者對直播電商






海馬青年


受疫情影響,人們大多不會在像以前那樣到處採購所需要的東西了,而是會能不出門就不出門,現在網絡時代,在網上什麼都可以買到,現在像草莓,橘子,蘋果,香蕉,有的農民自家種的就在網上自賣自消了,根本不用出門,如果有這個條件農民種點熱銷的東西,肯定掙錢。謝謝哈


小懶貓v蘇蘇


春節期間,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國蔓延,疫情突襲,各省區市均採取了居家隔離、延長春節假期等防控措施。因此,疫情期間,電商成為必不可少的消費渠道,網絡代購、村內配送等讓居民安心宅家“抗”疫。如何更好發揮農村電商作用,滿足消費市場?如何應對疫情對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帶來的挑戰?疫情又將催生哪些線上新機遇?帶著以上問題,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了相關業內專家。

電商成為必不可少的消費渠道

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院長李鳴濤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疫情確實對中國經濟帶來了嚴峻的考驗,對於廣大的農村地區而言,老百姓日常消費需求並沒有明顯降低,對於口罩、消毒防護用品、蔬菜等日常用品的消費需求有較大提升。對農村電商而言,應該說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

一方面,受疫情封閉措施影響,很多農村地區老百姓外出購物難以實現,電商服務因網絡優勢成為老百姓必不可少的消費通道。但是,如何發揮好農村電商網點的組織和服務作用、協調好物流配送資源、提升服務體驗等依然是農村地區電商下行的主要挑戰。

另一方面,疫情期間各大電商平臺的訂單量都有較大的增長,尤其是盒馬、多點、每日優鮮、美團買菜、永輝買菜、叮咚買菜等均出現蔬菜肉類供不應求的情況。李鳴濤認為,城市社區居民在疫情防控期間更多地採用電商滿足自己的日常消費需求,這為農村電商的農產品上行提供了更多的銷售通道。目前生鮮品類的電商服務平臺主要面向的是有一定消費能力的城市社區用戶,廣大農村地區消費群體的生鮮品類電商消費如何滿足也蘊含較大的發展空間,同時挑戰也會更加明顯,而首次利用電商採購生鮮食品的用戶體驗如何將影響後續消費。

危與機並存 農產品供應鏈行業迎來洗牌期

“此次疫情對農村電商發展危與機並存,是對我國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效果的一次大考,讓我們看到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的重要性。”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供應鏈體系在救災、減災中都至關重要。

疫情防控期間,“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等農產品供應事關穩定大局。如何解決農產品上行到城市,滿足城市需要,考驗了我國農產品供應鏈體系,暴露出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物流體系存在的一些不足。

歐陽日輝認為,這些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疫情加重了涉農企業運行成本,農產品等生活物資有可能供需失衡,物資斷鏈現象值得關注。二是疫情對我國一些專業物流企業的高效協作提出了挑戰。“專業物流企業大都是單兵作戰,在信息共享、資源調度方面仍然有較大集成空間。”

此外,農產品供應鏈體系的互聯網化程度相對工業品供應鏈要低,原料供應、生產加工、倉儲運輸、產品銷售和配送、金融服務等環節的融合程度不高。疫情突發期間,供應鏈體系不完善的問題得到暴露。而農產品運輸體系銜接不暢易造成物資庫存積壓,運行梗阻。

“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很多問題都指向一個專業領域:應急物流。”歐陽日輝表示,當前軍隊承擔了武漢市的物資供應,市內的商貿企業、物流企業完成“最後一公里”。如何建設軍民一體的農產品應急供應鏈系統也是應研究的新課題。

透過疫情對農產品供應鏈體系的考驗,歐陽日輝表示,後疫情時期,農產品供應鏈行業將會迎來洗牌機會。

如何解決農產品供應鏈體系長期存在的問題和痛點,進一步提升農產品供應鏈體系的效率?歐陽日輝表示,接下來,要完善農產品供應鏈的互聯網化、數字化、智慧化的信息平臺,智慧倉儲的開發和應用;發展無人或無接觸(機械人)配送體系;構建城鎮智慧物流與供應鏈體系;打造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生態協同農產品供應鏈模式,農產品供應鏈終端建設加快進程。

此外,在農產品供應鏈組織模式創新方面,歐陽日輝提出,建立多尺度的物流聯邦與聯邦式組織機制有助於將有限的物流資源和能力充分高效利用。同類物流企業建立資源與能力共享的物流聯邦,應對資源與能力短缺問題。政府和行業組織形成多層次矩陣式的聯邦組織機制,起到協調、推動和維持的作用。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信息共享和組織協調機制亟待得到優化。

“受疫情影響,一些中小企業在股票質押、公司債兌付等方面遇到困難,在為企業提供相關金融貸款、化解流動性危機、渡過難關的同時,也將推動農村金融的發展。”歐陽日輝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