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你的愛情裡,藏著你的童年

你的愛情裡,藏著你的童年

戀愛的主要意義不是讓我們找到一個能黏一輩子的情侶。
而是讓我們明白,自己是一個真正獨立的人。
伴侶是另外一個和自己一樣獨立,一樣重要的人。

今天偶然間看到一句話“戀愛不只是兩個人現在的舞蹈,還是兩個家庭過去的舞蹈,因為我們的舞步是在童年學會的。”

這讓我想起前不久聚會上認識的一個小姐妹小琦。

小琦今年26歲,談過3次戀愛,都以失敗告終,並且每次都超不過3個月。

她說,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會忍不住問對方“我們會不會永遠在一起?”

“你會不會永遠愛我”這樣的問題。並且,如果對方回覆信息稍微慢一點,或者看起來不高興,她就會忍不住想:他是不是不喜歡我了?

久而久之,對方實在受不了了,便離她而去了。

可是,她自己根本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所以不斷重蹈覆轍。並且常常覺得,也許這輩子要孤獨終老了吧。

可是,她的心底是非常渴望愛情的。

你的愛情裡,藏著你的童年


那些記憶模糊的傷,仍在潛意識裡影響你


每個人的成長曆程其實都是原生家庭的縮影,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深刻又久遠的。

而許多研究證實,一個人在其成年早期的親密關係狀態受個體在原生家庭所形成的依戀風格影響極大。

原生家庭(family-of-origin)這一概念源於家庭心理治療領域,是美國心理學家維吉尼亞·薩提亞(1916-1988)提出的。

區別於個體成人後所組建的新生家庭,原生家庭指的是個人出生後被撫養長大的家庭,是個體情感經驗學習的最初場所。

薩提亞認為,每個人的行為和習慣都與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一個人情感的最初體驗來源於家庭,而在家庭中的獨特體驗造就了其對社會關係的最初認知,進一步影響成年個體與他人及社會的關係。

而薩提亞模式的傳承者梅利·鮑恩進一步發展了該理論,他認為家庭成員在思想、情感與行為上都和家庭系統存在關聯,個體幼年時期與原生家庭未解決的衝突不會因為距離上的分開而消失。

自主性和獨立性差的人往往與家庭之間不能實現“自我分化”,從而很容易導致社會功能不良。

上面的小姐妹,從小生活在一個充滿暴力與衝突的家庭,是她缺乏安全感的根源,同時對親密關係抱有懷疑與不安,而這在她成人後進入親密關係時進一步體現出來。

因此,在關係中,她總是覺得對方無法給自己安全感,擔心對方有一天會突然不愛自己,離自己而去。

她需要不斷地讓對方確認,要對方保證“他們最後會在一起。”

而這必然會給對方造成壓力,從而導致關係的不平衡以及最後的破裂。


你的愛情裡,藏著你的童年

戀愛是親子關係的複製


“戀愛是親子關係的複製。”

諮詢師榮偉玲說,“如果童年幸福,我們更可能複製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們則更可能複製痛苦。”

戀愛是一種特殊的選擇。

其實,我們無意識中都將戀愛當作了治療,希望戀人能夠扮演理想父母的角色,修正我們童年時未能解決的問題。

現實中的父母或多或少讓我們不滿意,因此,戀人多數時候都是我們心目中的理想父母。

而理想中的父母都有一個特點:能給我們無條件的愛。

我們將這個願望投射到戀人身上,如果戀人很在乎我們,他就會主動去滿足我們的這個無意識的願望,去扮演理想父母的角色。

我們自己需要這種無條件的愛,我們也知道戀人需要這種無條件的愛。

所以,在戀愛前期,我們會積極地給予對方無條件的愛,或者用直白的方法,或者用狡猾的方法,總之都會讓對方感覺到:不論你做什麼,不管到什麼時候,我都會一如既往地愛你,我的愛是沒有條件的。

如果治療獲得成功,不僅童年的錯誤得以修復,我們還會真正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這也是人格成長最重要的一步,以及與原生家庭分離的最後一步。

然而,不幸的是,現實中,很多戀愛治療並沒有獲得成功,反而留下了更深的疤痕。

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們沒有處理好愛與分離這一對矛盾。

但其實,戀愛的主要意義不是讓我們找到一個能黏一輩子的情侶,而是讓我們明白,自己是一個真正獨立的人,伴侶是另外一個和自己一樣獨立,一樣重要的人。

並且,我們將會懂得,這兩個相互獨立的人,又能無比親密地相處。

你的愛情裡,藏著你的童年


讓我做你的心靈捕手

雖然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一個人在其成年早期的親密關係狀態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大。

但同時,心理學者們也認為,個體的依戀風格雖然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但卻並非完全由原生家庭決定,隨著親密關係的穩定發展,原來的依戀風格會被逐漸中和。

臺灣資深心理諮詢師黃之盈老師在《讓我做你的心靈捕手》分析到:

在我們的成長曆程中,總會有或多或少的心理匱乏感,或來自於父母的教育方式,或來自於家庭其他方面的侷限性。

長大以後,這些匱乏感會變成我們潛意識裡的聲音,讓我們不夠自信,不夠有安全感,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只會不斷責備自己“不夠優秀、不夠堅強、不夠爭氣”。

但其實,錯並不在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