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黴千張:生化武器or下飯神器?

【越食:黴臭系列】

1.黴莧菜梗:紹興黴臭食品的靈魂所在!

2.紹興臭豆腐:紹興黴臭食品的門面擔當,臭豆腐界的白面書生!

3.紹興黴豆腐:能否找回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

4.到底是“黴乾菜”還是“梅乾菜”?| 你可能不知道的黴乾菜冷知識

<strong>5.黴千張:生化武器or下飯神器? | 唯有紹興湖北解其味

跟打怪升級一樣,吃黴臭食品,也是有等級的。

在紹興,吃臭豆腐,尤其是油炸的,那在黴臭界,基本是排不上號的。

黴千張,絕對是要比油炸臭豆腐高几個級別的存在。

沒有到過紹興的人,很可能都沒聽過這東西。就算到了紹興,不是到處找地方美食的吃貨,估計也不太有機會品嚐。

但喜歡它的人,還真不少。最著名的,應該算是東海普陀山普濟、法雨、惠濟三大寺院的僧侶了,他們曾專門到上虞崧廈購買黴千張,以敬香客和雲遊高僧。上海、杭州、寧波等周邊地區,好這一口的人也不少,甚至還遠銷到了香港、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地。

黴千張:生化武器or下飯神器?| 唯有紹興湖北解其味

黴千張

口味:鮮潔、清香、素淡,確定沒有騙人?

不同於臭豆腐普遍用油炸,黴千張一般是用清蒸的,有單獨蒸,也有跟肉末、火腿等等一起蒸的。

一些大酒店的擺盤,甚至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出品好看,味道如何呢?如果你去查閱黴千張的資料,一般都是這樣介紹的:

黴千張具有獨特的風味,它以鮮潔、清香、素淡而聞名,是豆製品中的佳品。

但當你真的去嘗試時,絕對不會想到“清香”之類的詞。

臭豆腐是“聞著臭、吃著香”,黴千張同樣聞著臭,但問題是,當你把它放到嘴裡的那一刻,還是臭的!!!

一股奇特的味道,由口腔反衝鼻腔,你捏鼻子都沒用,與此同時,一陣酸澀在喉嚨口漫延開來——懂行的人會告訴,那奇特的味道其實就是氨氣(至於這到底是什麼東西,請大家自行上網搜索),是千張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正因此,很多人將其形容為”生化武器“也算是名符其實。

如果你能過了入口的這一關,那麼恭喜你:你已經入門了。慢慢的,你會發現,臭味之下,隱藏著的軟糯鹹鮮的味道,然後,你或許會這樣形容:口中漸漸升騰起一股獨特的異香。到這時,異臭已經變成了異香。但是,到這裡還不夠,除非你有幸在紹興多呆一段時間,品嚐多次後,才能真正理解當地人所說的,黴千張中透出的鮮潔、清香、素淡。

黴千張:生化武器or下飯神器?| 唯有紹興湖北解其味

酒店的出品:黴千張蒸肉末

崧廈黴千張最出名,發明它的是一位嵊州人

說黴千張的緣起,繞不開一家店和一個人,店名叫”蔡萬盛水作坊“,人名叫王紹榮。(還有一個乾隆皇帝到紹興吃黴千張的故事,老越就不介紹了,反正只要是江南美食,他老人家基本都不放過,不管是身前還是身後的。)

光緒初年,王紹榮離開老家嵊州,來到隔壁的上虞,在崧廈的一家豆腐坊裡打工,那時他還只有17歲,但是很能吃苦耐勞,豆腐坊老闆特別喜歡他,將自己的手藝傾囊相授。王紹榮學成之後,自己開了家"蔡萬盛水作坊",製作銷售豆製品,很受歡迎。

不過,當時還沒有黴千張,只有千張,直到一次意外催生了黴千張這個產品。

那時,崧廈每年都舉辦迎神大會,王紹榮作為大會主要供貨商,每年都會製作大批千張供應寺廟。大概是光緒20年(1894年),王紹榮做的千張特別多,供給寺廟後,還剩不少,他就用豆腐布蓋住放在了一邊。恰好那年秋天特別悶熱,等他第二天想起來去看時,千張已經發黴了。王紹榮捨不得扔掉,想想既然豆腐發黴可以做成黴豆腐,發黴的千張說不定也可以吃,他試著蒸起來嚐了一嘗,覺得還不錯。於是,又把這些千張切成一寸寬、三寸長的方條,用稻草捆紮起來,送給鄰居試吃,結果大家都覺得好吃。王紹榮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打出了黴千張的牌子,隨著黴千張越來越受歡迎,"蔡萬盛水作坊"也越來越出名了。

"蔡萬盛水作坊"傳了好幾代,一直到文革後才消失。不過崧廈黴千張的手藝和名氣卻流傳了下來,直到今天,要說紹興最有名的黴千張,還得數崧廈。

黴千張:生化武器or下飯神器?| 唯有紹興湖北解其味

崧廈黴千張

紹興黴千張在湖北找到了自己的親戚

人的口味是相通的,即便再重口,也能找到自己的知音。黴千張也不例外。

老越發現,在湖北隨州一帶,黴千張也很流行。只不過,兩者略有差異。

製作方法上,紹興黴千張一般成疊放在稻草上,任其自然發酵;湖北黴千張則採用捲成筒放置發黴的方式。所以,紹興的只簡單地叫“黴千張”,湖北的則叫“黴千張筒”。

成品外形上,紹興黴千張比較薄,一疊一疊擺放得整整齊齊,更見細巧;湖北黴千張更厚實,一筒一筒方便攜帶,比較豪放。

食用方法上,紹興黴千張一般切成小疊或撕成片後蒸制;湖北黴千張則多切成片,採用油炸或乾煸炒制。

至於孰優孰劣,老越沒吃過(估計同時吃過紹興黴千張和湖北黴千張的人,也沒幾個吧),不好評價,不過單看菜品顏值,湖北黴千張還是挺誘人的。

黴千張:生化武器or下飯神器?| 唯有紹興湖北解其味

湖北黴千張

紹興人並不都吃黴千張

有人說,紹興家家戶戶都會做黴千張,這話有點誇張了。

紹興不大,不過也分三區兩市一縣,黴千張好像也主要在上虞、越城一帶比較流行,其他地方也並不多見。所以說,黴千張的普及程度,與黴乾菜和臭豆腐還是有差距的。

到於家庭製作,也很少。原因有二:一是製作黴千張需要用最新鮮的千張,市場上銷售的千張,往往已經混入了雜菌,發酵之後的味道就不純粹了;二是千張自然發酵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溼度,豆腐坊的環境比較有利於自然發酵,所以豆腐坊製作的黴千張往往比自家做的更鮮美。

紹興的朋友們,你吃過黴千張嗎?來說說感受吧。


越食、越藝、越人、越事——喜歡請點擊關注“越來了”,跟"老越"一起追尋越文化的根,發現一個最真實的紹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