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四大名著中,谈谈你对原著跟电视剧的感想?为什么?

九零後潇灵儿


很早以前没有电影电视剧的时候,人们都看纸质书,每一字每一句都细细琢磨,每一个场景和人物内心,都能从字里行间想象出来,这也是文字的魅力。之所以能称作名著,是耗费了作者很大心血,那么多人物的铺排的故事,大到朝代变迁地域变化,风土景色,小到一日三餐,服饰用品……能够让历年年来人们所喜爱,沉浸其中,其价值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完的。

被拍成电影电视剧,能够立体的感受很多演员演绎出来的东西,也能在表演过程中,让人们理解很多文字理解不了的事情。很多遵循原著,在力所能及表现的基础上,没有大的更改。毕竟历史变迁,有很多人和事,环境拍出来有很多局限,为了表演和拍摄的需要,有些改动还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演员们的付出也有目共睹,毕竟每个人都对人物有不同的理解和演绎,就像相同的食材,每个厨师做出来都有各自的特色。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虽然现在人们生活压力大,高速运转的生活方式,让很多人没有时间拿起书本,只能看电视,电影了解一些名著。所以还希望那些导演长点心,别用歪曲的历史来误导年轻人才好。也希望年轻人能有时间多读书,能够从中了解中国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雪儿83266


说来惭愧,四大名著在这之前我一本也没有读过,一是幼稚的觉得看了电视剧就没有必要再读原著了,二是之前简单翻看了一下觉得内容太过于晦涩,对于那时的我来说阅读这样一部巨著困难也不小。

不过现在想来,这时读完也算时机恰好,我已经成年,而且对于其中一些情节也有了一些自己浅薄的见解。

读完原著,发现书中有些情节与电视剧中不同,也让我对西游记中人物和思想的理解有了一些不同。

先说说人物形象吧,外在形象就不说了,影视剧毕竟是为了视觉上的审美,按原著中描写的那样装扮出来大家也许接受不了。

首先说一下孙悟空

他是很多人目中的一个英雄,天不怕地不怕,遇到困难有他的坚强和乐观,尊重、孝顺师傅,团结取经团队,友爱互助,几乎是一个完美的英雄。但是在原著中 ,孙悟空多次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绝望,甚至哭哭啼啼,着实“脓包”;悟空也有自己的私心,多次因为嫉妒、或者为了报复八戒,将八戒推向危险的境地,这里有捉弄的成分,但还是玩的有些大。这些打破了孙悟空在我心目中的完美形象,不过这些地方也将孙悟空刻画得更加立体,而且这些毛病基本也不会将他那勇敢、执着、智慧的光芒掩盖掉。

唐僧

唐僧是我感觉差异最大的一个,不仅没有电视剧中那样仁慈,富有禅心,反而显得自私、冷漠、软弱、愚蠢。在第十四回中,孙悟空打死强盗,唐僧说:“你也行凶,执着棍子,乱打伤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脱身”;在第二十七回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居然说“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若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处,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类似的描写还有很多。悟空闯祸的时候,他没有想着要承担他作为师父的责任,想的只是要撇开自己的关系,其自私冷漠可见一斑。原著第九十二回:“那妖王把唐僧捉住,依然使铁索锁了,执着刀,轮着斧,灯火齐明,问道:"你这厮怎样开锁,那猴子如何得进,快早供来,饶你之命!不然,就一刀两段!"慌得那唐僧,战战兢兢的跪道:"大王爷爷!我徒弟孙悟空,他会七十二般变化。才变个火焰虫儿,飞进来救我。不期大王知觉,被小大王等撞见,是我徒弟不知好歹,打伤两个,众皆喊叫,举兵着火,他遂顾不得我,走出去了。"”,见了妖魔称呼“大王爷爷”,说徒弟“不知好歹”,其懦弱让人寒心。唐僧的愚蠢也在多处体现:唐僧虽然得了乌巢禅师的《心经》,但是其领悟能力着实一般,还得悟空点拨提醒;第二十七回:唐僧道:“这个猴子胡说!就有这许多妖怪!你是个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你去罢!”……那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唐僧闻说,倒也信了……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唐僧明知西天是大雷音寺,却还不顾悟空的提醒,走进了妖怪的小雷音寺……如此多的描述,比电视剧中的形象确实矮了不少。

猪八戒基本还是差不多的,不过在原著和电视剧对比起来,电视剧中的猪八戒搞笑成分更多一些,而原著中更多的体现出了八戒内心阴暗的一面。

沙僧就不说了,不仅在电视剧中没有存在感,在原著中也一样。


爱抠脚的大叔


我最大的感想就是看电视剧不能够代替阅读原著.

首先,电视剧是一种视觉艺术,它运用特有的蒙太奇效果营造出特有的视觉感受,用电视语言表现了文字,但同时一部分文字独有的韵味也随之消失了.比如我们高中课文中有学习过《鲁提辖拳打郑关西》,其中有关于三拳分别的从味觉、听觉、视觉三方面的描写,可谓淋漓尽致,但这些在电视上是无法表现的.

其次,文字具有联想性.看到文字,你会不自觉的在脑中想象出它的画面,人物形象在脑中也是千差万别.有人曾说过,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书有可重复性,文字的魅力是不可阻挡的,所以我觉得如果有时间的话,还是应该看一下原著.

当然,现在很多人都是在观看电视剧之后才看名著,这也未尝不可,这说明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国学的,但是借此炒作就不太好了,除此以外还是可以鼓励的吧.





娱乐尽无穷


你好,我是国风!

四大名著的电视剧除了三国演义,西游记,别的我都没怎么看全!因为有点看不下去。水浒传这部作品我本身就不喜欢,虽然隶属于四大名著但是即使是原著书本我也只读过一回。没有什么吸引力,电视剧一改编更差劲了。

红楼梦本身就不适宜拍成电视剧,因为永远不可能把真相拍出来,即使是呈现给我们的电视剧也只是红楼梦的一个假象,看到假象的红楼梦就失去了红楼梦的意义。而且可笑的是某些红学专家肆意的篡改,让熟读原著的读者都觉得适应不了。所以红楼梦根本就没看全!

八六版西游记本身就不全,以后的版本更恶心,没法看。所以八六版00星星的看完,新编的十几集就很恶心了。完全比不上原来那25集。

唯一从头到尾细看的三国演义,最大的缺点就是很多演员没进入人物,曹操的演员很多地方没进入状态。曹丕的演员甚至都读错了词儿。刘关张的演员还可以。再就是整体上的战斗的场面实在是太他妈妈的了,完全失去了古代战场那种精彩劲。虽然这是很大的一个缺陷,但在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拍的算是最不错的。看原著加以想象更精彩的多!


国风1974


根据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与原著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和时代,导演等诸多因素有关系

举例说明,三国演义有唐国强版,陆毅版

鲍国安饰演曹操,陈建斌饰演曹操),大家都觉得老版本经典,因为他很大程度上尊重原著,(台词,故事情节),但是受限时代,人物的穿着,武将的打斗场面就并不那么好看,三国虽故事情节发生了一些变动,比如省略了诸葛亮七擒七纵,但是主演的演技还是可以,张飞的勇猛善战,关羽的义薄云天,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曹操的雄才大略等,应该说还是可以的,值得一看

新水浒相比老版,看似精彩了一些,不过并不那么好,与原著差距更大,其中有个情节

梁山五虎将怎么会有张清,(梁山马军五虎将: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

既然是根据名著改编,导演肯定会融入自己的看法,毕竟他与作者本人有这么久的时间跨度,还有就是书中的一些情节也根本搬不上荧屏

希望以后拍摄四大名著时,不要扭曲书中的事实,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又有所提高这样是最好的,毕竟现在又有多少人去花时间阅读四大名著呢,他们会根据看电视剧就理所应当的认为名著中就是这样的

说一句题外话,根据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真是越来越差劲,我怕金庸先生知道有人亵渎他的作品要气得活过来

个人还是希望有时间的朋友,静下心来好好读读四大名著,(不是看根据改编的电视剧),他可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我可不愿看到以后的孩子们回答中国四大名著时还需要百度


369963马永才


原著与电视剧所着重的情节差不多,但是表达的东西不一样,就那三国演义来说吧

1、《三国演义》原著中,诸葛亮能呼风唤雨、号令六丁六甲、能查天象、知人事。而在电视剧中为符合现代的价值观、破除迷信而进行了修改。例如,原著中刘备攻取西蜀时,诸葛亮夜观天象知道刘备将要失去得力的帮手,便写信与刘备和庞统不要轻易进兵,后来庞统果然死在落凤坡,诸葛亮又夜观天象见将星坠地,痛哭庞统,七天后庞统死讯才传到荆州。在电视剧中着重刻画诸葛亮深谋远虑,考虑西蜀险要,人才辈出,怕出危险才写信劝诫,看见刘备回信,知道庞统贪功,必然被杀,才因此痛哭。

2、电视剧中为了更加贴合群众,详细表现了一些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如刘关张在集市相逢,原著上简单几句带过,而电视剧用了一整集来展现了这个故事。张飞卖猪肉,把肉吊在井里,用磨盘盖住井口,并扬言“谁能搬起磨盘,猪肉白送”,用来结交天下豪杰,关羽打抱不平,搬起磨盘,把猪肉分与百姓。张飞佯装大怒试试关羽的武艺,借机打了起来,旁观群众无一人敢解劝,刘备神力将二人分开,电视剧的故事便由此展开。

3、电视剧中删减了一些故事细节、战争场面。追求还原当时的战争场面。比如说孙坚与刘表的战争,袁绍打公孙瓒的战争等被省略,官渡、赤壁等战争场面极为宏大。小说《三国演义》中总共描写大大小小的战争40余场,许多对于战争的描写较为翔实,并不单单的想要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更多的是在复杂的环境中展现人物的性格,注重人物心里的刻画。战争虽多而不千篇一律。





一朵小呆呆


一百个人的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就要看电视剧的受众了,看过原著的原著粉,基本上对电视剧无感,顶多撩几眼,撇撇嘴,或者酸几句。但我可以保证,酸得绝对有道理。再有就是没看过原著的,这群人好对付,你演啥就是啥,人家就是来追剧的。剧情再脑残,有爱豆照样追。还有呢就是道听途说知道一点儿原著的,这群人就嗨皮了,原著是肯定看不下去的,电视剧又不符合口味,弹幕满天飞,装B高大上,你拍啥都能给你搞同人组CP。所以说哈,就别糟践这几本书了。为了迎合受众,三国绝逼拍成架空历史滴,水浒绝逼拍成黑道风云滴,西游绝逼拍成玄幻仙侠滴,红楼绝逼拍成爱情宫斗滴。不把观众YY成第一主角带入剧情中,你还拍个毛电视剧。所以说,你拍的不是观众要看的,他们要看的你也拍不成不是。这就是现在爱豆满地爬,人设总崩塌,人家看的不是电视剧,是在看脸。编剧们啊!好好的讲故事不成吗?三言二拍,聊斋志异,江湖市井那么多故事哈,炒饭别总炒一样的啊!记住喽,加个蛋好吃点儿!注意火候,整夹生了没人愿意吃!


长叹一生


四大名著的电视剧我都看过,新版看得少一些,旧版看得多一些。这些影视剧即使增添了一些导演编剧的个人理解,没有完全还原原著而是做了一些艺术性改编,但是总体而言他们无论是故事讲述还是演员表演其实都算是我国电视剧界中十分有代表性的作品。而且这些作品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肯定。

影视作品对四大名著的改编比较大,而西游记可能是其中改编最明显的一个。可能是考虑到受众年龄差异大,又想要尽可能普惠大众,西游记将许多血腥残忍的画面拍摄出来,人物形象也尽量装扮的人畜无害,把原著中塑造的迂腐懦弱的唐长老、又懒又馋又爱挑拨的猪八戒两个主要角色分别改编成成善良博爱唐三藏,傻的可爱猪呆子。

所以,我们看这些影视剧不能尽信之,现在看西游记他可能只是老少皆宜的真人动画,但实际上原著对每个人的内心的恶剖析的十分透彻。其他名著也是这样,可能或多或少对原著的感情有所收敛或者放大。因此我们如果想真正了解四大名著,靠影视作品是完全不够的,要多阅读原文,才能深刻体会作者的意思表达。

我们当然也不能忽略这些影视作品对广大青少年了解我国传统文学起到的决定性的影响。没有这些影视剧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冲击,我们可能压根没有途径和兴趣去了解背后的原著,也自然不会接收到古人对社会的反思和理解。





邱宝


四大名著书也都看过,电视剧也都看过。书和电视剧各有千秋,书里描写的细腻对人物形象和心里描写比较到位。而电视剧线条略显粗些,但由于导演的大但设计,景物的衬托及演员的惟妙惟肖的表演,使人物形象鲜活,个性分明,由于是动态,真人表演给人的感染力强,认像更加深刻。

书与电视剧我感觉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每当回忆名著里的人物形象,都会栩栩如生展现在眼前。

所以,我对著作和电视剧都特别喜欢。


青松2369396


我觉得最开始的都很成功,还原原著,后面的只能说是改编的,所以元素大不一样,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

如今的“四大名著”,是“四大奇书”的现代叫法,主要是因为在近代此四部著作出版量巨大,一些出版商社便把这四部小说合并出版,并冠以“四大名著”系列丛书。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也最先推出了这四部小说,其他的出版社跟着效仿,四大名著的称呼也随之流行开来。

四大名著继承载着无数文化精华,在浩瀚如烟的古典小说领域中如四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任沧海桑田如何变幻,其伟岸身姿始终不被湮灭。不论是在艺术手法还是在思维深度上,它们都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是悠悠中国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一笔。

研读四大名著,为我们提供了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机会,在怡情悦性的同时,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