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讲述了什么故事?凭什么成为世界十大名著?

书影生香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于1849至1850年间,分二十个部分逐月发表。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我”的出生为源,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其间夹杂各色人物与机缘。语言诙谐风趣,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大卫·科波菲尔尚未出世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在母亲及女仆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东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了他乳母的兄弟辟果提先生家里。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艾米丽和汉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出于对母亲的思念,大卫又回到了后父家。然而后父不但常常责打他,甚至剥夺了母亲对他关怀和爱抚的权利。母亲去世后,后父立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大卫从此过起了不能温饱的生活。他历尽艰辛,最后找到了姨婆贝西小姐。
贝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她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大卫求学期间,寄宿在姨婆的律师威克菲尔家里,与他的女儿艾妮斯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但大卫对威克菲尔雇用的一个名叫希普的书记极为反感,讨厌他那种阳奉阴违、曲意逢迎的丑态。
大卫中学毕业后外出旅行,邂逅了童年时代的同学斯蒂福兹。两人一起来到雅茅斯,拜访辟果提一家。已经和汉姆订婚的艾米丽经受不住阔少爷斯蒂福兹的引诱,竟在结婚前夕与他私奔国外。辟果提先生痛苦万分,发誓要找回艾米丽。
大卫回到伦敦,在斯本罗律师事务所任见习生。他从艾妮斯口中获悉,威克菲尔律师落入诡计多端的希普所设计的陷阱,正处在走投无路的境地,这使大卫非常愤慨。此时的大卫爱上了斯本罗律师的女儿朵拉,但两人婚后的生活并不理想。朵拉是个容貌美丽,但头脑简单的“洋娃娃”。贝西姨婆也濒临破产。这时,大卫再次遇见他当童工时的房东米考伯,米考伯现在是希普的秘书,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揭露了希普陷害威克菲尔并导致贝西小姐破产的种种阴谋。在事实面前,希普只好伏罪。
与此同时,辟果提和汉姆经过多方奔波,终于找到了被斯蒂福兹抛弃后,沦落在伦敦的艾米丽,并决定将她带回澳大利亚,开始新的生活。然而就在启程前夕,海上突然风狂雨骤,一艘来自西班牙的客轮在雅茅斯遇险沉没,只剩下一个濒死的旅客紧紧地抓着桅杆。汉姆见状不顾自身危险,下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没。当人们捞起他的尸体时,船上那名旅客的尸体也漂到了岸边,原来竟是诱拐艾米丽的斯蒂福兹。艾米丽为汉姆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回到澳大利亚后,她终日在劳动中寻找安宁,并且终身未嫁。

大卫终于成了一名作家,朵拉却患上了重病,在辟果提前往澳大利亚前夕便离开了人世。大卫满怀悲痛地出国旅行散心,其间,艾妮斯始终与他保持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才发觉艾妮斯一直爱着他。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与姨婆贝西、辟果提愉快地生活着.

本书其实也是讲述了一个底层小人物奋斗的故事,之所以会成为世界名著是因为小说取材广泛,语言通俗、夸张,充满幽默和讽刺,人物塑造手法独特,其中孤儿大卫、贝西姨婆、米考伯先生等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典型形象。有评论家认为《大卫·科波菲尔》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的其他作品


歌者二向箔三体


狄更斯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恐怕不亚于鲁迅在中国文坛的地位,这部《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之一,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著,受到各国读者的喜爱。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大卫·科波菲尔》是“所有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

故事围绕大卫悲惨的童年生活展开,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追随大卫的成长足迹娓娓道来。全书涉及到亲情、爱情、友情、人性多个主题,体现了狄更斯希望世界充满爱与美好的理想。


8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

《大卫科波菲尔》属于半自传体一说,可谓鸿篇巨制,全篇80多万字。

大卫的不幸生活从母亲再嫁开始。母亲天性柔弱偏偏嫁给了冷漠残暴的摩德斯通,大卫和母亲在家里全都成了摆设。大卫常常遭受继父虐待,被送去条件恶劣的学校读书。母亲病逝以后,大卫被逼做童工,后自我觉醒,千里迢迢一个人去寻找姨奶奶。

在姨奶奶的帮助下,大卫去了很好的学校读书。毕业后去律师事务所实习,与第一任妻子朵拉结识,迅速坠入爱河。后朵拉病逝,期间又发生了很多事情,大卫一时陷入茫然之中,外出旅行三年。

期间一直与艾尼斯保持通信联系,在大卫返回得知艾尼斯仍然爱着自己时,两人终于鼓起勇气在一起。艾尼斯成为大卫的第二任妻子,大卫一直热衷写作,成为了一名出色的作家。


浓厚的自传色彩

书中不少情节都取材于狄更斯个人经历。狄更斯的童年也是不幸的,父亲负债入狱,狄更斯不到11岁就像大卫那样去做童工,独自谋生。随后也像大卫一样,在律师事务所做学徒,学习速记等等。连故事的结局也是一样,狄更斯和大卫一样有了幸福的家庭,成为了一名出色的作家。

凭什么成为世界十大名著之一

不管是在《大卫科波菲尔》还是《雾都孤儿》等作品里面,狄更斯塑造的人物大多是纯粹的善良人,或者纯粹的恶人。也有一些评论家认为狄更斯笔下的人物过于扁平化。

其实我倒觉得狄更斯不是不能塑造立体化的人物,《雾都孤儿》里面的南希就很立体很形象。而是他更愿意通过善恶分明的立场,通过文字和作品去宣扬善恶有报的思想,希望人们都能“向善而生”。


而成为一部名著,比故事情节更重要的就是作品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书影生香


《大卫·科波菲尔》讲述的是大卫悲剧的一生。对于它是世界十大名著,我表示惊奇!从没有哪本名著让我看完之后只剩下狂躁,它做到了。

大卫的童年篇很大一部分是从作者查尔斯·狄更斯的自传中移植而来,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狄更斯对于他的童年充满了怨念。我不清楚他曾经经历过怎样的苦难,但是在大卫的身上我只看到了阴霾。

俗话说:风雨之后,总能见彩虹。然而,本书中甚至没有暴风雨前的宁静,从开场,大卫的生活便是风骤雨急,直到最后这场风雨也没有平息。一个悲剧套着一个悲剧,让我每每有摔书的冲动,为了能看到反转,我坚持看完了全本。结果只想说:什么玩意!

养父的虐待,龌龊的朋友,阴险的同事......乃至大卫身边的人也在经历这总总的不幸。最后,大卫终于有了资产,可是,最好的朋友又被写死了,爱人也写死了......你能想象这本书宣扬的是博爱和仁慈吗?

查阅了资料以后发现,大卫的悲惨生活也许是因为作者狄更斯的基督信仰,好似耶稣,将世间诸般罪业加于己身,这大概就是西方人认为本书伟大的原因。


我不信教,世界十大名著?它不是我的世界。


笔上有魂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里找出十本,本就是难事。况且大众口味不一,难免有遗珠之憾。

我来排一下心中的世界十大名著先,不分先后。本人考虑的,除了著作本身好看之外,还有他的影响力。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等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雨果的悲惨世界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

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

写短篇的比较吃亏,不然博尔赫斯和鲁迅肯定占一席之地。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其实大卫科波菲尔很难进前十。

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也一样。

不是不优秀,而是优秀的太多。


夏一十的小田园


《大卫科波菲尔》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讲述了大卫从幼年到中年的人生经历,友情、爱情、婚姻、亲情等矛盾和悲喜等汇成一条主干河,最终汇成生活呢大海!反应了作者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