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啥農村“不成文”的規定沒人可以拒絕?

新大風歌


為啥農村“不成文”的規定沒人可以拒絕?

確實是這樣的,幾年前我老家翻蓋房屋的時候,只是從村裡找了幾個匠工和小工,等到開工了,村裡來幫忙的人是很多的,他們有的是自己的家族,有的是鄰居,而幫忙做飯的婦女也是比較多,他們都是為了我們翻蓋房屋出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這樣的情況,在村裡比比皆是,比如村裡誰家有紅白喜事了,其村裡幫忙的人有半個村莊,而他們不是為了一口吃的,而是能圖個熱熱鬧鬧。當我搬到城裡住的時候,卻發現在城裡,其人情味和農村是天上地下的,這幾年連對門的鄰居只是見了幾次,更說不上人家姓什麼,真是自己關上門朝天過的感覺。相對來說還是農村好啊,那麼為啥農村裡一些“不成文”的規定沒人可以拒絕呢?李子認為。


第一,農村人情味濃。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在城裡這句話自然沒有什麼作用,但是回到農村裡來說,確實是這麼回事。為什麼呢?在農村裡,一村人就是一個大集體,大家種地幹活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說話也是比較熟悉的。至於誰家有什麼事情了,鄰居們可以互相幫忙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遠方的親戚由於長久不聯繫,或者只是屬於親戚關係,所以就有了遠親不如近鄰之說。在互相幫助下,村裡的人情味更濃了。

第二,在農村裡有一大家族。

在城市裡生活,很多人都是從農村裡搬進城去的,因此城裡人交集的並不是很多。但是相對於農村來說,往上三代人都是一家人,而我們這個家庭雖然有在五服之外的,但是來說也是同一個祖宗。所以來說在一個大家族下,很多農村人如果有事情就互相幫忙了。

如果在村裡這個家族的人和另外一個家族的人聯姻的話,那麼他們也就是互相成為親戚了,所以說如果一家人有事情,只要一呼應,其他的村裡人都是來幫忙的。

第三,以前種地的時候是集體種地,雖然現在分開了,但是並沒有隔開村裡人的友誼。

在父輩的時候,以前村裡種地都是集體種地的,人們也都是吃“大鍋飯”的,因此村民們之間也是非常熟悉。雖然現在村裡的種地適應了承包制,但是老一輩的友誼還是在的,所以也就沒法隔開村裡人之間的友誼。因此當村裡一家人有事情的時候,很多人寧願放下自己的活,也回來村裡去幫忙,而這也是村裡不成文的規定,一家有事情,其餘的都來幫忙。

因此來說:

在農村裡有許多的優良傳統,而這些優良傳統也是一些城裡人不能複製,也不能學習的。特別是當村子裡一人有事情的時候,比如蓋房子,紅白喜事等,其餘的村裡人都是會來幫忙的,所以也就有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如果有人沒來幫忙,久而久之,這家人也是會被其他村民們所孤立的。所以來說,在農村裡生活也是非常熱鬧的,也是一個大家庭,雖然大家庭中有一些小隔閡,但是在大事情上還是很統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