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2020年,我們的生意會不會更好做?

2020年的開端,一場肺炎改變了社會的發展路徑,一時之間,幾乎所有的人/企業都被打亂了節奏。

然而,一切偶然的背後都是必然!

我經常說,2020年就是中國經濟下半場的開端,一旦步入下半場,整個社會的發展邏輯都會徹底改變。

就像打球比賽一樣,下半場的打法和上半場一定是不一樣的,無論你是哪一方,都必須調整打法,才能適應新的比賽節奏。

世界本來就在鉅變中,而每一次重大事件的發生,只能讓變化加速到來。這場疫情的到來,將加速推動中國經濟下半場的進程。讓淘汰加快,同時也讓創新加快。

萬事開頭難,這場疫情就是中國經濟下半場的開端,為了能夠取得下半場的勝利,我們必須讀懂中國經濟下半場的發展邏輯,才能更好的迎接這場突如其來的挑戰。

下面這篇文章值得每一個人細細品讀!

1

改革開放之前,我們商業實在太落後了,社會上根本就沒有商品,更談不上商品的流通。

40年前,我們實行了改革開放,商業迅速發展起來:社會出現了下海經商潮流,當時做生意只需要膽子大,很多人走上了經商創業的道路,成功賺到了第一桶金。

20年前,阿里巴巴成立了,當時馬雲的願景是:讓天下沒有難做到生意。中國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做生意變的更加簡單了,只要有一根網線就可以開業了。

改革開放的40年以來,在先後經歷了“下海經商”和“互聯網創業”的兩股浪潮之後,商人成了社會財富的主要擁有者。如今可以說是人人皆商,遍地都是大大小小的生意人。

的確,這兩股經商浪潮成全了很多人,也給中國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個全民創業的過程,也一定會被歷史銘記。

然而到了今天,我卻越來越深刻的發現一個現象:周圍很多朋友這兩年的生意都在走下坡路,天下似乎沒有好做的生意了。


2020年,我們的生意會不會更好做?

2

為什麼最近這幾年生意不好做了?

因為隨著社會的開放,未來競爭都會越來越激烈,而當競爭絕對充分的時候,就會發生兩個結果:

第一個結果:所有產品的利潤率會無限接近於0。

當競爭絕對充分的時候,一切利潤都會無限接近於0。不管什麼樣的產品,一定會有商家賣得比你更便宜;或者一定有平臺誕生,上面的東西更優惠!

我們都知道:淘寶上的東西夠便宜了吧?已經無限拉低了各種快消品的價格,但是拼多多比淘寶更便宜,

淘寶上很多可以做到19.9包郵,拼多多就9.9包郵,而最近破產的淘集集就更便宜了,上面有很多“一元拼團”,“十元五件”等等的商品。

也就是說無論你生產的是什麼產品,總有更低價格的出現,假如成本是7塊,你賣9塊我就賣8塊,你賣8塊我就賣七塊五,有人甚至六塊八虧本也願意賣,因為他想先搞垮大家,然後自己獨吞市場。

當人人都在做生意的時候,就意味著人人都沒生意可做。

第二個結果:所有的人賺到的錢會無限接近社會的平均水平。

每個行業都會有一個利潤的紅利期,往往發生在一個行業的初期,處於爆發階段,當時從業人員較少,社會需求較大,這個階段的利潤率比較高。

由於利潤率較大,就會有很多人插足進來,隨著從業的人越來越多,市場開始趨向飽和,競爭越來越激烈,於是利潤率就會大幅下降,降到什麼時候為止呢?降到接近整個社會的平均利潤率為止。

所謂社會的平均利潤率,就是這個社會上一個人能夠維持基本生活所需的收入。比如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這個收入水平在6000——10000之間,無論你之前是從事什麼暴利行業的,都會被拉到這個水平。

之前貼手機膜的,美甲的,開滴滴的,都曾是暴利行業,現在呢?都淪為了普通職業。

2020年,我們的生意會不會更好做?

每個行業都會有一種自動調節機制,讓該行業的利潤水平迴歸到折的平均利潤率,比如之前做培訓很賺錢,當時通過各地招商/電話銷售/搜索引擎等形式獲取大量客戶,而現在電話銷售效果越來越差,招商越來越難,搜索引擎越來越貴,因此獲取客戶的成本大大提高了,於是利潤率大幅下滑,直到迴歸到社會的平均利潤率為止。

而當一個行業的利潤率迴歸到社會的平均利潤率的時候,就不會再降低了,因為從業者的脖子雖然被平臺(比如百度/淘寶/滴滴)卡牢,但是他們不會卡死你,就只給你留一個可以喘息的空間,讓你疲於奔命,卻又只能賺到基本的利潤率,維持生存。

比如現在淘寶和拼多多上開店,就得拼價格,完全薄利多銷,平臺會始終將商家的利潤維持在僅僅能夠解決商家溫飽的邊緣線上。

而像美團/餓了嗎這種平臺,則引發了餐飲店的的價格戰。雖然很多餐飲店通過這些平臺每天都有源源不斷的訂單,但是商家要不斷的做促銷才有銷量,最後一算賬,利潤越來越薄。

同樣的邏輯,在滴滴上開車的司機,這一兩年也只能賺到辛苦錢了,之前開滴滴的司機少,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無事可做都去開滴滴了,叫車越來越容易,補貼越來越少,平臺的抽成也越來越多。

如今,平臺和商家的關係是這樣的:平臺牢牢的卡住各大商家的脖子,永遠只給商家一息尚存的空間:當它們看你快要死的時候,就稍微松一點手,讓你喘口氣,你一旦活的歡快了,就立刻卡緊你,擼你一把,讓商家們“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這就是商家的宿命。

2020年,我們的生意會不會更好做?

3

那麼,未來我們該怎麼辦呢?

任正非說過一句話:所有的生意終將死亡,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這句話可謂一語道破天機,發人深省!

首先,我們必須要明白一點:不是商業越來越難了,而是商業的業態在升級。

在之前,商業主要靠各種生意人去完成,商業關係主要是人和人的關係,而在未來,人都是依附各種平臺而生存,商業關係不再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而是人和平臺之間的關係。

未來每個人都是一個生產者,也是一個需求者,可以在平臺上自由對接,每個人最後都是跟平臺進行結算。

因此未來社會上大量遊離的,不再是生意人,不再是商人,而是各種價值創造者,也是一個個獨立的經濟主體。

2020年,我們的生意會不會更好做?

中國自古以來,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有那麼多商人,幾乎全民皆商,當然這是特定階段的產物。

這個階段很快就會過去,未來是個體崛起的時代,個體模式將取代傳統的公司化模式。

當生意人大量消失的時候,各種新個體將紛紛崛起,這些個體包括有文化的農民,有匠心的工人,知識分子,設計師,醫生,律師,作家等等。

這些人才是中國未來真正的脊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