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系统调控蛋鸡产蛋中后期蛋壳质量的探讨


系统调控蛋鸡产蛋中后期蛋壳质量的探讨

在无抗、绿色、健康养殖的大环境下,应用有机微量元素与微生态制剂等功能性添加剂协同作用,能改善蛋鸡肠道微生态环境,调控肠道健康,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增强蛋壳基质蛋白的基因表达和碳酸钙的有效沉积。文章综述了系统调控蛋鸡产蛋中后期蛋壳质量的方法。

壳对于鸡蛋具有重要作用,既可保护胚胎免受外界环境有害因素的影响,调节空气和水分交换,还为胚胎发育提供钙源,直接影响种鸡孵化率和胚胎的成活率;又可避免致病菌入侵,延长鸡蛋商品的货架期。蛋壳品质是蛋鸡生产中重要的经济性状和外观性状指标。随着蛋鸡日龄的增加,蛋壳质量也会逐渐变差,特别是在产蛋中后期,蛋壳变脆、薄、破壳蛋比以前增加20%,严重影响蛋鸡产业经济效益。蛋壳品质问题一直是蛋鸡养殖业的 “痛点”。

营养调控蛋壳品质的早期应用研究主要关注蛋壳的矿物质的沉积,如钙、磷来源比例等,通过调控钙离子的吸收和转运,影响蛋壳的形成。近年来,根据蛋鸡产蛋中后期生理特点,结合动物分子营养学研究成果,应用有机微量元素与微生态制剂等功能性添加剂的协同作用进行整合,系统调控蛋鸡产蛋中后期蛋壳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下面对蛋壳质量控制的方法作以综述,为蛋鸡养殖企业改善产蛋中后期蛋壳质量,提高蛋鸡养殖企业综合效益提供绿色方案。

系统调控蛋鸡产蛋中后期蛋壳质量的探讨

1 靶向添加功能性有机微量元素,促进蛋壳基质蛋白的基因表达,为蛋壳形成提供充足原料

蛋壳是由碳酸钙和基质蛋白按一定的比例、结构堆积而成,其中 CaCO3>95%,基质占 1%~3%。基质成分主要由蛋白质、多糖和蛋白聚糖组成[ 1 ]。蛋壳的超微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为薄膜层 (蛋壳内质膜和外质膜),乳突层、栅栏层、表皮层(胶护膜和垂直晶体层)。薄膜层和乳突层基质蛋白分布有骨桥蛋白、白蛋白 (卵清蛋白、溶菌酶和卵转铁蛋白) 和OCX-36特殊基质蛋白;栅栏层分布着普通存在蛋白-骨桥蛋白和OC-116、OC-17、OCX-36特殊胶质蛋白;表皮层分布着OCX-32和OCX-36特殊基质蛋白。基质蛋白作为禽类蛋壳最重要的有机成分,其合成速度与数量可能成为影响蛋壳质量的重要因素[ 2 ]。

鸡蛋的形成是一个连续过程,需要24~25 h。鸡蛋进入输卵管峡部经1~2 h形成内、外膜,在管状蛋壳腺经5 h形成乳突;进入蛋壳腺囊部 (子宫部) 经15~16 h钙化 (CaCO3 ) 沉积形成蛋壳。

从排卵开始,蛋壳形成的时间占排卵后鸡蛋形成时间的80%,在此期间碳酸钙晶体和蛋壳基质蛋白的相互作用,嵌合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和强度的蛋壳。蛋壳基质蛋白与钙晶体颗粒之间的关系是影响蛋壳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蛋壳形成中的关键因子主要调节CaCO3的沉积和基质的形成。有研究表明,蛋壳质量的变化与蛋壳基质蛋白的组成差异有关。张亚男等报道指出,磷酸化基质蛋白 (ONP、OC-116和OC-17),可能通过调整晶体在乳突层和栅栏层的沉积 (生长、定向),影响蛋壳结构和质量,从而调控蛋壳品质[ 3 ]。

饲料中添加锰 (40~160 mg·kg-1) 可改善产蛋后期蛋壳结构和强度。锰可调控蛋壳腺内蛋白的糖基化和聚糖代谢,提高蛋白聚糖和糖蛋白的表达。还可调控蛋壳基质蛋白的表达,主要是与蛋壳钙化或与免疫功能有关的蛋白表达,改变蛋壳的钙化过程或机体的生理状态。Heisari等报道,用氨基酸鳌合锰对蛋壳厚度改善优于无机锰。氨基酸鳌合锰在产蛋鸡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高达357% (蛋壳厚度)、406% (蛋壳强度)、458% (弹性模量) [ 4 ]。由此可见氨基酸锰可以显著改善鸡蛋的蛋壳质量。张亚男研究表明锌可提高血浆和蛋壳腺内CA (碳酸酐酶)、ALP (碱性磷酸酶) 的活性,提高蛋壳腺内CA基因表达,通过调节蛋壳腺内ALP基因表达而影响OPN及OC-116基因表达,从而改善蛋壳质量[ 5 ]。微量元素不仅是蛋壳的化学组成成分,也可参与蛋壳晶体结构的形成,进而影响蛋壳的力学特征[ 6 ]。朱鹰鹏在蛋鸡日粮中添加40和80 mg · kg-1蛋氨酸鳌合锌,发现在改善蛋壳质量,提高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壳密度、蛋壳致密度,降低破蛋率等方面优于80 mg·kg-1无机锌组[ 7 ]。氨基酸锌因为锌的利用率高而比硫酸锌更有效提高碳酸酐酶 (含锌酶) 的活力。蛋鸡在产蛋中后期,由于繁殖性能、消化吸收功能在逐渐减弱,应用功能性有机微量元素如氨基酸锌、氨基酸锰、氨基酸铁等,可增强鸡只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促进与蛋壳形成相关的基质蛋白表达,为蛋壳形成过程提供基质原料。耿彦强等试验结果表明,在76 mg·kg-1无机铁日粮中,进一步添加33 mg·kg-1有机铁 (甘氨酸亚铁),可以改善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 8 ]。蛋壳颜色与血红素关系密切,血红素的生产需要原卟啉Ⅸ的参与。铁参与血红素的形成,添加一定量的铁可以改变蛋壳颜色。研究发现,100 mg ·kg-1的有机铁能显著提高蛋壳上的色素沉积[ 4 ]。石磊等在60周龄海兰褐蛋鸡日粮中添加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可增加蛋壳强度和蛋壳硬度,改善蛋壳颜色,减少软壳蛋、破壳蛋和沙壳蛋的产生[ 9 ]。陈连民等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复合有机微量元素铁、锌、锰能够显著改善产蛋中后期海兰褐蛋鸡蛋壳质量[10]。蛋鸡产蛋中后期,满足铁、锌、锰等功能性微量元素营养需要,并促进其吸收利用,对改善蛋壳质量意义重大且效果明显。

2 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等功能性添加剂,协同维护肠道健康,促进蛋鸡所需营养物质的合成、转运和沉积

肠道是家禽消化吸收与免疫的主要场所。肠道健康与蛋鸡产蛋性能和蛋壳质量表现密切相关,特别是在产蛋中后期。蛋鸡在产蛋中后期消化吸收功能在逐渐减弱,维护肠道健康、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利用在此阶段尤为重要。实践证明,稳定的微生物群落是肠道健康的必要条件。改善动物内外部养殖环境,促进营养物质高效吸收,动物才能充分发挥自身遗传潜力提高生产性能,改善蛋鸡产品品质。根据蛋鸡产蛋中后期生理特点,应用有机微量元素与微生态制剂、酶制剂等功能性添加剂的协同作用促进营养物质吸收意义重大。

微生态制剂可通过调节动物体内的生物菌群,使其代谢产生营养物质为宿主提供营养,来维护宿主肠道上皮的完整性。完整的肠道屏障才能保护肠道免受病原菌的侵害,增强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肠道疾病如腹泻、消化不良以及日粮中抗营养因子严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影响蛋壳形成过程。由于饲养环境的限制和禁抗的要求,如何让鸡群免受致病菌的攻击,维护肠道健康,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一直都是蛋鸡养殖企业的关注的焦点。限抗、减抗、禁抗的逐步实施,对蛋鸡生物安全 (防病治病) 提出了新的挑战,有机微量元素与微生态制剂、酶制剂的协同作用日益凸显。李海英等研究表明,蛋鸡日粮添加 应用、酶制剂都可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降低料蛋比[11]。微生态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枯草菌素、多黏菌素等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对致病菌或内源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帮助动物建立有利于宿主的肠道微生物群系,预防腹泻和促进动物生产性能提高。崔闯飞等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饲喂52周龄的海兰褐蛋鸡,可显著增加蛋壳厚度 (P<0.05),显著提高蛋壳强度 (P<0.05),显著增加蛋壳中钙含量 (P<0.05),改善蛋壳的超微结构[12]。β-甘聚糖酶,可提高机体Ca2+等离子的吸收,能够增加蛋壳厚度和蛋壳颜色[11]。葡萄糖氧化酶在肠道可催化产生的过氧化氢,直接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葡萄球菌等在小肠内繁殖。葡萄糖氧化酶具有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和保障生物安全双重作用。赵必迁等报道,蛋鸡产蛋后期饲料添加葡萄糖氧化酶300 mg·kg-1,可提高蛋鸡产蛋率2.88% (P<0.05),显著降低料蛋比2.69% (P<0.05),极显著降低破蛋率和死亡率 (P<0.01) [13]。周磊等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微囊丁酸钠可提高蛋种鸡的产蛋率和正品率[14]。丁酸钠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维持肠道正常形态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有机酸化剂可通过抑菌作用及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的方式来改善肠道健康,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提高蛋壳质量。植酸酶不仅可分解植酸释放磷,减少日粮中磷源添加量,而且可消除抗营养因子的负作用,释放营养素,提高蛋白质、氨基酸和钙、铁、锌的利用率。酶制剂不仅补充分泌不足的内源酶和降解一些营养物质利用率低的饲粮成分,还可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通过破壁释放日粮中营养物质和能量,为蛋鸡低蛋白养殖提供有力支持。

在生产过程中,要根据日粮类型 (如杂粕型日粮等)、鸡群状况选择适宜微生态制剂和酶制剂,并注意微生态制剂、酶制剂的贮存使用方法。

系统调控蛋鸡产蛋中后期蛋壳质量的探讨

3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注重管理细节,确保生物安全

蛋壳的形成过程复杂,影响因素很多,如遗传、激素、营养、年龄、环境应激、疫病和饲养管理等。当鸡群处于应激状态,如热应激、冷刺激、噪音、接种疫苗、环境突变等,都会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和子宫内的钙化过程,妨碍蛋壳正常形成,出现畸形蛋、薄壳蛋、软壳蛋或无壳蛋等。日龄因素影响蛋壳质量不能避免,但可以通过改善养殖环境,注重管理细节来维护鸡群肠道健康、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等措施来减少由此带来的损失。

根据品种饲养标准要求,满足产蛋鸡营养需要。营养要平衡、钙磷比例要适当。饲料原料如玉米、豆粕、石粉等入厂要严格检测,霉菌毒素、重金属等卫生指标要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矿物质原料重金属超标,会引起肠道慢性中毒,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蛋鸡的死淘率会明显上升。还要关注石粉中镁的含量,镁过量比镁缺乏更容易影响蛋壳质量。王安等研究表明,过量的镁可使软破蛋率升高,蛋壳表面乳头大小不均,结合不紧密,乳头间空隙较大,外表面有较宽的裂缝,这些裂缝很可能成为以后破裂的始点[15]。闫奕源研究表明,用镁含量>1.5%的石灰石粉作为钙的补充原料,会导致蛋鸡血钙浓度降低,血镁浓度升高,蛋鸡采食量下降,产蛋率下降,沙壳蛋增加,破蛋率增加,软壳蛋比率增加4%[16]。因此一般作为蛋鸡钙源石粉的含镁量应≤1.5%,否则会给蛋鸡生产带来损失。

定期带鸡消毒,并做好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抗体定期监测工作,对抗体水平低的鸡群要及时进行免疫接种,确保生物安全。实践证明,很多疾病都可引起蛋壳质量下降,出现软壳蛋、薄壳蛋甚至无壳蛋。如非典型新城疫、传支、减蛋综合征、慢性消化道疾病、输卵管炎等。目前由于禁抗蛋鸡输卵管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因此要注意观察鸡群,根据蛋鸡的饮水、产蛋、蛋壳质量、粪便情况,判定鸡群健康状态,对亚健康鸡群要定期预防,防患于未然。姬晓琪等通过应用植物博落回提取物血根碱治疗蛋鸡输卵管炎,表明血根碱对鸡输卵管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低剂量疗效最佳,其机理可能是通过下调炎症因子IL-2的基因表达来实现抗炎作用[17]。

加强饲养管理,鸡舍温度、湿度、通风、光照要符合品种要求,减少鸡群应激。鸡群应激如突然的噪音、光照过强、疫苗接种、夜间鼠害、更换饲料等引起的应激,而应激会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减少鸡蛋在子宫中的滞留时间或造成内分泌紊乱,使蛋壳不能正常形成,从而出现了畸形蛋、薄壳蛋、软壳蛋、无壳蛋[18-19。应激还会引起基础代谢增加,提高料蛋比[20]。所以在日常生产管理中要注意细节,要经常检查鸡舍的供水、供电、温控、集蛋系统是否存在隐患,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还要特别注意蛋鸡育雏、育成期管理,育成各阶段体重、胫长都要达标,为蛋鸡产蛋期稳产高产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21-22]。

系统调控蛋鸡产蛋中后期蛋壳质量的探讨

4 小 结

蛋壳质量受遗传、环境、营养、疾病、产蛋日龄等多方面影响,尤其是产蛋中后期。选择现代优良蛋鸡品种,加强饲养管理,制定高效的免疫程序,注重饲料营养均衡及安全卫生,不断改善养殖设备条件等都能改善和提高蛋壳质量。特别是在禁抗、绿色、健康养殖的大环境下,根据产蛋鸡中后期生理特点,应用有机微量元素与微生态制剂、植物精油、复合酸化剂等协同作用,改善鸡只肠道微生态环境,维护肠道健康,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强蛋壳基质蛋白的基因表达和碳酸钙的有效沉积,为蛋鸡产蛋中后期调控蛋壳质量和全面实施无抗养殖提供解决方案。

作者:王宏岩1 高级畜牧师,张立平2

1、成都蜀星饲料有限公司,成都 611633;2.四川威艾盛动物营养科技有限公司,成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