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有没有哪本书,阅读后感觉整个人都升华了?求分享?

龙江好好


强烈推荐《王阳明心学》,当代新儒家杜维明说: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就在王阳明。对比其它国学典籍,我觉得阳明心学更通俗易懂,看完给人一种顿悟的感觉。目前国内很多知名企业家都在学习阳明心学,他们自发成立了致良知四合院,以便学以致用。阳明心学中悟到一点,就可以受益终生。

另一本是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以另外一种视角通俗易懂的全篇详解了论语。


设计中悟道


我去年看的一本书叫《刻意练习》,让我觉得原来每个人通过刻意练习都会变得非常优秀。

那时候我看这本书是5月份!当时想用刻意练习中是学习到的知识减肥。没想到效果非常好!当月就瘦了15斤。

刻意练习让我觉得虽然自己是普通平凡的人,但是通过刻意练习的努力,自己也会有希望变得更好。

这是一本很实在落地的书籍,它里面提到四个关键条件。

1.明确目标

2.要有专注的练习状态

3.要有反馈机制

4.走出舒适区



阿宝儿


我是文化怪蜀黍,很荣幸受邀回答这个问题,自己确实读过几本书,感觉受益良多,和大家分享一下。

读过之后,内心挺有感触,但不敢说升华,可能自己没有那么高的境界。在当兵的时候,因为平时训练辛苦,有没有什么消遣娱乐的活动,所以那段时间爱上了看书,俱乐部的书柜里翻出俩本书,《活着》《平凡的世界》,平时时间比较紧,一般都是在午睡前和晚睡前读一点,读一本书的时间跨度很大,也让其中的故事深深地印在脑海。

看了徐福贵的坎坷一生,当时也不觉得当兵训练之苦了;看了孙少平的平凡人生,感受了其中的不平凡,也让自己能够细细体会自己的人生。虽然现在退伍了,但是那时候读过的这两本书却历历在目,还有与读书相伴的军旅生涯。





文化怪蜀黍


分享一本曾经对自己有过提升和改造左右的书,看有无俾益。

这本书就是《中国人史纲》

鄙人2006年左右初读《中国人史纲》,当时正处人生彷徨之际,然后读罢此书后,确实感觉心旷神怡了很多。之后,有友让我荐书,便每以《中国人史纲》相赠。至今,已经买了好几套,因为买了送,送了又买……

简介

《中国人史纲》,这是台湾作家柏杨先生在狱中时所著。极具可读性,极具思想性,极具指导性。

《中国人史纲》最早是1987年在大陆出版,是近代以来中国作家著史的最杰出代表作。该书近八十万字,讲述和评论了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时代到二十世纪第一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整部中国历史。

平民治史的一个高度。

该书在将历史写得精彩好看又不乏深刻洞见方面,至今无人可以逾越,甚至可以说,连个堪称及格的竞争者都没有。是中国人共同的家族史、最好读的中国通史。

柏杨的史观以“人”为中心,自称是平民著史、狱中著史,“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所以取名《中国人史纲》,重点在“人”。柏杨一生经历坎坷,因有大苦难,所以有大愤懑与大悲悯,这种情怀始终激荡在文字里,才使得柏杨作品的魅力不因时间的流逝而稍有减衰。

视角宏大,中西合璧

该书,在每章最后的“东西方世界”一节,别具匠心和视野,评论了同时代的西方世界,对于开拓世界观极具价值。

此书宏达的历史视角,刻骨的评论讲述,最好读,最易读,然而读其形容易,读其神却就难了。虽然,现在看来,柏杨先生的观点,很多或者有些地方确属一家之言,但可贵可敬之处更多。

一句话,《中国人史纲》可以作为世界观、历史观的启蒙著作。

好读!易读!读后,或许会让你升华!


锄扬轩


《论语》是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其蕴含的哲理常令读者心胸开朗,耳目一新。

它提醒人们珍惜时间,发奋学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它劝导人们尊重父母,不仅物质上尽孝,更要精神上的尊敬.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它引导我们正确交友,好好劝友.

友.忠言而善导之,不可则止。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它教导我们.正直为人,勤于思考,修养身心,言行一致.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博学以文,约之以礼,亦可弗衅矣。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它要求人们做到.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

仅举几例,实为其中九牛之一毛,有志仁义者,多多读之,必有裨益。


汇侃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他的中篇小说《边城》就是一部很优秀小说,读来让人耳目一新,阅读后整个人感觉升华了。

《边城》为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小说。它兼具有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为我们提供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充满了民歌情调和地方色彩。

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强化了边城中的人性美。老船工乐于助人勤劳善良,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疼爱有加,老船工良好的品德仿佛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化身,他对女儿、外孙的爱仿佛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祖祖辈辈、生生息息得以繁衍的血缘纽带。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边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纯净自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








苏北一醉


《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提·勃朗特的一部长篇小说。简爱独立自强的性格,尤其值得现代女性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和简一样自爱自强、尊重自我也尊重别人,有勇气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小说内容。

主人公简出生不久,其父母因伤寒相继去世,幼小的简被其舅父收养,在其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简只能跟随舅母和一兄二姐继续生活。没有了舅父的庇护,简经常被这些亲戚欺负,在一次按耐不住的冲突后,可怜的简被狠心的舅母送到了洛伍德寄宿学校,这里生活条件恶劣,学生们天天吃不饱饭,长期忍饥挨饿。在这里,简和学校女监谭波儿小姐、同学海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虽然生活环境艰苦,但是简的思想和感情充实而美好。后来好友海伦因肺炎去世,几年后谭波儿小姐也因为嫁给一个牧师而离开了洛伍德学校,这里再没有简可留恋的人了,于是她也离开了这个自己生活了八年的地方。由于简具有在洛伍德两年的任教经历,她被推荐为一名家庭教师,来到了桑菲尔德府,为男主人罗切斯特先生的法国情人的私生女阿戴尔教课。在桑菲尔德府里,简生活地自由而快乐,她和男主人相互爱恋。但在结婚当日,有人当面揭发了罗切斯特先生已婚的秘密,婚礼不得不终止。虽然罗切斯特向简解释了他当年如何被父亲欺骗,迎娶了有家族遗传精神疾病的妻子,在妻子发疯后被他秘密关在三层的阁楼里,以及妻子多次在看管人疏忽的情况下放火行凶,他本人又是如何痛苦地犹如生活在地狱当中,恳求简能够拯救他陪伴他。但是简还是在第二天天不亮的时候就悄悄地义无反顾地离开了桑菲尔德府,离开了她深深爱恋的男主人。后来在命运的安排下,或者说阴差阳错之下,简被一位先生圣约翰和他的两个妹妹戴安娜、玛丽收留,生活在沼泽山庄。后来圣约翰发现,简的父亲竟然是他们三兄妹的母亲的亲弟弟,也就是说简是他们仨的表妹,简为拥有了亲人而欣喜不已,慷慨地将自己从叔父那继承的2万英镑平均分给表哥表姐。在和表哥表姐愉快地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她顺从自己的心意,重新回到了桑菲尔德府,然而这里已经是一片废墟,罗切斯特先生的疯妻子用火点燃了整栋府邸,她自己也从三楼楼顶失足坠落摔死了,而罗切斯特先生也因这场大火双目失明截掉一只手臂,孤独地生活在荒僻的芬丁庄园。简连夜赶到芬丁庄园,在两人经历了种种苦难后,简和罗切斯特终于团聚了、结婚了,一起过上了美好的幸福生活。


静静讲名著聊电影


《了不起的盖茨比》。

生活中有许多悲哀与无奈,比如有那么一个人存在于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那个人却又与你毫无瓜葛。你想象出来的那个与之有关的未来,就像盖茨比遥望对岸时,看见的那盏绿灯。你以为那是希望,是通往正确的方向,然而不知不觉中,你早已迷失了方向。

偶尔,我会无意间回忆起小说中的片段,比如盖茨比向客人们展示自己衣柜,翻出各式各样的衬衫。盖茨比的这一举动,我在初读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思考。有一次,在擦桌子的时候,我突然觉悟到盖茨比此举的动机,及其背后所隐藏的故事,不由同情起盖茨比来。

盖茨比终究没有走出5前那段感情的阴影,他觉得自己没能跟心爱的人终成眷属是因为当初的自己一无所有。而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他再也不是当时的那个穷小子了。也正是基于这种心理,盖茨比觉得黛西会回到自己的身边。盖茨比甚至在黛西老公的面前,理直气壮地声称,黛西一点都不爱他,黛西爱的是自己,会回到自己的身边,继续5年前未能完成的故事。

故事的结尾,盖茨比的死,我个人觉得是极具思考意义的。死亡出现的恰到好处,因为那个炎热的中午,大家不欢而散。所有的矛盾都已经被激发,被挑明。没有2个人物戏剧性的死亡,作者的思想便不能被很好地表达。

黛西回到盖茨比身边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除了盖茨比自己,其他人都心知肚明的。因为这5年来,发生了很多的事情,大家的生命轨迹都在一点点地改变,只有盖茨比依旧活在5年前的旧梦里。

盖茨比的死,是对这场迷梦的终结。他的死也更加印证了一点,那就是大家都在生活的泥潭里艰难前行着,只有他始终执迷不悟。

葬礼上,寥寥无几的人,像是玩弄人的命运在得胜后放肆的狂笑。黛西的态度,无疑让人感觉心寒。但是,没有人可以义正言辞地站出来,指责黛西的无情,因为谁也说不出她究竟错在哪里。

错的人,是盖茨比。生活总是有太多的不尽人意,像绊脚的石头。我们被绊倒了,但必须再站起来,继续前行。

现实生活中,像“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一种人会忽略诸多的现实因素,而只抓住过去的某一遗憾,拼命为此弥补,以为旧梦可以重圆。还有一种人,他们一遍一遍地在自己的脑海里重复昨日的画面,无数次地假设,幻想将来,却永远不会做出什么实际行动。他们的生活,都不曾再见光明,他们将自己投身于茫茫的黑暗中,眼里只有那一粒豆大的绿光。

来读一读《了不起的盖茨比》吧,你会因为一个人对回忆的坚持而感动,你也会因为这份感动而心生无奈,你也会因为这份无奈而思考,渐渐地领悟很多,慢慢滴释怀很多。


群主是大姐头


  读书使人进步,读书使人觉悟,书不仅是知识源泉,更是精神粮食。读书要读对书,读好书,这样才有利于身心健康。盲目乱读,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劳心费力。\r

  \r

  首先,什么叫能让人精神升华的书?\r

  \r

 第一,精神升华和书类有一定的关系,尤其和经典名著。比如美食,杂志,小说这类的,你看了只会是精神消遣。而经典名著多数说道理,实例,经过历代名人阅读,审核,里面都有启迪人生的奥义,否则不会传承下来。\r

  因此,我推荐你看道德经。\r

  \r

  道德经是老子所写,包含道家的无穷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r

  \r

  人的一生都会有些迷茫,痛苦,要想解脱自己,升华思想,道德经是最好的选择。\r

  \r

  虽说经典无数,但道德经的实用和可读性算是罕见,尤其是对人而言,有极大的益处。\r

  \r

  就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说的是天地万物在老天眼里,是平等的,没有谁尊贵,没有谁卑贱。这是不是能让感到不公平的人们,一下豁然开朗了呢?是不是能让随意践踏圣灵的人们,一下谦卑了呢?\r

  \r

  又比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说的是真实的话不好听,好听的话不美丽。\r

  \r

  这些句子都突出了通俗易懂的人生哲理,普通文化水平就能理解。\r

  这本书从让你精神升华,延续到了解道家的自然文化,小到动物植物,大到世界宇宙,每一句,都能让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r

  通过阅读道德经,你去思考,摸索,久而久之,你就升华了。\r

  \r

  \r

  不需要做太多的杂事,就如道家的无为而治,顺其自然那样就行。\r

  \r

  \r

  因为我们人类本就是自然的一员,和自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人要想升华自己,必然要从自然入手。\r

  \r

最后建议你读道德经时,可以去幽静无人的地方阅读,这样有利于你吸收领悟。\r

  \r

  这个方法如果使用恰当,我相信对你升华自己,一定是如虎添翼。\r

  千万不要着急,不要多去乱看书,不要去刻意吹毛求疵,要看中国文化的古典名著。\r

  你自己要一步一个脚印,一天学懂一点,就算找到好书了,也不能急于求成。\r

  因为只有把基础打牢固了,才能真正了解道德经,升华思想,否则只是徒有其表。\r

  以上就是我对你的建议,希望你能多多参考,总结出自己的思路,早日升华自己!



我要上去


我觉得的是《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我人生当中读的第一部小说,而且那个时候自己没有书,还是借同学的书来读的。但是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就被这部小说吸引了。

这部小说虽然讲述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社会面貌,但是我觉得任何时候来读这部小说都很适合。虽然这部小数讲述的是一些普通人的故事,但是在那些普通人与命运做斗争的过程中,我们见识到了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这部小说把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也让每一个看过的人都会意识到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我们自己努力与自己的命运做抗争,我们就能够获得我们想要的生活。而路遥更是用那些最质朴的语言和道理像我们讲述了一代人的成长,有无奈,也有烦恼,有痛苦,也有幸福,这就是生活。

“人的一生中关键的就那么几步,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与奋斗。
我们可以平凡,但绝对不可以平庸!
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
无论幸福还是苦难,无论光荣还是屈辱,你都要自己遭遇与承受。
靠自己生活,灵魂都是安宁的。
人这一生,不是看你贫穷和富有,而是看你都做了些啥。
倘若人生一马平川,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