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導遊變微商、旅遊人跨界咪店:旅遊業能靠電商“逆襲”嗎?

—關注全國80萬導遊共同的:導遊之家

導遊變微商、旅遊人跨界咪店:旅遊業能靠電商“逆襲”嗎?

對於旅遊業來說,這個春天,有點不一般。因為疫情,不少從業者受到了影響,他們正在想辦法“逆襲”。


一、

“蓬安正源血橙,皮薄水分多,產地包郵價。”“自貢麻辣小吃套裝,三種套餐,定製特價。”這是寶中旅遊西單蜀金路店經理李沂芯的新工作,每天10點整,準時在微信群裡開始推廣。從忙著帶遊客去看“世界那麼大”的寶中旅遊門市經理到微商,李沂芯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身份轉換。

在包括李沂芯在內的諸多旅遊行業從業者眼中,春節本應該是創造營收的黃金期,但疫情讓旅遊業摁下“暫停鍵”。中國旅遊研究院基準研判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國內旅遊人次將同比減少9.32億人次,全年減收1.18萬億元。

導遊變微商、旅遊人跨界咪店:旅遊業能靠電商“逆襲”嗎?

現金流受困,員工無事可做,是擺在旅遊業界面前的一道難題,而不少旅行商、導遊將“賣貨”作為了重要的應對措施,在朋友圈掀起了刷屏的“賣貨潮”。旅遊+微商,是一種應急措施,還是未來行業的新風口?

“各行各業陸續復工,但是旅遊業什麼時候可以完全復工,我們也在等待。”李沂芯有點無奈,在她的朋友圈裡,已經發過兩次延時營業的通知了,復工時間從2月3日延長到2月9日,再延長到2月底。

李沂芯所在的寶中旅遊西單蜀金路店,出境遊佔全部業務的70%左右。如果按照原定計劃,這個春節她會發兩個出境遊的團隊,“一個30多人的英國團,一個20多人的泰國團。”李沂芯說,春節期間的團隊訂單會多一點,也是每年盈利的重要節點,收入自然會高一點。然而,今年這個願望落空了,隨著疫情蔓延,這兩個團的訂單隻能全部取消。不僅是春節市場,目前看來連春季市場也懸了,門店三名員工幾乎面臨“失業”,加上店面租金、人員開支以及其他經費支出,“只出不進”就意味著沒有現金流,這對於這個旅遊門市而言是最大的難題。

轉機的出現很偶然。“朋友圈裡,同行都在賣其他各種產品,土特產、消毒液啥的全都有。”李沂芯告訴記者,自己從業10多年,手頭也積累了很多的資源,比如有生鮮類的、以及一些和生活息息相關的貨源——為什麼不能把這些資源利用起來,在自救的同時,還能維護好客戶?

導遊變微商、旅遊人跨界咪店:旅遊業能靠電商“逆襲”嗎?

紅星新聞記者看到,在她的線上小店裡,從休閒零食到美妝個護,再到消毒防護、生鮮食材、旅行用品,門類可謂非常齊全,“除了我們自己原有的渠道資源外,還有嫁接的平臺資源和廠家資源。”李沂芯說。至於收入,李沂芯說目前收入並不高,但顧客們都很熱情。“好熟客,隨時保持聯絡。”——這也是她做微商的最大目的。

導遊變微商、旅遊人跨界咪店:旅遊業能靠電商“逆襲”嗎?

她在朋友圈說,感謝沒有屏蔽她的朋友們,旅遊還是她的主業。“如果你身邊有發微商廣告和代購的旅遊從業者,請不要嘲笑他們的不務正業,因為我們都沒放棄,下半年我們將為大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李沂芯心中還升起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疫情過後,能不能把主業旅遊和副業微商融合,開發更多的線上產品?


二、

“相信整個一月底包括這個年,大家過得都不怎麼樣,三十晚上十點,都還有客人找我退款。”回憶起剛剛過去的這個月,劉洋用“就像坐過山車一樣”來形容。

劉洋是同程國旅的一名旅遊顧問,隨著疫情的發展,他的職業危機感越來越重,“整個春節期間都在思考未來怎麼辦。”就在這樣的焦慮中,劉洋等來了公司的新決定——2月1日,同程國旅召開全員視頻會議,宣佈疫情期間旅遊顧問“升級”為電商店主,在原有旅遊產品銷售的基礎之上,增添更多品類。

導遊變微商、旅遊人跨界咪店:旅遊業能靠電商“逆襲”嗎?

“說實話,剛開始心裡還是有點忐忑。“劉洋說,雖然之前一直也是做客戶的旅遊業績,自己平時維護一些老同學朋友的時間很少,這個群不知道從何拉起。但憑藉著平常積累的資源和培訓,最終還是克服了困難。當群裡不是很活躍的時候,他會發發紅包,熱熱場子。“很多人在我的感召下,也開始了轉型之路,截至2月12號,我已經完成了6000元的佣金工資。”劉洋說,他的收入並不算高,有同事的周提成最高達到一萬元以上。

李沂芯靠積累的資源開微店,劉洋在咪店線上“賣貨”實現了12天收入6000元佣金工資,憑藉的都是在旅遊業積累的豐富銷售經驗和客戶人脈,那麼,旅行商和導遊跨界賣貨,能否在疫情過後催生一種旅遊+社交電商的新模式?

紅星新聞記者瞭解到,在旅遊場景下,大量旅遊銷售人員日常積累了海量的高性價比客戶資源,只不過,此前受限於旅遊產品的低頻,無法將這些私域流量線上化,進一步變現。社交電商的出現,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一個思路。事實上,在同程國旅攜手咪店之時,攜程、驢媽媽、途牛等旅遊企業也爭相向電商轉型發力。

特殊時期的轉型,為旅遊企業帶了來意外之喜,但疫情結束之後能否延續,值得關注。“作為自救圖存的努力,不是不可以,但是更希望大家基於旅遊企業的優勢,多為遊客和居民提供相關多元化的服務項目。”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點贊鄂旅投集團的餐飲外賣項目,但對於旅遊企業徹底跨界轉到主播、代貨、直銷那些領域,他認為,“先不說是否越出了企業法定的經營範圍,也要考慮等市場恢復以後,原有的‘人設’是否還能找回來。”戴斌表示,旅遊業的高質量發展,要求旅遊從業者不能再走傳統資源驅動的發展模式,而是要積極培育科技、教育、人才等新動能,向研發和創新要效益。

當然,不可否認當前的旅遊業社交屬性更加明顯,以人的連接而非傳統的旅行社渠道和OTA平臺,去傳遞旅遊線路、體驗項目和精準服務,正在成為趨勢。戴斌表示,經驗豐富的員工自身就是鮮活的分發渠道,他們會鏈接目標客戶群體,承擔起原來線下門店和線上平臺的銷售、諮詢與售後功能。“要把握這些趨勢和規律,特別是在產品體驗和服務界面上,實現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在紅星新聞記者採訪中,不少業內人士表示,界限模糊,如何避免擦邊球甚至灰色地帶的出現,依然是這一新興領域發展中面臨的必然困境。此外,疫情結束之後,社交電商是否能夠依然在旅遊圈內立足,很多人都存有疑問。

“目前試水微商,只為謀求一些出路,等疫情過去,我還會做旅遊。”李沂芯和劉洋更看好疫情後的旅遊業,言語間也傳遞出一個訊息:他們這些旅遊從業者的信心,正在開始積聚。


三、

事實上,更多業內人士將2月20日視為旅遊行業遭遇疫情以來重要的行業拐點——一大批旅遊目的地、景區從這天起陸續宣佈恢復開放。

據同程藝龍景區數據顯示,截至2月24日,全國範圍的景區開園率是38.1%,範圍覆蓋了浙江、江蘇、江西、四川、安徽、河南、廣西、海南等多個省區。

“國內旅遊消費存在較大觸底反彈的可能性。”戴斌介紹,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面向城鄉居民的專項調研表明,71.5%的受訪者表示,疫情結束後穩定一段時間,會外出旅遊,20.7%表示疫情過去後會盡快外出旅遊。其中,江西、湖南、廣東、河南、廣西、福建、安徽、內蒙古、北京、山西、河北等地的受訪者疫後出遊意願更為迫切。

導遊變微商、旅遊人跨界咪店:旅遊業能靠電商“逆襲”嗎?

此外,中國旅遊研究院假定3月底或4月中旬、5月底至6月中旬、7月底至8月中旬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三個時間節點,通過仿真測算和專業評估,形成了全年旅遊經濟運行的樂觀、基準和悲觀三個判斷。其中,基準研判結果表明: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2020年一季度及全年,國內旅遊人次分別負增長56%和15.5%,全年同比減少9.32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分別負增長69%和20.6%,全年減收1.18萬億元。不過,基於對政策面、需求側和供給側的綜合研判,戴斌並不認為2020年的旅遊經濟過於悲觀,基準預期繼續偏於相對樂觀。

對於旅遊市場何時才能恢復這一問題,戴斌認為, “現在還是處於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時期,從國家層面看,全面放開有組織的旅遊活動、全面開放城鄉旅遊空間的條件尚不具備,時機還不成熟。”不過,戴斌也注意到,目前部分地區在疫情研判的基礎上,符合標準、程序、組織、管控等前置條件的景區、酒店等經審批或備案得以復工復業。他認為,在確保遊客、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審慎穩妥地推進旅遊機構的復工復業,是可以探索實踐的。

據業內專家預測,疫情過後,以都市遊、郊區遊為代表的中短途國內旅遊將率先恢復,並逐步擴大至跨市、跨省遊,時尚、品質、定製、親子、自駕等新型旅遊消費的潛力,會得到極大釋放。

紅星新聞記者 李彥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