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株洲高新区轨道交通产业链复工率超9成 产能逐渐“满格”

株洲高新区轨道交通产业链复工率超9成 产能逐渐“满格”

中车株机全员复工,投入生产。

红网时刻株洲2月28日讯(通讯员 王娜)当下,在株洲高新区(天元区)有两场“战争”正在激烈上演:一场是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一场是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战。

在“阻击战”中,医护人员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在“复工战”中,株洲高新区轨道交通产业链上的企业是名副其实的先锋队。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株洲高新区整个轨道交通产业链在短暂停摆后,上中下游企业正在逐步复工复产。目前,该区已有31家轨道交通产业链全面复工复产,复工率达96.88%,各企业产能迅速提升。

主机企业:科学防疫,全力保障每一个项目的实施

当前,株洲轨道交通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稳居全国首位,拥有中车株机、中车株所等一大批龙头企业。但今年以来,因疫情影响,轨道交通产业链上的各企业的生产订单受到了些许影响。

既要打赢抗疫阻击战,也要打赢经济保卫战。轨道交通链条上各企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与时间赛跑,尽快夺回疫情造成的损失。2月17日,中车株机有序复工,投入生产。作为轨道交通的主机企业,科学防控下的生产,足见高效。

2月20日,在中车株机城轨事业部交车车间,工程师宾苗、彭青正在校正“天狼星”动车组的安装位置,这是即将要出口捷克的第三列动车组,名字叫“天狼星号”。

不仅是“天狼星号”,复工一周来,中车株机以“全员复工,达到产能”为目标,株洲本部各单位以及国内各异地分子公司、海外分子公司均开足马力,全面进入生产阶段。墨西哥蒙特雷轻轨项目、菲律宾动车组项目、捷克动车组项目等多个海外项目正在紧张设计或生产中,各项国内订单项目也在如火如荼进行,员工复工率达90%。

“我们的动车将如约驶向海外,向世界展示中国企业践诺履约的实力和战胜疫情的决心。”中车株机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清和说。

配套企业:关键零部件向多家主机企业供应

一辆动车、机车的制造,需要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每一个零部件背后,都可能是一家供应商,而整车的复工复产,必然带动产业链上游供应商的复苏。

在中车株洲所,产品不仅提供给中车株机外,也向中车其他核心的整车制造企业提供配套产品。2月10日,中车株洲所在复工当天,轨道交通产业就实现全面复工,旗下时代新材在复工第五天,就成功发出2台车的4种配件,订单如期交付完成。

作为中车旗下另一家核心子公司的中车电机,自2月17日复工后,其南非22E机车、澳大利亚SCT机车、雅万高铁等7个主要海外配套项目,配套电机、变压器全面复工。“为保障项目能按照要求保质保量顺利交付,我们将各项目分解到组甚至到人,积极与客户方、技术人员、项目部、采购及供应商等,及时对接交付计划、设计节点、生产周期、关键物料供应情况,确保信息的实时传递。”该企业负责人说。

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和中车电机三大企业的全面复工,也带动了轨道交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复产。

株洲日望精工有限公司(简称“日望精工”),是株洲高新区轨道交通产业链的重要配套企业之一。自2月10日复工复产以来,该公司生产线已经全面恢复生产,产能恢复到80%以上。

“我们目前产能恢复还不错,订单没有受到影响。”该企业负责人谭鹏告诉记者,日望精工属于轨道交通中游企业,同时向产业链上游和下游企业提供产品,目前,主要订单来自于株洲时代电气、株洲时菱、中联重科、长沙远大、西门子、中车株洲所等企业。

与其他企业一样,受疫情影响,日望精工在复工之初因交通、人员等原因,出现原材料无法到位,物流受阻等问题,导致部分订单交付有些滞后,但随着与多方的沟通,并与客户解决后,这种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

而位于新马创新城的湖南意华交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自2月10日陆续复工复产后,产能迅速得到回升。目前,该企业钣金事业部、线束事业部和热管理事业部已经全面恢复生产,全力供应上游企业,确保轨道交通不断“链”。

研发:追赶研发进度,找回失去的一个月

生产顺利恢复,研发也没落下,他们,正在追赶研发进度,找回失去的一个月。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中车株洲所旗下电气技术与材料工程研究院即通过视频碰头会议方式密集推进复工各项工作,截至2月17日,研究院全员复工率达到93.7%,现场办公复工率达71.3%,基本保障了国家重大专项、中车85专项等重大科研项目顺利复工。

同时,为保障试验产能的有序恢复,检测试验中心提前部署,将控制室等密闭试验空间列为重点管控区域,确保日均安排的20余名试验人员在安全可控前提下开展现场试验。截至目前,八轴2.0平台变流器试验、多流制400公里动车组变流器型式试验、徐州地铁永磁牵引系统试验以及电子开关过分相试验等重点试验均顺利实施,德国柏林车变流器1类A级-垂向振动试验如期完成,。

而作为湖南省轨道交通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中心——国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目前,技术研发中心、新能源系统研究所、激光先进制造研究所等研发项目逐步复工,全力保证轨道交通领域重点项目推进。

企业跑不停,政府联络解后顾之忧。“巨安人防还缺两支测温仪,请求解决。”在株洲高新区驻企联络群里,湖南省巨安人防工程有限公司驻企联络员刘自强说,该企业自2月10日复产以后,产能逐步回升,但随着复工人员的增加,防疫物资紧缺,特别是口罩和测温仪,防疫压力也随之而来。联络员刘自强进驻企业后,很快将这些问题反馈,通过他的协调。第二天,不仅测温仪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还新购置了3000个口罩。

各方合力之下,株洲高新区轨道交通产业链愈发畅通,企业正加速复工复产,截至2月18日,株洲高新区轨道交通产业链复工企业31家,复工率达96.8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