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惠城区司法局全力为疫情防控提供法律保障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区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把防控疫情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不断细化工作举措,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一)法治宣传铺天盖地。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的宣传活动,促进疫情防控工作依法有序开展。组织编制疫情防控法律知识宣传手册,第一时间通过政府网站和惠州头条、惠城发布等网络媒体对外发布,并印制5万份派发到各基层部门和群众手中。截至目前,累计印发各类宣传单8万份,张贴宣传海报5000多份。制作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广播,通过流动宣传车、扩音喇叭、乡音大喇叭等走街入巷,深入大社区、市场、村居路口测温点、复工企业等人流密集区播放,让法治的声音深入人心。同时,在惠州电台开设疫情防控法律知识专栏,针对企业复工复产、劳动用工以及身边常见的疫情防控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深入解读,每天一期,覆盖人群近20万人次。

惠城区司法局全力为疫情防控提供法律保障

(刘红光局长带领法律服务团成员与相关部门研究疫情期间的涉企法律问题)

(二)法律指导到点到位。主动发挥专业职能,整合全区法律资源和法治力量,成立局疫情防控期间公共法律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惠城区司法局支持企业共渡难关法律服务团”,下设“三大团”,分别是公职(顾问)律师服务团、普法宣讲团和惠城区中小企业应急公共法律服务团,开展“五大行动”,及时为疫情防控和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一是做好法律风险排查。收集排查企业在合同管理、劳动用工、对外担保、融资并购等方面的法律风险,积极为企业“一对一体检”,提出预防风险的法律意见和建议,为企业提供全时空、全业务法律服务。二是开设便民利民通道。开展“公证惠企”专项行动。在公证机构设立企业服务专门窗口,优化办证流程,缩短公证办理时限,最大限度减证便企,为企业办理与疫情相关的不可抗力事实类、文书类、证据保全类公证,帮助企业减轻损失。对涉企法律援助实行“容缺受理”。疫情防控期间,涉企法律援助事项,实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和申请材料“容缺受理制”,先审批办理,事后补充完善,及时提供法律援助。

三是提供便捷法律咨询平台。通过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广东法律服务网、“粤省事”以及惠州e普法等等平台,及时解答疫情期间涉及的延迟复工、工资支付、工伤认定、合同履行等法律问题。同时,向社会公布中小企业应急服务团律师、公证员、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联系电话,推动“不见面”也能“办成事”。四是依法调解矛盾纠纷。重点做好对疫情防控期间因交通管制、防疫误工等引发的合同纠纷、劳资纠纷等,防止矛盾纠纷交织叠加、激化升级,及时组织律师、人民调解员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调处,帮助企业尽可能用非诉手段解决争议纠纷。五是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加强对涉企行政执法行为的日常行政执法监督,及时受理、处理企业投诉。指导行政执法机关对企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应实时报备,区司法局对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合理性实时审核,及时受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据统计,目前已有183名司法行政干部、律师、公证员、人民调解员和基层法律工作者参加了“支持企业共渡难关法律服务团”,现已接受法律咨询862次,提供法律意见219次,审查各类合同(协议)106份。

惠城区司法局全力为疫情防控提供法律保障

(惠城公证处设立企业服务专门窗口,优化办证流程,缩短公证办理时限)

惠城区司法局全力为疫情防控提供法律保障

(惠城区法援处及时为企业提供法律援助)

惠城区司法局全力为疫情防控提供法律保障

(汝湖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深入企业主动排查化解因防疫引起的劳资纠纷)

(三)人员管控责任落实。疫情发生后,立即启动特殊人群管理应急预案,开展“不请假外出”专项整治工作,严格限制在册社矫对象请假外出。下属13个司法所每天通过手机定位、微信位置共享、视频抽查等多种手段,核查掌握社矫对象行踪动态。同时,积极发动在册社矫对象排查身边亲友活动轨迹,做好与疫情相关人员隔离防控措施,确保社矫对象本人及家庭安全。截至目前,在管的247名社矫对象无一脱管、漏管,全体社矫对象及其家属均未出现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