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漫談沭陽曆代蝗災與滅蝗方法

凡談及沭陽蝗災,今人必說袁枚之《捕蝗曲》。然而自宋元以來,沭陽便是蝗災的重災區之一,“蝗蝻遍地”、“蝗孽滋生”、“飛蝗食稼”等詞頻頻見諸報端。

史籍記載,元至元十五年(1278),“漣、海、邳、宿等州蝗食稼”;明天啟元年(1621),“沭陽蝗,沭水盆溢”;崇禎十四年(1641),“沭陽旱,蝗”;清康熙五年(1666),“沭陽大旱,蝗”。民國《重修沭陽縣誌》亦載,乾隆十六年(1751),“高流鎮與山東接壤,蝗蝻蔓延”,知縣溫葆初“親往捕之,四十餘日,暑不張蓋,務絕其萌孽。是年,蝗不為災。”光緒二年(1876)“蝗旱災,知縣陸鴻逵勸捐,紳富一萬餘千助賑饑民。”


沭陽往事 | 漫談沭陽曆代蝗災與滅蝗方法


在江北民間,凡遇蝗災,人們往往藉助神靈力量代為消災,而八蜡廟便是其中之一。在古代,蝗蟲因其對農作物的破壞力極大,農人將其奉為蟲王,並建廟供奉,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與上巳同祭,是為春祭。清代沭陽亦有蠟神廟,縣誌有云:“在南關……道光十六年,知縣劉文澈重修。”

光緒初年,清廷在蘇、魯、豫、皖等地推行收買蝗蟲政策,即由國家出資,以提高人們捕蝗滅蝗的積極性。史籍記載,此法始於西漢元始二年(2),此後歷代效仿。光緒七年(1881)七月二十日,兩江總督劉坤一在《續行收買蝗蝻價值核實報銷折》中提到:“竊江省自光緒二年後,連年蝗孽滋生……於冬間農隙之時,挖繳蝻子,一體給價收買,以冀盡絕根株。所需價值,原定未出之蝻子,每斤給錢八十文;已出土成形之蝻以至漸能跳躍者,每斤給錢十文至二十文為率;其已長翅飛騰及鄰境飛來之蝗,改以每斤五文為限”,“光緒五年閏三月……共計收買價錢一萬四千七百四十七千五百七十一文,內除沭陽自行籌給錢一百三十六千,實請銷錢一萬四千六百十一千五百七十一文。”


沭陽往事 | 漫談沭陽曆代蝗災與滅蝗方法


然而到了清代末年,由於地方官多怠於政務,便往往出現謊報、瞞報之情形。據宣統元年(1909)5月11日《民立報》刊文稱:“今年江北各屬蝗患之滋,為數十年來所僅見。各牧令以功令森嚴,不得不虛張聲勢,下鄉勘察。其真能實力搜捕,認真撲滅者,實則十不獲一。即如贛榆、沭陽兩縣與海州、安東、阜寧等州縣,壤地相錯,今年海、安、阜蝗蝻遍地皆是,幾乎捕不勝捕,而贛、沭二縣竟以境內無蝻報告上峰。天下豈有鄰境飛蝗,遍於畎畝之中,而本境不但未曾蔓延,且竟絕跡不見者耶?”時人不禁感嘆,“江北玩視民瘼之牧令,何其如是之多也!”


沭陽往事 | 漫談沭陽曆代蝗災與滅蝗方法


民國伊始,軍閥混戰,加之災害頻發,蝗蝻之災遍及各屬。1919年,江蘇省署委派候補知事史樹璋赴東海、灌雲、沭陽三縣指導搜捕蝗蝻工作。文獻記載,史樹璋,字奉如,直隸河間府獻縣人,前清附生,畢業於保定府東文學堂,精通英文、日文,後入京師大學堂師範館研習農藝化學。1914年3月通過候補知事考試,此後受江蘇巡按使署委任,先後被派往泗陽、漣水、阜寧等縣調查印花稅及查禁菸苗等案。


沭陽往事 | 漫談沭陽曆代蝗災與滅蝗方法


為根治江北蝗災,武漢國民政府遂委派江蘇昆蟲局分赴江北各縣,以科學方法防治蝗患。據1927年2月,江蘇昆蟲局發佈《辦理江北蝗務之呈報》中記載,當時負責東海、灌雲、沭陽、贛榆等四縣“蝗蟲防除事宜”的是省昆蟲局第三捕蝗分所(駐海州)技術員楊惟義。史料記載,楊惟義,字宜之,江西上饒人。早年就讀於鵝湖師範,1918年經上海大同學院轉入南京高等師範農業專修科。1921年畢業後就職於江蘇昆蟲局,任技術員。1931年獲中國文化基金會贊助,赴法國巴黎博物院昆蟲研究室深造,從事本翅目昆蟲分類研究。1933年加入法國昆蟲學會和世界昆蟲學會。抗戰期間,楊惟義歷任江西中正大學教授、上海生物研究所技師、無錫江南大學昆蟲學教授。新中國成立後,楊惟義回到江西,歷任中科院生物化學學部委員、中科院江西分院副院長、中科院生物化學部委員等職,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昆蟲學專家。


沭陽往事 | 漫談沭陽曆代蝗災與滅蝗方法


楊惟義在海屬治蝗期間,不僅製造了多種捕蝗器具,還“利用石油白砒、青化鈉等藥品殺滅飛蝗,收效亦甚宏大。”1934年,吳福禎博士在《請設立中央昆蟲局意見書》中曾建議“研究中國國產藥劑及創制中國治充機器”,他在文後說明中提到,“中國今日各昆蟲局所用治蟲藥品,如青化鈉、鉛砒、白砒、巴黎涼均舶來品,價值極鉅。”


沭陽往事 | 漫談沭陽曆代蝗災與滅蝗方法


1928年夏秋間,沭陽爆發大規模蝗災。8月中旬,“沭陽第二市公民崔恆愷等”向江蘇省政府呈交提案稱,該縣“匪、旱、蝗災,三害交加,民不聊生,請速派員履勘,緩徵急勦,以救萬民”;是年9月,沭陽縣二、三、四市民眾代表仲靜安等亦向省府提交“旱蝗為災,秋禾無礙,公請派委察勘,設法救濟”的報告。


沭陽往事 | 漫談沭陽曆代蝗災與滅蝗方法


1937年5月,沭陽蝗情再發,天津《益世報》刊文稱:“蘇北蝗蝻為災,麥苗被告損失甚巨,沭陽一縣災區達五百頃。”5月28日,上海《申報》有云:“海屬發現蝗蝻……沭陽一邑,竟達五百頃以上。災況為前所未有,雖經縣府督率人民撲打,惟以災區甚廣,難於撲滅。”為此,沭陽縣長祁侖捷組織徵用民伕萬餘人,“令征夫每人每日繳蝗三斤,逾量每斤換錢四十文,不及限額,罰鄉長十五元,保長十元,甲長五元,戶長一元。”


沭陽往事 | 漫談沭陽曆代蝗災與滅蝗方法


至抗戰後期時,沭陽屢遭蝗災侵襲。1945年7月,潼陽縣陰平境內發現蝗蝻。8月11日,潼陽縣召開各區長會議,研究部署滅蝗問題。“全縣動員6萬餘人參加滅蝗,消滅跳蝻15.1萬斤。桑墟區滅蝗面積達三分之二,獲得上級獎勵。”


參考文獻:

1、南京快信[N].申報,1919-09-07(7).

2、江蘇昆蟲局辦理江北蝗務之呈報[N].申報,1927-02-18(14).

3、江蘇省政府批示[N].申報,1928-08-27(16).

4、江蘇省政府批示[N].申報,1928-09-16(16).

5、楊惟義.江蘇昆蟲局海州第三捕蝗分所治蝗報告[J].科學,1928,(3):420-444.

5、蘇北蝗蝻為災麥苗被告損失甚巨[N].益世報,1937-05-16(16).

6、海屬蝗患蔓延堪虞[N].申報,1928-05-28(4).

7、馬鴻謨編. 民呼、民籲、民立報選輯[M]. 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2.08.

8、(清)劉坤一著;陳代湘校點. 劉坤一集 第2冊[M]. 長沙:嶽麓書社, 2018.04.

9、房兆楹輯. 清末民初洋學學生題名錄初輯[M].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62.04.

10、李國強主編;江西農業大學,上饒市楊惟義研究會編. 從放牛娃到院士 昆蟲學家楊惟義的故事[M]. 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7.04.

11、中共宿遷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編;金國旗主編;孫正龍,倉中華副主編. 沉痛的記憶 抗戰時期宿遷市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史料彙編[M].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0.12.

12、中共宿遷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中共沭陽縣委黨史工作委員會編. 中共宿遷地方史 1919-1949 沭陽卷[M]. 中共宿遷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中共沭陽縣委黨史工作委員會, 2011.06.

13、鳳凰出版社編. 中國地方誌集成 江蘇府縣誌輯 57 民國重修沭陽縣誌 [M]. 南京:鳳凰出版社, 2008.04.

作者:劉陽(連雲港市重點文物保護研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