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正在使用微信的你們是不是越來越少發朋友圈了,是為什麼呢?

青島小哥回鄉了


因為太多人刷屏 已經沒有任何有意義的文章。除了廣告 也看不到記錄下來任何生活中的感受。自然不看 也就不想發


JUN060327


[大笑]

剛開始,我覺得微信真是個好東西,我還每天早上在朋友圈發早上好!後來才知道,凡是認識的,凡是老朋友老同學老同事,都討厭死我了!都恨死我了,都想生吞活剝了我!

到後來,只要我小心翼翼發一個我以為很有意義,很好笑的東西,評論基本都是非常熱情友好地說“大老闆真有閒心啊!”“大老闆真有空啊!”

後來我在深山老林裡遇到一長者,長者一番話點醒了我,做人要低調!原來我們崇尚的是低調!越是一言不發一屁不放,才是絕世高手!我等舞文弄墨之輩乃膚淺淺薄之徒!

嗚呼哀哉,我早就不發朋友圈了,因為朋友圈裡已經沒有朋友了!這幾年通過微信,我以前以為是朋友的也已經變成陌生人了!

謝謝微信,讓我清淨了,讓我成為形單影隻的孤家寡人!


南洋教父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現在確實很少發朋友圈兒了。之前剛流行微信的時候,那時候是經常發朋友圈的。那時候發一些自己的心情啊,自己對一些事物的感想呀!發一些自己感覺很有意義的文章呀!感覺那時候朋友圈那就是確實是只有自己的朋友。同學還有關係不錯的同事。而現在好多都是根本就不怎麼熟悉的。好多根本就沒什麼往來,或者是平常購買一些小東西生活用品呀。甚至現在買菜的小超市也是要加微信的。更有甚者好多不知其名的莫名其妙的人就加入到朋友圈兒了。實際上他們就是做廣告的。好多是莫名其妙被加入朋友圈的。你想刪都刪不掉的。想拉黑也拉黑不了 有時感覺很無奈

所以感覺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圈了。感覺有點像是走在大街上的,朋友沒有陌生人多。所以也就不發朋友圈了

有事需要聯繫時,微信單獨聯繫就可以啦!或者是電話聯繫也行。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吧。

好啦,今天就聊到這裡啦,再見,拜拜。



五月zyz


我以前喜歡經常發朋友圈和刷朋友圈,後來不知道為什麼逐漸不刷朋友圈了,估計是工作忙吧,然後就是心態,感覺天天刷朋友圈挺無意義的,要是刷起來得刷好久太浪費時間了,無意義。再然後也不怎麼髮圈了。

髮圈和刷圈目的是和好友互動,我唯一的幾個好友也都不髮圈和刷圈,我們經常見面的,所以更不用發朋友圈了。


胖妞飯飯


現在確實越來越不願意髮圈兒了。甚至越來越不喜歡看圈兒了。自我感覺微圈兒已經沒有了最初的渴望和吸引力。簡單的說就是變味兒了。

我是一個比較文藝的人,喜歡每天發一條自己對生活的感悟、或者是記錄一些有意義的身邊事、或者發表一些讀書的感言等。

我所有圈裡發表的東西都是經過自己一字一句反覆推敲、精心編輯的。每每發送一條信息,就會幾分鐘進圈看看有幾個贊有幾條評論,然後滿滿的自足感。

也喜歡看圈裡朋友用各種形式記錄生活、展示文采和各自風采。

所以很喜歡很懷念微圈最初的那種感覺。洋溢著滿滿的純真和純粹,哪怕曬出的是製圖粗糙的一日三餐。

忽然一天,微圈裡微友就變成了微商,簡直是商品琳琅滿目,品牌各種各樣,形式鋪天蓋地,且不厭其煩、反覆轟炸……

嗚呼!我已無話可說。

無奈之下,只好轉移陣地,不過今日頭條還是豐富多彩的[呲牙]



羽中健爾


清淨的微信像一段美好的芳華歲月。除此之外,令人心煩的,還有朋友圈裡沒有節制的代購、毫無意義的刷屏、無緣無故的廣告推送,以及莫名其妙的群發,等等……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他們從未想過雖然被稱為“朋友圈”,但實際上它並不是個人的私有領域,而是一個與他人共享的公共網絡空間裡扮演著屬於自己的角色,卻不可以任性地影響他人。對於朋友圈裡的陌生人,討厭的人,要做到“斷舍離”是很容易的,畢竟對方跟你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利害關係,若感覺對方待在自己的朋友圈礙眼,簡單精暴地拉黑對方就OK了。往往朋友圈那些愛曬孩子、愛曬美食、愛曬旅遊、愛曬恩愛的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都在向你的朋友展現著,別人可以看到你這個人的性格,興趣,以及為人處世的風格,如果被不法分子看到還會引起危害,心術不正的人也容易利用你。有的事就是你知道,卻不能說出來。還有一點對於這些愛曬的人也真夠臭美的了。我老公做了一個回訪,當有人問到他喜不喜歡拍照發朋友圈時,他直言不諱地告訴別人那是女人做的事,彷彿他們男人就是多麼的聰明,那麼的明智,相反地也會說愛拍照發圈的人是有雅趣的。你怎麼看?其實我們南方的文化中有著含蓄,壞事不張揚,遇上好事呢,喜歡就把它藏在心裡面,不是更好


三月時節雨


微信從剛開始推出到部分人群使用,再到後來幾乎人手使用,我覺得最大的一個吸引人們的特點在於,微信朋友圈可以即時的展示、分享人們在生活中的美好時刻,以及發表自己對事物的見解、觀點。滿足了人們自我傾述和自我展示的特點。

那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少呢,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樣,不像從前那樣熱衷於發朋友圈了。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的影響。

1.微商的猛速發展,微信朋友圈已經被微商廣告綁架。導致人們開始厭倦看朋友圈。

2.微信的朋友基本上都是自己生活圈子中認識的人,有的東西發出去覺得不合適,單獨去屏蔽,又擔心對方知道後的尷尬。所以發與不發變得很糾結。

3.隨著微信的使用率越來越高,很多工作單位都將微信也作為一個重要的通訊工具。把原本是私人的領域一下帶進了工作領域,朋友圈就更不好發了。如果另外申請一個工作號,那就更不用說了,發的也是公司廣告和工作相關事宜。

4.現在很多人開始設置3天可見,屏蔽等等。好好的朋友,突然有一天發現看不了對方的朋友圈......讓很多朋友比較不易接受,間接的覺得微信沒有那麼的有人情味了,也會影響發朋友圈的熱情。

5.現在經常會有一些老師出來發表關於發朋友圈的一些觀點,他們大部分是主張:生活是自己的,沒有必要過給別人看等......這句話是不錯,我想是講給那些愛慕虛榮的小主們,要踏實生活。但大眾還是易被帶偏,覺得自己發了朋友圈,會不會就像老師說的那樣發朋友圈就是在炫耀自己等等......


羅列了幾個常見的一些影響因素,答得不好,請大家多多包涵!


00大俠看世界


原來有很多人也和我一樣啊,我以為只有我這樣。

以前的我也是很喜歡發朋友圈的,喜歡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然後在評論裡樂此不疲。

而現在,感覺漸漸的發生了變化,自己不那麼喜歡發朋友圈了,有時候也嚐嚐有發的衝動,可是很輕易就說服自己,不要發了。

這個問題我今天也好好的思考一下,覺得有下面幾點:

1.也許是自己逐漸長大,成熟了許多。

以前覺得滿心歡喜要去分享的東西,現在覺得沒有必要發出來,讓所有人都知道吧,過得好就算了,過得不好的……畢竟沒有誰可以真正的做到感同身受吧。

2.自我調整情緒。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你越缺什麼,就越想展現什麼。做到不再喜歡發朋友圈,可能很多事情已經雲淡風輕了。

過得好的可能都沒時間發朋友圈,也不需要朋友圈裡的那些熟悉的陌生人給的贊和關心了吧。

3.害怕家人和同事老闆看到,產生不好的影響。

現在這個時代,許多父母親人也會使用微信,有時候自己不經意間發的一個心情,可能在父母看來,就是發生了很嚴重的事情,各種擔心接踵而來。

還有一個就是同事老闆看到也不好,不管事上班時間還是下班時間,總需要小心謹慎,不然就會被視為不務正業等等不良形象。

總之,感覺太難了😂


不是珊瑚不是海


[靈光一閃]哈哈這個問題提得好,大家應該都有這種感覺吧!剛開始使用微信的時候大家覺得比較好奇,想體驗微信帶來的新感覺,大家比較喜歡發朋友圈;其次隨著時間流逝大家的這種新鮮感逐漸在退去再加上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沒有太多時間去發朋友圈了,有點多餘時間都在做兼職來減少家庭負擔;再次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攀比心態嚴重,世態炎涼、人情淡薄,每個人都在裹著內心的傷口默默的拼搏,因為你知道即使露著傷口周圍的人不但不會幫助你而且有可能還會在你傷口上撒上鹽!這是我的體會,很高興能與大家分享[耶]!



飛波的電建生活


首先是熱度在降低、在分散。微信朋友圈,剛開始是新興事物,而且簡單易操作,傳播又廣又快,多數人都有表現欲或表演慾,剛開始發朋友圈是快樂的事。

人不如舊,衣不如新,幾年過去,朋友圈也漸成老朋友,舊衣服,沒那麼多熱情了;而新興的快手、抖音卻火了,同以前的朋友圈一樣,新事物,有熱點、有吸眼球的,又多為視頻,少文字,符合現代人的簡單操作,視頻比文字、圖片更能抓眼球。

產品永遠要有賣點,從用戶需求出發,持續改進,抓住觀眾的痛點、癢處,才會有更多的人關注、使用,無論你是老品牌,還是新事物!

其次朋友圈漸漸變味。以前朋友圈是方便親人、朋友的相互聯繫、相互問候的工具,現在朋友圈充斥著大量的廣告及推銷,不愛看、不想看了,應把廣告專門更闢途徑,不影響朋友圈的發展,才能不拉低朋友圈的影響力。

從觀眾的關注點出發,用服務的意識去開發受眾,不論是微信,還是抖音等新媒體,這才是根本出發點,而不是去敵視競爭對手!

觀眾喜歡用什麼,我們就開發什麼,並持續抓住熱點跟進開發,這樣的產品,不火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