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有哪些令你感動至深的影視劇?分享一下看完後你是什麼感受?

00行者妖猴00


這是唯一一部自己一集不落全程無快進,認真看完每一集每一幀的國產電視劇《白鹿原》。看的時候彷彿自己也成為其中一員,與那片土地共生存,感觸頗深。

可以說這是一部氣勢恢宏的長篇鉅作。寫盡了半個世紀波瀾壯闊的歷史,也道出了中國農村鄉土社會的人情世故。

在白鹿原這片土地上,記錄了兩大家族在中國半個歷史的背景下的恩怨糾葛與心衰存亡。第一個大家族是白家,家業雖然殷實,人丁卻不旺,幾代單傳。第二個就是鹿家,兩家雖表面和諧,卻視彼此為對手,暗地較勁。

圍繞這兩家人展開了許多人和事,頗受爭議的便是那個最有矛盾張力,最有探討價值的一個悲劇女子——田小娥。

她是一個美麗的女子,但她的美與媚,也成了她的悲與罪。一個若大的白鹿原,卻容不下她。她的美讓貪財的爸只想把她賣個好價錢,讓她給有性變態的郭舉人做妾。她的美讓在郭舉人那裡做長工的黑娃情不自禁沉淪,從此她隨黑娃踏進白鹿原,也成為她一生悲劇的開始。

人人都想唾她一口,打她一鞭,罵她是狐狸精。因為她長的美,作為小妾居然和黑娃私奔,男人罵她,證明自己是所謂的“正人君子”女人罵她,證明自己是所謂的“清白女子”。諷刺的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批判 她的鹿子霖卻在夜晚爬上了她的床,白家大兒子白孝文對她一見鍾情。也因為她,改變了三個男人的命運。

在這片廣袤的西北平原上,除了田小娥,還有這許多像田小娥一樣,在男權主義下充滿悲劇的女性人物故事,無論男女,每一個角色都是如此真實豐滿,讓人不得不感嘆唏噓。







好奇a怪


我覺得最令我感動至深的影片是《我的兄弟姐妹》

世間最珍貴的便是那最不起眼的親情。

影片中媽媽說:“我們出生時就像一朵雪花,本不相識,但一落地,就合為一體,化成冰,融成水。”對這句話我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之於懷。它讓我不禁想起了在家中忙碌的父母。想到瘦小的母親一個人雙肩挑著沉甸甸的柴火的畫面,我忍不住淚水往下掉。在家時,媽媽不准我下田,她說:“我們家孩子要作個有文化的人,不作個農民,以後有出息。”想到這,我竟有點哽咽,眼淚像那豆大一樣的砸下來,滴到我的手上,竟讓我覺得這便是媽媽心碎的聲音。

現在的我們不愁吃不愁喝,卻愁的是本不該是我們這個年齡階段愁的無聊事。在影片中的那個年代,想要好好的大吃一頓,簡直是奢望。


豆米Oo


電影《無問西東》,雖然評論褒貶不一,但真的讓我看哭了

有人拉著你的手,對抗全世界

很俗套 也很美好

第一次看到“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句話

還是學前班的時候

像年畫一般的《寶蓮燈》動畫片裡面

沉香為了救三聖母,好多次失敗想要放棄的時候

手心裡慢慢顯出來了這八個字

像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一樣

又重新充滿希望和力量

那時候聽不懂這麼深奧的話

我問媽媽這句話什麼意思

她只說了一句,只要足夠真誠,足夠努力,石頭也能克服

我全當他們唬小孩子玩的

後來唸了十幾年書再也沒有看到過這句話

陳鵬拉著王敏佳穿過清華園的時候

穿過層層疊疊的人群

跑的氣喘噓噓的時候解釋什麼叫核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來結尾

好我第一反應是這妹撩的,好傢伙,真順手

但後來世事無常

王敏佳一下被拉出來批鬥

昔年的帥氣貼心的醫生為了前程一聲不吭

陳鵬一路從科研所狂奔過來找王敏佳

她站在幕布前,

腦海裡炸出來的是陳鵬的那句金石為開

抱著標語笑了出來

我想的卻是,只要你來,再晚,再慢,再狼狽

都無所謂

陳鵬在戈壁上對著篝火笑

王敏佳拿著他雕刻出來鮮豔的花朵在笑

我聽見電影院裡此起彼伏的哭泣聲

所愛隔山海 山海皆可平

真好


糖心鐵皮雞蛋


《一碗陽春麵》這個電影大概是2000年前後看的,我也記不清了,反正是中日友好建交的時候。那個時候,不止灌籃高手、龍珠和排球女將進入中國,還有一些很溫情的電影也進入。

當時我還很小,但是從來沒有感受到這個世界的惡意。後來看到這部電影,上學的我才想通很多事,也真正開始“懂事”。這種感動,比朱自清的橘子更令人透徹心底,因為它很真實,是那個時代很多父母情況真實寫照。

物質資源極度匱乏的時代,一雙鞋、一支鋼筆,對於每個家庭都格外重要。我記得我奶奶外出回來,給我父親帶回一雙皮鞋,全家人都興奮的圍觀了半天,那種喜悅感就像帶回來的是一輛寶馬;後來我爸穿著去北京坐火車,居然半路被人偷了。

那個時代,大家都很窮,但是父母總是想辦法讓我更快樂一點,想買的玩具,總是過一段時間就有,以至於讓我的童年沒有感受到一點貧窮和這個世界的惡意。


YongCat




非常喜歡一部國產劇,以香港迴歸十週年為背景的電視劇,但並沒有刻意去強調主旋律,講述了相依為命的兩兄弟從小被迫分離,一個去了香港,一個留在內地,各自艱難存活下來多年後尋親重逢的故事,哥哥是烤鴨店的主廚,弟弟是香港叱詫風雲的地產商,由最初對彼此的不瞭解,甚至防備,到相處過程中價值觀不同的衝突,以及到後面的理解、融合。兩兄弟的故事、經歷像極了祖國大陸和香港。



劇中有兩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一個是兩兄弟重新相認時,大哥叫著弟弟小時候的小名,問紅薯好吃嗎?弟弟眼中飽含淚光,回答說好吃”,“另一個是弟弟李國凱大病初癒,跪下給哥哥敬茶,說大哥永遠是他最敬重的家長,感謝大哥的再造之恩”。



大哥的正直,容寬容,家國情深的大愛給了弟弟重新做人的準則。該劇劇情緊湊,沒有拖拖拉拉的家長裡短;情感十分細膩,很容易讓人動容;有國才有家的情懷更能激起觀眾的愛國之心!這部劇的名字叫《榮歸》,劇中每個角色都具有代表性,焦晃、鄭少秋、歸亞蕾的黃金搭檔組合更是值得一看!




徐徐清228


很榮幸跟大家分享《匆匆那年》,那年的夏天我曾經熬著夜也要追完這部劇。《匆匆那年》由楊玏,何泓姍,白敬亭,杜維瀚,蔡文靜主演。

看完後不由想起席慕蓉的

假如我來世上一遭,只為與你相聚一次,只為了億萬光年裡的一剎那,一剎那裡所有的甜蜜與悲悽,那麼就讓一切該發生的,都在瞬間出現吧。

《匆匆那年》講述了80後一代人的愛情故事。劇中年近而立的陳尋回憶起自己與初戀女友方茴的舊日時光。一場豐富多彩,難以忘懷的青春記憶,那些感動卻最終殘酷不已的愛情,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儘管有遺憾,但不會後悔,曾經青春裡的歡笑和淚水,在長大的過程中漸漸成熟。女主方茴,只想安安靜靜的做個隱形人,而男主陳尋將她固守的防線打破,那時的愛情是最純粹,最快樂,最美好的。

可升入大學後,環境更加自由隨性,反而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最終他背叛了方茴。也許是方茴太懦弱,也許是陳尋太薄情,愛情裡又分什麼對錯呢。

劇中的人物都各自有著各自的憂傷,生生地為愛傷著,唯願年輕時的不順能造就以後的利刃。

當我們在社會這個大學待久了,突然會發現當初的美好是多麼難能可貴,願我們雖彼此忙碌,仍牽掛彼此,可有時候竟記不起青春是何模樣,不知是慶幸,還是悲哀?





我儒雅的你


小老妹推薦四部吧(節選其中女主最令人感動的瞬間)

①仙劍奇俠傳

安以軒,她所演的《仙劍奇俠傳》中,她飾演的富家小姐林月如那股驕橫野蠻,那種敢愛敢恨的性格,真讓人佩服。她在後期漸漸愛上胡歌飾演的李逍遙後,開始於靈兒較量,後面發現他們之間的感情無法撼動之後,就默默對他們的祝福。到最後林月如為了成全她們兩人,毅然赴死。

在我看到這樣的結局後,我真的落下感動的淚水,一個女人能為自己心愛的人赴死,那樣的愛情真的很深很深。我對這個林月如的赴死是真的心疼,當時真的難受整整兩天時間。

②花千骨

趙麗穎,她所演的《花千骨》中的小骨最讓人心疼,在大結局入魔的時候,她說的那段臺詞最為感人:“我沒有師傅,我沒有愛人,這世上就我一個人孤孤單單的。”她說這些話時,心中的在滴血。

我們在往前看看,在剛開始他剛進入門派的時候,那個乖巧可愛的小骨頭是多麼的讓人疼愛和憐愛。一口師傅一口師傅地叫著,多麼讓人心疼和喜愛。雖然最後結局不是很完美,每天都在沉睡中,但她的臉上始終掛著幸福的笑容,因為她想要的愛已經得到了,有自己心愛的人天天陪伴著自己,值得,很值得!

③藍色生死戀

依然還記得印象最深刻的韓劇,是上學時看的悲情大戲《藍色生死戀》,女主孫慧喬飾演的恩熙,不但經歷從天堂島地獄的生活改變,最後命運還跟他開了個玩笑,得絕症死了,當時可是被賺了不少眼淚。當時真被劇中的故事感到的哭了,劇中虐人的劇情兄妹戀,絕症,生死分離,之前的情愫,如今的兄妹,讓人生不如死,太感人了。

④人魚小姐

《人魚小姐》這部電視劇很老了,估計現在很少有人在看了,這部電視劇70後80後有很多人都看過,故事真的很感人。最讓人感動的劇情是在苪瑩進入精神病院那個場景,那無助的眼神和淒涼的喊聲,那畫面真的讓人流淚。就是因為失去了愛情,才變得瘋瘋傻傻,,那這樣的愛情有多麼深刻啊!






佳琦大寶貝


1.《情書》

“如果當初我勇敢,結局是不是不一樣。如果當時你堅持,回憶會不會不一般。”

一封原本出於哀思而寄往天國的情書,卻出意料的收到同名同姓的回信,並且隨著兩人的聯繫,逐漸挖掘出一段深埋多年卻始終沉靜的純真單戀,真相大白之後前塵往事與今時愛戀纏繞出了一段痴情悽美的摯愛情深。

整部影片色調一冷一暖,現實與回憶的交錯,講述了一段有些遺憾但又美好的校園時光。世間至深的愛戀不枉為初戀,而對過往最動人的回憶莫過於多年後翻開舊時書籍,舊時時光,映在臉上。借書卡上的名字依然溫純動人。

2、《假如愛有天意》

當陽光照在海面上,我思念你,當朦朧的月光出現時,我想起了你,人生最幸福的時刻,就是發現你喜歡的人,也正好喜歡著你。

這是一部虐哭無數人的經典愛情電影,從那個昏黃的年代一直延續到新一代人的久遠愛情,看完以後讓人感傷、無奈、唏噓又溫暖...

3.《入殮師》

“死可能是一道門,逝去並不是終結,而是超越,走下一程,正如門一樣。我作為看門人(火葬師),在這裡送走了很多人。說著,路上小心,總會再見的。”

自己以前堅信不疑的夢想,可能,根本不是夢想。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的小林大悟,買了昂貴的大提琴參加4個月的管絃樂演奏,得到的卻是“樂團解散”的噩耗與購買樂器的高昂債務。

無奈搬回老家,機緣巧合下入職成為了一名入殮師,但這樣的工作對普通人談何容易,一方面對遺體的不適,一方面又要對妻友隱瞞自己的工作,在逐步深入接觸入殮之後,他不斷與逝者和家人“交流”,體會著死亡與離去的深刻,重新的認識了他的人生。

“尊重逝者,敬畏生命,願每個生命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善待。”

4、《辛德勒的名單》

影片改編自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肯尼利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名身在波蘭的的德國人辛德勒,在二戰時僱用了1100多名猶太人在他的工廠工作,幫助他們逃過被屠殺的劫數。

《辛德勒的名單》思想的嚴肅性和非凡的藝術表現氣質都達到了幾乎令人難以超越的深度。看完讓人非常震撼,拍攝的十分真實,無論是情景場面,還是劇情轉折,都達到了極致。

描寫猶太人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遭受集體屠殺的電影在此之前也拍過不少,但是以德國人良知覺醒並且不惜冒生命危險反叛納粹,營救猶太人的真實故事片,這還是第一部。

當片中辛德勒脫下胸針,泣不成聲的說自己還可以救一人的時候,我也跟著流淚不已,面對人性,面對生命,辛德勒做出了讓歷史銘記的選擇。經典之至,感人至深。

5.《熔爐》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該影片以2000年至2004年間發生於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中性暴力事件為藍本,該校的校長、教師一向都在對這些殘障學生們實施了程度不一的性暴力,以及各種虐待。直到新來學校的教師發現後,和人權運動者一起力圖揭開背後黑幕的故事。

影片所反映出的社會問題受到韓國國家高度關注,該電影亦被稱為“改變韓國國家的影片”。

看這部電影,真的是要首先做好情緒準備,整片沉浸在一種發人深省的壓抑之中,讓觀看者感受也如同那些聾啞的孩子一般,所有的吶喊都匯聚在胸口、張大嘴巴卻永遠無法呼喊出心中的聲音。


八卦左小妹


 電影《我是山姆》,又被稱為《他不笨,他是我爸爸》,該部電影主角——山姆,雖已成人,但智力水平只有7歲。一次偶然,他收留了一個流浪女。該女子幫山姆生下了一個女兒後消失得無影無蹤。

  山姆給女兒取名叫露西。他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露西在山姆的細心呵護下慢慢地長大了,她發現爸爸不能看懂稍微複雜一些的故事。她在拒絕長大,希望和爸爸一樣。父女兩的生活是那麼幸福。

  然而地區的教育官員發現了這個特殊的家庭,他們認為山姆沒有能力照顧露西,於是把露西帶走了。傷心極了的山姆一心要掙回露西的撫養權,於是他自以為是的去找該地區最好的律師……

  這部電影當中有歡笑、有淚水、有衝突、有和解,毫不乏味。這樣一部智障父親爭取女兒撫養權的電影,還沒開始打官司就打動了我的心。

  在電影中看見智能障礙者的心路歷程十分有趣,這是我們在平常所難以接觸的另一片天,雖然我無法判斷電影所詮釋狀態是否有違事實,但電影裡的故事已足夠能量衝擊一般觀眾習以為常的是非觀念。劇中的弱智父親,雖然不是那麼聰明,卻因智商只停留在七歲,始終保有對事物的好奇心及對人性的美好信念,這是當我們漸漸成熟懂事後所必然喪失的純真,因此當女律師進入他的生活,一個完全不同典型的人,而能受其影響對人生觀產生180度轉變,甚至認為自己獲得比付出多,我們相信是出於真心誠意,並不矯情做作,令人感到心滿意足。

  在爭奪撫養官司上,除了看見對智障父親是否有足夠能力教育子女的爭議性外,另外看見了美國社會對個人的重視,辯護律師不斷抗議的理由是問題過於尖銳、敏感,而這必須是擁有同理心才能達到的境界,否則當事人一再遭受莫名的內心羞辱,事實上控方律師便善於玩弄此手段,數度把證人逼到啞口無言,誠實善良如山姆,自然無法承受內心掙扎,而一度發揮大愛讓出了撫養權,後來是由於彼此無法割捨的親情才終於獲得祝福而團圓。

  事實上我發現本片幽默更勝悲傷,全片令人會心一笑片段不勝枚舉,山姆真的不笨,是天真,不時語出驚人卻又不無道理,還記得兒童總是愛提出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問題嗎?本片比比皆是,而且出自"大人"口中格外引人注意,令人讚歎編劇對"童言童語"觀察入微。[害羞]


用戶2963894609389200


有很多讓我感動至深的影視劇,比如:

《搭錯車》由羅燦然執導,馬少驊、關曉彤、牛駿峰主演。該劇講述了上世紀70年月,因啞巴的缺陷而不斷打光棍的佟林在家門口撿到一個女嬰,並給女嬰起名“阿美”,將其辛勞養大併為支持阿美在音樂路上接受著統統乾癟,上演了一場感人至深的親情勵志大戲,特殊是當阿美音樂學成歸來,養父卻因成年累月的勞作而罹患了癌症,阿美懷著深深的感恩之情為養父唱起了《酒幹倘賣無》的片斷很是虐心。

《我的醜娘》由張少華、江宏恩、侯天來、馮一非等主演。該劇主要講述了進城打工的兒子長得英俊瀟灑,父親英年早逝,母親守寡一生,將其拉扯長大。兒子長的的像父親,而母親則很醜,所以從小就很怕別人知道他有一個醜孃的故事。張少華一定是最符合中國苦難+慈祥形象的母親代言人,至少戰臺烽執著這麼認為,由她主演的《我的醜娘》道盡了母親的幸酸,恰如這個多災多難的祖國。

《唐山大地震》

改編自華裔女作家張翎的中篇小說《餘震》,集結了陳小藝、張國立、張涵予、許亞軍等老戲骨及佟麗婭、袁文康、朱鐵等青年演員。故事講述了一對在地震中被分開的母女,32年後意外的重逢再一次勾起了大家痛苦的回憶。由陳小藝、張國立主演,相對於電影版的苦情與災難,敢於講述災難的故事,不為消費苦難和傷痛,不煽情不狗血,贏的才是感動而不是糾結的眼淚。

以上是我個人覺得感動至深的電視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