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給湖北人送了50噸菜後,四川人急了!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四川給湖北捐了50噸兒菜。

湖北網友感動的同時N臉懵圈,這是啥能吃嗎怎麼吃?

於是四川網友急了,趕緊在線送技術,指導湖北網友如何吃兒菜。

給湖北人送了50噸菜後,四川人急了!

1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

提起川渝特色食物,很多人都知道得明明白白:火鍋、酸辣粉、辣子雞、小面、棒棒雞.......

具體到食材,也能隨手說出個七七八八:折耳根、毛肚、貢菜......

只有兒菜,在外地尤其是北方一直都是個被忽視的存在。不僅火鍋店裡沒有,川菜館也幾乎看不到它的身影。

實際上,川渝人民吃兒菜和它的兄弟姐妹,吃得可開心了,還吃出了一張世界級特色名片——涪陵榨菜,其製作技藝,被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們有必要來認識下,兒菜和它的兄弟姐妹們。

兒菜學名抱子芥,以形得名。身體上長出了很多個小揪揪,就像媽媽抱著很多個孩子一樣。

給湖北人送了50噸菜後,四川人急了!

兒菜的兒可以吃,媽媽也可以吃,只是兒比較嫩,味道稍微好些。所以有些店鋪,只賣兒不賣媽。

給湖北人送了50噸菜後,四川人急了!

芥菜在我國一共有16個變種蔬菜,兒菜是其中一種,其他我們比較熟悉的還有大頭芥、青菜頭(又叫莖瘤芥,即榨菜原料)、大葉芥、小葉芥等。

青菜頭長得跟兒菜特別像,顏色、身體構造幾乎一致,只是身體上的揪揪沒有竄得太尖,趴在“媽媽”身上了。

給湖北人送了50噸菜後,四川人急了!


揪揪稍微長長一點,但又沒有竄得像兒菜那麼脫離母體,就叫角兒菜。

給湖北人送了50噸菜後,四川人急了!


身材橫向發育,矮墩矮墩的,幾乎沒有揪揪,又成了大頭菜。

給湖北人送了50噸菜後,四川人急了!


還有一種芥菜長成了大高個,像萵筍,實際是棒菜。

給湖北人送了50噸菜後,四川人急了!

就味道而言,這些芥菜變種基本都是嫩滑清爽型,略帶苦味。川渝人民通常的做法都逃不過炒、清水煮、燉、涼拌、做醃菜五種。

兒菜做法比較多,清水煮了蘸著佐料吃;單炒,和臘肉、辣椒or其他東西混合雙炒;放燉菜裡燉;切成細絲兒加點辣椒醬和折耳根涼拌,或者做成榨菜都行。

青菜頭大多時候都用來涼拌和做醃菜。

給湖北人送了50噸菜後,四川人急了!


李子柒在做榨菜

為什麼是川渝

芥菜主要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和雲貴地區,其中川渝是芥菜類型和種植數量最多的地方。尤其兒菜、青菜頭,可以說是一種川渝盛行的特色蔬菜。

給湖北人送了50噸菜後,四川人急了!


兒菜、青菜頭和川渝結緣,在於兩地的氣候。

以兒菜為例,兒菜從播種到成熟能上市賣了,一般是100-160天,它的生長分兩個時間段:

生育期,要求溫度在20 °C左右。

腋芽膨大期,即長那個小揪揪,要求溫度在10 ~ 15 °C。

如果溫度不對,兒菜的媽媽可能會長空心、劈裂、兒菜自己的揪揪長不出來等等各種問題。

川渝秋冬的天氣跟兒菜的生長脾性正好適配。秋末,溫度不至於過熱,通常是二十幾度,如果在稍微有點海拔的山區和丘陵,溫度則正好在二十度左右。到了冬天,溫度也不會太冷,通常都在幾度和十幾度之間。

青菜頭的耐寒度更高一些,畢竟它不需要長那個小揪揪,外皮也比較厚。

所以,川渝地區常在8月底9月初種植兒菜和青菜頭,2月份收穫上市。青菜頭在重慶的主要產區——涪陵,主要以低山丘陵為主,海拔多在200-800米之間,全年平均氣溫在18℃左右,冬天的氣溫保持在0度以上,多在4-8℃,對青菜頭來說正合適。

受限於栽培技術,在收穫基本靠天靠地的18世紀到20世紀初,青菜頭只在四川地區有種。到了20世紀30年代,浙江引入了青菜頭,後來成了僅次於重慶的種青菜頭大省。

甚至兩“省”還開啟了“誰是榨菜之鄉”的battle。在百度搜索裡輸入“榨菜之鄉”,很可能看到一個奇景:浙江餘姚和重慶涪陵都各自被形容為“中國榨菜之鄉”,兩條資訊還一上一下緊挨著,以至於讓人十臉懵圈,到底誰才是榨菜之鄉?

給湖北人送了50噸菜後,四川人急了!


雖然沒有完全明確的數據,但多個統計口徑的數據顯示,最近幾年的青菜頭種植數量中,重慶佔了全國的60%左右,浙江為20%。

給湖北人送了50噸菜後,四川人急了!


而涪陵,又佔了重慶青菜頭種植數量的絕大多數。2018年,涪陵青菜頭種植面積是72.5萬畝,產量為160.15萬噸[3]。

給湖北人送了50噸菜後,四川人急了!


走上致富之路

兒菜和青菜頭相比冬天的其他綠色蔬菜,比如白菜、瓢兒菜等,個頭實,產量高,尤其是兒菜,一個都能達到三四斤。加上種植輕鬆的優點,兒菜和青菜頭,成為了重慶的一條“致富/脫貧之路”。

重慶媒體多次報道兒菜和青菜頭個體種植,政府網站也會轉載相關新聞。

給湖北人送了50噸菜後,四川人急了!


報道方式都相差無幾,某戶人家種了多少畝兒菜,通過兒菜又增加了多少收入。

給湖北人送了50噸菜後,四川人急了!

比如上個月對重慶大足寶興鎮金竹村一村民的報道:

村民肖良餘和家人正在田間收穫兒菜,他笑著告訴記者,今年的兒菜長勢良好,每畝的產量可達1000多公斤,按照每公斤2元的市場批發價,每畝可收入2000多元。[4]

今年,他家兒菜畝產可達2000多公斤,當地每公斤的市場批發價為2元,也就是他每畝可收入2000元左右。

以此價格為例,如果一戶人家種植兒菜20畝,可收入4萬元。

一份統計數據顯示,2012到2017年,涪陵青菜頭的種植純收入在7萬到12萬之間。

給湖北人送了50噸菜後,四川人急了!


單單隻看這4萬、7萬,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不算什麼。但實際上,這是土地二次利用的收入。上半年,土地可以種植其他作物,比如煙或者其他上半年生植物,八月收穫之後,再種植兒菜。上半年的收入+下半年的兒菜收入,看起來就可觀了。

而且在很多地方,土地大多情況下只能利用一次,上半年作物收穫之後,冬季只能閒置。所以兒菜和青菜頭,某種意義上而言算是農民的“增收”。

所以,重慶農業部門和基層政府也十分重視兒菜、青菜頭給種植戶帶來的經濟收入。根據作物習性,制定了科學的栽培程序。

給湖北人送了50噸菜後,四川人急了!


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的網站上,還有各種相關栽種問題問答。

給湖北人送了50噸菜後,四川人急了!


作為最為人所知的“榨菜之鄉”,重慶市渝東南農業科學院還設置了專門的榨菜研究中心,主要進行榨菜及其品種、栽培研究,有3個南方芥菜品種改良與栽培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國家級平臺。

給湖北人送了50噸菜後,四川人急了!


而對吃貨們來說,兒菜和青菜頭最重要的,是吃。

在川渝,在一堆高辣高油的食物中間,放一盤清炒兒菜/涼拌青菜頭絲,看起來和吃進嘴裡都只有兩個字:巴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