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老農帶“免死金牌”去鑑寶,自稱祖傳第四代,專家:膽子真大

在一期鑑寶類節目中,一位老農可謂賺足了眼球,因為他竟然拿出了傳說中的“免死金牌”,說是祖宗傳下來的,一共傳了四代,直到父親去世之後,這塊金牌才到了他的手裡,但專家拿在手裡掂了掂,並用手電筒照亮,卻無語的搖了搖頭直言說道:“您祖宗的膽子真大!”

老農帶“免死金牌”去鑑寶,自稱祖傳第四代,專家:膽子真大

據悉,這位老農自己也是這檔鑑寶節目的忠實觀眾,在一次節目中偶然看到了一塊“免死金牌”,覺得和自己家裡祖傳的那塊很像,於是他就從保險櫃裡把這塊金牌取出,打算到鑑寶節目中碰碰運氣,如果是真的話那就出手賣掉,給兒子添一棟新房,如果是假的話,那就和家裡祖輩那樣代代相傳。不過從老人篤定的言辭中可以聽出,他很堅定地相信手裡這塊金牌是真的,只是不能確定這到底可以值多少錢,不過專家在後續的鑑定中,通過用手掂重和手電筒照射的方式,最終確定這是一塊贗品。

老農帶“免死金牌”去鑑寶,自稱祖傳第四代,專家:膽子真大

免死金牌,故稱丹書鐵券,最早起於漢代,史料有載:“高祖劉邦得秦朝天下,為籠絡功臣,立宗廟國祚後,特給蕭何、曹參、張良等功臣賜下丹書鐵券。”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於宗廟,是皇帝和功臣之間的重要憑證和紐帶,不過最開始的丹書鐵券並無免死特權,只是一種加官進爵的憑證。直到隋唐以後,皇帝賜給鐵券已經成為常例,而且受賜者家族可以憑藉丹書鐵券免死1-3次。

老農帶“免死金牌”去鑑寶,自稱祖傳第四代,專家:膽子真大


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璋從法制的角度上重新規劃丹書鐵券的用度,根據官位和勳爵高低,設定大小不一的丹書鐵券,所有賜給的鐵券一式兩件,一件在功臣受眾,另一件藏於皇宮內府,需要用時,必須兩者合一,嚴絲合縫,方可鑑定真偽,否則便是欺君大罪。

老農帶“免死金牌”去鑑寶,自稱祖傳第四代,專家:膽子真大

而專家用手掂了掂老農這塊“免死金牌”,很明顯質地偏薄,重量第一關就過不了,而且雖有精美的歲月流痕,但在手電筒的照射下,專家斷定這是做舊無疑,而按照老農的說法,這塊金牌傳承四代,根據時間推斷的話,應該是在民國初年,在那會兒的社會大環境下,老農的祖輩卻敢入手這麼一種代表“封建”的物事,這膽子可不是一般的大,之後專家也將來龍去脈全部告知老農,這塊金牌並不是古物,而是民國匠人仿造,並沒有歷史的厚重感,雖然不值錢,但還是有一些收藏價值的,老農聽罷也覺得不好意思,就匆匆下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