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一年二十四节气中哪些是节,哪些是气?为什么?

Zh幸福一家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生产、生活方便,而发明的一种补充历法。

大家知道,我国古代使用的历法叫阴历,把月亮绕地球一周(约29.5天)定义为一个月,每年12个月,354天,这与地球实际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少大约11天,所以,每隔两三年要设置一个闺月,把这个11天补上去。

这样,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阴历的某一天相对于太阳实际运行轨迹,每年都不一样。比如,立春之日,它可以在阴历的腊月,也可以在阴历的正月,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混乱,所以,古人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置了24个节气,把地球绕太阳一周的运行轨迹,也就是360度,每15度划分一段,叫做“节气“,并根据气候、物候、时候等特征分别命名一一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由于24节气是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制定的,所对应的时间也基本固定,符合气候、物候、时候的变化特征,作为阴历的补充历法,给人们安排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在古代,一年分为12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历,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依次类推,

由此可见,24节气中哪个是节哪个是气,那是古代的说法,如今早已合二为一,统称"节气“。

倒是节气的命名规律更应该掌握一点。比如,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等七个节气。反应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等四个节气。


秋水长天H


二十四节气排序:春雨惊春晴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注: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是节,雨水是气,惊蛰是节,春分是气,清明是节,谷雨是气,立夏是节,小满是气,芒种是节,夏至是气,小暑是节,大暑是气,立秋是节,处暑是气,白露是节,秋分是气,寒露是节,霜降是气,立冬是节,小雪是气,大雪是节,冬至是气,小寒是节,大寒是气。

具体讲: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十二个是“节”;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等十二个是“中气”。

斗星斗柄指向确立的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循环往复。

立春,开始的意思,

惊蛰,开始响雷,冬眠动物复苏。

清明,天气清和明朗,气候温暖。

立夏,夏季开始的意思。

芒种,麦类等芒作物成熟。

小暑,正当初伏前后,天气开始炎热。

立秋,气温逐渐下降。

白露,夜间较凉,空气中的水气疑成了露水。

寒露,气温明显下降

立冬,冬天开始的意思。

大雪,降雪较大。

小寒,气候已比较寒冷。

十二气的含义。

雨水,降雨开始。

春分春季中间昼夜平分。

谷雨,降雨量增多,对

谷类生长有利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

夏至,夏天到此时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大暑,为一年中最炎热季节。

处暑,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

秋分,秋季中间昼夜平分。

霜降,开始降霜。

小雪,开始降雪。

冬至,进人,数九寒天,白天短夜间长。

大寒,为最冷时节。


芊梦狐雪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创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十二节令和十二中气

这里的二十四个节气,是按照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来划分,分为十二个节和十二个气,即一个月之内有一节一气。十二个月如同划分十二竹节,竹节中间充气,此乃节气的由来,也是气节,节度的本意。“节”为月之始,“气”的最后一日为月之终。其中十二节令: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别称正月、二月…腊月节,但不一定在名称所在的月份。

十二中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分别称正月、二月…腊月中。除极特殊的情况外,一般在所称的月份中。中气成为农历确定月序的依据,没有中气的月份被视为上一个月的重复,称闰月。

从立春开始

二十四气一般从立春开始,但现代天文学中太阳黄经以春分为起点计算。有诗云: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020年二十四节气准确时间

立春 02月04日 17:03:12 雨水02月19日 12:56:53 惊蛰03月05日 10:56:44 春分03月20日 11:49:29 清明04月04日 15:38:02 谷雨04月19日 22:45:21 立夏05月05日 08:51:16 小满05月20日 21:49:09 芒种06月05日 12:58:18 夏至06月21日 05:43:33 小暑07月06日 23:14:20 大暑07月22日 16:36:44 立秋08月07日 09:06:03 处暑08月22日 23:44:48 白露09月07日 12:07:54 秋分09月22日 21:30:32 寒露10月08日 03:55:07 霜降10月23日 06:59:25 立冬11月07日 07:13:46 小雪11月22日 04:39:38 大雪12月07日 00:09:21 冬至12月21日 18:02:12 小寒01月06日 11:23:17 大寒01月20日 04:39:42

黄道分析

太阳和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不停地公转和自转,通常把地球绕太阳的轨道称为黄道,而二十四节气正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首先,当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定为“黄经零度”,即春分点。从这里出发,每前进15度就为一个节气,从春分往下依次顺延,清明、谷雨、立夏等等。待运行一周后就又回到春分点,此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与西方十二星座的微妙关系:跟二十四节气相似,古代的黄道十二宫亦是以春分点为起点而把黄道分为 12 等份,因此占星学中十二星座的开始及结束日期或其前后一天必定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中气。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众志成城,战胜疫情

今天在雨水时期,正好前几天我们这下了场雨。马上到三月份要到惊蛰了。祝愿新的一年2020,早日战胜疫情,静待春暖花开,迎接新的气象。


葫芦文化


要了解二十四节气中节气的含义,首先要懂得气的概念。中国先人们认为,气是宇宙的本原,是万物产生的根本。盘古就诞生在一个形同鸡蛋的混沌之气中,盘古苏醒后开天辟地,清气上升变成了天,浊气下降变成了地。天和地之间又化生出世间万物,所以,天地间是充盈着气的。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的宇宙生成论,气就是载体和象征。所以,中国人对气这种东西非常着迷,它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体中,它的运行规律是全息统一的,所以,气候也是气的变化所形成的。司马迁《史记·律书》中记载:“气始于冬至,周而复始。”这就说明一年之中,气是循环流转的,从冬至之日开始,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气是节气的核心概念。然后,我们就很容易明白,节是什么意思,如果把一年之中气的运动看作一根直线,节就是在这根直线上画出刻度,也就是变成了一把尺子。从此,人们可以用这把尺子来测量气的运行。

这把尺子上的刻度有二十四个,所以称为二十四节气。一年称为一元之气,一分为二,象征阴阳初分,就是春分和秋分,分别是阴消阳长和阳消阴长,也就是寒暑交替。这中间又划分为两道,对应两仪生四象,就是夏至和冬至,称为“中气”。又根据四季,建立启闭节点,四个启的节点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春是春节,春分就是变成春季的中气;立夏是夏节,夏至是夏季的中气;立秋是秋节,秋分是秋季的中气;立冬是冬节,冬至是冬季的中气。在《吕氏春秋》中,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的准确称谓都已经出现。

在这八个节气刻度中间,又根据十二个月,月初得气之始,月中得气之中的原理以及月相的变化,分别增加了两个节气,把每一个大刻度区间分隔成了三个小刻度区间,最终形成了我们熟悉的二十四节气。





啤J泡泡


说到二十四节气在我们中国可说是家喻户晓,尤其在农村广泛流传。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准确的告诉我们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并且还指导着我们的春耕、夏忙、秋收、冬藏的农事,以及年月。也是我们祖先长期总结天文、气象和农业之间相互关系而创造出来的。

一年有十二个月,我们的祖先把这十二个月分成二十四等份,大概每十五天左右为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以立春为始,分别是农历的:1月~立春、雨水;2月~惊蛰、春分;3月~清明、谷雨;4月~立夏、小满;5月~芒种、夏至;6月~小暑、大暑;7月~立秋、处暑;8月~白露、秋分;9月~寒露、霜降;10月~立冬、小雪;11月~大雪、冬至;12月~小寒、大寒。

一个月里有一节一气,“节”即为开始的意思,至于“气”便是为结束,终结。每月的第一个节气为“节”: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为节;第二个节气为“气”: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为气。

我国民间还流传着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令歌: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沥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五月节,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进腊月,大寒又一年

像这样的二十四节气歌和顺口留在我们国家都以各地不同气候环境存在着,同时反映出了我们中华名族古文明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文化底蕴的深厚!





醉梅妍


导语: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传承了几千年,二十四节气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对于自古以来以农耕文明为主导的华夏民族而言,二十四节气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年的智慧传承和对天地人的透彻感悟。

即便是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今,二十四节气对我们仍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农业的耕种。传统的农民通常没有时间概念,尤其是现代我们所用的时间的意识,但是他们对于二十四节气的敏感却与生俱来,时至今天人们依然依据二十四节气以指导自己的农事安排。

“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延迟”“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生长农村的人都熟悉,类似这样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口口相传,是人们安排耕种的依据,而二十四节的作用远远不仅如此,二十四节气实际早已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了中华民族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只不过百姓日用而不知,大家都知道的中国人爱过节,同时不同的节都有着不同的饮食标签,诸如立春的春卷,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冬至的饺子等等,其背后都跟节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因缘,由此可知二十四节气对于国人的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只是可惜今人对二十四节气很多真的日用而不知。

一、“节”与“气”是二十四节气里的基本单位,二十四节气都是气。

关于一年二十四节气中哪些是节,哪些是气?百度搜索通常把二十四节气分成十二节和十二气,而笔者并不认同这种简单的区分。

要了解二十四节气,我们需要首先了解二十四节气里的基本术语,我们都知道二十四节气反应的是太阳运行的周期,一个太阳周期为一年,然后从立春开始大寒结束,将一年细分为二十四节气。

古人在定义二十四节气的时候有这么几个基本单位:日、候、气、节,时、岁。根据中华历法,五日构成一候,三候形成一气,三气成一节,二节成一时,而四时成一岁,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由此可知 节”与“气”都是一年中二十四节气的基本单位,以日为最小单位,层层往上不断扩大的一个单位名词,如同我们现在常用的时、日、月、季、年一样,只不过古人将他们称之为“候、气、节,时、岁”。


所以现在网络上流行的直接将二十四节气简单的划分为十二节和十二气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因为三气方能构成一节,而把节跟气等同,就如同我们现在把月与季等同一样,明显的不科学嘛,由此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严格意义来讲都是气,二十四节气即二十四气。


二、二十四气产生根源于“节”,故名二十四节气。

有人也许会问自然二十四气都是气为何又俗称为二十四节气?因为二十四气的产生根源于“节”,因为节的存在一年才有细分为二十四气。

1、

《说文解字》里说“节,竹约也,从竹即声,子结切。”

“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个字,它的本义是指竹子上分段及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而两个节之间会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每个独立的区域都可以自成一体,而且与其它的的区域有着明显的区别和不同。我们看竹子的样子就很容易明白何谓“节”了。


“节”用我们现在所熟悉的词来理解,“节”就“段”,把一个整体分成了若干小段,如同竹节可以把一根竹子分成若干小段,古人发现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时间的不同,地球上日照时间的长短亦有不同,同时在地球上亦会产生了不同自然现象,古人称之为气侯,物候,于是古人就根据地球上物候气候特点,将一个太阳回归周期中细分成不不同的时段,共分为四时,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春夏秋冬四季,而四季当中又细分为八节,分别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如下图所示:

因为一节包含了有三气,于是一年当中的这八个节点把一年细分成了二十四气,由于二十四气根源于这个八个节点,于是二十四气通常称之为二十四节气。

结论: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有八个节,而由八个节产生了二十四气,所以二十四节气都是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独特的贡献和对天地人的透彻感悟,它的作用远不止用于耕种农作那么简单,更是中华文明天人合一,与天道相应的生动写照,天地有时,社会有节,人身有气,所以二十四节气亦由节气演化成了气节,“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可以说中国源远流长的精神气节,源头正是这时间中的节气,用心去体会二十四节气,这是我们天人合一的根本。



知微通元


二十四节气是十二个节,十二个气,一月一节一气,节在前,气在后。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一节一气代表一个“节月”。

我国广大农民春播、夏管、秋收、冬藏,都是按照二十四节气来安排农事的,一年中气候冷热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很大关系。我国古人为农耕需要,依太阳运行规律特点而创造了二十四节气,从名称上,我们就可知道它包含的意义。表四季变化的有四立,二分二至;表天气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表农事物候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划分的(旧时以土圭测日影法而得),太阳从黄经零度算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作一节或一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一月一节一气。节气的度数是相等的,时间却是不同一样的。从一个节到一个气,称为一个节月,每下节月时间不是都相等的。由于地球不是按正圆而是按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运行的速度有快有慢,在冬至前后的运行的速度快,节气节月时间相对就短些,夏至前后,运行速度慢,节气,节月时间就相对长些。所以冬至前后的一些节气时间有不足15天的,夏至前后的节气时间有超过15天的。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规律运动,节气在阳历中日期基本上是固定的,有差也仅有前后一天,那是因为天数要取整不可零所造成。


树德汉硕


首先要认识一年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排列: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署。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古代划分月令是以“节”来代表进入点的,如正月立春为节,立春节就代表了正月的起步点,之后每隔一位为节(即上面每个月份的第一个名称)。节与节之间为“气”,它是代表本月之中的气象特征,所以也称“中气”。比如雨水为正月的中气,象征着降雨开始。同理春分为二月的中气,象征春季中间昼夜平分。余下的三月至十二月,每个月的中气都有其中气的含义特征,我就不一一枚举了。总之,节为每个月进入的起点界限,气为每个月中气的含义特征,这就是节和气区别的原因所在。





覃南朝


把24节气顺序排好,凡是奇位数上的是节,凡是偶位数上的是气,这就分别开了。

节气缘自农历,一年十二个月,用节来划分,所谓节,不是节日,而是`每月递进的节点′,如立春正月开始、惊蛰二月开始,清明三月始,立夏四月始...,所谓气,则是表明当月的气候特点,如正月的雨水,六月大暑,九月霜降,冬月小雪等,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则表明该季节的中心点之类。

农历是指导农业生产的,农作物适时的状态,仅十二节显得不夠,于是又把两个节之间加上一个气,也是十二个,节、气合起来共二十四状态,可以更加详细地指导农业操作。

节与气之间隔约15天,但它和阴历的朔望日无关,初一朔日并不一定是节,十五望日也不定是气。。又:由于中国历是农历与阴历合用,凡是遇到只有节而无气的月份,那该月就必定是润月了。比如:2017年阴历六月二十九日大暑是气,接下来的一月中只有立秋节,而处暑气则是再下月初二了,就是说,这个月中只有立秋节而无气,所以就必定是润六月了。


塞外失马翁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历特有的。二十四个节气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其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为节,是反映四季变换的名称。

雨水,惊蛰,清明,谷雨,小满,芒种,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气,是代表四季温度变化的现象。

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365度,以春分为起点划

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两等分相隔15度,每个等分点设有专名,包括气象气候变化,农作物生长等情况。是中国几千年农耕活动的结晶,是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