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樂進一生未立寸功,遠遠不如文聘、田豫、滿寵、牽招、臧霸等人,為什麼能擠進五子良將?

用戶50035732909


要說三國當中曹操可以說是天下霸主的楷模,畢竟這位可是魏國的創始人,而魏國又在當時統一了混亂的三國,所以說雄才霸主的名頭就是他了。當時的曹操手下有著眾多的名臣良將,其中的五子良將可以說屬於曹操手中的五把巨大的斬刀,將前進路上的一切困難全部斬於馬下,但是其中一員大將樂進,卻是最沒有存在感的一個,名聲跟其餘四位根本沒的比,但是他又是憑著什麼優勢擠進了五子良將的名頭之中呢?

當時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分別的是于禁、張遼、徐晃、張郃跟樂進這五位,相對來說于禁跟其他三位也是有所差距的,但是跟樂進比起來就好太多了,反正在我們的腦海之中張遼、徐晃和張郃這三位一定是大家都熟悉的,于禁不怎麼說大家也算是瞭解,可是樂進就讓人很摸不到頭腦了。

但是就這樣的一個所謂的人才居然就這麼擠進了五子良將的名頭當中,不是當年的選舉事情有黑幕吧,不然這麼一個在三國當中名聲不顯的人會進入五子良將,還是說五子良將的選撥門檻有點太低了。

其實大家可能對樂進這個人有點誤解,可以說除了曹操的本家夏侯家族的人之外,樂進這麼一個外人是最先投奔曹操的,曹操在當時幾乎就屬於三無人員,要兵沒兵、要將沒將,要糧沒糧,可以說正是一窮二白時候。

而此時就是樂進投奔曹操的時間,曹操這個人相當的愛人才,但是其實很少有人知道他更喜歡兄弟間的忠義,這也是為什麼曹操看到關羽相當的開心的重要原因,而樂進在最初的時候幾乎就相當於曹操的難兄難弟。

也正是這一點讓樂進在曹操的身邊可以得到重用,很多時候首先你一定先得到重用,才會體現出你過人的水平。就好比現在的很多大公司的高層一樣,很多人說一個公司的發展離不開哪些辛苦幫老闆用盡全力的骨幹們,但是大家都好像忘記了一點,如果沒有公司強大的平臺,這些所謂的骨幹還有機會得到這麼大成就嗎?所以說人才跟平臺是相互的。

當然了樂進相對來說跟曹操的之關係就可能沒有所謂的太大的成就了,畢竟在三國當中大多數時候樂進的存在都是一筆帶過,不是說樂進這個人在曹操的手下沒有太多的用處,而是相當於大家的認知來說,一個最應該存在於幕後的人是不應該走到前臺的。

這就好比現在的一些大明星一樣,大家都會對於一些明星相當的關注,可是誰會對於明星身邊的一個燈光師進行關注的,好像沒有,或者說也是有的,但是這個幾率跟沒有也不差多少。

可是你又不是能說這些燈光師沒有用,如果沒有他們在幕後的工作,大明星的形象又如此保持,對不對。

而樂進在曹操的身邊其實就是這麼一個人,看起來好像並沒有什麼拿得出來的戰績,但是在曹操各種調兵佈陣的時候,或者說在後臺練兵的時候,又或者說運送糧草的時候,可以在作者的眼中就是一筆而過的事,總不可能光一個運輸糧草你也寫上三五章吧,而且每天就是辛苦的看護好運輸兵的事,真要這麼說一定會被人說成水字數。

別看哪些將領在前面衝鋒陷陣看起來很是威武霸氣,但是在後面苦苦練兵的卻是樂進等人,千日養兵用在一時,所以樂進並沒有我們看起來哪麼沒用,只是他們沒有站在最前面的舞臺上面,沒有太華麗的風采展現給大家而已的,所以在大家的眼中樂進就相當於一個無名之輩了,這也是我們對樂進這個名聲不顯卻擠進五子良將的不滿之處。


虎頭山小妖


無論是史家、小說家,還是後世讀者,都更喜歡翔實有趣的事蹟和震撼人心的豪言壯語。

但對軍人來說,勝利,才是唯一的追求!

在“五子良將”中,樂進是比較特殊的一個。他缺乏令人津津樂道的標誌性戰役,在《三國志》的傳記中也是篇幅最短的一個。

可是,即便在這寥寥的記載中,依然能看出樂進特殊的貢獻。

“五子良將”雖是後人稱呼,但有來源


《三國志》中的《張樂於張徐傳》,將五將合傳,並說在給曹操打天下的良將中,“五子為先”。後人因此把這五個人稱為“五子良將”。

有許多朋友說,這就是湊巧罷了。要是有篇幅,多幾個人進來,“六子良將”、“七子良將”也不為怪。

史書並傳還是很有講究的。

在用人為賢的曹操陣營,官職基本能反應出將領在當時的貢獻和地位。

公元209年,曹軍將領中:前將軍夏侯惇、左將軍于禁、右將軍樂進。

曹丕稱帝后,前將軍張遼、左將軍張郃、右將軍徐晃、後將軍朱靈。


除了諸曹夏侯,“五子良將”的地位是最高的。

如果把官職作為對貢獻的評價,“五子良將”也算實至名歸了。

那麼,樂進為何能列入其中呢?

“原始股東”

樂進可以算是曹操集團“原始股東”之一了。

在討董戰爭中幾乎打了個精光的曹操,為了重新振作,開始招募精兵。


曹操本人,親自到丹陽招募“丹陽兵”。樂進則會到家鄉陽平募兵。

漢末時期,募兵的私人屬性非常強。基本上誰募的兵,就會一直跟著誰。

儘管樂進所募的不過千餘人,但對創業期的曹操來說,也算是彌足珍貴了。曹操帶著夏侯惇從揚州,也就只帶回來4000多人。樂進的“股本”佔到了1/5!

比起戰功,軍人在軍隊建設上的貢獻常被忽視,但兩者卻同樣重要!

從樂進長期的“陷陣先登”來看,他的軍隊戰鬥力並不弱於曹操親自帶來的丹陽精兵。

最關鍵戰役中最關鍵的戰功


對曹操來說,一生中最關鍵的戰役,當然是官渡之戰!官渡之戰中的關鍵點,自然是奇襲烏巢!

當時曹操親率5000精兵攻擊萬餘人把守的烏巢大營,背後是袁紹趕來的援軍,當時的情況,可謂十萬火急!

正是樂進所部,攻破了淳于瓊的司令部,俘虜淳于瓊,才使得形勢豁然開朗!


樂進擒獲淳于瓊,才使局勢豁然開朗。

不過···烏巢之戰,值得大書特書的主角當然是領導曹操,樂進的作為也就只能一筆帶過了。

乏味卻重要的“獨當一面”

樂進真的無法獨當一面嗎?

曹操收服荊州後,親率大軍繼續推進。

當時,曹操的佈局是:自率大軍及荊州降軍進軍赤壁;曹仁在江陵;于禁、張遼、張郃等七將在趙儼的節制下分佈在汝、潁等地防禦許都;而曹洪、樂進留在襄陽,徐晃在樊城,一起殲滅和收降尚未降服的劉表餘部。


赤壁之戰後,樂進坐鎮襄陽,與關羽周旋。不過,這段周旋,是由一連串小規模戰鬥組成的。

這一段歷史,史書一筆帶過。

不過,至少在曹操看來,樂進不是一個不能獨當一面的人。

相反,從曹操的安排中能看出:樂進當時擔負的方面之任與曹仁、夏侯惇等曹家將領類似,可以擔任重要的方面之任!

死得早了些

這段“無聊”的經歷,或許反映出樂進名聲稍小的一個原因:死得早了些。

樂進與關羽的角逐之所以記載不詳,主要在規模不大。因為那段時間的荊州不是主戰場。


曹公是個勤奮的領導,一般大的行動都自己擼起袖子上。

若非曹操做了魏王后親征被勸阻,徐晃也沒機會去和關羽敘舊了。

張郃,則更是在曹操死後,才迎來自己的代表作:街亭之戰。

樂進活久一些,或許也有機會大打一盤!

但樂進有生之年,還真參加了一場大戰,只是,風頭被搶了!

合肥之戰後封賞最多的人


合肥之戰,張遼“威震逍遙津”,千古流傳。而樂進、李典似乎只是配角。

事實上,合肥之戰時,張遼、樂進、李典,彼此之間並無統屬關係,他們由護軍薛悌協調關係(護軍,就是曹操委任協調各將關係的)。

儘管張遼在此戰中吸粉最多,但在最後的封賞中,曹操卻作出了不同的評價。

戰後,張遼官升一級,成徵東將軍,無增邑;樂進官升兩級,為左將軍,增邑五百戶,兒子封侯;李典沒有升職,增邑三百戶。

其中,樂進的封賞最多!

究竟是曹丞相賞罰不公,還是合肥之戰的功勞要重新審視呢?

曹丞相是否賞罰不公,不知道。但是,此戰中張遼的大出風頭和樂進“默然無語”,道出樂進記載很少的一個重要原因:人狠話不多!

人狠話不多

在漢末三國的眾多名將中,關於樂進的記載是最“無聊”的。

從攻某某,先登;攻某某,克;官至某某···

通篇都是平鋪直敘的“流水帳”,沒有故事。樂進說過什麼話,怎麼辦的事,通通沒有!

相比之下,其他良將的記載中,陳壽們多少會拿出一兩件事蹟來繪聲繪色的描寫。他們的將才韜略,性格特質躍然紙上,令人印象深刻!

對此,陳壽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了:“樂進的事情,真沒聽說更多的了。也許他的故事有些被遺漏了,所以沒有張遼、徐晃那麼詳細”。

鑑於樂進的後人並沒有出現什麼政治事故(樂進的兒子還算為國捐軀),因此,樂進的故事流傳少,應該不是出於政治原因。

樂進就是一個人狠話不多的人。他就衝上去打,也沒有什麼豪言壯語,更沒有什麼動人故事。所以,實在沒有留下什麼“佳話”吧。

對宣傳部門和史家來說,動人的故事和啟發性的言語,或許是最令人津津樂道的。

對一個將軍來說,勝利,才是唯一的追求!

樂進,當然配得上良將之名!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前言


陳壽對樂進評價非常高,看列傳排名就可知,五子良將合為一傳,傳首人物為張遼,緊接著就是樂進,然後是于禁、張郃、徐晃。

我們再來看陳壽對五子良將的總結陳詞: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張郃以巧變為稱,樂進以驍果顯名,而鑑其行事,未副所聞。或註記有遺漏,未如張遼、徐晃之備詳也。


意思很明顯,樂進與張郃因為史料缺乏,於是很多事蹟沒有張遼徐晃的詳細,這也是陳壽給自己在本傳人物描寫篇幅長短不一做出自己的解釋。


尤其是樂進傳,五子中篇幅最少的,因此導致了樂進知名度低,為什麼呢?


你的能力再好,但是戲份都刪除了,誰知道你好不好呀?


但是單拿陳壽簡短的陳述是不會讓廣大頭條水友們信服樂進優越的能力的,別擔心,我們有對比法,樂進事蹟細節不詳,但是參戰記錄擺在那裡,曹魏集團誰的事蹟最清晰,篇幅最長當然要數武帝紀了,我們可以拿來做一個直觀的參照。


樂進生平戰績記錄一覽


1.元從之功


《三國志》記載:樂進,陽平衛國人。容貌短小,以膽烈從太祖,為賬下吏。

樂進與于禁是五子良將中最早加入曹操集團的,具體時間不詳,但是肯定比其他三位早,資歷高。

2.募兵之功


《三國志》記載:(武帝)遣還(樂進)本郡募兵,得千餘人,還為軍假司馬、陷陳都尉。

樂進因為招募一千多人的士兵,因此軍功升遷為軍假司馬,不久之後升為陷陳都尉,開始成為中級軍官,開始嶄露頭角。


3.因功封侯


《三國志》記載:從擊呂布於濮陽,張超於雍丘,橋蕤於苦,皆先登有功,封廣昌亭侯。

雖然記載事蹟雖短,但是這個結果我們能看到,亭侯的分量可不親,如果不是立下赫赫戰功,一箇中級軍官怎麼可能封侯。然後對比《武帝本紀》,我們在詳細看看樂進是因為參加哪些戰役因為封侯的。


首先我們看樂進跟隨曹操與呂布在濮陽之戰,濮陽之戰總共有兩回。


根據史載樂進先登有功(先登上城牆之功),來推算,樂進應該是在第一次濮陽之戰取得了首次先登之功,因為第二次濮陽之戰,曹操軍並沒有攻破濮陽城。


第二次濮陽之戰記載:【曹操初戰敗於呂布,遂治攻具,反覆進攻濮陽,達百餘日之久,終不能克。後蝗災大起,呂布、曹操軍糧不繼,暫時休戰,各引兵退去,曹操還於鄄城,呂布屯于山陽(今山東金鄉西北)。】

所以接下來我們看看第一次濮陽之戰發生了什麼事情?樂進是怎麼取得先登之功的?


戰役導火索:陳宮為兗州東郡人,後依曹操,曾親自說服兗州士人迎立曹操為兗州牧,曹操在兗州的某些作為引起兗州士人的強烈不滿,陳宮心不自安,於是陳宮說張邈反叛曹操,迎立呂布。


曹軍形勢:曹操出征前,將兗州事務交付其司馬荀彧處置,荀彧聞訊,急令駐守東郡的大將夏侯惇回軍固守州治鄄城,又使壽張令程昱出鎮範(今山東範縣東南)、東阿(今山東陽穀東北)二縣,拒城堅守,等待曹操回軍。


戰略部署:曹操在徐州聽說兗州生變,火速撤兵回救兗州。途中聽說呂布未能攻下兗州州治鄄城,正駐軍於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大為高興,說呂布得兗州之地,不能拒守東平(今山東東平東),切斷元父(險道,今山東濟寧縣南)、泰山之路,拒險截擊我軍,卻屯於濮陽,他不會有太大作為了。


戰役過程:(曹軍)遂進軍濮陽。呂布使濮陽大姓氏行反間計,賺曹操入城,曹操既進城,命火燒城門,激勵將士有進無退。


戰役結果(敗):呂布伏兵大出,曹軍潰亂。曹操單騎逃跑,誤入呂布軍中,呂布士兵不識曹操,問:曹操何在?曹操詐言:前乘黃馬跑者是,以此脫險,至城門冒火而出,左臂被火燒傷。


通過史載第一次濮陽之戰的記錄我們可以知道樂進應該是在於濮陽大姓氏相互配合下登上濮陽城牆獲得首個先登之功的(在戰術上樂進沒有錯誤,反而有功勞的,只是在戰略上中了呂布的反間計,這個鍋只能是曹操這個指揮官背)。


其次,我們來看看樂進第二次先登之功,“(樂進從擊)張超於雍丘”。


根據張超和雍丘這個兩個準確的信息,我們可以清晰的查找到在《武帝本紀》中對於此戰的記載,此次戰役是定陶大捷。


興平二年(195)春,曹操兵襲擊定陶。濟陰太守吳資保南城,未能攻下。這時正當呂布兵到,曹操又擊破呂布軍。
夏,呂布部將薛蘭、李封屯兵鉅野,曹操攻擊薛蘭兵,呂布馳往救薛蘭。薛蘭敗,呂布退定。曹操乃殺薛蘭等。呂布又從東緡與陳宮會合,率領萬餘眾來戰。
當時曹操兵少,曹操乃設埋伏,突出奇兵擊呂布,大破呂布兵。呂布乘夜遁走,曹操再攻,拔定陶,分兵攻下各縣。呂布向東走,歸於徐州劉備。
張邈追隨呂布,派弟弟張超帶了家屬,保守雍丘。
秋,八月,曹操兵圍雍丘。冬,十月,天子漢獻帝拜曹操為兗州牧。
十二月,雍丘兵崩潰,張超自殺。曹操殺盡張邈三族。張邈奔向袁術求救,中途被他自己的亂兵所殺。


由上可知,樂進在曹軍攻雍丘城時又取得了一次先登之功。


最為我們看看樂進的第三次先登之功,“(樂進從擊)橋蕤於苦”。


根據橋蕤這個準確的信息,我們可以清晰的查找到在《武帝本紀》中對於此戰的記載,因為曹軍與橋蕤的交手只有過這一次,此時戰役是蘄陽之戰。


建安二年(197)年初,袁術迷信太士張炯所獻符命,以為自己上應天命,遂於壽春(今安徽壽縣)稱帝,自稱“仲家”。以九江太守為淮南尹,設置公卿百官,依天子禮郊祀天地,登上皇帝寶座。建安二年(197)九月,袁術率軍攻打陳國(今河南淮陽),誘殺陳王劉寵,並有其地,從東百構成對許都(今河南許昌)的威脅,於是曹操親率大軍東征。袁術聽說曹操親自前來,大吃一驚,棄軍逃回淮南(淮水以南),留下大將張勳、橋蕤、李豐等人退守蘄縣(今安徽宿縣)。曹操揮師進擊,大破袁軍,陣斬袁軍大將橋蕤、李豐、梁綱、樂就等多人。


由上可知,加上樂進傳的記載,我們推斷樂進應該是在擊破橋蕤駐守的苦,取得了第三次先登之功,其中過程不詳,但是結果是大將橋蕤陣亡。雖然樂進不是親斬橋蕤,但這助攻(從擊)一定是這三次中最有分量的。在加上先前兩次的先登之功累積,樂進封侯理所應當。


三次先登之後,有侯爵在身的陷陳都尉樂進可以說是一隻腳已經踏入高級軍官之列。


4.晉身大校


《三國志》記載:從徵張繡於安眾,圍呂布於下邳,破,別將擊眭固於社犬,劉備於沛,皆破之,拜討寇校尉。

這幾場戰役估計廣大頭條水友就應該很熟悉了《三國演義》皆有記載,《武帝本紀》中記載也很詳細,在這裡我簡單的敘述一下這四場戰役。


曹操三攻張繡——建安二年十一月(197)湖陽之戰(勝)——曹操將許昌以南的失地全部收復,率軍回師許都。張繡等退至穰縣(今河南鄧州一帶)。


曹呂交鋒第四戰——建安三年九月(198)下邳之戰(勝)——曹操將呂布、陳宮殺死,收服呂布部將張遼、臧霸回師許都。至此,曹操勢力發展到徐州一帶。

曹操滅眭固——建安四年四月(199)河內之戰(勝)——曹操率大軍進臨黃河,斬殺河內太守眭固。河內“南拒虎牢之險,北倚在行之固”是黃河北岸一戰略要地。曹操任命魏種為河內太守,以控制這一戰略要地。


曹劉三交手——建安五年春(200)東征之戰(勝)——衣帶詔事發。曹操親自東征劉備,劉備戰敗,關羽被擒。至此徐州徹底平定,納入曹操勢力範圍。


樂進好可憐,在這四場戰役中又沒用什麼單獨戲份,但是我可以通過簡短的一個字,管中窺豹,看出樂進在這四場戰役中的軍功分量。


這個字就是——“破”


前兩場戰役,“破”,後兩場戰役,“皆破之”,在史書中,“破”這個詞,可不是什麼時候都能用的,必須是有明顯將敵軍擊潰的戰果才能稱之“破”。


尤其最後兩場戰役中,樂進得到了“皆破之”的戰果,充分證明了樂進所轄部隊的戰鬥力非凡,“以驍勇顯名”估計從這個時候就開始了,因此一連得四“破”的樂進,升任討寇校尉,正式邁入曹軍高級軍官序列。


5.斬將之功


《三國志》記載:(樂進)渡河獲嘉,還,從擊袁紹於官渡,力戰,斬紹將淳于瓊。


這句就很明顯了吧,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戰大家都很熟悉了,鎮守烏巢的大將淳于瓊居然被樂進斬殺,什麼叫做驍勇善戰,這就是驍勇!


三國志中有陣斬大將之功的屈指可數,關羽輕騎擊斬顏良,黃忠居高突斬夏侯淵都名噪天下,可惜我們的勇樂進斬殺淳于瓊,居然無人吹捧,可嘆!


有的人會說含金量不夠,淳于瓊怎可比顏良與夏侯淵的名氣與地位,所以沒有什麼可吹噓的!
我想說那是你不知道真正歷史上淳于瓊在河北軍中的分量!


淳于瓊,何許人也?

名門淳于家後人,袁紹的發小,袁紹組建的世家子弟俱樂部核心成員。於漢靈帝中平五年(188)被任命為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與蹇碩、袁紹、鮑鴻、曹操、趙融、馮芳、夏牟同列。


淳于瓊之名氣與地位皆在寒門出身的顏良之上,不然這麼重要的守衛烏巢的任務也不會落在他頭上,是名副其實的河北大將。


可惜樂進如此陣斬大將的戲份,到了《三國演義》裡,羅貫中枉顧《三國志》的史實,非用《曹瞞傳》的黑曹戲說,讓樂進只是變成了捕獲淳于瓊,而淳于瓊這個河北名將最後被安排成割掉鼻子後屈辱而死,可嘆!


6.再度斬將


《三國志》記載:(樂進)從擊譚、尚於黎陽,斬其大將嚴敬,行遊擊將軍。


建安七年(202)黎陽之戰,曹操大敗袁譚、袁尚兩兄弟聯合軍隊,樂進於此戰中梅開二度,這次戰役中有陣斬大將之功的只有樂進一人,可以說是獨攬軍功,樂進因此行遊擊將軍,標誌著樂進即將進入核心戰將序列。


7.一將功成

《三國志》記載:別擊黃巾,破之,定樂安郡。從圍鄴,鄴定,從擊袁譚於南皮,先登,入譚東門。譚敗,別攻雍奴,破之。


我們來看看這一系列的戰役樂進取得的戰果:

建安八年(203)樂安黃巾之亂——破之+定樂安郡(擊潰敵軍+穩定地方);

建安九年(204)鄴城之戰——從圍鄴+鄴定(助攻+穩定地方);

建安十年(205)南皮之戰——先登,入譚東門+別攻雍奴,破之(第四次先登之功+擊潰敵軍)

樂進在平定河北的三次戰役中幾乎全部都有顯著的戰果,更重於優勢的發揮自己的專長——先登破城。


《三國志》記載: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漢帝,稱進及於禁、張遼曰:"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桴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徵,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於是禁為虎威;進,折衝;遼,蕩寇將軍。


樂進終於迎來了自己的豐收時刻,建安十一年(206)拜折衝將軍,與虎威將軍于禁、蕩寇將軍並列而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這可是曹老闆的親口評價與嘉許!


綜上所述,


你們還覺得樂進不配入五子良將嗎?


歷史中簡堂羚羊飛渡


回答之前,首先糾正題主所提問題,樂進一生在歷史上並非如同《三國演義》中描述一般,寸功未立。相反,樂進驍勇果斷、于禁沉穩凝重、張郃機巧善變,三人才得以與張遼、徐晃合稱為“五子良將”。樂進一生立軍功無數,就是因功最終做到右將軍,死後被追諡“威侯”。

下面,我們來看看樂進一生所立的軍功。

①樂進很早就追隨曹操,為其賬下小吏。初平元年(190年),天下諸侯討伐董卓,曹操親往揚州募兵,而樂進則回陽平郡募兵;最終為曹操募得千多人,被升任為軍假司馬、陷陣都尉。

②興平元年(194年),樂進跟隨曹操東征西討,擊呂布於濮陽、張超於雍丘、橋蕤於苦縣,每次樂進都陷陣有功,被封為廣昌亭侯。

③建安三年、四年(198年、199年),樂進再次跟隨曹操出征,擊張繡於安眾,圍呂布於下邳,還擊破了呂布一支偏軍;又擊眭固於射犬,攻劉備於小沛,都以勝告終,被拜為討寇校尉。

④建安五年(200年),樂進與于禁渡河攻打獲嘉城,回來後跟隨曹操出擊袁紹;在官渡之戰中,奮勇力戰,斬殺袁紹部將淳于瓊。

⑤建安九年(204年),樂進跟隨曹操出擊袁紹之子袁譚、袁尚兄弟於黎陽,斬其大將嚴敬,被拜遊擊將軍。領兵攻打黃巾軍,大獲全勝,平定了樂安郡。再次跟隨曹操平定鄴縣;又隨曹操赴南皮攻打袁譚,樂進搶先登城,攻破南皮東門。袁譚敗後,樂進單獨率兵攻打雍奴城,再破其軍。

⑥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上表漢獻帝,封于禁為虎威將軍、樂進為折衝將軍、張遼為蕩寇將軍。樂進奉命單獨率兵征剿高幹,高幹退守壺關,雖然經過連續作戰大量殺傷敵人,但由於高幹堅守,未能攻破壺關;直到曹操親征,壺關才被攻破。曹操征討管承,駐軍在淳于,派樂進和李典進攻,管承被擊敗逃進海島,海濱一帶得以平安。

⑦建安十三、十四年(208年、209年),樂進被遣屯軍於陽翟,防禦荊州一帶。後來,跟隨曹操平定荊州,留在襄陽駐軍,同關羽、蘇非等人作戰取得勝利,南郡諸郡的山谷蠻夷都前往樂進處投降。

⑧建安十八年(213年),樂進與關羽交戰於青泥一帶,相持不下,直到文聘率領援軍趕到,大克關羽,將戰線推進到尋口一帶。後來,樂進又奉命討伐劉備治下的臨沮縣杜普、旌陽縣梁大,都大獲全勝。

⑨建安十九年(214年),樂進跟隨曹操出征孫權,獲得假節之權。曹操與孫權相持不下,曹操北還,留下樂進與張遼、李典屯守合肥。樂進增邑五百,加上之前的總共一千二百戶。

⑩建安二十年(215 年),孫權趁曹操用兵漢中之際,親率十萬兵馬攻向合肥;樂進與張遼、李典人在逍遙津之戰緊密配合,大破吳軍,幾獲孫權。

此後,樂進以多次立功,升遷至右將軍,特分食邑五百戶,封他的一個兒子為列侯;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樂進逝世,諡曰威侯,有兒子樂綝襲爵;正始四年(243年),樂進從祀於曹操廟庭。


安定郡小書生


這問題可就對樂進太不公平了,樂進身為曹操手下五子良將,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可不是一般的人才。

樂進和張遼、張郃等降將不一樣,早年就跟隨曹操東征西戰了,雖然樂進身材比較矮小,但是樂進非常有號召力,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很多人都願意跟隨他,當年曹操讓樂進去募兵,在一個郡城內,樂進短時間內就召集了千餘口士兵。

此後曹操討伐呂布,樂進帶兵攻打呂布手下大將張邈,親自攻上城樓,帶著士兵一起拼殺,短期內打下了城池,此戰讓樂進名聲大震,曹操開始培養他成為獨當一面的將領。

樂進一生罕有敗績,所遇對手張超、橋蕤、眭固,皆死於他手,為曹操前期站穩腳跟立下了漢馬功勞。攻打劉備小沛也攆著皇叔到處跑,是一個非常勇猛的將領,但是也因為樂進所擊殺的將領沒那麼有名,所以總顯得有點成色不足。

建安五年,樂進和同為五子良將的于禁聯手阻擊袁紹從屬,焚燒保聚三十餘屯,降伏袁紹手下何茂、王摩等二十多人,官渡之戰斬殺淳于瓊。

後來追殺袁紹的兒子袁譚、袁尚兩兄弟,斬嚴敬,阻擊黃巾平定樂安郡,攻南皮城,再次身先士卒,親自登城破敵,可以說曹操和其謀士制定的戰略部署,是樂進一步一步實現的,曹操的崛起絕對離不開這個人。

建安十一年,曹操上書劉協,提拔手下的將領,張遼對樂進口服心服,對曹操極力推舉樂進:

“武力強大,計謀周全,品性忠正,操守高潔,每次征戰,身先士卒,勇猛頑強,無堅不摧;親自擂動戰鼓,忘了疲倦。他們單獨領兵征討,統率全軍,撫慰將士,紀律嚴明,秋毫無犯;臨敵決策,沒有失誤。論功記職,應該給予顯要榮寵。”

而且大名鼎鼎的關二爺,也在樂進手裡吃過苦頭,適逢劉備入蜀取川,樂進和文聘決定趁著蜀軍重心轉移而襲擊南郡,正好樂進和關羽在青泥對峙,最後關羽敗退而走。

等到了建安十九年,樂進和張遼、李典基本任務就是抵禦江東孫權了,也讓孫權窮盡一生沒有攻克合肥,雖然合肥之戰男主角是張遼,但是沒有樂進的守城接應,怕是沒那麼容易大敗吳軍。

曹操對其評價頗高:

“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徵,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

這樣一個能征善戰的悍將,每每立下先登之功,為何說他沒有寸功未立呢?可以說凡是樂進參與的戰鬥,他永遠是打入敵人身體的第一顆子彈。

《三國演義》以蜀國的立場所編寫,往往會將魏吳的能臣悍將一筆帶過,其實只要是能在歷史上留下姓名的,必然是有他的過人之處的,況且樂進不是降將不是叛臣,能力出眾,逝世得諡,從祀曹操廟庭,可以說樂進在魏國是人人敬畏,人人認同的大將,入選五子良將再正常不過了。

張遼、張郃、徐晃皆為降將,于禁雖是近臣卻晚年不保,投降關羽,只有樂進從始至終無汙無瑕,如果說魏國哪個將領最為驍勇,那就應該是樂進沒跑了,可能他不是最能打的,但是他肯定是最敢死的。所以樂進可不是寸功未立,反而是戰功名譽兼得的英雄人物,我們可別被影視劇誤導了。


楊角風發作


題主所說的樂進寸功未立,可能是覺得《三國志》裡關於他的記載比較簡略,相比“五子良將”中的前四位,樂進在後世的名氣遠不如他們,加上他的功績沒有張遼破吳、張郃奪街亭那樣廣為流傳,給人一種陌生的感覺。

那他為何能夠擠進“五子良將”呢,大家一定覺得奇怪,有書君就為大家解析一下吧。

一,論資歷,他在曹魏集團裡屬於元老級的人。

樂進在曹操陳留起兵時便開始追隨,為他東征西討。

他追隨曹操的時間比于禁還要早,可以說是曹魏集團的元老級人物了,他也是“五子良將”中資歷最老的一個人。同時,相比于于禁、徐晃、張遼和張郃這些中途投誠的或被招降的將領,樂進從一開始就追隨曹操,從一而終可見其忠心。

二,論功績,他衝鋒在前,逢戰必勝。

樂進是曹操的先鋒將領,每逢開戰他都是身先士卒,率先破城。在曹操征討呂布、張超、橋蕤、張繡等多個戰役中,都能看到他衝鋒陷陣的身影,所以號為“先登”。

在官渡之戰中,他奮勇力戰,斬殺袁紹部將淳于瓊。後追擊袁紹殘部的時候,他追擊袁譚、袁尚於黎陽,並斬其大將嚴敬。

最為熟知的合肥之戰,張遼一戰成名威震逍遙津。當時樂進才是主帥,張遼和李典二人因素有仇怨,曹操便命樂進持假節居中調節。後來樂進守城,張李開城迎戰,成就了張遼的威名。其實樂進也功不可沒,被曹操升為右將軍。

三,論威望,他在曹魏政權中地位舉足輕重。

在曹操最初起兵的時候也是最困難時期,樂進獨自前往陽平募兵達數千人,從一個名不經傳的小吏一下子升為陷陳都尉,得到曹操重用,成為曹軍骨幹。

曹操曾上表稱讚他和張遼,說他們“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功,常為督率,奮強突圍,無堅不陷。”從中可以看出樂進很受曹操的賞識。

曹芳曾將一批功臣名將配享太廟,樂進赫然在列。雖文聘和臧霸也入選了,但排在英年早逝的樂進之後,可知樂進在曹魏政權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曹操戎馬一生,跟隨他的謀臣良將可謂多到數不過來,而樂進能夠躋身於“五子良將”中,可知其勇猛。

比起文聘、田豫、滿寵、牽招和臧霸等人,除了滿寵是後起之秀外,其他人論地位和功績根本無法與之相比。他戰功卓著,又有帥才,並且是曹操的心腹,所以進五子之列那是必然的。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這個問題問得明顯有失偏頗了。樂進確實是曹操的老班底,但就此就認為他是靠關係成為五子良將那就錯了。在曹操眼裡他是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之選,當然也這與前期張遼、張郃等人的忠誠度還在考察期有關。

不過,從《三國志》的記載看,樂進為曹操征戰幾十年,除了征討張繡時,被曹操坑了一次之外,幾乎未嘗敗績,三國亂世,幾人不敗?可謂名將了吧。

在後人眼中,樂進的名氣確實不如張遼、張郃、于禁幾人,下面就嘗試分析一下樂進為何在後世聲名不顯。

先說說樂進的戰績以及時人的評價吧。

呂布、劉備、關羽、孫權都被他打敗過

曹操還沒起家時,樂進就跟隨了曹操,在關東諸侯討董卓時曹操兵馬少,樂進就自己出去募集了一千多兵馬。

一開始,曹操也沒什麼勢力,所以史料記載也不多,樂進自然沒撈到什麼筆墨。直到,呂布偷襲兗州之後,樂進開始大放異彩。

從擊呂布於濮陽,張超於雍丘,橋曨於苦,皆先登有功,封廣昌亭侯。《三國志》

194年的時候,樂進可就已經封侯了。理由呢,就是每戰都是先登,先登就是先鋒,屬於敢死隊那種的,可見樂進之勇猛。

(《三國志》說樂進容貌短小)
曹操也不可能兼顧那麼多戰場,這就需要有獨自領軍的將領,其後樂進的史料所載就多為此。

圍呂布於下邳,破別將,擊眭固於射犬,攻劉備於沛,皆破之。

等到與袁紹決戰時,樂進仍是沒在曹操營中,而是獨自作戰。

于禁與樂進等將步騎五千,擊紹別營,從延津西南緣河至汲、獲嘉二縣,焚燒保聚三十餘屯,斬首獲生各數千,降紹將何茂、王摩等二十餘人。

官渡之戰,樂進更是斬殺了袁紹大將淳于瓊。

攻打袁紹兒子袁譚時,樂進再一次先登破南皮城。

而後幾年征戰,樂進仍是獨領一軍。

樂進別擊黃巾,破其眾。樂進別攻雍奴,再破其軍。遣進與李典擊之。承破走,逃入海島,海濱平。

當時曹操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北方,可是南方有荊州劉表死而不僵,需要大將坐鎮,於是樂進被遣屯軍於陽翟,後來就一直駐守襄陽。

劉備入蜀,樂進就趁機進攻,

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南郡諸郡山谷蠻夷詣進降。又討劉備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梁大,皆大破之。

第二年,樂進又被去打孫權,與張遼、李典留駐合肥。三個合力大破孫權。

樂進以驍果顯名 勇悍猛迅

(官渡之戰後 五子良將終成大器)
平定幷州之後,曹操就向漢獻帝上表給樂進、于禁和張遼三位將領請功,可見他對這三人的重視:

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漢帝,稱進及於禁、張遼曰:“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徵,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於是禁為虎威;進,折衝;遼,蕩寇將軍。

劉備在得知樂進率軍進攻項羽的時候十分擔憂,

樂進在青泥與關羽相拒,今不往救羽,進必大克。《三國志·先主傳》

可見在劉備眼中,樂進是能“大克”關羽的將領。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價樂進,“樂進以驍果顯名”,就是身材矮小的樂進卻是極其悍勇之輩。而且他很遺憾地說:而鑑其行事,未副所聞。或註記有遺漏,未如張遼、徐晃之備詳也。

後人也說:樂進魏之名將,志列於張遼後,其勇悍猛迅,當亦其儕也。惜史書不詳,便松之不得益一字。遍觀其傳,如日記行述,不過某某日於某某處破某某敵而已。所得者,唯別傳不見之名有數,如管承、劉備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梁大等。

也就是不只《三國志》對樂進事蹟所記甚少,就是後來裴松之註解《三國志》時,也沒有多少補充。

既然古人都認為樂進配得上五子良將的稱號,但為什麼事蹟卻如此至少,甚至後來很多人認為他碌碌無為呢?下面就嘗試分析一下。

一、樂進死得早

樂進死於218年,甚至比曹操還早死了兩年。群雄爭霸只是正史中的一小部分,多數都是記載了三國爭雄的事。名為《三國志》當然著重記錄曹魏代漢而自立之後的事,那時候樂進已經死了,自然再無功績可言。後來唯一提到的就是樂進陪祀魏武帝曹操。

二、樂進獨立領軍

《三國志》對於曹操在世時的記載,尤其是曹操本紀中大多集中介紹幾大戰役,諸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諸多人物傳都是圍繞於此展開。

前面已經介紹過,曹操前期征戰中,樂進已經能夠獨立領軍,屬於偏師,所以一直在曹操帳中的張遼、張郃等人都著墨較多,而樂進被提及甚少。後來他又常駐荊州北,赤壁之戰後荊州多是對峙局面,因此苦勞之外也沒什麼功績可以書寫。

(逍遙津成就張遼威名 而樂進守城亦有功)

三、《三國演義》的影響

現在都知道《三國演義》是尊劉貶曹的,所以武將方面很大一部分是以關羽為主線。從這方面看,張遼是與關羽親善的曹將,于禁是被關羽活捉的,因此他們的故事就說得多。

而樂進雖然打敗過關羽,但是赤壁之戰,三國演義明顯已經把關羽抬高到了一定層次,所以根本對於樂進與關羽對戰之事沒有提及。因為不符合羅貫中的意圖於是就直接被忽視了。

綜上所述,正史之中,因為樂進早亡,沒能參與到曹魏代漢,以及後來三國征伐,所以記載甚少。而對民間影響巨大的《三國演義》,有因為樂進與關羽沒什麼交集,所以也不能作為配角有什麼突出表現。

兩者相加,五子良將之一的樂進就此不為人所多知,甚至可能認為他是竊據其位之人。但通過《三國志》中短短的介紹,仍能看出,樂進不只是衝鋒陷陣的先登猛將,也是能夠獨掌一軍坐鎮地方的將才。


遼風物語


樂進為何能進五子良將呢?原因有幾點。



第一,有資歷。

張郃是很早就加入曹操陣營裡的,甚至可以說是曹操軍隊奠基人之一。曹操起兵討伐董卓,無奈兵馬太少,於是揚州刺史陳溫等助曹操四千丹陽兵。結果根據《三國志》注引《魏書》,丹陽兵兵變了,最後只剩五百人。然後,曹操到達銍縣等地,又收兵千餘人。樂進差不多就是此時,帶著招募來的千人回到曹操身邊,此時這些人馬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第二,有戰功。

樂進基本上參與了曹操開拓時期,大大小小的戰役,幾乎每戰先登,不負陷陣校尉之職。官渡之戰,淳于瓊就是他斬的。江陵之戰時,他駐守襄陽,又打跑了關羽,蘇非,為曹仁成功撤退,創造了條件。後來的合肥之戰,又和張遼,李典合作,大敗孫權。



第三,曹操賞識。

公元206年,曹操專門上表漢獻帝,只提到于禁,樂進,張遼三人的功績:“武力既弘,計略周備......奮強突固,無堅不摧.....”。三人於是並升雜號將軍。

第四,五子良將的特性。

五子良將的才能,就不囉嗦了。他們的特性更像是曹操手中五把利刃,屬於進攻型的大將,在冷兵器時代,攻比守難度更大。大飛熊認為,文聘固然有功,不過偏防守型大將,臧霸無論資歷和功績比不過樂進。至於滿寵,田豫,牽招能力不錯,都屬於後起之秀或者建功比較晚了,而且也是偏向防守一方的大將。



第五,樂進在曹魏政權中的地位。

正始四年(243年),曹芳讓一批功臣名將配享太廟,其中“五子良將“有四人入選,于禁因為失節自然失去資格。這四位排名如下,車騎將軍張郃,左將軍徐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如此排名,大飛熊認為,可能和壽命有關。畢竟活得越長,立功機會越多,職位也越高,事蹟也比較詳細。所以,樂進是最早病亡的,讓人們感覺存在感不高,也是情理之中。而朱靈,文聘和臧霸,李典也入選了,只是排名在“四子”和曹洪,夏侯淵之後。至於滿寵,田豫,牽招都沒有入選太廟。當然,此時田豫還活著,畢竟人家壽命長,活到了八十二歲。

由此可見,說樂進的寸功未立,不值一駁。而樂進能入選五子良將,不是擠的,而是身經百戰中中,幹出來的。


大飛熊騎士


太小看樂進了,作為能入祀曹操廟宇的武將,雖然樂進身材短小,可是論勇猛不輸張遼,論膽識不輸于禁,論勝敗不輸張郃,論衝陣不輸徐晃,無論是戰功,還是斬將記錄,在五子良將中都位列前矛。

樂進是最早跟隨曹操的外姓將領之一,早在公元190年樂進就跟隨曹操在陳留起兵,五子良將中,屬樂進最早,于禁是192年經將軍王朗介紹跟隨曹操的,徐晃是197年脫離楊奉投降曹操的,張遼是198年呂布兵敗後投降曹操的,張郃是200年官渡之戰投降曹操的。



五子良將中,徐晃、張遼、張郃是降將,于禁原是鮑信手下, 鮑信戰死後,經人介紹跟隨曹操,降將本身在舊部就有官職,一投降曹操,曹操也是加官晉爵,而樂進卻不同,樂進是從一個普通士兵,一步一步依靠戰功升上來的。

樂進沒有顯赫的家世,不像李典是帶著幾千部曲跟隨曹操的,也沒有種資源可以利用。樂進也沒有偉岸的身材,史書記載樂進容貌短小,很有膽烈,樂進一無靠山,二無革命本錢,能成為五子良將,顯然比其它四個人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戰功,事實上樂進也做到了。



樂進在五子良將中功勞最大的就是先登之功,什麼是先登之功?你可以理解為第一個衝上敵方城牆上的功勞,我們知道打仗最慘烈的就是衝在前面的人,不是被敵人和箭雨射死,就是被敵人的刀劍砍死,或者是被各種防禦設施殺死,但是樂進不僅是衝在最前面的人,還是第一個登上敵人城牆的人,並且樂進還活了以來。

這是什麼概念?換句話說,樂進是一個在槍林箭雨中衝鋒陷陣,而活了下來成為將軍的人,這樣一個人,一定是身經百戰,傷痕累累、戰功碩碩的將軍,那麼樂進有哪些功勞呢?



一、斬將紀錄

1、官渡之戰時隨曹操偷襲烏巢之戰,斬袁紹大將淳于瓊。

淳于瓊可是當年漢靈帝任命的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西園八校尉隨便說幾個名字就能嚇住你:蹇碩、袁紹、曹操、趙融。

2、黎陽之戰斬袁譚和袁尚手下大將嚴敬。

樂進在五子良將中的斬將紀錄僅次於張遼,張遼斬了烏桓單于蹋頓和孫權手下禁衛軍統領孫武。



二、先登紀錄

先登本身就是一種勇猛的表現,說到先登紀錄,也就是第一個登上敵軍城牆的將軍,樂進絕對是三國時期先登之王,完爆其它同類將領。

1、公元194年濮陽之戰,樂進跟隨曹操在濮陽攻打呂布,在雍丘攻打張超,在苦縣攻打橋蕤,都是先登有功,因功封廣昌亭侯,這裡可是三次先登之功。



2、公元204年南皮之戰,樂進隨曹操攻打袁譚,在南皮又是先登之功,第一個闖入南皮城東門。

先登之功加在一起,樂進一個人就有四次,這個功勞五子良將中誰比得上。

三、征戰之功

1、從曹操破張繡,攻破張繡軍別將,從曹操攻呂布於下邳,破呂布別將。



2、攻張揚部將眭固於射犬,攻劉備於小沛,都取得了勝利。

3、徵袁紹外甥高幹,破高幹於壺關。

4、攻管承於海濱,大破管承。

5、在青泥與尋口(都是今湖北鍾祥)數次與蜀漢名將關羽對抗,阻止了關羽的北進。



6、攻破劉備手下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梁大。

7、與張遼、李典二人在合肥之戰中大破孫權。

怎麼樣,功勞不少了吧!豈是文聘、田豫、滿寵、牽招、臧霸等人可以比的?樂進依靠自已的戰功和努力,名副其實的擠進了五子良將,要知道曹操手下良將如雲,樂進絕對不是偶然成為五子良將之一的,而是必然。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都不要搶,我來回答。

說樂進一生未立寸功,要用“擠”字進五子良將的,你出來,你看我可打你。

關於樂進的史料記載相對於曹魏其他的名將很少 導致樂進的名氣並不是很大 這是個錯覺

在《三國志張樂於張徐傳》中,樂進的排名僅次於張遼,張遼因在合肥之戰破孫權而一戰成名,奠定了一代名將之威名。但真實的樂進其實比起張遼來,來路正,資歷老,功勞多,因此曹操向朝廷對樂進進行加官進爵:

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漢帝,稱進及於禁、張遼曰:“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 見《三國志張樂於張徐傳》。

在正史記載中,樂進容貌短小,但非常有膽氣。曹操在老家招兵買馬時,樂進在家鄉拉起了一支千餘人的隊伍來投效曹操,是曹魏陣營裡的元老級人物,除了諸曹夏侯這些宗親,曹操對樂進這個外姓大將應該是非常信任和重用的。



正史記載樂進不像“五子良將”的其餘幾位有著一戰成名的戰績,更多的是跟從曹操東征西討,比如徵張繡、破呂布、官渡之戰破袁紹火燒烏巢斬瓊於瓊、從徵袁譚、平荊州等等,樂進的戰功就像是一筆筆流水賬,有很多的軍功,但都不是很突出,即使是曾經擊敗過關羽,但給人的感覺總覺得存在感較低。但事實上真是這樣嗎?


承破走,逃入海島,海濱平,荊州未服,遣屯陽翟。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南郡諸郡山谷蠻夷詣進降。又討劉備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梁大,皆大破之。後從徵孫權,假進節。見《三國志樂進傳》

舉個例子,合肥之戰最表現最出彩的是張遼,當時曹操在漢中與劉備對峙,合肥只有張遼、李典與樂進三人和數千兵力,孫權率十萬大軍來進攻合肥,結果是張遼大勝守住了合肥,並差點活捉孫權。



張遼、李典、樂進三人官職相當,誰都不服誰,當時曹操事先有安排,如果孫權來進犯,負責守城的是樂進,負責率軍出擊的是張遼與李典。

相比較進攻,守住合肥的意義更大,也更重要。事後,樂進得以增邑五百戶,進封右將軍。但當時的張遼和李典並未有封賞,而是到了曹丕稱帝后才有增邑百戶的封賞。

樂進位列“五子良將”第二 是名副其實的 而非未立寸功

正史記載的樂進是個文武兼備的名將,陳壽評價樂進是以驍果顯名,其實除了這個驍勇善戰除外,樂進帶兵行軍也是和張遼、于禁等人是一個水平的


又遣別徵,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 見《三國志樂進傳》

在曹操的心中,樂進絕對是能和張遼、于禁等人並列的,只是這個人比較低調,沒留下更多的事蹟供後人去研究,就像陳壽說的一樣,鑑其行事,未副所聞。或註記有遺漏,未如張遼、徐晃之備詳也。但從樂進以往的戰功和在合肥之戰的表現來看,名將之名是名副其實的。

文聘、滿寵、田豫、牽招、臧霸等人都是曹魏陣營的武將 但比起五子良將來說還是有差距的

文聘、滿寵、田豫、牽招、臧霸可以說是曹魏的猛將,但更多的功績是在曹操死後,在曹操的前期這些人還都是未成長起來的。

比如田豫、牽招是鎮守邊境的,滿寵原來是管司法的,後來參與赤壁之戰後,與曹仁一起守樊城,在關羽攻樊城之際,力主曹仁堅守,堅持援軍的到來。文聘與臧霸多年與東吳孫權交戰,但都是鎮守州郡的邊關大將,更多的事蹟都在三國的中後期,相對於早年的曹操來說,五子良將的貢獻與作用大多了。五子良將基本上都是從早年跟從曹操,一步一步建功立業才有的成就,遠非文聘、滿寵、田豫、牽招、臧霸等人可比的。

結語:樂進的事蹟說明越厲害的,越是低調啊,樂進留下的都是一筆筆的戰功,因史料的缺失和遺漏,記載的事蹟沒有張遼、徐晃、張郃等人的詳細,但從樂進的戰功來看,這個傢伙能進“五子良將”絕對憑的是實力,而不是浪得虛名。

感謝你額閱讀,我是紫氣東來,歡迎大家點贊、留言、評論 喜歡三國的朋友別忘了關注我哦

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