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老師上課比較喜歡提問成績好的同學還是成績差的同學,為什麼?

用戶68431221


正常是提問學習差的同學,因為如果學習差的同學都聽懂了,那應該全班都聽懂了。


旭照荷塘


我是老師,我來回答。

老師上課比較喜歡提問成績好的學生還是成績差的?

視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提問處於班級中等水平的學生,我需要從平均水平出發,瞭解我的講授與學生接受的兼容程度,以便根據學生反饋的情況,及時調整授課的節奏和內容。

新授課,又比較有難度的地方,需要提問成績好的學生,他們的回答有助教的功效,把我的問題,經過他們的理解,用更適合學生思維方式的語言,表述出來。

複習課,比較基礎簡單的知識,提問成績差的學生,既瞭解他們複習後的效果,回答正確又起到鼓勵他們學習信心的作用。

還不能忽略的是,那些活潑外向,上課積極喜歡發言的學生,這是我的粉絲,我的捧哏,不能冷落他們的熱情。

至於有人說,老師上課就愛提問和老師單獨補課的學生:一,首先,有請我單獨補課的,我必欣然前往。粉筆灰不能變大米,我吃大米也得花錢買,學生有提高,我有收入,學生有成績,我有業績,何樂不為?

二,他有實力單獨請我上課,已經額外有所得,我們有時間在課堂外單獨提問解疑,我為什麼還要在課堂上和他墨跡?

三,別忘了,我也是讀書出身,我和那些勤奮好學的學生本能的“惺惺相惜”。

或者你以為,有幾個豪門裡子弟,官宦家兒女會立志投身教育事業?真實情況是讀師範的我們大多來自平民百姓家庭,我對那些請不起家教的學生有著天然的同情。

欣賞和同情,當然我必須上課提問他們,在我小小的能力範圍內,我有我能維護的公平。

四,說得再實際些,學校考核我成績的標準是一個班,而不是單獨補課的那幾個人,哪多哪少,我不知道?

我單獨給他們補課,他們成績已經在上升了,我課堂有時間為什麼不顧及成績沒有提高的學生?我不要班級平均分了?

綜上所述,事實就是這麼個事實,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


三人行有我為師


老師上課比較喜歡提問成績好的同學還是成績差的同學,為什麼?

上課提問學生問題,這是當老師很重要的一門技術,能夠恰如其分的應用這門技術,方能瞭解學情,調節自己的講課節奏,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如果單純的問老師上課喜歡提問成績好的學生還是成績差的學生,這個真還不能一概而論,除了少數經驗不夠豐富的老師,在提問學生時,有特別的偏向,一般而言,老師提問學生都會視具體情況而定。

具體而言,在提問學生時,一般會考慮以下幾種情況:

1.針對性

針對性可以說是老師在提問問題時首要或主要考慮的內容,因為,對於問題的難易程度老師心中是有一個基本判斷的。

一般容易回答的問題都是要叫學習略差的學生回答,目的在於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往往會留給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來回答,其目的在於滿足好學生的挑戰性,惟有這樣來進行提問,老師的問題才可能有意義。

2.測試性

有時,老師講了一個問題,但不知道學生掌握的如何,這種情況下,老師往往也會提問學生,通過學生的回答和反應判斷授課的效果。

這種情況下,老師多數會從一個學習中等或學習偏下的學生叫起,如果他們能回答的很好,表明這節課效果就令人滿意,如果他們絕大多數回答的不好,這就表明,這節課的效果就是要打折扣的。

3.提示性

當然,老師上課肯定是希望所有學生都能認真聽講,並能取得較好的效果的,但教學中,什麼情況都可能存在,無論老師怎樣強調,都會有部分學生上課時聽課走神,心思不在課堂上。

這種情況下,提問有可能成為老師糾正少數學生的“壞毛病”的利器。通過問題的回答不僅能試探出學生有沒有認真學,同時對學生的走神、心不在焉等毛病可以進行有效糾正。

4.補充性

如果有些問題屬於開放性的,那老師在叫學生回答時,一般也會考慮學生的學習狀況,先讓中等偏下的學生回答,而後再逐步由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補充。

這樣的話,就會比較容易的把問題搞清,同時也能讓大家看到解決問題時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的意義。

總之,老師在叫學生回答問題時,一般不會專門只盯著少數幾個學習好的或學習差的學生,他們會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或提問目的來確定回答的學生,這也是羊老師自己提問學生時的經驗。


教育者山坡喜羊羊


“老師上課喜歡提問什麼樣的孩子”這是一個家長特別關心的問題,但是家長和老師的視角可能不太一樣。老師提問的視角不光有孩子的成績因素,還有其他的多種因素。

因為家長眼裡都是自己的孩子,而老師眼裡除了有每一位同學,還有對少年意氣的理解,教育時機的把握,以及對心理因素的關注等等。

首先,不可否認,成績優秀的孩子跟老師互動的機會要明顯大於其他同學。這是學生用自己的能力爭取的。

成績優秀孩子的共同特徵是注意力始終跟隨老師,老師指向哪裡他就走向哪裡。老師每拋出一個問題都能得到他們即時有效的回覆。老師在課堂上教學內容的推進是否順利主要就是看課堂提出的問題同學們是否能理解。如果成績優秀的孩子都答不出來,那就說明教學內容沒有講透徹,需要換一種方式講解或者重設問題的難度。

如果孩子能夠跟進課程,除去性格因素,那麼必然的只要老師提出的問題能夠理解,那麼只要有問題拋出來,舉手回答是必須的。舉一次手老師不一定能喊到,舉十次呢!老師不喊真的過意不去!

其次,老師提問的主要原則是根據問題的難度來選人。老師是以題找人而不是以人找題。

每一節課老師都會準備一些問題來考查學生,這在教學活動裡專業的稱法叫“預設”。“預設”顧名思義就是提前準備,提前準備好重點難點,提前準備好問題。問題的難度會有梯度,盡力做到對學生的全覆蓋。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老師會用基礎性的題目提問基礎弱的孩子,會用常態題提問中等程度的學生,會用難題來提問優秀學生。如果學生答題不正確,老師一般會換一個角度來提問,或者喊其他同學接力。如果一位同學回答出了預設的難題,老師可能會接著拋出連貫的幾個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更深處。

第三,課堂需要活躍度,所以性格外向的孩子回答問題的機會會比一般同學稍多一點。

每一個班級都有一些性格外向活潑的孩子,他們敢於表現自己,時常能活躍課堂氣氛。很多老師調動課堂氣氛,吸引同學們注意力的方法就是:先調動活潑的孩子吸引大家注意力,再推動課堂教學。小學六年,初中三年一般來說每個班級都會有幾個這樣的孩子,老師喜歡,同學歡迎。

第四,內向的孩子更是老師關注的重點,甚至更費心。

前面我們才說了,老師教學要關注覆蓋面。不光外向的學生要關注到,更應該關注的是性格內向的孩子。老師提問內向的孩子往往更細心,對題目的難度要斟酌到位,最擔心的就是難度大了孩子答不上來然後就更膽小更不願意回答問題。所以老師們通常都是問題三連,先讓內向孩子答一個簡單的,培養信心;接著正常難度的問題考察重點所學;最後是難題,答對了隆重表揚,答錯了就給個解答方向把思維引向深處。

總結

老師上課提問,總是以問題來找人而不是因人而設問。

如果想在課堂上多回答問題,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認真聽講,讓自己的注意力始終在老師身上。這樣回答的機會肯定會增多。同時,同學們想要回答問題還要增強自信,敢於舉手。你要相信,老師永遠不會因為你回答錯誤而批評你!


一多醬


你好,我是涓月老師,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你的問題是老師上課比較喜歡提問成績好的同學還是成績差的同學。作為一名教師,我想說:其實,老師更關注成績差的同學。向他們提問的次數更多一些。

一般而言,課堂上,成績好的同學一般不需要特別關注。老師對他們的學習效果也很放心。課堂的時間特別寶貴,所以,在大部分時候,教師不需要太花時間向成績好的同學提問。反而是那些成績差的同學,他們的學習效果如何,教師的心裡沒有底,需要通過提問來檢驗。

當然,有時候,教師為了完成預定任務,保持正常的教學流程,節省時間。教師會通過向成績好的同學提問,從而帶動全班同學前行,推動教學進程。

總而言之,決定一個水桶的裝水量是最短的那塊木板。同樣,決定一個班級的整體水平是成績差的同學。教師還是希望他們能趕上來,所以,大部分情況下,向成績差的同學提問的次數更多。


小學語文教師涓月


如果僅按成績來區分,我個人比較喜歡提問的,既不是成績好的,也不是成績差的,而是成績中游特別是中游偏下的同學。但對於老師而言,成績只是依據之一,並不是唯一的依據。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通過老師的提問,學生的回答,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活動,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讓教師瞭解教學效果。

課堂提問,不僅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提問對象的選擇,尤其能夠看出老師的教學水平。

1.依據學生成績提問

以我為例,教六個班的歷史課,學生350人左右。如此龐大的學生數額,作為老師,想要在短時間內瞭解每一名學生的具體狀況是不可能的。

所以,依據成績提問往往是第一選擇。

於歷史學科而言,大部分的知識是相對簡單的。如果較多提問成績好的同學,其實是一種機會的“浪費”。所以,我對這部分學生提問的較少。

那麼,成績差的同學呢?

要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成績雖差但願意學的,一種是成績雖差但態度更差的。

第一種情況的同學,雖然成績差,但只要願意學,都會有進步。作為老師,必然會給這些同學創造更多的機會,所以這類同學被提問的幾率較大。

第二種情況的同學,開始也會獲得很多機會,但一段時間之後,老師就不會再提問了。

作為老師,絕不會主動的去放棄哪一個學生。但如果學生主動放棄自己,老師多次努力無效,只能表示無奈。因為學生那麼多,不可能把過多精力放在某一個人的身上。

班級成績的好壞,高分學生和低分學生的影響其實並不大,關鍵在於中間層次的學生。抓住了大多數,就抓住了成績。

依據學生成績提問,應更多的關注中間層次,關注大多數,而不是“兩頭”。

2.依據問題難度提問

①如果問題很簡單,老師讓學習好的同學去回答,倒不如提問學習較差的同學。

因為提問是一種信息的反饋,老師要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學習好的同學,在這類問題上一般不會出現偏差,即使不提問也能較好掌握。而學習較差的同學,則可能需要通過老師提問來鞏固知識。

通過學生的反饋,老師可以確定,簡單的問題,是否真的像老師想象的那麼簡單。

②如果問題難度較大,老師讓學習較差的同學回答,那結果往往是冷場。

一般來說,難度較大的問題,考查的不僅僅是基礎知識,更是對綜合能力的考驗。

如果專挑成績差點的學生回答,耽誤時間較多,教學任務勢必難以完成。再者,有些心思較多的同學,甚至可能產生“老師故意找我麻煩、讓我難堪”的想法。

當然,我也不否認有“術業有專攻”“專愛這一門”的學生,但畢竟還是極少數。

依據問題難度提問,就是要讓合適的同學回答合適的問題,並應當有“最近發展區”,但不能盲目拔高。

3.依據學生狀態提問

提問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同時也是一種管理手段。

作為學生,無論學習好差,都不可能在課堂上保持100%的注意力,都會出現各種偏離課堂的小問題。

於教師而言,如何讓學生更多的保持對課堂的專注,就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

比如,學生經常會出現走神、聊天、打盹、發呆等常見問題。作為老師,既要及時去提醒,又不願意打斷教學的節奏,怎麼辦呢?

這時,提問就成了一個最佳的選擇。

當然,一般情況下,我們要提問比較簡單的問題。因為我們的目的不是為難學生,而是儘快把他拉回到課堂教學中。

現實生活中,老師管理不聽課學生,往往會產生各種矛盾。如果我們善於運用教學中的正常方式去解決,則可以大大降低發生矛盾的幾率。

當然,提問的方式,不能解決嚴重違紀行為。

4.依據是否偏科提問

根據我的觀察,除了少數“拔尖”學生外,大部分所謂成績好的學生,多多少少都是存在偏科問題的。

我以前就教過這樣一個學生,物理、化學基本能考滿分,但政治、歷史學科只能考及格。雖然這類學生到高中會有更好的發展,但嚴重的偏科勢必會影響到他的中考成績,特別是高中重點班的錄取。

所以,對於這類存在偏科的學生,老師就要“刻意”的多下點功夫,幫助他們補足短板。

在課堂教學中,並沒有多少“多下功夫”的空間,多提問就成為了主要方式。

結語

總之,課堂提問,看似簡單,實則不然。

尤其是提問對象的選擇,既反映教師的教學水平,又考驗教師的智商與情商。提問哪位同學,並沒有單一的標準,而要根據學生的成績、問題的難度、學生的狀態及是否偏科去綜合考量。

還是那句話,課堂提問,不僅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


三石學堂


現在的老師也逐漸改變了對成績好壞的觀點,不是說學生成績好就高看一眼,成績不好的就另眼相待。

但是許多老師提問時候習慣了找成績好的學生起來回答,而且總是那幾個,學習成績差的被提到的概率很少。為什麼呢?可能是這個原因,成績差的學生對學習沒興趣,提問的東西不知道,有的同學可能在課堂上喜歡搞小動作影響到他人,和老師唱反調,老師會不頭疼生氣嗎?而且還屢教不改的,像油鹽不進的老油條?老師提問他時故意搗亂,這樣給老師形成定向思維一般不會提問差的。

  這樣一來成績好的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並主動回答,學習熱情高漲,成績自然步步高昇;相反那些基礎差的學生被提到的機會很少,有時即便有好的答案沒有被老師給予發言權或者因為自卑心理放棄主動回答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習的積極性減退,自信心不足,勤于思考的習慣也慢慢的被抹殺,成績也是原地踏步或者是更差。


用戶可愛小蘋果


喜歡提問成績好的。

1.因為成績好的學生舉手比較積極。

2.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讓老師有成就感。

3.成績好的學生體現老師的工作業績。有些成績不好的永遠都不會回答你想要的。

4.成績好的學生讓老師少費心。

還有一個事實,老師不是都不愛差生。每個班級都有差生,只要他們不是特別的調皮搗亂,給老師找麻煩,老師也不會不喜歡。都是自己的學生,手背手心都是肉,老師也明白用成績好壞這唯一的槓桿來衡量學生是錯誤的,何況老師也一直盡心盡力地想提高他們的成績。

做老師的永遠的會為自己的學生著想,老師對自己的學生好,也希望老師自己的孩子在別的老師那也能得到好的關注。


龍少拉丁舞資料公佈


我教書時上課提問愛提問差生!困為給他們發言權是對他們的重視和鼓勵!也是告訴他們必需好好聽講才會回答我提的問題!他答錯了,再提問好同學!對比講課分析學生們印象會更深,教學效果不錯!差生也會理解的更快更好!成績會提高!如果是總為了省心提問好同學!那麼差生會自卑又沒有積極性思考問題!這樣會差生更差!這樣的教育方法是不對的!學生們是平等的,只是理解能力有差異而已!所以我就是這樣的把差生慢慢地變的聰明瞭!


用戶9585480775850


老師上課提問,是為了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一般來說,有難度,有深度的問題,提問的多半是學習好的學生。基礎知識,簡單一點的問題,提問的是學習成績不夠好的學生。作為老師,在課堂上更關注的是學困生,對他們的提問次數會多一些,想通過這種方式,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強化,使他們的綜合成績有所上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