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关兴张苞都在冲锋陷阵,为何唯独不见赵云的儿子?

weiyiserg


【老爹回答的第412个问题】

三国时期的历史,经过文学作品以及相关的戏剧、评书等的宣传,得以被大众所熟知。但是,其中有一个令人疑惑的现象。

即:关兴张苞都在冲锋陷阵,为何唯独不见赵云的儿子?

01.赵云有没有儿子?

赵云,无论是在三国的正史上,还是在《三国演义》中,他的人物形象,都是最被人所接受的,并且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云子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陈战死。”

由此可知,赵云有两个儿子,分别是赵广和赵统。

02.为何在三国时期的战场上,并没有赵云儿子征战的记录?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为三国正史和《三国演义》,两种情况,去分析。

首先,记载三国正史的《三国志》以及裴松之的《三国志注》,这两本文献,都没有详细记载赵云的两个儿子。

只是非常简单的,交待了赵云两个儿子的生平。赵云的大儿子赵统,官至虎贲中郎将,统领军队。赵云的次子赵广,担任军中牙门将,随姜维出征战死。

其次,在《三国演义》中,对于赵云的两个儿子,也有一定的交待。

在《三国演义》的第九十七回,记载了自赵云死后,后主刘禅是如何安排,赵云两个儿子的。原文如下:“却说后主思念赵云昔日之功,祭葬甚厚;封赵统为虎贲中郎,赵广为牙门将,就令守坟。二人辞谢而去。”

也就是说,后主刘禅安排赵云的两个儿子,去替赵云守坟,并未让他们上战场。

03.总结:

做一个合理的推断,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对于赵云两个儿子的安排,还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至于,后主刘禅在蜀汉的末期,有没有派遣赵统和赵广,领兵打仗,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三国演义》


老爹有话说


赵云是三国时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之一,是一员儒将,英俊潇洒,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战绩。他被称为常胜将军,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最完美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据说赵云有两儿一女,长子赵统,次子赵广。赵统在赵云去世后继承了赵云永昌亭侯的爵位,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赵广随姜维前往沓中,曹魏的司马氏派五路大军进攻蜀汉时,赵广跟随大将军姜维与魏兵在疆川口交战,姜维败走,退守剑阁,赵广在沓中临阵战死。赵云还有一个女儿赵氏,为关平之妻,生有一子关樾。由于在那时候,女子地位比较低,她们的名字基本都不见于史书,即使贵为孙权的妹妹以及刘备的老婆的孙夫人也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名字,而孙尚香的名字也只是传说。

三国后期,蜀国老将大多病亡战死,剩下赵云也英雄暮年,孔明最后一次伐魏,关兴张苞为争主帅位子差点在朝堂动手,幸亏赵云出面震摄,两人跟着做了先锋,后在征伐途中中了魏军埋伏,两人阵亡,而那时,赵云两子还小,没有跟得上冲锋陷阵。


硬汉1818


首先我们来看看赵云有没有儿子,陈寿的《三国志 赵云传》中记载赵云有两个儿子,一个叫赵统,一个叫赵广。赵统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赵广门牙将,随姜维出战。从职务可以看出赵云的大儿子继承赵云的官职,基本是处理内务,也有不可能去冲锋陷阵,古代出名只有两项:要么读书中状元做大官,要么打仗立战功做将军。可以看出赵统这两项都没有机会,因此不出名很正常。再来看看赵广,门牙将就是随军出战的部将。姜维时期的蜀国已属于弱蜀,基本没打什么胜仗,因此不可能建立战功高升了。

其次我们来看看关兴张苞,张苞善战,和父亲张飞一样,是位猛将。关兴从小听话懂事,诸葛亮对于故人之后很器重。带着张苞征站,由于张苞善战,建立不少战功,成为像张飞一样的将军。关兴由于诸葛亮的器重,年少在蜀中担任侍中,名声显赫。

最后就是刘家人一直打压赵家,从摔阿斗给赵云看开始,虽然赵云能力很强,一身征站没有败绩,保卫刘备也是尽心尽力,但刘备就是不重用赵云。阿斗对于救命恩人也只是敷衍了事,给了赵云这个五虎上将位置而已。对于后人并不重要,因此也是赵云后人不出名原因。

综上所述:一个人需要出名,除了能力好之外,遇到伯乐也同样重要。大家觉得是赵云后人不厉害还是其他原因呢?关系大家评论区留言。


历史追寻者


从正史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蜀国的年轻一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保卫先祖苦心创建的基业,如关兴张苞随同刘备出征东吴,跟从诸葛出师北伐,其中赵云的后人却鲜为人知。

1.关平

记载很少,随关羽镇守荆州,关羽率军北伐樊城,关平一同前往。

孙权背后偷袭荆州,关羽的人马肯定都是荆州人士,妻子儿女在东吴手里,军心涣散,士卒纷纷逃走。

关平与其父在撤退到麦城时中了东吴军埋伏一同被擒,最后一起被押往南郡的临沮斩首。

2.关兴

正史中没有讲关平和关兴哪个是长次顺序。

关兴随刘备入蜀,关平留在荆州。

三国演义讲关羽北伐,水淹七军,派儿子关兴入成都报捷,显然正史的角度讲不可能,随刘备入川的概率较大。

关兴继承关羽爵位,年少时机灵聪慧,诸葛亮非常器重他,二十岁时当上了蜀国的侍中、中监军,显然是刘禅时期受封的。短短几年后就去世了,属于英年早逝。

儿子关统,娶了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没有嫡长子,庶长子关彝续封。

3.张苞

张飞长子,早逝。张苞的儿子张遵,年长后担任尚书,阴平之战时,蜀军被邓艾击败,随诸葛瞻战死绵竹。

4.张绍

张飞次子,继承张飞爵位,官至侍中尚书仆射。

5.赵统

赵云长子,继承赵云爵位,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就是暂代领军的职务。

6.赵广

赵云次子,担任牙门将。景耀五年,跟随姜维率军北伐,被邓艾所击败,姜维退驻沓中。时宦官黄皓弄权,更想废掉姜维而培植右将军阎宇。姜维请求将黄皓斩杀,但刘禅不肯,姜维不敢回成都,赵广也跟姜维在沓中种麦。

同年八月,魏国开始灭蜀战略,分兵三路大规模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3万余人,由狄道出发进攻姜维驻守沓中的蜀军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攻武都拦截姜维退路,钟会率领十多万魏军主力攻打汉中。

姜维看出魏国的战略意图,慌忙撤往阴平,魏军追击蜀军小败,牙门将赵广在这场战役中殿后战死。


谱写历史长歌


众所周知,刘备麾下的关羽、张飞、赵云曾为蜀汉的建立驰骋沙场,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刘备建立蜀国后,分封 “五虎上将”时关张赵位列前三。然而,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儿子关平、关兴、关索,以及张飞的儿子张苞,都曾为蜀汉作战,特别是关平曾力敌庞德,关兴张苞也是屡次阵前杀敌,立下赫赫战功。却很少见赵云的儿子的身影,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来看关羽。

关羽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就是孙权来求亲,曾被关羽回绝的那位“羽骂辱其使,不许婚”,可以说正是他的女儿间接害死了关羽。

关羽的长子关平,并不是演义中所说的义子。他随关羽镇守荆州,关平娶的是赵云的女儿,生了儿子关樾。《三国志》记载如下: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

可见,后来关羽大竟失荆州兵败突围时,关平随父一起在临沮被擒身死。

关羽的儿子关兴,骁勇异常,诸葛亮对他也是“深器异之”,袭父爵后担任侍中、中监军。

在演义里最出名事迹的就是随刘备东征伐吴,斩杀潘璋,夺回父亲的青龙偃月刀。而史实中,关兴属于年少成名,却英年早逝,在二十岁多岁便病逝,其子关统袭爵,关统无后,后改为关平的庶子关彝袭爵。据蜀记说,钟会邓艾破蜀,关羽全家被庞德子庞会杀死。

其实来看张飞。

张飞因为是刘备结拜兄弟,在五虎上将中仅排关羽之后,位列第二。关羽惨死后,刘备大肆伐东吴,令张飞做好准备,因鞭挞士卒,被手下张达、范强用新亭侯刀暗杀,割了首级投奔孙权。张飞死后,留有二子二女。

长子张苞,演义里面,张苞不但继承了父亲张飞的性格特征,而且勇猛刚强,也为蜀汉政权立下汗马功劳,他和关兴号称是“小关张”。实际上,张苞也是英年早逝,据《三国志.张飞传》记载:“长子苞,早夭”。其中对于张苞的功绩并没有过多记载,而张苞的儿子张遵,官至蜀国尚书,在随诸葛瞻驻守绵竹时战死殉国,书写了英雄的传奇。

次子张绍在张苞死后,他继承了张飞的西乡侯爵位,官职至侍中、尚书仆射。公元263年,邓艾兵临成都,蜀汉灭亡,出城递交投降书的就是张绍和邓良,后来张绍随刘禅一起迁往洛阳,投降后封侯“及归魏国,得封列侯”。

张飞二位女儿都被刘禅迎入后宫,先后封皇后,称大小张后。

最后来看赵云。

赵云原是公孙瓒手下,见公孙不能成事,后来转投刘备,后随刘备出生入死,肝胆相照,立下赫赫战功。赵云也有二位儿子一位女儿,长子赵统袭爵永昌亭侯,官至蜀汉虎贲中郎督,督行领军。

据悉,赵云属于典型的晚婚晚育,公元209年,赵云取桂阳时还没有结婚,到234年诸葛亮去世时,赵去的两个儿子赵广、赵统还没有20岁。可以说,赵云的两个儿子比关兴、张苞至少小10岁。因此,在诸葛亮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战役中,尚未成年的赵云的两个儿子自然不会上阵杀敌了。

赵云长子赵统在赵云死后袭爵永昌亭侯,受刘禅封拜虎贲中郎督,加行领军。赵云二子赵广,倒是关张赵三家后人能和关平一样征战沙场的人物,他官拜牙门将,多次随军出征,姜维掌兵后期,黄皓弄权,姜维诛之不得,只得率兵到沓中屯田养战,又上表要求刘禅派出兵士把守阳安关口和阴平桥头,以防曹魏偷袭,在黄皓的蛊惑下,刘禅不听,致使曹魏三路大军并进,邓艾正面进攻姜维,另有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余人阻断蜀军入川之路,姜维无奈,摆脱邓艾后假装要进攻雍州,趁诸葛绪回师自救时偷过阴平桥入蜀,魏军进行围追堵截,赵广

为了掩护姜维突围夺取桥头,拖住邓艾所部而死的,何其的壮烈。

总之,赵云的儿子并非没有投身前线,相反,赵云的两个儿子中,一个主宫中宿卫,为刘禅直接服务,一个战死保卫蜀国的战场上,比起关张的儿子要么夭折,要么投降,反倒更是仁义忠烈。

举报/反馈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因为他们的父亲工作性质不一样。关羽与张飞都是统兵的将军,因此他们的儿子学的也大多是带兵打仗的经验。也就是说干的都是很容易出成绩露脸工作。

赵云跟随刘备千难万险,不改忠贞,深得刘备的信任,赵云大部分时间都做了刘备安全保卫工作。他因此统兵打仗机会不多,到了晚年,蜀汉后期,诸葛亮实在无将可用了,才派赵云为主将上阵。

赵云教儿子学的也应该是安全保卫的知识与经验,教儿子光明磊落,不结党营私,性情冷静。带兵当主帅决不是儿子学习的重点,自然就看不到赵云儿子冲锋陷阵了。

赵云的大儿子赵统在父亲死后继承了爵位,被任命为虎贲中郎督,行领军。

赵云的小儿子叫赵广,其被封为牙门将。

这个职位是担任宫中宿卫,是继承赵云的工作。说明皇帝是象信任赵云一样信任他们,把性命交给他们。


删繁就简347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这类问题都是被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所毒害,为了凸显关羽、张飞的神武,小说把他们的儿子也全部神话,硬生生地搞出了“小关张”,好像“虎父无犬子”。

在《三国演义》中,关兴跟随刘备讨伐东吴,斩杀了东吴大将潘璋,夺回了关羽的兵器青龙偃月刀,好一出“子报父仇”;后来跟随诸葛亮北伐,表现突出,斩杀越吉等大将,还和魏延合伙把张郃引进诸葛亮的埋伏圈,导致张郃被万箭射死。从以上的表现来看,关兴可以说没有辱没关羽的威名,但是他怎么死的,小说里面没有提到。

张苞,作为张飞的儿子,也必须勇猛异常,而且使用家传武器八丈蛇矛,在小说里作为诸葛亮北伐的先锋,击败郭淮、孙礼等大将,立下赫赫战功,但是在一次追击的过程中,不慎掉落到山涧里,脑袋受伤而亡,为此诸葛亮自责痛苦,还咳出了血。

不过请各位注意,以上都是小说的演义,真正的关兴和张苞可没有这么风光。

关兴,继承了关羽的爵位,当了侍中,是皇帝的近臣,后来做中监军,就是帮助统帅处理一些杂务,顺便作为皇帝监督将军的耳目,可以看出来,关兴并没有做过将军,更没有上阵杀敌,而且只活了20多岁,具体生卒年竟然不详!

张苞还不如关兴,史书记载他早夭,生卒年同样不详,张飞的爵位也是由次子张绍承袭。

反观赵云的两个儿子赵统和赵广,确实也是默默无闻,《三国演义》中两人同时出场,作用是向诸葛亮报丧,赵云去世,然后被诸葛亮命令回去守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连罗贯中都懒得帮他们编一编吗?

但是与小说相反,历史上的赵统和赵广要比关兴、张苞出镜率更高一点,特别是赵广被任命为牙门将,跟随姜维抵挡曹魏军队,最后在沓中战死,也算是为国尽忠。


荣耀历史


赵云有两个儿子赵广和赵统,但只能说他们俩确实平庸。要不然凭借蜀汉后期人才那么凋零,但凡你有点本事,是不是?就能派的上用场。可惜,这两个人基本上也没有用得上。可以说是相当的平庸甚至无能。

当然,关兴,张苞也只是在《三国演义》里比较给力。实际上,在《三国志》的记载中关兴和张苞都是早早夭折,更别说做将军先锋什么的立大功了。而好歹赵广是跟随姜维出师北伐的牙门将,在姜维战败还守剑阁的时候,赵广临阵战死。怎么说也是为国牺牲了。

总之实际上关羽,张飞,赵云的后代都算不上优秀,真是虎父犬子的代表(联想阿斗可能蜀汉的创始人集体对后代都是教子无方)。只是张飞,关羽的后人好歹在小说演绎中露脸了一下,而赵云的两个后人基本没出现过。因此有楼主的疑问。





书行客


如果追究起历史的真实,那就无法回答了,

本回答仅植根于《三国演义》并结合自己所想阐明个人观点:

在演义中,关兴张苞的确不辱父名,出色的演绎了“虎父无犬子”,这种子承父志的结果很受大众喜爱和接受。

但个人觉得,即便演义真如史料,关兴张苞和赵云之子也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首先,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赵云并不在列,

关键时候还是他哥儿仨亲,赵云毕竟外人,虽然关羽也承认赵云久随刘备,亦其弟也!

但毕竟没有正式结拜,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理不通,

刘关张之间的情义已经超越家国生死,一人若然遇害,其他二人必然或从于地下或拼死报仇。

但赵云就不同了,他有自己保留的大局观和冷静的利害分析,这点从关羽被害就可以看出,

刘张二人不顾身死国灭誓要报仇,而赵云却有并不过于哀伤关羽之死,上奏刘备:国贼乃曹操,兄弟之仇为私,岂可因私废公?

反之亦然,如果某一战役战死的是赵云,刘备也顶多是像哭庞统一样,怜而厚葬之,或养其子于府中……

这就不难理解,刘关张和赵云之间都存在感情因素的区别,隔代如隔山,即便二者后代都算世交,

可世交和世交也是不同的,关兴张苞勇猛冲锋陷阵如同捍卫本家基业,

而赵云只不过是个忠实的打工者,其子更不肖说,若然魏吴入侵或者蜀国内乱,被动迎战不幸战死或有可能,

但如果主动出击请战则可能性不大,毕竟事不关己成分多些。

再则,关兴张苞二人父亲都遭遇害,于东吴有杀父之仇,切齿之恨,身为人子,其志必欲报仇,

配合上刘备的伐吴大计,争当急先锋,也就不难理解了,无论刘备伐吴是否全心寻仇,但二子必出全力是真的,

经历此番并肩作战之后,无论成败如何,关张二人肯定会遇战当先,逢敌向前,全力以死相报知己。

但赵云之子就不同了,其父尚在,无复仇之心切,凡事有父出头,他们乐得清闲,建功立业意念也并不强烈。

再则,按照演义中的说法,赵云取桂阳的时,赵范介绍寡嫂给赵云,说明赵云尚未婚配,其子尚未出世,

即便取桂阳当年赵云娶妻生子,而后刘备取益州用了三年,汉中之战持续了2年,

到得夷陵之战,赵云之子也才5-6岁,

或牙牙学语或嬉戏玩耍,而此刻关兴张苞业已成年,关张二人冲锋陷阵尚可,赵子怎么可能呢?

还有,关兴张苞跟着父辈们于战乱中长大,耳濡目染于父辈们的英雄事迹,父英雄,儿好汉,子承父业保河山,对成为父辈那样的英雄的意念比较强烈,再加上从小受到长辈们言传身教,根深蒂固心目中早已确立了刘关张一家亲的思想观念,

但赵云之子却不同尔语,刘备虽待赵云亲厚,但赵云也曾长坂坡救幼主,截江救阿斗相报,所以赵氏儿男并不欠蜀汉多少情。

所以作为打工者之子,他们的想法或许是:该吃吃,该喝喝,只要别亡国!


缘睦求瑜


关羽、张飞都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万人敌的勇将,他们和刘备情深义重。关羽、张飞武艺高强,对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是立下功劳的,当然刘备账下除了关羽、张飞这两个重要的猛将,还有一个人物就是赵云。


特别是在《三国演义》中,有不少地方是介绍关羽、张飞、赵云的勇猛,比如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过关斩将、张飞吓退曹操大军、赵云长坂坡显威等,对于他们的勇猛是不需质疑的。

而在《三国演义》中,在关羽、张飞去世后,关羽之子关兴、张飞之子张苞,他们和其父亲一样都是勇猛之将。并且他们还都是蜀汉后期重要的将领,同时还为蜀汉冲锋陷阵。但是在这时,却很少出现赵云的儿子。

那为什么关兴、张苞都在冲锋陷阵,为什么不见赵云的儿子呢?



其实,关羽、张飞之子的确是关兴、张苞,但是在正史中,张苞死的早,关兴又英年早逝。所以关兴、张苞冲锋陷阵则是《三国演义》中的。因此回答这个问题,就抛开正史,而以《三国演义》为主。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张飞为结义兄弟,同样关兴和张苞又是结拜兄弟,因他们在武艺高强,所以又并称为小关张。

至于为什么在《三国演义》中,关兴、张苞在冲锋陷阵,却不见赵云之子还是有原因的。

其实,虽然在书中少见赵云之子冲锋陷阵,并不是说赵云无子的,赵云是有两个儿子的,分别为赵统、赵广。而之所以少见他们冲锋陷阵,是因为他们的的武艺和关兴、张苞相比,是有一些差距的。

再则,关羽、张飞都是书中的重要人物,虽然赵云也是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赵云也深受刘备信任,但是桃园三结义却没有赵云。同时关羽、张飞两人本身就是在冲锋陷阵,有独当一面的表现。而赵云则多是以保镖的身份出现在刘备身边。

这样的话,作为关羽、张飞之子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作为冲锋陷阵的战将。而赵统、赵广武力不如小关张,小关张则就成了重要人物来描写。换句话说,就是小关张的表现盖过了赵统、赵广。

当然这毕竟是《三国演义》中的,下面就简单的说下正史上的赵统赵广。赵统在其父赵云去世后,袭赵云的爵位,为蜀汉虎贲中郎将,加行领军。赵广为赵统之弟,曾在牙门将,在曹魏司马氏派兵攻打蜀国时,赵广随姜维和魏军相战,后来赵广战死沙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