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黑洞》,黑色无底洞,欲望与贪婪的深渊

2008年上映的戛纳获奖短片《黑洞》,放映时长只有两分钟,却将欲望的诱惑与人性的贪婪揭露得淋漓尽致,并获得豆瓣8.1的高分。

影片没有任何一句独白,只是通过一张印有实心黑球的纸和男主人公的行为举止,就完美展现了人从一开始的小小欲望到最终走向贪婪深渊的过程。

短片讲述的是某个公司里,在所有人都已经回家的深夜,一位小职员站在复印机前苦苦打印。没想到复印机突然坏了一张,印着实心黑球的A4纸打印出来。随手一放的杯子居然掉进这张纸的黑洞里,引起了他的注意。

通过这个黑洞,他成功拿到自动贩卖机上的巧克力。然而他的欲望不断放大,来到公司财务室的保险柜里取钱。可没想到,为了取更多的钱,他整个身子都从黑洞里穿越了过去。而此时那张纸掉了下来,他被关在里面出不来了。

什么才是人性,到底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影片通过两分钟的简短过程,精彩呈现了一个欲望的物象,并让观众在看完影片之后,进行对人性的深度探索。

《黑洞》,黑色无底洞,欲望与贪婪的深渊

01、在黑洞的多重意象下,将人性与欲望刻画得更为形象

黑洞本是宇宙中的一种天体,引力极大,连光都无法从它的世界当中逃脱。短片将一张白纸上打印出的一个黑色圆圈,做为“黑洞”的意象,与天体黑洞进行了联系,背后却隐含着关于欲望的话语。

  • 穿越空间

影片中,黑洞被赋予了多重色彩。首先,打印版的“黑洞”具有穿越的功能。男主角只要将手甚至整个身体放入这个黑洞里面,就可以穿越到另外一个我们看不见的空间。而在这穿越的瞬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短片没有解答,引起了观众的无限好奇,也开启了观影者的遐想。

  • 解除屏障

除了穿越,

“黑洞”还能解锁物与物之间的屏障,打破物理距离。通过它能打开门,甚至保险箱的铁门。正是因为它具有万能钥匙般的作用,可以打开任何一扇门,因此在它打破物理屏障的同时,也打开了人心的欲望之门,为接下来的精彩故事做了铺垫。

  • 欲望深渊

天体黑洞有着极强的吸引力,连光都无法逃脱。而在这里,“黑洞”暗示了人性贪婪和欲望的深渊。男主角只要用手穿越过这个黑洞,就可以拿到他想要的东西,可以免费获取自动售货机里的东西,再到免费拿到保险箱里的钱币,直到让自己被吞噬在黑洞里。

同时,这个黑洞并不是恒定大小,而是随着个体欲望的膨胀不断变化,映射着现实中人性被欲望吞噬后的形象。本来在A4纸上展现出来的只是一个小小的黑洞,但是随着男主角欲望的无限放大,这个“黑洞”也变得越来越大,到最后甚至能容纳他整个身体的穿越。

至此,黑洞就是欲望的深渊,当你的欲望越来越大,他就会将你完全吞噬。影片将人心的欲望以具象化的形式,以普通的黑色圆圈做为欲望的表征,让人暗感惊奇的同时,也为背后的深意感到毛骨悚然,引起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黑洞》,黑色无底洞,欲望与贪婪的深渊

02、以多种表现手法交互融合,将短片推向高潮

影片将科幻、悬疑等多种元素结合,在没有人声和旁白的故事呈现中,在幽暗色调下,将影片推向高潮,与观众的感官产生共鸣。

首先,将科幻与悬疑相结合,引发观众的好奇与探索。

影片用了超现实的手法加入科幻元素,将故事以夸张特殊的方式呈现。在一张A4纸上的黑洞作为科幻因素与故事相结合,同时通过这个黑洞引发了故事的悬疑感,让人不断的去探索其中奥义。

短片虽然时间被无限压缩,但是在科幻与悬疑的交互结合之下,却让观众体会到了短片的叙事魅力。在科幻元素的作用下,人性从欲望到贪婪的过程被夸张展示,观影者在被短片吸引的同时,也在影片所埋设的埋伏中思考其背后的深意。

《黑洞》,黑色无底洞,欲望与贪婪的深渊

其次,声音元素中弱化人声夸大背景声音,充分将观众代入剧情。

这部短片的一大特殊之处是全程没有人声和旁白,全篇只靠你自己去读懂和理解。这就避免了观众在看旁白的时候,而忽略了故事的叙事能力。观众始终将视角投放在男主角的动作中,随着男主角的不一步步走向欲望深渊的过程而深入思考,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

背景声音中,只有重复而单调的打印机声音。在空旷的夜晚,这个声音显得让人心烦意乱。这是每一个在工作中的人们都会听到的一个声音,在这样的设定下使人们联想到自己工作时的场景,仿佛自己也在现场,增强了代入感。

同时,这个声音也展示了男主人公此时此刻的烦躁心情,为他接下来的行为做了预设。

虽然没有旁白和人声,但是这个单调的打印机声音却成了一种物象体验。它代表了人们的日常工作的景象,也展现了男主角日常繁重的工作状态,为电影叙事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意境。

最后,幽暗的色彩和光线,奇异的视觉效果使影片走向高潮。

人性贪婪的深渊必然是漆黑一片万劫不复。这部短片正以黑色作为基调,将时间设定在夜晚的黑夜中,夜深人静的暗色调场景中,展现人性在看不见的角落里被不断放大的过程,与影片的主题与基调互相契合。

在黑色的背景与故事情节的交互辉映当中,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短片反映的主题,从而进一步领悟其中的深意。


《黑洞》,黑色无底洞,欲望与贪婪的深渊

03、采用多重符号隐喻,将短片的主题进一步烘托

意大利电影理论学家帕索里尼曾经指出,电影靠隐喻而生存。

对于短片尤其如此。在短暂的时间内将精彩的叙事过程陈述完毕,同时突出主题,自然要靠着大量的隐喻。在多重隐喻之下,短片情感阐述到位,并增加了影片的内涵。

  • 复印机

短片从复印机打印开始,再从复印机的打印声中结束。从这个隐喻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一直在这样的一个枯燥而繁琐的工作环境当中,抑郁不得志。其实这也是影射了广大底层的办公族,将每天在枯燥的办公环境中过着996的日子,在烦闷的工作和生活重压下,看不到尽头。

复印机一开始是卡壳的滴滴声,而随着主人公被关进保险箱后,声音从提示错误的滴滴声音变成了打印声。唯有人物走向悲剧,复印机才重新开始工作。

这就暗示了一种荒谬的悖论,生活的压榨与欲望的交互作用下,直接将一个人陷入了绝境。

  • 巧克力

巧克力很甜,价格却并不贵。主人公从通过自动售货机拿到的巧克力,这不过是他贪欲的一个象征。人们往往会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伸出跃跃欲试之手,殊不知,这样的一种侥幸心理有可能会酿成更大的错误。

正因为拿出一块巧克力的犯罪成本非常之低,别人根本就察觉不到,所以一旦欲望被无限放大,就可能会走向深渊。

  • 保险箱

保险箱里放的都是钱财,甚至是难以计数的钱财。不知道金额到底是多少,却对人有着极端的诱惑力,其实这也是映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遭到的巨大诱惑。

人面对小小的诱惑时,就算生出了贪念,成本也非常之低。但是面临巨大诱惑的时候,人们往往无法克制自己,在利欲熏心之下可能会走入歧途,铤而走险,从此走向另一个深渊。

在电影隐喻的艺术之下,短片彰显了更强的生命力,将人的黑暗面从一开始的欲望到最后无穷无尽的贪婪的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对主题进行了烘托,引发观影者的深思。

《黑洞》,黑色无底洞,欲望与贪婪的深渊

04、对贪念的刻画的之下,是人性的阴暗和背后的深思

每部影片的背后,都是反映了导演的处事观点,告诉我们应该过着一个怎样的人生。这部短片通过对人性阴暗面的刻画,展现了人性在阴暗处的不断放大,告诉我们必须及时制止自己的贪念。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压榨下人们的无望,直击社会深层次问题。

第一,人都是善与恶的结合体,人性总在阴暗处显露。

其实每个人并非是绝对的恶,或者是绝对的善。在一定的环境下,人性中的某一面就会被无限放大。

影片中的男主角查理就是在阴暗的环境当中,悄无人声的深夜里,将他内心恶的一面不断放大,最后却被关进保险箱里再也出不来。白天也许他是多么谨小慎微的人,而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就会做你么你意想不到的事。

人性都是有缺陷的,光辉和黑暗其实就在一瞬间。在无人监督和没有人看到的环境下,就会将人性的阴暗面得到无限放大,而如果放认自己的恶念不断放大,就会走向不可控的深渊。

《黑洞》,黑色无底洞,欲望与贪婪的深渊

第二,勿以恶小而为之,贪婪必将走向深渊。

人千万不要认为一时的贪念不过是小小的错误。殊不知有了这样的侥幸心理,人就会一步步滑向堕落的深渊。

短片里的男主人公一开始只是想偷偷尝试取出自动售货机中的食物,到后面贪念不断放大,想到保险箱取出钱财。但是拿了一部分还不够,他还想得到更多,结果让自己都掉进了保险箱得不偿失。短片最后画着黑洞的纸张掉落下来,也就意味着男主人公终于走向了深渊,万劫不复。

人一旦走入了欲望的深渊,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必须要秉持正确的理念,远离贪欲。谁要是悖离了这个准则动摇了信念,就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泥潭。

第三,只有给人们相应的权益和保障,才能真正制止贪念的发生。

男主人公为何会走向贪欲的深渊,其实不单单源自于自身。男主人公工作枯燥工作量又大,即使在夜深人静的夜晚,他还在公司里干活。在微薄的收入和无望的工作之下,人们往往就会滋生出不该想的念头。

只劝人向善往往是不够的。当一个人的基本权益都无法保障,他怎么可能会在面对诱惑的时候,始终保持自己的初心毫不动摇。唯有从根本上改变人的处境,保障相应的权利,让他获得更多的快乐和财务自由,那么他才不会有这样的非分之想。

因此,只有社会从根本上改变底层人的生存状态减少剥削,多给予他们保障和权益,才能减少犯罪和其他恶性事件的发生。

结语

影片在幽暗的环境,光与影的交错和镜头的快速变换间,将人性恶的一面展现了淋漓尽致。这部短片虽然短小精悍却含义深刻,触发了观众的情绪共鸣,从而达到了创作者的真正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