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商超自建OS成本高 合作共贏才是可取之道

一場疫情讓很多地方按下了暫停鍵,也在一些方面按下了加速鍵。面對大漲的生鮮到家需求,商超、生鮮平臺開始緊急擴充到家服務。

在疫情之前,生鮮是電商化程度最低的一個品類,線上銷售佔比只有3%。這個數字同時也意味著機會,無論是巨頭還是創業者紛紛進入這一賽道,然後十不存一,在2019年資本寒潮中下半年就有大量生鮮電商、社區團購倒掉。歸根結底是成本高企下燒錢等不來投資,冷鏈物流、高損耗、獲客成本、毛利低……

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們不得不宅家抗疫,不出門可以不買新衣服新手機,卻不能不買菜吃飯,生鮮到家的需求量一下拉高了幾倍。疫情很快會過去,低成本自來水的新用戶不是常態,一直以來的高成本難題仍然橫亙在前。而商超提供到家配送在這段時間成為一股重要力量,分佈式電商或許是一種更優解決方案。

多點Dmall合夥人劉桂海認為,到家業務是商超的標配,其實已經是一個普遍共識,在疫情前就是如此。“其實要不要做數字化轉型,要不要做線上業務,現在基本上大家都不覺得要思考了,無非是什麼時候做,做到什麼程度,拿多大的精力成本去做。我覺得疫情讓一些從業者的轉型決心和執行速度加強加快了。”

成立於2015年的多點Dmall,為傳統商超提供數字零售操作系統,包括電商解決方案在內,目前已經合作100多家連鎖商超,比如北京物美超市、武漢中百倉儲、重慶重百&新世紀超市等等。商超通過多點Dmall的系統,就能將自己的會員、員工、商品等各環節數據、流程搬到線上,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

“幾年前多點做過前置倉,也做過純粹的生鮮電商,但探索下來發現店倉一體化的模式目前看來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每個門店同時作為電商的倉庫,來服務周圍3公里的消費者。”劉桂海認為全面數字化對商超發展至關重要,“人治可以管好1家店、10家店,但幾百上千家店同時服務線上線下,必須有一個系統來支撐,用數據驅動整個鏈條。而且這個系統是需要不斷迭代,但商超的毛利低,如果每個商超都自己開發系統肯定無法承擔,所以多點來提供一個共享的系統。”

劉桂海認為:“零售行業的整合會進一步加速,優秀的企業會更優秀,然後有一些企業也會被淘汰,整個中國零售企業的集中度會進一步的加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