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海的感覺
在現今遼陽東邊的陽魯山上,坐落著一處歷史悠久的皇家陵園,它的主人是努爾哈赤的胞弟舒爾哈齊、長子褚英、庶弟穆爾哈齊及兒子達爾差四人。清廷入關之前,努爾哈赤曾經建都於此,所以,此陵墓又叫東京陵。在這片陵墓中,有一座小小的土墳,沒有墓碑,在風霜雪雨中,顯得那樣的落魄孤寂。
這座墳子被當地人稱為“太子墳”,裡面埋葬著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如此顯赫的地位,死後又為何受到如此冷落?
愛新覺羅.褚英,又叫愛新覺羅.褚燕,在1580年生於北背山城,母親是和愛新覺羅家族一直聯姻的佟佳氏——元妃,名字叫佟佳氏.哈哈扎納青,是努爾哈赤的髮妻。
而佟氏家族遠在努爾哈赤攻佔撫順的時候,就投降後金,獻出牛馬錢糧,並且與努爾哈赤聯姻。漢人投降入籍滿族,需要改姓,佟姓就改成了佟佳這個姓。至康熙時期,佟家後人佟國維倍受重用,原因就在於此。
努爾哈赤幼年時期,投靠遼東名將李成梁,在李成梁手下作戰勇猛,逐漸受到重用,因其腳底板有七顆黑痣,有天子之氣,被李成梁知曉,欲捉拿會京,向萬曆帝交差。
危急時刻,李成梁的小妾偷偷放走了努爾哈赤。從此,努爾哈赤不再接受明廷控制。
在攻打尼堪外蘭的過程中,李成梁誤殺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父,明廷自覺理虧,讓努爾哈赤出任建州衛,歸還祖、父遺體,賜30匹馬,外加30道敕書。其中,最重要的是敕書。它是女真和明廷開展貿易的憑證。正是憑藉這30道敕書,努爾哈赤以遼東特產換錢,逐步壯大自己。
萬曆十一年,努爾哈赤以祖、父遺留的十三副鎧甲起兵,在長達半生的時間裡,逐步統一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大部落,具有了和明廷抗禮的資本。
努爾哈赤起兵時,長子褚英剛滿3歲。褚英在刀光劍影、險象環生的環境中長大,成長成為一個勇敢曝烈、英姿勃發的勇武少年。
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的過程中,褚英功不可沒。
萬曆二十六年,褚英和他的小叔巴雅喇、一等大臣費英東征討東海女真的安褚拉庫,一連攻取二十多座城寨,大勝而歸。
萬曆三十五年,褚英和弟弟代善、叔叔舒爾哈齊統兵三千保護蜚悠城的部眾,遭到烏拉兵的阻劫,褚英率先衝入敵陣,一舉擊潰烏拉兵,斬殺敵軍3000人,繳獲馬匹5000匹,鎧甲3000副。
此戰打通了建州通往烏蘇里江流域和黑龍江中下游地區的通道,努爾哈赤非常高興,賜予“阿爾哈圖圖門”的稱號,有足智多謀之意。
之後,在宜罕山城的戰鬥中,褚英再次立功,為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做出了卓越貢獻。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卻在萬曆四十一年以後,沒有了任何蹤跡。翻遍整部《清太祖實錄》,都找不到關於他的記載。直到三十年後的《清世祖實錄》裡面才提到他,“太祖長子,亦曾似此悖亂,置於國法”。就是說,他可能是參與叛亂,被國法處置了。
康熙帝繼位之後,曾經提到這件事,他說:“昔我太祖高皇帝時,因諸貝勒大臣訐(jie)告一案,置阿爾哈圖圖門褚燕於法。”康熙說褚英是被他的兄弟們和大臣們誣告致死的。
到底是叛亂還是被人誣告?裡面又有怎樣的內情?
褚英18歲開始領兵,22歲執掌白旗,34歲被確定為儲君,是努爾哈赤重點培養的接班人。但是褚英年輕氣盛、心胸狹窄,大多數時間是在戰場廝殺,沒有經過政治上的歷練,在權利角逐過程中,做了很多愚蠢的事情。
褚英被確定為儲君之後,還是容不下父王喜愛的“四大貝勒”和與父王“恩養共苦”的五大臣,一心想要削弱他們手中的權力,這就破壞了宗室集團和貴族集團的聯盟,這對於後金來說,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褚英利用職權,私下逼迫四大貝勒和五大臣宣誓孝忠自己,並威脅他們如果不從,繼位之後不會有好結果。在努爾哈赤健在的時候,他們如何能宣誓孝忠褚英?
這種赤裸裸的逼迫使兄弟和大臣們紛紛倒戈,上告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接到這些奏摺後,把褚英叫到跟前,對褚英說:“這是你的四個兄弟和五個大臣告發你的文書,不實之處,可以申辯。”
這是一個絕好的臺階,只要褚英及時檢討自己的行為,有悔過自新的表現,努爾哈赤還會一如既往的支持培養他。
但是,情商低劣的褚英頑固不化,依然堅持自己的意見,表示無話可說。
這下可惹惱了努爾哈赤,他讓褚英代理國政,本就顧慮到他“從幼偏狹,無恤眾之心”,希望經過從政的磨練,可以讓他“棄其偏心,為心大公”。現在看來,褚英辜負了努爾哈赤的期願,他很傷心,很失望,剝奪了褚英的權力,把他軟禁起來,收回了他的部眾和馬匹,分給他的四位弟弟。
接下來,努爾哈赤西征烏拉,讓褚英留守建州,又讓莽古爾泰和皇太極監視褚英,這明顯是不信任褚英。褚英偷偷的燒紙詛咒努爾哈赤兵敗,還揚言不讓努爾哈赤進城。
這下,努爾哈赤對褚英徹底絕望,在萬曆四十三年,建立後金的前三個月,努爾哈赤下令處死了褚英,這一年,褚英36歲。
努爾哈赤年邁之後,非常後悔殺死兒子褚英。天命六年,1621年,努爾哈赤召集諸子焚香設誓“吾子孫中縱又不善浙,天可滅之,勿令刑傷,以開殺戮之端……(應)具懷禮儀之心,以化導其愚頑。”
品讀春秋001
在繼位人選上,努爾哈赤從未看好過褚英,相對來說他更喜歡二兒子代善。
長子褚英,從幼年起就心胸狹隘,貪婪刻薄,情商極低,智商墊底,肯定不會善待四兄弟,五大臣,這些努爾哈赤都知道,但是如果越過褚英,直接指定代善的話,那麼出現的問題會更大,所以褚英是努爾哈赤無奈下的選擇。
從當時的政治背景、集權緊迫性、努爾哈赤的健康程度等等方面考量,都沒有必要把褚英過早的推至“儲君”位置,而努爾哈赤自言只是希望褚英通過掌管國家大事,改變心胸狹隘的習氣,成為寬宏大量的人,沒想到結果卻落個“捧殺”褚英的結果。
褚英和代善都是元妃佟佳氏所生,同屬嫡子,褚英出生於萬曆8年,死於萬曆43年,虛歲也才36。
褚英和代善兄弟倆還小的時候,佟佳氏就已去世,而當時正努爾哈赤正處於艱苦創業的初級階段,天天刀口上添血,要麼東征西討,要麼東奔西跑,要麼東躲西藏,當時也沒有什麼彪悍的實力,屬於夾縫中求生存。
不穩定生活造成努爾哈赤對對兩個孩子管教較少,可以說,褚英和代善是在顛沛流離中成長起來的,而且他倆也沒怎麼享受過母愛,所以對於親情這種稀缺資源不以為意,兩個人都是這樣,對努爾哈赤都非常不孝,代善搶努爾哈赤的宅子,搶努爾哈赤的老婆,還搶自己長子嶽託的資源,虐待次子碩託,而褚英則是搶奪一切,必要的時候可以把努爾哈赤的老命順便捎上。
當時女真人的生存狀態就那樣,褚英兄弟悽苦的幼年、少年經歷並非個例,比如五大臣之一的額亦都,八歲的時候,父母為仇家所害,因為藏得比較隱蔽才逃出昇天,為了給雙親報仇,苦練武功,五年後,年僅十三歲的額亦都在夜晚手持鋼刀手刃仇人,並投奔姑父穆通阿,在這裡他結識了過路的努爾哈赤並自此追隨。
那個時代,中原的孩子成熟早,而生存環境惡劣的女真族更是如此,褚英的戎馬生涯起始於十九歲,為了報復布佔泰的襲擾,褚英率兵一千大勝而歸,繳獲人畜萬餘,對於褚英的戰功,努爾哈赤也不吝賞賜,封褚英洪巴圖魯、貝勒。
此後褚英跟著努爾哈赤東征西討,能征善戰的本色凸顯無遺,在萬曆三十五年的時候,褚英與弟弟代善、叔叔舒爾哈齊再戰布佔泰,在布佔泰人數佔優且是偷襲截殺的情況下,褚英對士兵們說,我的父親努爾哈赤,向來能征善戰,本次雖未親征,但有我兄弟二人在,你們無需害怕,布佔泰(沒什麼了不起)也曾被我們擒拿,以鐵鏈鎖住脖子,我們赦免他的死罪,他現在才有機會繼續統治烏拉,你們不要以為他兵多就佔有優勢,兵多這種優勢難敵我國之威,戰則必勝。大意就是布佔泰是手下敗將,努爾哈赤大名敵方的部隊聞風喪膽,不足為懼。
就這樣,兵力相差三倍多,老兵痞舒爾哈齊都萌生退意的情況下,褚英、代善率先廝殺,成就了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後來,褚英、阿敏又率領五千部眾攻打烏拉部,並迫使布佔泰再次訂立盟約,在努爾哈赤積蓄實力的初期階段,褚英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與此同時,褚英的囂張跋扈也漸漸顯露出來:
他對他的弟弟們說,你們不要違抗我的命令,而且我說的話也不許告訴大汗;
不允許你們背叛我,和我關係不好的弟弟和大臣,等我做了大汗後就直接殺掉。
褚英的弟弟們對褚英嗣位本來就不服,而論軍功,五大臣任意一個都不比褚英少,同樣看不慣這個生瓜蛋子,所以,雖然貝勒、大臣們本也勾心鬥角,但在廢掉褚英這件事上,大家的意見出奇的一致,可想而知這褚英多遭恨吧。
皇子、大臣們把褚英的惡行及惡言惡語都報告給努爾哈赤,對於眾怒,努爾哈赤不敢不加小心,他詢問褚英,兄弟、大臣們說的是否屬實,褚英認罪。
努爾哈赤則對他說:
我分給你國人足五千戶、牧群八百、白銀一萬、敕書八十道,這些資源遠比你的幾個弟弟要高得多,你不但不知足,還要搶奪兄弟的微薄財物!
結果:
努爾哈赤把褚英和四大貝勒的人口、財物放到一起,五人平均分配,這意味著,從這時候開始,褚英不單在政治上失勢,其經濟權益也被剝奪。
以後的資源兄弟平分了?褚英沒這機會,因為被雪藏的他再也沒有參加過戰鬥,沒有軍功,沒有部屬,自然也就不會再分給他資源。
褚英非但沒有深刻反省,反而愈加嫉恨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出征烏拉,出征不帶褚英,守城安排了阿敏和莽古爾泰,沒褚英啥事,新仇舊恨之下,褚英對幾個心腹說,他無法容忍財產被奪,如果起事你們會跟隨我麼?
褚英先以符咒書寫努爾哈赤、四貝勒、五大臣的名字“望天地焚之”。
並對其他人說,希望此次出戰,我軍能被烏拉部打敗,一旦他們戰敗回城,我將不允許努爾哈赤和我的幾個弟弟入城,他的意思就是兵變奪權,很兒戲是吧,城裡的阿敏和莽古爾泰哪個也不比他差,他是怎麼想的呢。
努爾哈赤知道這件事以後非常震怒,本來要將褚英直接處死,但是又怕後人有樣學樣,所以暫時將他羈押起來。然而褚英即便被幽禁,也還是不思悔改,兩年後,努爾哈赤經過深思熟慮,下決心將褚英處死。
這件事是如何洩露出來的呢?專門為褚英書寫咒語的人,擔心被努爾哈赤發現,自己會被處死,驚懼之餘,留下遺書,自縊而死。其他三人見出了人命,都怕除了自己以外其他二人會舉報此事,所以商量一下,一起抱團舉報了褚英。
褚英的悽慘下場是咎由自取,代善也是原因之一,因為努爾哈赤對其本不看好,他看好代善,而代善的勇武不下褚英,智商則高上一個等級。
不止褚英能征善戰,以少勝多,代善也是如此。
努爾哈赤親征,統兵三萬進攻烏拉布佔泰,努爾哈赤也犯了他弟弟舒爾哈齊的毛病,對此次軍事行動缺乏信心,在代善的再三勸說下,才勉強同意繼續,而代善身先士卒,奮勇廝殺,沒多久就擊潰了敵軍,殲敵萬人,烏拉就此覆滅。
再比如天命三年,努爾哈赤誓師發兵,進攻撫順,但轉天就下起了大雨,努爾哈赤見天氣環境不利於作戰,決定撤回休整。
又是代善苦勸:
首先,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與明朝的關係掰就掰了沒有復原的可能,除非努爾哈赤放棄通過三十五年獲取的一切資源,因為明廷是不會允許他一支獨大的,其他部族還是要恢復“自治”狀態,很顯然,這種結果努爾哈赤無法接受。
其次,幾萬大軍調動,明軍的斥候也不是死人,這種異動肯定會回報守軍,一旦錯過這個時機,讓大明加固城防,再加上後金部隊本就不善於攻城戰,那麼再想奪城拔寨,無異痴人說夢。
再次,大雨既是劣勢,也是優勢,沒有人會想到有人會在這種天氣行軍、攻城,利用明軍的麻痺大意,才好成事。
正是代善的建議,堅定了努爾哈赤進攻撫順的決心,此戰令努爾哈赤搶奪了大量戰爭資源,僅僅人畜俘獲就高達30萬,大大加強了後金大後方的生產力和自我供給能力。
薩爾滸大戰真正的戰陣,除對付杜松部的時候代善處於防守位置外(努爾哈赤主攻),針對劉綎、馬林部隊的殲滅戰中,代善都處於一線衝鋒位置,勇武絕不下褚英。
反觀愛新覺羅褚英,尤其是頭腦和大勢的判斷上,比代善差了很遠,本來努爾哈赤就喜歡二兒子代善,選擇褚英只是無奈之舉,代善能那麼爭氣,也算後繼有人,而褚英又這麼不思悔改,尤其令努爾哈赤不能容忍的是褚英的詛咒和意圖叛亂,所以他的死也就不足為奇了。
古今通史
褚英是努爾哈赤的長子,從小就跟隨父親出生入死、南征北戰,十八歲的時候,就因屢立戰功被賜號洪巴圖魯,封為了貝勒。後來又與弟弟代善一起在對烏拉部的戰鬥中有突出表現:繳獲了戰馬5000匹,鎧甲3000副,最後凱旋而歸。又受到了父王努爾哈赤的嘉獎,被賜號阿爾哈圖土門。
由於褚英驍勇善戰、戰功卓著,又是大汗長子,所以努爾哈赤就選定了褚英為自己的接班人。為歷練褚英,提高其執政能力,努爾哈赤把許多軍政大事都交於褚英來做。但,褚英卻居功自傲起來,他為政不僅沒盡到職責、為弟弟們做好典範。還變得狹隘、自私。他仗著自己的威望與權勢,威脅他的幾個弟弟。還公開宣稱:“哪個敢與我作對,日後我坐上汗位,定將他處死。”。
褚英的弟弟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都不是善茬,都不願被人頤指氣使,都不願久居人下!所以,這幾個兄弟結成聯盟,向父王控告了褚英的不當言行。努爾哈赤一聽懵圈了,我還沒死這傢伙就敢這樣對待弟弟們,一旦生死了,豈不是要弟弟們腦袋搬家嗎?如此淺薄無知、囂張跋扈怎能繼承汗位呢?
擔憂歸擔憂,努爾哈赤還是念及褚英過往的功勞,只是進行了批評教育,也沒有重重處置他,不過褚英從此被父親剝奪了權利。努爾哈赤不敢再重用這個長子了,帶兵出征打仗時,基本把褚英放在了一邊。褚英如果能及時反思,從此安分守己,事情或許還有轉機!但,褚英沒了兵權和實力就不自在、不冷靜。終於把自己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褚英沒閉門思過,父親的訓斥對他來說是耳旁風,一點沒有起作用。有一次,父親帶領他的幾個弟弟出征烏拉部,讓褚英留守城門、坐守後方。這個失落的傢伙居然起了造反之心:他在城中燒紙祈禱,詛咒他的父王努爾哈赤出征全軍覆沒,並不得好死。還不計後果、喪心病狂地開始策反自己的親信和嫡系,企圖在父親歸來時緊閉城門,不讓父王和諸位兄弟進城。真是蚍蜉撼樹,自不量力。
這事又被人告訴了城外的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是殺伐果斷的人,一番緊鑼密鼓的佈置後,已做好了應對一切不良後果的準備。
褚英的陰謀沒能得逞,眾叛親離的味道不好受。自己又 勢單力薄,心情更加沮喪。他預感:以後的日子再也不會被父王待見了,他在君臣中的威望與地位也大大降低了。這樣的狀態下,他有心謀反也組織不起隊伍了。由於自己胡作非為、倒行逆施,致使自己聲名狼藉了。曾經窮兇極惡、不可一世的褚英只能悄無聲息地躲了起來。
努爾哈赤征戰回城後,立刻將褚英揪出,並幽禁了起來。後來在眾人的口誅筆伐中,努爾哈赤終於看出了長子褚英跳樑小醜的的真面目。在公元1615年8月,努爾哈赤毅然決然下令處死了長子褚英。曾經驍勇善戰、威振四方的褚英就這樣掛了。
希望星晨58298869
自打萬曆十一年(1583年),起兵攻打仇人尼堪外蘭算起,到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經過32年的戰爭,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大部,是明朝在女真部落中個“代言人”,官至正二品的龍虎將軍,可以說,努爾哈赤家族是煊赫一時。但之後發生的兩件事,令明朝頗為震驚。一是舒爾哈齊幽禁致死;二是努爾哈赤殺了自己的長子褚英。
幽禁舒爾哈齊
作為同甘共苦打江山的兩兄弟,從一無所有到富甲一方,加上戰功卓著,心態有點膨脹。
因舒爾哈赤排行老三,明朝稱其為三都督(努爾哈赤時任都督)。北京朝貢時,明朝是按努爾哈赤的標準,賜宴舒爾哈赤;
舒爾哈赤對朝鮮使者講:日後若送禮物,不可將我們兄弟分出高低。
如此,兄弟兩個政治理念的不同,產生了裂痕,在遠征哈達部及烏碣巖兩場戰役中,舒爾哈齊因不聽指揮,怯戰,被剝奪了兵權,進而想率部另立山頭,等於分裂後金集團。從而被努爾哈赤幽禁,鬱鬱而終。類似的人生軌跡也發生在,努爾哈赤長子褚英身上。
能征善戰的褚英
褚英,生於萬曆八年(1580年),努爾哈赤起兵之時,時年三歲,是跟著父親經過血雨腥風的。
《清史稿》記載:歲戊戌,太祖命伐安楚拉庫路,取屯寨二十以歸。賜號洪巴圖魯,封貝勒。此役年僅19歲的褚英,遠征安楚拉庫路,奪取20多個屯寨,被賜號“洪巴圖魯”(大英雄)。“巴圖魯”意思是英雄,加上“洪”是加重分量。其後跟隨叔父舒爾哈齊,在烏碣巖之戰中,抵制叔父以“白光”為凶兆,要撤兵的命令,出其不意,以少勝多,因功封為“廣略貝勒”。次年,褚英更是與弟弟代善率部,一舉攻佔了烏拉部的城池。(《清史稿》:偕貝勒阿敏伐烏喇,克宜罕山城。)
目光短淺的褚英
一方面是褚英戰功卓著,一方面是努爾哈赤年老,力所不逮,需要有意識的培養接班人。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努爾哈赤宣佈褚英以嫡長子身份,處理國家政務。但代理國政的褚英並沒有改變其心胸狹窄的缺點,眼光也太過短淺。當時的四大貝勒、五大臣等後金高層,都無法與其共事,竟然揹著努爾哈赤,命令四大貝勒、五大臣:
我怎麼說,你們怎麼做。不要告訴努爾哈赤;
- 努爾哈赤死後,兄弟的財產得重新分配;
- 要聽話,否則登上汗位,就把你們都幹掉。
軟硬兼施地佈置了努爾哈赤身後事。言外之意,不僅盼著努爾哈赤早死,而且亟不可待地要爭奪四大貝勒、五大臣的財產。這不是政治上的低能,是什麼?四大貝勒、五大臣心存顧忌,但為了保命,也只能情況上報努爾哈赤。
執迷不悟的褚英
知曉情況的努爾哈赤,慎重起見,拿著每個人寫好的材料,與褚英當面對質。政治上低能的褚英,倒也誠實(《滿文老檔》:長子答曰:我無言可辯)。雖然痛心,努爾哈赤並沒有完全放棄自己的長子,而是將其暫時疏遠。之後遠征烏拉、東海的多次用兵,褚英都沒隨行,努爾哈赤令其閉門思過,望其回心轉意。但事情的發展,又一次讓努爾哈赤失望了,被“冷凍”的褚英變得喪心病狂,不再關心自己父親、弟弟出征勝敗以及生死,竟然說出:出征烏拉打敗了才好,我就不讓己父親和弟弟進城了。同時,還對天焚燒,寫滿努爾哈赤、四大貝勒、五大臣咒語的符,祈求上天保佑自己的願望達成。
僕人因害怕,告知努爾哈赤。事情敗露,褚英被逮捕。可以說,在考慮如何處置褚英的問題上,其內心是掙扎的,一邊是屢立戰功的長子,卻又“望之不似人君”;一邊是其他子侄及大臣後面的可能開創的新王朝。極具政治家魄力且年邁的努爾哈赤,兩年後選擇了後者,下令處死了褚英。(倘憐惜一子,則將危及眾子侄、諸大臣和國民)。
後記
生產力還處在原始部落階段的努爾哈赤家族,擁有英勇善戰的優點,可也“漢化”有限,即受漢人經典理念影響有限,據說努爾哈赤最喜歡看得是《三國演義》。子曰: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意思是擁有勇、剛的特點而不以學習來修正,便會胡作非為(亂),狂妄自大(狂)。無論是褚英之前的舒爾哈齊,還是褚英之後的阿濟格,以及褚英都體現了這一特質。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麼看?
公子霜塵
愛新覺羅·褚英(1580年-1615年),努爾哈赤的嫡長子,曾經一度代掌過國政,地位極其尊貴,是清朝的開國元勳,也是努爾哈赤兒子中較為出色的一個,曾經極受父親努爾哈赤的器重,可能力出色和受父親喜愛的他,終究沒有沒有坐穩這個“太子之位”,先被奪權圈禁,再被父親賜死,年僅三十六歲。那麼他究竟做錯了什麼,讓這個後金的汗位繼承人反遭賜死。
褚英早年的功勳
褚英在四歲時,父親起兵,被父親帶在身邊,幼年即在刀光劍影的環境下生存。公元1598年,十八歲的褚英被努爾哈赤派去征伐安楚拉庫,褚英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夜晚奇襲安楚拉庫,攻取城寨二十多處,其餘城寨盡皆望風歸降,獲得人畜共萬餘。取得這一戰果之後就被父親努爾哈赤冊封為洪巴圖魯,進封貝勒。
公元1607年,蜚悠城主策穆特黑到赫圖阿拉歸服努爾哈赤,請求努爾哈赤派兵前去護送其家眷前來建州,努爾哈赤當即派出弟弟舒爾哈齊和長子褚英、次子代善統兵三千前去蜚悠城執行這一任務。
夜晚,大軍帶著蜚悠城主家眷返回時,行至烏碣巖,遭到一萬多烏拉兵攔截,舒爾哈齊見敵眾我寡,準備撤軍,固守山前。但是褚英和代善立即鼓舞士兵,認為烏拉首領原來就是我們的俘虜,我們將其放回去,今天我們還有能力將其抓回來。扈爾漢等將領率200人與烏拉兵前鋒衝殺,派五百人在山上守護蜚悠城主家眷,褚英和代善各帶五百人從左右夾擊烏拉軍。褚英率先發動攻擊,勢如破竹,殺聲震天。烏碣巖一戰,烏拉軍死傷三千餘人,烏拉大將博克多也死於此役。回去之後,褚英被賜與“阿爾哈圖圖門”尊號,大意是足智多謀。
之後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中,屢立戰功,被父親受命執掌國政,時年二十九歲。但這場戰役,也讓褚英得到更大的權利,因為自己的叔叔舒爾哈齊在這場戰役指揮不當,且舒爾哈齊的下屬常書、納齊布公然臨陣脫逃,努爾哈赤本就對弟弟舒爾哈齊的權力日漸強大極為忌憚,當即準備殺死這二位臨陣脫逃的,來削減舒爾哈齊勢力,但是舒爾哈齊不準,致使兄弟二人矛盾激化,剝奪了舒爾哈齊指揮軍隊的權利,將其踢出權利中樞,這舒爾哈齊可是建州軍裡的僅次於努爾哈赤的二號人物,舒爾哈齊被打擊,褚英被努爾哈赤重點栽培,權利進一步擴大。
公元1611年,舒爾哈齊在走投無路之下被努爾哈赤幽禁,死於幽所,這樣一來褚英就成了繼承人,併成立建州軍裡面的二號人物,權勢到達頂峰。
所以關於其死因,從史料中可以得出
得罪開國五大臣和諸弟
褚英在軍事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猛將,但是在政治上卻很幼稚,在得到父親的栽培之後,權勢達到僅次於父親努爾哈赤的地位,由於長期生長於軍旅,粗暴野蠻,目中無人,對這些元勳極其的不尊重,當年這五大臣(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和扈爾漢)隨努爾哈赤起兵時,褚英還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兒,這些元勳至少也是褚英的叔叔輩,但是褚英專權軍機和裁決政事的時候,對這些叔叔輩毫無謙恭請,十分野蠻。
對自己的兄弟和堂兄弟更是顯出自己的兄長本色,完全讓自己的弟弟們,對自己完全沒有好感。
作為儲君,不及時拉攏這些兄弟和朝中功臣,反而因為自己使這雙方結盟,共同對付自己,這儲君的位子就充滿變數了。
遼陽大戰之時,褚英因為醉酒貽誤戰機,努爾哈赤本想放自己兒子一馬,奈何五大臣聯合諸位貝勒請求努爾哈赤嚴查褚英的瀆職之罪,努爾哈赤面對五大臣和自己的子侄與褚英之間鬥爭,努爾哈赤必須在二者之間做出一個抉擇,權衡之下,努爾哈赤選擇了五大臣和諸位子侄一方,解除褚英兵權,並將其留守建州反省,在之後的戰爭中,褚英一直留守建州,再無其出征的身影。
在進攻烏拉部的兩次戰爭中,褚英在家反省,但其並不思過,居然焚香禱告希望自己父進攻烏拉部失敗,被努爾哈赤知道後,於公元1613年圈禁褚英。五大臣和諸位貝勒再次向努爾哈赤控告褚英,罪狀有三:挑撥離間,致使大臣與貝勒們不和;公然索取諸弟的財物;恐嚇大臣與諸位貝勒,並揚言即位後殺死與其作對之人。
但是努爾哈赤還是給了褚英機會,並將其放了出來,只要其認錯悔過就好,但是褚英固守己見,拒不認錯。這時候,努爾哈赤才正式開始削減褚英權利,尤其是褚英當父親與諸位弟弟出征在外時,居然禱告上天希望父親失敗,這樣就在建州的褚英就不會放自己的父親與弟弟進城,這樣的行為被告發後,努爾哈赤將褚英以不思悔改為名賜死。
浮人語
褚英在1613年就因戰功和自己嫡長子的身份被立為繼承人身份,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被努爾哈赤打擊,失去了繼承人的身份,令人側目。但是究其原因還是自身問題,不懂得拉攏臣子與諸弟與自己同盟,反而使他們結盟與自己為敵,處處遭受他們的打壓。
而自己囂張跋扈也是一個問題,1611年,建州軍二號人物舒爾哈齊被賜死,1613年這新任的二號人物褚英又慘遭圈禁,這之間就間隔兩年,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此時隨著努爾哈赤的地盤不斷的增大,權勢也隨增大,努爾哈赤是非常小心自己身邊的強權人物的,但是褚英在自己權力增大後,囂張跋扈,必然會遭到打擊,畢竟這權力面前,讓多少父子相殘,兄弟鬩牆。
參考文獻:
《清史稿·列傳三·諸王二·太祖諸子一》
海浮人
愛新覺羅·褚英(1580年-161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嫡長子,因戰功顯赫,一度被立為早期後金政權的汗位繼承人。但在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努爾哈赤下令處死褚英,年僅36歲,常說虎毒不食子,但這又是為什麼呢?
萬曆八年(1580年)褚英出生,這年努爾哈赤21歲,努爾哈赤起兵時褚英只有4歲,由於母親早逝,年幼的褚英便一直跟隨父親奔波於刀光劍影之下。時常有刺客來襲,努爾哈赤就將長子褚英、次子代善和女兒東果格格藏在板櫃底下。褚英的童年就是在這種刀光劍影,血雨腥風的環境中長大,這造就了他性格上的勇敢和躁烈。
褚英18歲時就披甲執銳,奉父命討伐安楚拉庫,連奪敵軍二十餘寨,獲人畜萬餘,少年褚英一戰成名,並因功賜予他“洪巴圖魯”的稱號,晉封貝勒。相信大家對“洪巴圖魯”並不陌生,因為鰲拜等也有過這樣的封號,這裡在滿語裡表示的是“勇士”。
褚英人生中的第二次輝煌之戰是發生在萬曆三十五年,蠻悠城主策穆特黑到赫圖阿拉歸服努爾哈赤,請求努爾哈赤派兵前去迎護家眷和部隊,努爾哈赤便命他的弟弟舒爾哈齊和長子褚英及次子代善等統兵三千前往蠻悠城。護送隊伍在一個名叫烏碣巖的地方遭到烏拉兵的圍困突襲。
由於敵眾我寡,舒爾哈齊畏敵不前。褚英和代善主動出戰,他們一邊在山上立柵紮營,派兵守護穆特黑的家眷和部隊,然後兵分三路夾擊敵軍。褚英率先衝入敵陣,無人能擋,烏拉兵兵敗逃竄。這一次斬殺烏拉兵3000多人,獲馬5000匹,甲3000副,烏拉大將博克多也被代善擒斬了。烏碣巖大戰削弱了烏拉部的力量,而且打通了建州通向烏蘇里江流域和黑龍江中下游地區的通道。
努爾哈赤欣喜萬分,以褚英奮勇當先,賜以“阿爾哈圖圖門”的尊號。而這“阿爾哈圖圖門”是滿語足智多謀的意思,可見努爾哈赤對這個兒子有多器重。
此後,在宜罕山城等戰役中,褚英也是軍功卓著,為努爾哈赤完整女真統一大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堪稱建立後金的卓越功臣。
萬曆三十九年,努爾哈赤已53歲,開始對身後事進行安排,次年六月,褚英因是皇長子又屢建戰功,被努爾哈赤正式冊立為太子,並授命執掌國政。
褚英戰功顯赫,少年得志,成為太子後就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為了樹立個人威信,不惜處處排除異己,其中被他視為眼中釘的是努爾哈赤的“開國五大臣”和“四大貝勒”。努爾哈赤的“開國五大臣”是鄂爾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和扈爾汗,每個人都是狠角色;“四大貝勒”為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拜勒皇太極,都是努爾哈赤的子侄,褚英監國期間,就開始著手削減“開國五大臣“和“四大貝勒”的權利,這讓他們人人自危,為求自保,這幫人被逼成一個團隊,開始進行反擊。
這幫人開始連起手來告御狀,稱褚英雖然位居太子的尊位,卻有不臣之心。努爾哈赤經過調查,也發現褚英存在的問題。
最終,褚英權力被剝奪,褚英從被立儲君到最後失去執政權力,僅僅只有三個月的時間。雖然受到重處,但褚英仍不能夠清醒,而一味的抱怨和仇恨。
據史料檔案記載:“長子阿爾哈圖圖門,心術不善,不認己錯,深恐日後敗壞治生之道,故令將其囚於高鵬,經過兩年多之深思,慮及長子若生存,必會敗壞國家。遂於乙卯聰睿恭敬汗五十七歲,長子三十六歲,八月二十二日,始下決斷,處死長子。”根據這段史料,努爾哈赤下令將褚英囚禁,兩年之後,褚英被努爾哈赤下令處死,年僅36歲。
在遼陽東郊陽魯山上,有一處青磚素瓦的皇家陵園。清朝入關前,因努爾哈赤建都東京(遼陽古名),曾一度將祖塋遷於此,故被敕封為東京陵。東京陵現存努爾哈赤胞弟舒爾哈齊、長子褚英、庶母弟穆爾哈奇及其子達爾差等人的四座陵墓,其中褚英的陵墓被當地百姓稱為“太子墳”。
然而褚英之墓遠無皇家陵寢的風光,不僅面積小到不及舒爾哈奇陵寢的一半,墓前也是落寞孤寂,連一座石碑都沒有。
淺談古今歷史
褚英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子,母親是元妃佟佳氏,四大貝勒之首的代善是褚英的同母弟弟。關於褚英的死因,歷來有很多種說法,影視作品中也有一些演繹,那麼究竟真相如何呢?我們還是從史料中找尋答案。
《清史稿》中的記載
褚英屢有功,上委以政。不恤眾,諸弟及群臣愬於上,上浸疏之。褚英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訴,乃坐咀咒,幽禁,是歲癸丑。越二年乙卯閏八月,死於禁所,年三十六。——《清史稿·列傳卷三·太祖諸子》
按清史稿褚英列傳中的說法,褚英因為屢立戰功,所以努爾哈赤想培養他當接班人,除了打仗,部分政務也交給他處理了。但褚英這個人應該是情商不夠,對別人比較暴虐,這其中也包括大臣和他的弟弟們。於是大家為了以後不被褚英這樣的“暴君”統治,聯合起來向努爾哈赤告發褚英的種種劣跡,導致了褚英被努爾哈赤所疏遠。
在這種情況下,褚英沒有想著怎麼挽回父親的歡心,怎麼和其他人緩和關係,反而向上天抱怨訴苦,訴苦的方式也很低級,居然是在紙上寫好後燒給老天爺。這裡面就涉及一個既嚴肅又幽默的事了,由於紙燒了之後變成灰,沒有人知道褚英究竟寫了什麼,褚英自己說是向上天訴說自己的委屈,但在大臣和他的那些“好弟弟”們嘴裡,也可以說成是向上天詛咒努爾哈赤,反正只有一堆灰,隨便怎麼說都可以。
於是褚英就這樣被努爾哈赤囚禁了,兩年之後,褚英死在了囚禁之地。至於是努爾哈赤賜死還是褚英自盡亦或是病死,都沒有詳細描述。所以《清史稿》中的這段話,語焉不詳,如何“不恤眾”又是如何“不自得”以及死因都沒有寫,所以對我們探究真相幫助不是很大,只能大致瞭解一些基本情況。
明人以為諫上毋背明,忤旨被譴。——《清史稿·列傳·卷三·太祖諸子》
這句話同樣在褚英的列傳裡,不過比較搞笑,大明的人認為褚英是由於勸努爾哈赤不要背叛大明,這才惹怒父親被囚禁起來的。這明顯是明人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類似於後來“大清天國上朝”“英國島夷”這種思路。褚英戰功赫赫,一心為愛新覺羅家族打江山,他覺得打下的越多他以後得到的越多,這樣的人會心向大明,有忠君思想嗎?所以只簡單說一下,不做深究。
先是太祖將授政於褚英,褚英暴伉,眾心不附,遂止。褚英怨望,焚表告天,為人所告,自縊死。——《清史稿·太祖本紀》
在努爾哈赤的傳記裡,褚英獲罪的過程更加簡略,內容與褚英傳記裡寫的基本一致,但提到了最後的死法,是自己上吊而死。由於沒提到努爾哈赤有賜死的行為,單從字面上理解,似乎褚英是自己畏罪自盡或者是沒有勇氣和希望繼續活下去,所以選擇了自我了斷。
《滿文老檔》中的記載
那麼這就是事情的真相了嗎?總覺得太過於簡略了,不過好在除了《清史稿》以外,還有《滿文老檔》。實際上《滿文老檔》才是正經的官方史書,是皇太極時期以滿文撰寫的官修史書(檔冊)。記載天命紀元前九年至天命十一年(1607~1626)、天聰元年至六年(1627~1632)和崇德元年(1636)共27年史事。
聰睿恭敬汗思慮之:“我若無子,夫復何言!今我欲令諸子掌政。若令長子當政,而長子自幼心胸狹窄,並無治國寬大之心懷。倘令其弟當政,但焉能棄其兄而令其弟執政?為父我若薦用長子,使之專主大國、執掌大政,或可棄其偏心而存公誠之心耳。——《滿文老檔》
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知道,努爾哈赤實際上早就知道褚英心胸狹窄的德性,只不過覺得廢長立幼不好,同時抱有幻想,如果讓他執掌大權之後,他或許會有些王者氣度出來,這才決定讓褚英當繼承人,處理政務。
結怨於所擢用之身同父汗之五大臣,使之彼此不睦。施虐於聰睿恭敬汗愛如心肝之四子。——《滿文老檔》
只可惜褚英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執政之後也沒有改變胸襟,和開國五大臣,以及幾個年紀稍長的弟弟都關係不睦,甚至虐待弟弟們,逼他們發誓
“不拒兄言,不將我之所言告於父汗”,聽哥哥的話,不許告訴父親。褚英還公開放言:“凡與我不睦之諸弟及眾大臣,待我即位後皆誅之!”這樣就有點喪心病狂了,一點不給別人留活路的後果只能是,別人也不給他活路。於是五大臣和四兄弟聯合起來,把褚英的種種暴行全部寫下來呈交給了努爾哈赤,他們控告褚英的“罪狀”是:第一,褚英挑撥離間,使“四貝勒”、“五大臣”彼此不和;第二,聲稱要索取諸弟貝勒的財物、馬匹,引起諸弟不滿;第三,曾言:“我即位後,將誅殺與我為惡的諸弟、諸大臣。
當努爾哈赤把這些罪狀拿給褚英看時,褚英“無言可辯”全部承認,倒也不失光明磊落。此後努爾哈赤逐漸削弱了褚英的權勢,幾次出征都沒帶著褚英,留下他看家的時候都委派了一些其他人,實際上就是把褚英架空了。面對這種情況,褚英沒有選擇贏回父親的心,而是告訴手下黨羽我沒權了就快死了,我死了你們也不會有好下場,以此來激勵手下,似乎是要準備謀逆。
父汗率兵往徵烏拉後,長子不但不為父汗與勢均力敵之大國相戰之成敗而憂慮,竟將出徵之父汗、諸弟及五大臣等書於咒文,望天地焚之。且與僚友曰:“願出戰之我軍為烏拉擊敗。被擊敗時,我將不容父及諸弟入城。——《滿文老檔》
原來褚英真的是詛咒父親,還捎帶上五大臣和弟弟們,期盼努爾哈赤兵敗,這樣敗軍回來之時,褚英要將父親弟弟們拒於城外,自己篡權奪位。只可惜,替他燒咒文的人知道辦了這件事無論是努爾哈赤還是褚英都不會讓他活了,於是上吊自殺了。另外幾個手下見這個人自殺了,一害怕就去告發了褚英。東窗事發,褚英徹底失勢了,自此努爾哈赤將其囚禁起來。
汗欲殺長子,又恐後生諸子引以為例,故未殺之。——《滿文老檔》
努爾哈赤本來是想殺了褚英,不過他擔心給後世子孫會效法自己,大肆殘殺宗室皇親,於是只是把他囚禁起來了。只不過囚禁的兩年生涯中,褚英毫無悔過之心,終於使得努爾哈赤動了殺心。
聰睿恭敬汗(努爾哈赤)以其長子阿爾哈圖圖們(褚英的封號,譯為“廣略”),心術不善,不認己錯,深恐日後敗壞治生之道,故令將其囚居於高牆內。經過二年多之深思,慮及長子若生存,必會敗壞國家。倘憐惜一子,則將危及眾子侄、諸大臣和國民。遂於乙卯年聰睿恭敬汗五十七歲,長子三十六歲,八月二十二日,始下決斷,處死長子。——《無圈點老檔》
努爾哈赤最終還是處死了他的長子、為後金政權立下汗馬功勞的褚英。這個《無圈點老檔》可以看成是《滿文老檔》的原始版本(《滿文老檔》有多個版本,清朝以及後來的日本人曾多次修繕抄錄),通過這裡的記載,我們終於將褚英的死因完全還原了。而之所以如此複雜之下才能得知努爾哈赤下令處死褚英的全過程,無非是清朝後世之君“為尊者諱”,不想開國皇帝有一個殺子的汙點,這也是史書記載中常有的事。
結語
褚英死後,被葬在了東京陵,和褚英作伴的還有與他人生經歷十分相似的親叔叔,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以及其他一些宗室。當地人稱褚英的墓為“太子墳”,這多少對褚英的在天之靈稍有慰藉吧。天家無情,我想褚英臨死前大概會後悔生在了愛新覺羅家。
大黃扯點歷史
愛新覺羅褚英(1580年-1615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長子,母為努爾哈赤元妃佟佳氏,名哈哈納扎清。努爾哈赤胞弟舒爾哈齊死後,努爾哈赤開始逐漸讓褚英帶兵並主持一部分軍政事務。褚英廣有戰功,努爾哈赤因其英勇,封號曰「阿爾哈圖土門」,譯言為「廣略」,故褚英封號為廣略貝勒。但是努爾哈赤的「開國五大臣」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和扈爾漢以及一些兄弟們和褚英不和,於是在努爾哈赤面前告狀,努爾哈赤經過調查也發現了褚英的存在的問題,解除了他的兵權。褚英將不滿溢於言表,後被軟禁,之後褚英焚香詛咒告狀的五大臣和兄弟,並揚言等掌權後處死五大臣和那些兄弟,被再一次告狀。在萬曆四十三年,即公元1615年的8月22日,褚英在被圈禁兩年後,被努爾哈赤下決心處死。
赤壁寡哥
帝王之家,除了親緣關係,還結成了各種政治關係,內部爭鬥時有發生,其激烈程度,絲毫不亞於對外戰爭,努爾哈赤的家庭就是如此。
在創業的起步階段,努爾哈赤一家同甘共苦,一致對外。在消滅完部分敵人,逐漸壯大的時候,家族勢力也開始膨脹,最終釀成父子兄弟相殘的悲劇。扳倒舒爾哈齊後,努爾哈赤又親自除掉了親生兒子褚英。
褚英是努爾哈赤的元妃佟佳氏所生,在兄弟中排行老大。褚英出生時,努爾哈赤處於起兵前夕,處境艱難,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他就是在動盪不安中度過自己的童年。不過事情有壞的一面就有好的一面,褚英從小見慣了刀光劍影,加上長輩的栽培,長大後驍勇善戰,富有謀略。
十八歲時,褚英便追隨努爾哈赤南征北戰,還創造了一系列戰績。征戰安楚拉庫路,凱旋後還被賜號洪巴圖魯,封貝勒。巴圖魯是滿語英雄、勇士的意思,前面特加“洪”字,以增加其分量,區別於其他。
後來,褚英作為副將隨叔父舒爾哈齊出徵,參加烏碣巖之戰。舒爾哈齊比較迷信,看天象不好,準備中途班師回朝。褚英堅決反對,並出其不意,以少勝多,被賜號阿爾哈圖土門,漢譯為“廣略”,史稱廣略貝勒。次年,褚英再次告捷,一舉攻下烏拉部的宜罕山城。年輕的褚英已經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勇武精神,為統一女真各部立下赫赫戰功,深受努爾哈赤賞識。
除了軍事才幹,努爾哈赤在政治上也很有抱負,期待著能夠繼承努爾哈赤的汗位。但他過於自負,性情孤傲,心胸狹隘,報復心強,又容不下他人意見。
隨著事業蒸蒸日上,努爾哈赤也越來越老,但軍政事務也越來越多,他便有意讓褚英代為處理政務。努爾哈赤的兒子很多,為何偏偏選中褚英呢?
一、褚英作為長子又有戰功,按照嫡長子繼承製順理成章。如果選擇其他小貝勒,褚英作為兄長,力量又強,勢必不服,容易出亂。
二、進一步考察褚英的才能,看看他是否是合格的人君之選,也試探一下其他各方的反應。
作為父親,努爾哈赤希望褚英能夠在輔政時改掉自己的缺點,成為一個寬宏大量的人。不過後來的事實證明,褚英只是軍事人才,並非政治家,努爾哈赤對他的期待純屬一廂情願。褚英不僅沒有克服自身缺點,反而變本加厲。他代理朝政後,處事不公,心術不正,對兄弟傲慢無禮。
代善等四大貝勒,皆為努爾哈赤所倚重之人,都無法同褚英共事。更糟糕的是,褚英竟瞞著努爾哈赤,要求四大貝勒與自己一起對天發誓,逼他們只對自己忠心。
同時,褚英還威脅兄弟以及“五大臣”,將來繼位後要重新分配財產,凡是與自己關係不好的,都會被清理。“五大臣”即努爾哈赤所“信用恩養,同甘共苦”的額亦都、費英東、扈爾汗、何合裡、安費揚古。他們早年追隨努爾哈赤,功勳卓著,地位崇高。褚英倒行逆施,自然難以服眾。
四大貝勒與滿清“五大臣”受到褚英的威脅,於是聯合起來,向努爾哈赤告發褚英。努爾哈赤讓他們每人寫一份材料。他們各寫文書,控告褚英的罪名是:
一、撥弄是非,讓“四大貝勒”、“五大臣”關係不和睦;
二、揚言“我即位後,將誅殺與我為惡的諸弟、諸大臣。”
三、聲稱要索取諸弟的錢財。
努爾哈赤為了慎重考慮,還是給了褚英申訴的機會。但褚英表示無話可說,實際上就是承認自己的罪行。努爾哈赤對此深表失望,權衡利弊得失後,毅然決然地站在四大貝勒一方。從此以後,努爾哈赤對褚英日漸疏遠,征討烏拉、出兵東海,多次征戰也沒派遣褚英,只是命令他留在家中,相當於解除了他的權力。
褚英不知悔改,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對努爾哈赤的處分也不服,多次表達不滿情緒。失去權力,讓他產生怨恨,怨恨一旦產生,就會陷入惡性循環。褚英不僅不關心父親打仗的勝敗,反而將詛咒父親、四大貝勒、五大臣的咒語寫在紙上,對天焚燒,祈禱上天讓他們打敗仗。
褚英的狂言亂語,令他的僕從也感到害怕。有一個僕從,因擔心被處死而自盡。這也讓另外幾個僕從感到恐懼,覺得跟著褚英隨時會丟掉小命,於是,他們商議之後,主動向努爾哈赤告發:
“貝勒(褚英)要我們同他一起死,是事實;汗出征烏拉,貝勒書寫咒語對天焚燒,也是事實。還說了很多壞話,也都是事實——《滿文老檔》”努爾哈赤對褚英的表現失望透頂,第二次徵烏拉回來後,將褚英囚禁於高牆之中。
經過兩年的考慮,努爾哈赤覺得,褚英不適合繼承大位,而且報復心理重,只要讓他活著,隨時都有可能反撲,必然對事業不利。“若是憐惜一個兒子,將會危及大國、眾子,及大臣們。”
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努爾哈赤從大局出發,見褚英毫無悔改,將其處死。一個優秀的軍事人才,就這樣結束36歲的人生。
大義滅親,處死褚英,表現了努爾哈赤政治家的魄力。如果只是普通家庭的財產爭奪,斷不至於此。但是,努爾哈赤以及家人是金字塔尖的人物,他們的行為直接關係到後金的走向。如果讓能量巨大又品行不好的人存在,勢必阻攔事業發展。
褚英的去世,標誌著努爾哈赤第一次立儲的失敗,也給了其他人爭奪儲位的機會。此後,努爾哈赤一直沒有明確誰是繼承人。不明確,就代表很多人都有機會,後金內部的儲位爭奪由此更加激烈,這既是集團內部的權力爭鬥,也是家庭內部的利益爭奪。
秋媚說:努爾哈赤清理褚英,主要出發點是後金的公事。褚英不是第一個權力犧牲品,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失敗者”,滿清這種因嫡位而相互傷害的“宮鬥劇”,後來不斷地重複。
秋媚讀史
所謂虎毒不食子,作為努爾哈赤長子的褚英為什麼會被其父下令殺死呢?
《清史列傳》中對褚英的死只是輕描淡寫到:“乙卯閏八月,褚英以罪伏誅,爵除。”
褚英生於1580年,其父努爾哈赤起兵之時,褚英只有4歲,加之褚英為長房長子,因此得到了努爾哈赤的格外疼愛。褚英在其長大後,也屢立戰功,在其18歲的時候,因為隨徵東海女真有功,被封為“洪巴圖魯”,1627年又被賜號“阿爾哈圖圖們”,年紀輕輕的褚英因為戰功卓著,因此被努爾哈赤格外看重。努爾哈赤也曾經想把自己的位置傳給褚英,雖然努爾哈赤意識到褚英自幼偏狹,無寬宏恤眾之心,但是如果不把汗位傳給褚英,而傳位給褚英的弟弟們,則有僭越之虞,也不利於今後之政局穩定,因此,努爾哈赤決定還是把位置傳給褚英。
但是自1613年到褚英被誅的1615年,幾乎沒有關於褚英的記載傳世,待褚英被殺後,才有關於褚英被誅是因為諸貝勒王公的訐告。據後來的《滿文老檔》記載,四大貝勒攻擊褚英的罪狀主要有四條,其一是揚言在自己即位後,就要把曾經與自己作對的諸兄弟和大臣殺死;其二是作為秉政長子,但是卻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反而離間努爾哈赤與五大臣之間的關係,搬弄是非,其三是強迫他的弟弟們發誓為自己保守秘密,不將自己的所作所為告發;其四是對外宣稱如果自己即位,就會剝奪諸弟所擁有的財產。褚英缺乏智慧的表態和胡言亂語幾乎得罪了所有的實權派,因此必然遭到反擊。
努爾哈赤也基於維持政權的穩定,不得已最終誅殺了褚英,但在很長的時間裡,滿清皇族對此事都諱莫如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