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多尔衮死后两个月就被毁墓掘尸,孝庄太后为何如此痛恨多尔衮?

俸添梦话


首先我先给大家说明一件事,那就是多尔衮被毁尸其实不是孝庄太后做的而是顺治皇帝所为,和孝庄太后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当然让顺治帝这么恨多尔衮的原因也是孝庄太后一方面原因了,为什么顺治帝会那么恨多尔衮呢?请让我为大家一一分析吧!


这件事我就从皇太极的时候开始介绍吧,皇太极和多尔衮是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弟,当年皇太极的母亲用手段扶持了皇太极上位间接的害死了多尔衮的母亲,所以多尔衮虽然和皇太极是亲兄弟但是两个人谁都看对方不顺眼,当时皇太极虽然得了权位但是他也还需要多尔衮的帮助要不然他根本就不能入住中原一统天下,而多尔衮呢?则是对他的帝位虎视眈眈,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毫不犹豫的举兵反叛,当时孝庄太后还是一个普通官员的子女时多尔衮就和她有认识了甚至两人还互相喜欢,孝庄不愧为当时不可对得的一个美女,不仅多尔衮喜欢她就连皇太极也喜欢,多尔衮知道后就开始把孝庄让给皇太极让她在皇太极身边做眼线,皇太极也不简单他当然知道这些事,但是当时的他确实很爱孝庄所以他决心恩威并用感动孝庄,果然孝庄被他感动了死心塌地的了后来还怀孕了生下了顺治,但是女人总会老去然后新人总会来的到后面了皇太极根本就不理睬孝庄了,让孝庄一个人孤独了,这时候多尔衮就乘虚而入又走进孝庄的心里,这时候的多尔衮已经没有了要和皇太极斗的心了,虽然两人的实力差不多但是多尔衮知道现在谁也没有机会,所以多尔衮走进孝庄的心一方面是自己确实喜欢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报复皇太极。


到了公元1643年皇太极猝死由皇太极的儿子顺治帝福临登基也就是这个时候多尔衮的权利已经大于皇权了,当时多尔衮被封为摄政王,其实这个时候的多尔衮是想要反叛的但是当时的孝庄太后委曲求全多尔衮保住了自己儿子的地位,但是这也仅仅只是保住了而已,对于当时的多尔衮顺治就犹如三国时的曹操和汉献帝一般,所以在当时顺治帝非常的恨多尔衮,但是顺治帝也只能忍了,顺治亲眼看着自己的母亲委身多尔衮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在那种情况下他每每告诫自己一定要忍住要不然母亲的付出就白白浪费了甚至还会给多尔衮反叛的机会。

所以说顺治恨多尔衮确实是恨到骨子里了,但是多尔衮好景不长竟然从马背上摔下来给摔死了,这下顺治帝就有借口将多尔衮的所有权利收回了,所以在后面顺治将所有权力收回就把多尔衮的尸体给挖出来鞭尸了。当时多尔衮权力最巅峰的时候被封为皇父。

多尔衮的死直接让顺治帝成为了最大的收益者。


平安综合金融oo辉古


多尔衮死后三个月,顺治下旨废除他皇室宗亲的身份,财产全部充公;开棺砍头、鞭尸,禁止亲属去扫墓。把多尔衮养子归宗,让他断子绝孙。几年后顺治还废掉了自己的皇后,只因为她是多尔衮选定的。

做到这个程度,这份恨意,估计深入骨髓了吧。

孝庄母子一直生活在多尔衮的阴影里

皇太极死的时候,没有定皇位的继承人。八旗的旗主们各个手握重兵,准备在皇位继承上投机一把。他们分别选中多尔衮和豪格,两人中多尔衮的战功最大,但是豪格是皇长子,两个都有一部分追随者,针锋相对。

正当内战一触即发的时候,突然传来消息,北京城被攻破了。熟悉汉文化的多尔衮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马上拥立顺治为皇帝,自己担任为摄政王,带兵直扑山海关。

我想这时候,多尔衮没有放弃皇位,顺治只是一枚棋子,废掉不过是时间问题。孝庄自然也知道,她是清朝很有能力的一位女性,清朝早期有两个人出生时伴随异象,一个是顺治,一个是康熙,都是孝庄看见的。而且洪承畴降清,也是被孝庄说服的。

所以就有了下面一幕,根据史料记载,顺治去北京时,计划是直达北京城,结果孝庄、多尔衮聊了下天,马上就改了行程,在通州住了一晚,第二天才出发前往北京。

为了保住顺治的皇位,孝庄还把多为滚从叔父摄政王加封为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整个清朝政权都交给他,连给朝鲜的国书都是以皇父摄政王名义写的。

多尔衮死后,为了稳住他的部下,还把他追封为皇帝。发股份如此的凶,中国历史上,只有刘邦能跟她比了。

也因为她是成熟的政治家,我觉得她对多尔衮谈不上恨,只是权力的争斗。

但是顺治不一样,他当时只有13岁,还是个孩子。这么多年,看孝庄为了保护自己,费尽心思,忍辱负重。他对孝庄感激加一层,对多尔衮的恨就深一层,做出那样的事就不奇怪了。

并且,因为孝庄对康熙的爱护。连康熙也对多尔衮恨之入骨,削掉了他的宗籍。


桂西散人


首先多尔衮死后两个月被毁墓是不假,但说掘尸是不大正确的, 这还得从满清的丧葬习俗说起。

(多尔衮剧照)

清朝满族也就是女真族,女真族有火葬的习俗。

这是因为女真是游牧民族,经常迁移居无定所,每逢族里有亲人逝世,用土葬麻烦又不贴合实际,抛尸又太残忍,唯有火葬才是最适合,既达到了祭奠的目的又方便省事。

清朝入关初期,皇室的的葬礼还是沿袭火葬这个习惯。

据《清高宗实录》载:在努尔哈赤时代,“死则翌日举之于野而焚之” 。

直到康熙时期,清朝的疆域不断扩大,社会比较安定,加快了满、汉民族之间的互相影响,满族丧葬习俗也随之逐渐转变,改火葬为土葬,此外土葬还写进了清朝律法,规定人死后一概不许火化,倘有犯者,按律治罪。

也就是说,努尔哈赤、多尔衮等人死后都是采取火化这种丧葬形式的。

(多尔衮和孝庄)

既然火化了,多尔衮当然不会留下尸身,最多是留下一坛骨灰葬在坟墓中。 所以,多尔衮死后两个月陵墓被毁是不假,但说他被鞭尸被砍掉脑袋示众,等等的这些传闻都是以讹传讹而已,并不靠谱。

接下来说孝庄太后为何如此痛恨多尔衮?

孝庄太后和多尔衮是什么关系?

孝庄太后名字叫做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皇太极的妃子,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也就是说,多尔衮和孝庄是叔嫂关系。

本来孝庄和多尔衮是没有太多交集的,痛恨也就无从说起。但后来二人又有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关系,这得从皇太极之死说起。

1643年八月初九,正值壮年的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终年52岁。

皇太极的猝死留下了一个难题,之前并没有立下储君,也没有遗诏选定皇位继承人。如此一来,八旗各方势力纷纷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盘。



当时朝中最有势力的大抵分为了两派:

一派代表着正白、镶白利益,支持睿亲王多尔衮继位;另一派代表正黄、镶黄势力的皇太极旧部,则支持豪格继位。

这时侯恰逢明朝陕西一带正在闹大饥荒,十室九空哀鸿遍野;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张献忠又在武昌建立了“大西”政权。在内患外忧多重夹击之下,明朝已是摇摇欲坠,推之将倒。

而此时清朝只占领了沈阳,还没进入山海关,刚刚又征服了朝鲜、蒙古察哈尔,八旗兵马正是摩拳擦掌,气势如虹的时侯。

毫无疑问,此时是满清入主中原的极佳良机。而豪格和多尔衮实力相当,争夺皇位必然会两败俱伤,动摇清朝的根基,不符合朝廷早就意欲一举入关,彻底取代明朝的战略方针。

清朝廷也很快做出了抉择,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由皇九子,六岁的福临(顺治帝)继承皇位。

由于福临年纪还小,由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辅政,改元顺治。就这样,清朝处理十分棘手的皇位争夺问题,也为之后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这时侯再来看看孝庄在宫中的地位。

孝庄曾为皇太极生下三个公主一个皇子(福临),但并不能讨得皇太极欢心,只得到个“庄妃”的封号。在后宫中的地位一直低于其姑姑哲哲和姐姐宸妃海兰珠。

据《清史稿卷二百十四 列传一》载: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孝庄皇后姊也,封关雎宫宸妃,有宠于太宗,生子,为大赦。

这里说的是崇德二年,海兰珠生下皇八子,皇太极高兴之余便大赦天下,并有将这位皇子列为储君的意向,不过可惜后来这位皇子福溥夭折而已。

而在这之后,皇九子及皇十一子相继出生,都没有享受到这种待遇。

由此可见,孝庄在宫中的地位并不高。所以,在自己的儿子福临登基后,孝庄就被封为圣母皇太后,身份地位比之前是高了不少等级的。

由于顺治年幼,多尔衮辅政,孝庄身为太后,自然对顺治多多上心,其间自然少不了和辅政多尔衮的接触。

寡妇门前是非多,就算贵为太后的孝庄也不能免俗。

坊间便有传言说孝庄以太后之姿下嫁多尔衮,以捞取政治优势,来达到助顺治登基的目的。

对于这些老生常谈的野史说法,正史上并没有任何记载。

孝庄生于1613年,皇太极死时孝庄才30岁,经常接触之后,和同样正值壮年的多尔衮发生感情是不奇怪的(女真族本来就有兄长死后弟娶嫂的习俗)。

而问题的重点在于,无论孝庄和多尔衮有关系与否,对于天掉下来的“皇位”和“太后之位”,孝庄对多尔衮都只有感激。

虽然多尔衮摄政后态度很嚣张,处处压制自己的儿子顺治,但总的来说,孝庄皇后并没有直接参与朝政,被压制的感受并没有儿子顺治深刻,所以,孝庄对多尔衮是感激多于仇恨的,仇恨并没有大到去毁坏其坟墓的程度。

那么多尔衮死后被毁墓的原因是什么?

在清朝的历史上,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山海关,击败了李自成;又决策将都城迁到燕京(今北京),完成国家初成一统。


多尔衮可以说是清朝史上功劳最大者之一。但在其做摄政王其间,大权独揽之下不免得意忘形,演译了什么叫做嚣张和霸道。

1、1644年,大权在握的多尔衮迫不及待以“悖乱”的罪名将政敌豪格废为庶人。

2、1646年,多尔衮以不方便为由,将顺治皇帝的玉玺拿到自己府中备用。自此将自己王府做为了“皇宫”,自此可以不再请示顺治旨意,自己可以称诏下旨,任意罢免和提升官员。

3、将自己从“皇叔父多尔衮”晋升为“皇父多尔衮”;对顺治不必再行君臣之礼;出入时所受仪杖等同皇帝,文武百官均需下跪叩拜。

这样的多尔衮自然是得罪人多,称呼人少。树倒猢狲散,1651年,多尔衮死后的第二年,受到了朝中大臣的秋后算帐,被罗列了诸多罪名,而顺治帝一直活在多尔衮的阴影下,大臣们的落井下石正中其下怀,便下诣撤去多尔衮封号、庙享、家产没收入官、墓地拆毁。总得来说,多尔衮死后坟墓被毁坏,有顺治皇帝的报复心思在里面,不过大部分还是政治角力的结果。


小刀刀说史


多尔衮从马上摔下来意外死亡,成就了顺治皇帝,也了却了孝庄太后多年的心愿。都知道多尔衮与孝庄太后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至于孝庄有没有下嫁多尔衮倒没有史实根据,这是史学家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但不争的事实是孝庄为了稳住多尔衮,让自己的儿子福临顺利当上皇帝肯定献出了自己,否则他一个女人靠什么牵制多尔衮。

孝庄是个不简单的女人,他是皇太极的妃子,当初非常宠溺孝庄,后来移情别恋了,喜欢的却是孝庄的姐姐。孝庄被冷落后,非常郁闷,这个时候一个人走进了他的视线,就是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一个英俊潇洒的少年,他们之间擦出了爱的火花,但这是一段不伦情,一个是嫂子,一个是小叔子。除了这尴尬的身份外,也许他们有真爱,那时候还没有利益冲突。

可是当皇太极死后,现实就改变了。要么孝庄的儿子当皇帝,要么多尔衮自己当皇帝,但事实是孝庄母子当时没有什么势力,而多尔衮拥有兵权,怎么办?孝庄只能用自己先稳住多尔衮。


多尔衮当时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他想自己还年轻,有时间周旋。表面上让孝庄的儿子当皇帝,也就是顺治,但从兵权上多尔衮一直牢牢把握。甚至听从母后的安排处处忍让,多尔衮却处处紧逼,他的目的是通顺治先动手,他才能找理由名正言顺的篡权。

从摄政王到皇叔摄政王,再到皇父摄政王,顺治一忍再忍,能封的都给他封了,好让多尔衮没有理由发作 ,其实顺治皇帝恨多尔衮恨的心里牙痒痒,但无奈他没有实力拿下多尔衮。


眼看多尔衮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时刻威胁到顺治皇帝,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也许是老天庇护顺治吧,就在这节骨眼上,多尔衮出意外了,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顺治借机杀了多尔衮的家族,并在两月后把多尔衮毁墓掘尸,彻底铲除了自己多年的心患。

从皇太极死后,孝庄其实更多的是利用多尔衮。其实要说孝庄恨多尔衮,远没有顺治皇帝恨多尔衮。

孝庄太后死后不愿与皇太极合葬,可能多少对皇太极心有愧疚吧,但这些都是后话了。


说史听涛


一手打下了大清万里江山的多尔衮,成了罪恶滔滔的人,是顺治帝亲政需要。乾隆帝为多尔衮平反“显有悖逆之心”的冤案。乾隆帝认为,想当皇帝的人,为什么当了皇帝就没有罪,没有当上皇帝就有罪呢?问题就在于做皇帝的怎样对待当时的对立派。

正因为多尔衮是忠臣,别说死后,多尔衮就是活着为了国家需要也会献身的。顺治当时这样做对排除亲政障碍是非常有益的,对树立皇帝威信也是有益的。

只有13岁的顺治皇帝,第一次亲理朝政,他召集王爷大臣密议,公布郑亲王济尔哈朗等的奏折,抖数多尔衮的罪状,主要是“显有悖逆之心”,福临向诸位王爷宣告说:“多尔衮谋逆都是事实。”因此撤去多尔衮帝号,以及他的母亲及妻子的封典全都收回。多尔衮得祸的原因,主要归罪为他当初想当皇帝。

乾隆为多尔衮平反时说:“睿亲王多尔衮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疆陲。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寻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殁后为苏克萨哈所构,首告诬以谋逆。其时世祖尚在冲龄,未尝亲政,经诸王定罪除封。朕念王果萌异志,兵权在握,何事不可为?乃不于彼时因利乘便,直至身后始以敛服僭用龙衮,证为觊觎,有是理乎?”

乾隆帝的话进一步证明了,顺治帝在顺治8年给已经死了2月的多尔衮定罪“显有悖逆之心”是亲政的需要。也是为了大清的利益,而不是顺治对多尔衮多痛恨的问题。


删繁就简347


这个问题问的有深度。

多尔衮:

大清最有钱权势的皇父摄政王,他生前不是皇帝,但是却比皇帝还风光。他是努尔哈赤第14子,出身极其高贵,生母阿巴亥是努尔哈赤嫡福晋,他最宠爱的女人。

他的一生主要经历了两件大事:

14岁时额娘阿巴亥陷入权力斗争被迫殉葬;31岁以皇叔父摄政王身份辅佐福临登基。

1626年努尔哈赤因病去世,刚封了贝勒的多尔衮只有14岁,因年龄太小,最后皇太极即位大汗。多尔衮之后跟随皇太极多次立下赫赫战功,他为大清进关入主中原立下汗马功劳。1643年,皇太极在入关前去世,大清国面临一场政治危机,因为皇太极突发脑溢血,他死的太突然,没有立储君,大清国面临一场皇位之战。

皇位继承人之争,主要人员是多尔衮和豪格。

多尔衮战功最大。

早年父汗努尔哈赤去世时,留下遗言让他最爱的儿子多尔衮继位,但他只有14岁,毫无战功,所以错过了皇位,并且额娘被迫殉葬还需要他雪耻,所以这次争夺皇位之战,不得不战。

多尔衮“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战功赫赫,时年31正当年,手中有正白旗和镶白旗的支持,有同胞俩兄弟骁勇善战,还有观望的镶蓝旗济尔哈朗也不是全心全意支持豪格。胜算极大。

豪格是嫡长子。

他时年34岁,也是壮年,并且做事有勇有谋,虽然有时候优柔寡断但是皇太极嫡长子身份,所以仍然得到正黄旗、镶黄旗和镶蓝旗的支持,加上他自己还是正蓝旗旗主。所以真正开战,也不定会输。

根基未稳的大清国,一场内战眼看一触即发。

两黄旗为继续保持两旗的优越地位,希望由豪格即位,迟迟不肯同意多尔衮即位。势均力敌的态势争锋相对,这注定是一场剑拔弩张的战争。

最后,早已年过花甲,早已不问朝政的努尔哈赤长子代善,最终表态支持豪格。两红旗虽然实力遭受到削弱,但是态度却能左右民心所向。

多尔衮见民心已定,强取强夺,就算赢也会很惨,大清入关在即,每个人都知道谁引发战争,谁就是大清朝的开国罪人。

无奈之下,多尔衮听从了孝庄的折中方案:以皇叔父身份辅佐孝庄儿子,年仅6岁的福临即位。

多尔衮同意这个方案,当然还有一个极大隐情,他与福临的母亲孝庄有着极大的关系。多尔衮比孝庄大1岁,两人小时候情窦初开相识,男才女貌,是否曾海誓山盟无从考证,但是曾相互有过好感是一定的,后来孝庄成了自己的嫂子,这份感情就成了永恒的遗憾。

多尔衮“皇叔父摄政王”这个身份暧昧极了,多尔衮当然知道这个身份的诱惑:

一,可以让自己保持实力。“皇叔父摄政王”,地位高于其他诸王,可以说除了名份,与皇帝也无异了,不费一兵一卒,争取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二,还可以与自己的初恋情人,以合理的名义,朝夕相处。

顺治五年,多尔衮直接升格为了“皇父摄政王”,地位已经与皇帝无异。这时顺治帝已经11岁了,这五年他恨极了多尔衮。因为:

顺治四年,多尔衮罢免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实权,一人开始独揽朝政,并且摄政王对皇帝停止行跪拜礼。

顺治五年,肃亲王豪格获罪,福临不忍心处置他,本想将其幽禁起来,但不久便被多尔衮害死了。

这一年,多尔衮不仅实权在握,礼仪排场上已经俨如皇帝。凡一切政务,不再有谦恭请示之举,未奉皇帝旨意,可以下达诏书,任意罢免和提升官员,并且命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竟以朝廷自居,还命令他们每日于自己的王府前候命。

更过分的是,随着权力的膨胀,多尔衮生活也穷奢极欲。这也为后来孝庄默许大臣和顺治给多尔衮翻案埋下了伏笔。

《清史稿》记载:“于八旗选美女入伊府,并于新服喀尔喀部索取有夫之妇”,还逼娶朝鲜公主,嫌其不美,让朝鲜再选美女,搞得朝鲜朝野大怨。

肃亲王豪格死后,他曾两度迎娶豪格妻妾,成为自己的王妃。他的壮年猝死,与纵欲过度,不是没有关系。

孝庄究竟是否下嫁多尔衮,虽然至今仍是个疑案,但是史料记载摄政王多尔衮的行为权力已经与皇帝无异,这是不争的事实:

多尔衮自称“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皇宫内院。”这无疑就是把太后置于自己的妻子,皇帝置于自己儿子的位置了。1649年,清朝廷曾派遣使臣赴朝鲜递交国书,朝鲜国王发现所谓“皇父”的奥妙,便问:“皇父摄政王之语,此何举措?”清朝来使说:“今则去叔字,朝贺之事情,与皇帝一体云。”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在去世前留下遗嘱,不用与皇太极合葬,埋在一旁就行。这种做法显然是违背清朝帝后丧葬制度的,可见她确实有难言苦衷,所以康熙把太皇太后灵柩停放在东陵,直到雍正时才葬于昭西陵地宫。

1650年,多尔衮在塞北狩猎时去世后,12岁的顺治开始提前亲政,孝庄和儿子才真正开始摆脱傀儡地位。

1650年十二月,多尔衮行死后,顺治下诏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丧礼依帝礼。也是为了一时安抚多尔衮部下。

不久,多尔衮政敌纷纷出来翻案,揭发他的大逆不道,恢复了两黄旗的贵族地位,提升两红旗地位等,白旗的部分大臣见势头不对也纷纷倒戈。如此,当然是经过孝庄默许的。最后顺治帝正式宣布多尔衮的十四条罪状,追夺了一切封典,毁墓掘尸。

多尔衮死后两个月,从荣誉的巅峰跌落谷底,绝不是单纯的因为爱或者恨,说到底完全是帝王家内部权力斗争的结果。


人物档案


对多尔衮掘墓鞭尸的是顺治不是孝庄,要说恨也是顺治恨多尔衮,孝庄没有痛恨多尔衮,反而他们之间有段私情呢。

孝庄十几岁就嫁给了皇太极,开始的婚姻还是美满的,只不过后来皇太极恋上了孝庄的姐姐海兰珠也就冷落了孝庄,一个二十多岁的青春淑女,闺房冷清,能不难受吗,恰好这时的多尔衮走进了孝庄的心房。那是的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可以随时进入皇宫,这一来二去的,就勾搭上了年轻的嫂子。他们两人既有真正的感情,也有报复的心理在里面。孝庄出轨报复皇太极冷落自己,多尔衮也报复皇太极杀死了自己的母亲。一个年轻的嫂子,一个英伟强壮的小叔子,闺房寂寞,两人又年龄相仿,就这样热恋上了,这禁忌之恋的确够刺激的,当皇太极死后,这段感情就掺杂了权力的欲望,已经变得不纯净了,只有生理的冲动了。



多尔衮对满清入关到顺治上位这段时间起到了非常大的巩固作用,同时他的权力走向了人生巅峰,只是多尔衮和孝庄之间插上了另外一个男人那就是顺治。顺治是孝庄的儿子,顺治在孝庄的心中地位超越多尔衮排在第一位,理智战胜了私情。孝庄是个聪明理智的女人,什么私情都比不过自己的儿子地位。当然随着时间推移,顺治一天天长大,多尔衮的野心也在一天天膨胀。顺治是很不爽多尔衮的,多尔衮为摄政王,什么事都他管了,顺治还不能发表意见,还笑嘻嘻的面对多尔衮,可想而知有多么憋屈了。顺治这样做完全是孝庄让他那样做的,对多尔衮表面的顺从,就是拖延多尔衮篡位的时间,为了压抑住多尔衮的野心,孝庄还下嫁给多尔衮呢,虽说没有官方证据,但是孝庄用自己的肉体换来多尔衮的暂时屈服这也是事实。顺治看在眼里当然愤怒啦,自己的母亲这样委屈求全,身为儿子却不能做什么,只能留待以后算账了,因为动了多尔衮,顺治别说没皇帝当,他和孝庄命都没有呢!



多尔衮的野心一步步壮大,他和孝庄之间的私情已经不纯洁了,完全就是男女之间的生理冲动。大家都知道矛盾迟早会爆发,孝庄有称号一天天封住多尔衮的脚步,从“皇叔父摄政王”到“皇父摄政王”名号的封赏到无可封之时,就是单兵相见时候。多尔衮确实有做皇帝的打算,暂时忍让只不过是大家互相利用,多尔衮年轻嘛,才三十多岁,等等无妨嘛,时机到了就发动。至于孝庄和多尔衮的肉体关系也维持不了多久,毕竟孝庄也会老,漂亮的女人多的是,玩久了也会腻歪的。多尔衮嚣张跋扈,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目的就是要激怒顺治,你出手了,我才好出手嘛,只不过顺治忍了,孝庄也做好准备,这些年孝庄也是培养了自己的势力,对多尔衮有一定的反手之力。



没想到,没到双方真正摊牌,多尔衮竟然从马上摔下来不治身亡了,真是便宜了孝庄母子啊!多尔衮死后,顺治爽翻了,真是奴隶起来把歌唱啊,现在是到了有仇报仇的时候啦,把以前的怨恨全部发泄出来,顺治下令把多尔衮的家族杀了,把多尔衮的坟墓刨了,尸体还鞭尸,够出气的,可见顺治对多尔衮有多恨了。孝庄对儿子的行为,沉默不出声,因为孝庄知道,从她和多尔衮有私情的那天开始就注定了结局,皇宫里面哪有感情啊,有的就是野心和勾心斗角了,感情在权力面前多么苍白啊!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1650年12月多尔衮在狩猎时坠马去世,随后以皇帝之礼下葬。但是两个月后,顺治宣布了多尔衮的十四条罪状,夺去了多尔衮的一切封号,然后对多尔衮进行了掘墓鞭尸。而孝庄太后对于顺治帝的这一决议并不反对,如此看来也就是默许了。那么为什么孝庄太后也是如此痛恨多尔衮呢?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点。



朝廷内部的党争

多年的宫廷生活让孝庄具有了极强的政治手段,多尔衮生前党羽众多,而且权势熏天,根本没有办法撼动多尔衮的地位。所以孝庄母子忍气吞声。

但是到了多尔衮去世之后,其党羽依然遍布朝中,而且我行我素。为了顺治帝能够彻底的亲政,必须要来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打击这些多尔衮生前的党羽,尤其是阿济格为首的多尔衮残余势力成为了打击对象。



于是孝庄命顺治利用多尔衮生前打压的朝臣率先发难。以济尔哈朗为首的人联名上书,请求惩办阿济格,随后有勇无谋的阿济格被拿下。

朝中的大臣们由此看清了局势的走向,为了向顺治帝效忠,所以纷纷请求惩治多尔衮。瞬息之间朝政风云变幻,开始了惩治多尔衮案件。孝庄和顺治因此掌握了朝廷大权,团结了朝臣。



多尔衮妄自尊大,有不臣之心

诚然是多尔衮把孝庄和福临扶上了太后和皇帝的位置。但是后来多尔衮独掌大权。根本不把孝庄母子放在眼里,对自己一步步的加封。

顺治三年多尔衮加封皇叔父摄政王,并且把顺治的信符由宫中拿到了自己的府上。顺治四年,多尔衮取消了对顺治的行礼。顺治五年,多尔衮加封皇父摄政王,并且把所用的一切礼仪排场之事都提升到了帝王的规格,随意任免官员,任人唯亲。种种的一切都在提示着孝庄母子,多尔衮可能会行僭越之举。

因此孝庄也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对多尔衮也早已没有了当年扶助的感激之情。



多尔衮和孝庄的绯闻

当时种种的传言说多尔衮和孝庄有私情,两人甚至在皇太极时代就已经私通了,不论事实真假,这种绯闻的穿出,孝庄更不可能对多尔衮有好感。

当顺治决定对多尔衮进行掘墓鞭尸之时,孝庄为了避嫌也好,还是痛恨多尔衮也好,更不可能对顺治鞭尸多尔衮阻止。



孝庄照顾儿子福临的感受

在多尔衮时代,母子二人仰望多尔衮鼻息,朝中大小事务都由多尔衮决断,儿子顺治除了表面上的皇帝称号以外什么都没有,所有的一切都由多尔衮压制。

顺治五年时,多尔衮不顾顺治意见除掉了豪格,并且把豪格的两个老婆霸占。

所有的事务多尔衮独断专行,根本不会顾及顺治的感受,当多尔衮去世之后,顺治压抑了多年的情感爆发也在情理之中,孝庄当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过去了。


我是越关


将多尔衮毁墓鞭尸的是顺治,孝庄只是默许了这件事。

为什么顺治如此恨多尔衮,非要将他挫骨扬灰呢?

<strong>

首先要说说顺治是如何继位的。

皇太极死后,按照满族“兄死弟及”的传统,此时皇帝的热门人选有两个,豪格和多尔衮。其中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豪格和多尔衮都是战将出身,曾立下无数战功,各自都有人支持。

按照努尔哈赤生前立下的规矩,只有主旗贝勒才有选举权。这样能选举的就只有7人,因为皇帝还占据一旗之位。这7个人中,豪格占据两黄旗多尔衮占据两白旗,这样就去掉4人,所以,决定谁当皇上的就在其他那三旗的旗主手中。

这三个人,一个是努尔哈赤的长子代善,一个是代善的孙子阿达礼,和努尔哈赤的侄子济尔哈朗代善年纪大了,对选皇上不太热心。

他表示他谁都支持,只要你们选出人来,我就给他投票。说完站起身走了,阿达礼本来是要支持的多尔衮的,一看爷爷走了,自己也不敢说话了,跟着爷爷一起走了。

济尔哈朗见两边各不相让,就提议,让8岁的福临继位。豪格愤而离席,也就是退出了。结果福临顺利当选,多尔衮摄政。豪格和多尔衮也不想起内讧,这时候他们的大敌明朝还在虎视眈眈,现在最主要的是消灭明朝。

就这样福临登基。

<strong>

顺治和多尔衮的矛盾怎么产生的呢?

1、多尔衮以皇帝自居,不将顺治看在眼中

多尔衮原先的封号是“睿亲王”,他还真对得起这个名号。自从和皇太极夺位失败后,长了一肚子心眼,政治斗争经验相当丰富。而豪格就不行了,打仗还可以,玩人不行。

没两年,豪格就被多尔衮陷害,打入牢狱。多尔衮现在就是大权独揽,权赫一时。

顺治说过,“那时朕只是拱手做点祭祀的事,凡是国家大事。朕都不能参与,也没有人向朕汇报。”

多尔衮还私用皇帝仪仗,甚至将皇帝印玺搬回府中,因为他嫌去宫中盖章太麻烦。多尔衮还将自己的称谓由“叔父摄政王”升为“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的一切指令,不奉皇帝旨意,一律称诏,多尔衮已经把自己当成皇帝了。

在一旁干坐冷板凳的顺治怎么能不愤怒,他心中恨不得多尔衮马上死去。

2、多尔衮私杀豪格,引起顺治焦虑

面对强大的多尔衮,顺治心中本来就焦虑。随着豪格的被杀,顺治的焦虑达到顶峰。

当初多尔衮陷害豪格的时候,多尔衮就想将豪格杀死,以绝后患。可是豪格是顺治的亲大哥,而且顺治也不愿意直接面对多尔衮,有豪格在前面顶着,顺治会好过很多。

于是顺治在龙椅上苦恼,在后宫绝食,终于让多尔衮放弃了杀豪格,但还是将豪格囚禁起来。

几年之后,多尔衮又想起了豪格,这时没有人能阻止他杀豪格了,于是多尔衮将豪格在狱中斩杀。

顺治得到豪格被杀消息,心中不由得一紧,他知道,接下来,如果多尔衮不死,就是他死。

3、多尔衮强娶孝庄

多尔衮杀死豪格后,将豪格的妻子收入房中。

接着又将魔爪伸向孝庄,孝庄为了顺治,只好委身于多尔衮。

顺治看着自己的嫂子,自己的母亲被多尔衮欺凌,心中怎么能不恨。

4、多尔衮预谋作乱

多尔衮死前,曾和他同母所生的亲哥哥阿济格有过密谈

多尔衮死后,阿济格派自己的亲随向京城疾驰,大有为夺权做准备的意向。

顺治早有防备,将阿济格的亲随斩杀,接着将送多尔衮遗体回京的阿济格拿下,押入死牢。

接着多尔衮亲随检举,多尔衮生前确有谋反的意图。

随后又在多尔衮家中找到“龙袍”一件,多尔衮谋反已成事实。

综上,顺治前半生是活在多尔衮的阴影之下的,一个少年天子多么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的权力,想挽救自己的母亲,想挽救自己的哥哥,还想亲手打败这个强大的敌人。可是多尔衮的死,让顺治的一拳打空,顺治心中有100种折磨多尔衮的方法,现在都用不上了。顺治只好将一腔怨气撒在多尔衮的尸体上,只有将他挫骨扬灰,才解心头只恨。

<strong>


老虫


顺治帝痛恨多尔衮的原因大致如下:

1、把持朝政,大权独揽。

2、与顺治生母孝庄太后关系暧昧,令他倍受侮辱。

3、多尔衮诛杀了顺治帝长兄豪格,并霸占了他的福晋。

4、多尔衮逼顺治称其为“皇父摄政王”,实际上他们只不过是叔侄关系。

5、广结党羽,遍织亲信。

多尔衮于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死后,顺治帝隐忍不发,追尊其为“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依帝制礼葬。但这些只不过是顺治帝为了朝廷体面而放出的烟雾弹。顺治八年正月十二日,顺治帝亲政,压抑在他心中长达八年之久的怒火终于爆发。此时他虽然年仅十四岁,但“坐殿上指挥诸将,旁若无人”。告谕大臣,凡是重大事情一律报皇帝亲自处理,正式收回皇权;不久,把多尔衮府内的印信和档案都收回宫内;然后又以谋反的罪名将多尔衮同母兄弟阿济格监禁,后处死。

顺治八年二月二十一日,顺治帝不顾一个月前亲自为多尔衮追封过“义皇帝”的尊称,断然下诏论处多尔衮的罪状,并昭示中外。下旨“削爵、撤庙号、罢谥号、黜宗室、籍财产入宫”,诛其党羽,刨墓掘尸。据说当时多尔衮的尸体被挖出来后,被人用棍子打,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后,焚骨扬灰。转眼之间,一代“皇父摄政王”竟成了千古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