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情期間,怎樣讓孩子心甘情願地宅家中

疫情期間想要孩子心甘情願的老實呆在家中, 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孩子找樂子, 怎麼找呢?

一、 怎樣與孩子一起把防疫當作遊戲來做?——與孩子一起編故事、角色扮演

怎樣與孩子一起把防疫當作遊戲來做?

養育過孩子的家長都有一個經驗, 你越是想讓孩子做什麼事情,孩子越是不做。所以,如果你把防疫的這些程序當作一個任務,強迫孩子做的時候,孩子一般是不情願做的, 他們會趁父母不備就矇混過關, 那麼怎麼樣孩子才會做呢?把防疫中系列的程序當做一種遊戲來做, 這樣,孩子很容易融入這個遊戲中,而且假戲真做了。

疫情期間,怎樣讓孩子心甘情願地宅家中

那麼怎麼做呢?就是與孩子一起編故事, 角色扮演。病毒和抗體分別由孩子和父母來扮演。讓家中所有的人都扮演成細胞, 比如: 孩子扮演病毒, 爸爸就扮演免疫力中的抗體細胞, 媽媽扮演一般的身體細胞. 如果家裡還有爺爺奶奶之類的,他們就變成體細胞, 忙碌著, 總之,給每一個人都安排一個角色。

然後根據病毒入侵身體的原理來做這個遊戲. 告訴孩子病毒進入細胞就開始瘋狂複製自己, 人類的免疫力就相當於國家的公安部+安全部, 他們發現病毒後, 立刻調遣全身的保衛細胞進行防禦, 如果身體的保衛細胞很強大, 就能夠把病毒消滅掉, 人的病就好了, 如果身體的保衛細胞力量不夠, 打不過病毒, 那麼病毒就會把人幹掉, 人就死了。 通過這個遊戲讓孩子知道病毒是怎樣傷害身體的, 怎樣才能消滅病毒.

這樣, 孩子不僅能學到病毒的相關知識, 同時還能知道怎樣去預防它,重要的是, 當孩子知道消滅病毒最有效的藥就是自身的免疫力的時候, 孩子就會乖乖地吃各種食物了, 只要媽媽說:“這些食物能增加你的免疫力”孩子一定比任何時候都聽話, 讓他們吃什麼他們就吃什麼, 這算不算是一個額外收穫呢?

疫情期間,怎樣讓孩子心甘情願地宅家中

二、怎樣讓孩子心甘情願呆在家裡呢?兩個字“趣味”。

孩子只有在家裡感覺有趣,他才能心甘情願的待在家裡。那麼怎麼樣才能讓孩子有趣味呢? 那就是在家裡做孩子喜歡做的事情。

有條件的家庭, 如果能夠帶孩子去大自然, 最好一家人常常去大自然遊玩.

《寂靜的春天》的作者雷切爾•卡森所說的:“知識的重要性遠不及感受一半。如果信息是種子,日後可以成為知識與智慧,而感受就是沃土,種子必須在其中發芽生長。童年就是準備土壤的階段。”

中國國內的孩子“自然缺失症”非常嚴重。從孩子的心靈成長角度講,我們現在提供給孩子的知識是以認知為主的, 教育是碎片式的,不利於孩子的心靈健康成長。

無論是被稱作擁有全球最好教育的芬蘭,還是迅速崛起的日本, 以及技術發達精益求精的德國,都有一個共同點:這些發達國家的老師和父母們通常都非常注重自然教育。

經常帶孩子去公園裡、森林裡,一玩就是一整天,讓孩子自己去發現有趣的東西,在玩耍中鍛鍊孩子的觀察力和專注力。

疫情期間,怎樣讓孩子心甘情願地宅家中

好, 言歸正傳, 我們今天來談談宅在家裡的遊戲.

在這裡介紹幾款日本的遊戲。為什麼介紹日本的遊戲呢?因為日本在0-3歲這個年齡段,他們的早教做的非常的好,非常的成功,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在十七年間培養出18位諾貝爾獎得主原因.

所以日本的教育,尤其是他們的早教是值得我們家長學習和借鑑的。

在這裡重點給大家介紹0-3歲孩子的遊戲,因為三到六歲我們國內做的挺好的,那麼0-3歲是我們國內幼教方面的欠缺之處,所以我們今天重點介紹0-3歲的遊戲。

孩子在家裡有哪些趣味的遊戲?日本的低幼遊戲大多隨季節改變而不同, 現在是二月底三月初, 我們來看看3月的遊戲內容,三月份日本還比較冷, 是不能出門的,而我們呢, 是疫情的關係也不能出門兒,那麼在家裡做什麼呢?

疫情期間,怎樣讓孩子心甘情願地宅家中

1、假使你家是個女孩子,在家裡就可以與孩子一起描述春天, 想象樹發芽了, 花開了,有哪些花兒早春開放呢? 父母可以與孩子一邊想一邊畫. 一起畫各種各樣的樹葉、花,畫好後把他們剪下來, 貼在牆上, 憧憬春天. 每天想到一點加上一點, 讓這個活動成為每天必做的一件趣事.

2、假使你家是男孩兒,那麼你就可以和孩子用家裡的椅子,當小汽車開著玩,做開火車的遊戲,父母和孩子比賽看看誰開的快. 在這裡告訴父母與孩子玩耍的訣竅, 那就是父母總是要比孩子慢那麼一點點, 有些家長與孩子做遊戲總是贏孩子, 這樣挫敗了孩子對遊戲的參與積極性. 想讓孩子贏去盎然地持續喜歡與父母一起遊戲, 在心理上就要讓孩子佔那麼一點點上風, 只是一點點就可以了, 如果讓孩子有大概率的贏面, 孩子同樣會對感到厭倦的, 甚至會看不起父母. 比如玩6次遊戲, 父母最好贏1-2次, 再有一次平局, 3次讓孩子贏, 這樣孩子對勝利充滿了喜悅和成就感,這種心理像一個鉤子, 誘導孩子下次還想玩.

3、這個親子游戲男孩女孩都能做,在家裡做事非常好的,那就是表情模仿, 媽媽說表情,寶貝來模仿, 然後寶寶說表情, 換媽媽來模仿.

比如媽媽說:“寶寶做一個生氣的表情”,寶寶按照媽媽說的做. 如果寶寶做的像, 媽媽就要給寶寶一定的表揚, 鼓勵寶寶繼續做. 換做媽媽做表情時, 媽媽要故意在第一次做的不準確, 通過寶寶的指點後做正確了, 比如寶寶說:“媽媽大笑”, 媽媽就故意做成生氣的表情, 寶寶就會笑著糾正媽媽, 然後媽媽改正錯誤, 作出大笑的表情來. 這個遊戲對孩子心智的發育很有好處.

疫情期間,怎樣讓孩子心甘情願地宅家中

三、呆在家中,長期相處, 怎樣拉近孩子的心理距離呢?那就是交流——有效高頻次的交流。

讓孩子變得更聰明的不是詞彙量,而是交流。為什麼這麼說呢?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他們共同組織了一個新項目。在選擇的四到六歲的兒童為研究對象,在30多個地區。研究發現,孩子與父母交談的頻率越高,他們大腦的語言相關區域活動就越強。無論家庭收入多少,也無論父母教育程度高低。只要孩子與父母交談的頻率高,孩子的大腦活躍程度就高。談話少的孩子, 儘管是在富裕的家庭,但是, 他們語言能力和大腦反應卻較低。大腦活躍程度與兒童聽到多少詞彙無關, 但是與交流次數息息相關。父母交談更多的孩子在之後的標準化測試中能取得更好的分數。

疫情期間,怎樣讓孩子心甘情願地宅家中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文說: “父母和孩子談話可以影響孩子大腦的生物是成長.”

得出這一結論的依據是,孩子是社交型學習者,他們喜歡從與他們有關係並讓他們感到安全的人身上學習。

從嬰兒的學習方式就可以觀察到這一點,嬰兒除了從環境中學習,其認知語言發展都是從父母那兒學來的。交談不僅能促進親子關係,也能促進孩子的社交能力,交談具有一種強大的驅動力,讓孩子多方面能力同時發展。所以,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詞彙量,而是父母與孩子交流的方式。交流能拉近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心理距離,同時還能讓孩子的大腦發育的更好, 讓孩子更聰明。交談還能促進親子關係,和孩子的社交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