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大家如何理解“慈母多敗兒”這句話?

蔚藍天空5426


人們常說慈母多敗兒,這句話太絕對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但是有一點很肯定,母親寵溺孩子,縱容孩子,這必定是敗兒。

身邊也這樣的案例,母親溺愛自己的孩子,處處順著他,無論好壞。孩子做錯了,不但不批評教育,反倒袒護。結果孩子長大後,淨是惹事,誤入歧途,不聽教誨,不知回頭是岸。

其實在現實中,慈母懷裡的孩子,還是有很多成人的,並不是全是敗兒。

慈母,在我看來,她們對待孩子既有父親的嚴厲,又有母親的慈祥,既有父親的理智,也有母親的感性。往往她們教育孩子更有方法,思想教育更加全面。以思想教育為主,杜絕“武力”教育。畢竟打出來的孩子太多都很頑皮。

所以說,並不是說慈母多敗兒,關鍵還是得看教育方法。


解憂糖


古話自有道理。

鼓勵父母和孩子做朋友,但也要讓其懂得尊卑有別。

在我們村,我家鄰居家有三個男孩,其中有一對是雙胞胎。平時都是女人自己在家帶孩子,男人常年在外打工掙錢。女人的教育基本靠吼,經常在我們家就聽得清清楚楚。

女人說溫柔根本不行,特別是倆熊孩子天天氣人,只能靠吼,時間長了這招也很管用。

女人說前幾年小學時,老師讓用“兇惡”一詞造句,別的同學都說動物園裡的老虎、獅子啊很兇惡,結果她兒子卻寫下了:我的媽媽很兇惡。



女人雖然經常發火,不過也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經常輔導倆孩子寫作業、看課外書。如今,他們的大兒子已經上了大學,倆小兒子也在上初中。

目前來看,女人的教育還是比較成功的,雖然她也算不上慈母。因為我每次回家都能見到他們兄弟幾個,雖然有時偶爾還會比較調皮搗蛋,不過整體都非常懂禮貌,他們也都比較聽媽媽的話,至少對自己的媽媽是敬畏有加的。



文學史上,“慈母多敗兒”的典型人物當屬薛蟠。

作為家境優渥的公子哥,父親早逝,薛蟠在母親的呵護寵愛下長大,仗勢欺人,遊手好閒,無惡不作,即便如此,薛姨媽依然把他當成寶貝一樣寵著。

薛蟠打死了人,沒關係,找人花錢就行。也就是在母親一次次的縱容之下,薛蟠才越來越目無王法,無法無天。

薛蟠驕橫跋扈,和薛姨媽長期的“慈”有很大關係。薛蟠的種種行徑表明,薛家的前途早晚得葬送他手中。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千萬不要讓過度的“慈”嬌慣並毀了孩子的一生。在當今社會,基本上家家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皇帝,“慈母多敗兒”依然具有警示意義。


Hi決明子


慈母 就是不打不不罵不教育,反而讓自己的孩子就像溫箱裡的小寶寶一樣,怕哭怕鬧,時刻拴在身邊。原本在能夠獨立做事的時候乖乖學會,卻要由自己媽媽一手操控。就像之前我隔壁那母子一樣,他們開了一家小賣部,但是是老媽帶著二十多歲的兒子做,兒子不會,不學,媽媽還請人教他兒子做生意。最後,錢別人賺走了,兒子還是那樣,什麼都不會。


興文的美女姐姐


慈母多敗兒這句話不好聽,但從教育上卻實如此。三字經上有這麼兩句難忘的話:子不學,斷機柱。意思是有一母親在織布,孩子不學在旁邊玩,母親用剪刀當場把線絞斷,然後教育孩子為什麼讓你讀書?如果你不學就像這剪刀剪線跟你斷絕關係,後來她兒子考進朝中做了官。

嬌子如殺子,女人總認為是自己身上掉下肉百般嬌慣,使孩子從小花錢揮霍無度的習慣,大了只會敗家都是母親慣的。農村有幾兄妹的,母親偏向哪一個這個反而不成材,而是任性獨霸家產的野心。凡事被父母雎不起的,在弟兄當中混的最好。慈母心出發點是好的,但忽視了人寄以生存的依賴性,往往與自己的心願適得其反。雞餵飽了不找食,人吃飽了想歪點子,這與他母親的善良嬌子無方,才使兒子不求上進心欲獨霸家產,即人們說的敗家仔。自古就有國怕出奸賊,家怕出敗家仔,出奸賊國亡,出敗家仔家業衰。知飢寒才知取上進,身在福中不知福。蜜糖吃多了是苦的,所以人思想上有了退化變質。

寒布衣天下學士功名祿,富跨弟子即人們說的浪蕩公子,也正是享受著腐化生活,能有上進心嗎?鋼鐵是怎麼煉成的?那就是熔火中千錘百煉,才成為一塊優秀鋼材。凡事用黃金打造自己,只能說沒韌性不會長久,只有韌勁的人才有立足之本。


北極寒冰16


“慈母多敗兒”中“慈母”的意思並不是母親對孩子的疼愛和關心,而是“溺愛”的意思,但是真正明白這句話意思的人卻很少。

慈母多敗兒,女性一般都比較感性、心軟,特別是當了媽媽之後,女人很容易就會母愛氾濫,寵兒無度。只要孩子開心,想要天上的星星媽媽就會想方設法的去為孩子摘,這無節制的愛使孩子更肆無忌憚的去放肆,長大後甚至去犯罪。


網上曾有這麼一個視頻:一位孩子在超市推著購物車一直撞前面的男生,男生第一次用手勢示意孩子不要再撞,但該孩子居然笑著繼續撞他,男生用眼神示意了一下站在孩子身後的媽媽,令人想不到的是該孩子媽媽默許了孩子的做法,保持沉默,孩子繼續剛剛的動作,這時男生很生氣的反推了一下購物車,孩子摔倒在地,他媽媽立即攙起孩子,並瞪了一下男生,孩子起來後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覺得好玩,繼續用車撞男生,男生二話不說拿起購物車的牛奶倒在孩子頭上。男生這一舉措不僅沒有引起公憤。反而收穫了很多人的贊,用網友的話來說就是,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憑什麼要讓著你?


該父母在孩子放錯的時候不僅沒有第一時間的制止住孩子的行為,反而放任孩子,默許孩子,這無疑就是變相的鼓勵孩子繼續放錯,這樣的孩子沒有放錯意識,以後就會有可能對自己父母大打出手!


無獨有偶,很多父母覺得孩子還小,就把孩子捧上天,孩子想要什麼就給孩子買;孩子不想做什麼,父母就替孩子包辦一切;孩子一受點小傷就緊張兮兮,大動干戈;孩子一哭一鬧就唯孩子是從;孩子一犯錯,第一時間怪對方,袒護自己的孩子等等而且更無下限的是當孩子長大後在父母身上得不到滿足時,對父母大打出手,這時父母不僅沒意識到錯誤,反而怪自己沒能力滿足孩子,聽得不由讓人寒心,孩子的悲劇其實就是一個家庭的悲劇。


所以父母可以適度寵孩子,但是不要太輕易地就答應孩子的需求,也不要讓孩子成為主導去支配你。該狠心的時候還是要狠心,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罪,承擔起他們自己的責任。父母總不能保護孩子一輩子,況且哪個孩子不是他們父母的心頭肉,所以憑什麼人家要讓著你孩子呢?


至尚學邦


蘇秦小哥帶你走進慈母多敗兒:

古語說,“慈母多敗兒”。聯想到我們身邊的許多案例,就會發現,這句話還真的有幾分道理。

《後漢書.仇覽傳》中,有一個“孤犢觸乳,驕子罵母”的故事,講的就是古代有一個人因為是獨子,一直受到母親的嬌慣,但他由撒嬌而頂嘴,由頂嘴而罵母親,最後竟發展為打母親。一天他見一隻母牛的奶子鮮血淋淋,原來是被小牛犄角觸傷了,聽見別人說“牛是畜生,可是有的人連畜生都不如。”發現大夥是在說他,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最後才改正了自己的行為。


  

還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就是《紅樓夢》中的薛蟠,由於他幼年喪父,寡母看他是孤根獨種,從小對他百般溺愛、縱容,從而導致他遊手好閒,成為敗家子。

  這些,都說明了溺愛對孩子造成的巨大危害。那麼,什麼是溺愛呢?

  所謂溺愛,即不管對錯,都由著孩子的性子來,一味慣著孩子。那麼,有哪些行為比較明顯地反映出父母對孩子的溺愛呢?


  首先,包辦負責孩子所有事情。這裡的包辦負責,主要表現為:父母把孩子的衣食住行完全安排好,不需要孩子自己動手,養成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同時,完全阻斷孩子的選擇權,由父母決定孩子的去向意願。

  第二,對孩子袒護過度,也是溺愛孩子的表現。父母呵護孩子,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如果錯誤是孩子自身造成的,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應該由孩子自己來負責,但有好多父母偏偏不這樣。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李天一強姦案,夢鴿女士的做法,就是典型的袒護孩子的表現。

  另外,溺愛孩子還體現在孩子的特殊待遇上。不管什麼好吃的,首先都給孩子吃;家裡有好玩的,也是先給孩子玩。長期下來,會讓孩子習以為常,從而養成自我中心的壞毛病。

溺愛有毒,溺愛不是有形的物質,為何說它有毒呢?其實指的就是溺愛這種行為如同毒品一般,給孩子帶來的只有無窮盡的壞處而沒有好處。而美國父母,在寵愛孩子上,就有自己的原則。

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在踢足球的過程中不小心摔倒了,劃破了皮。一位中國媽媽走過來心疼地說:“孩子我們回家,媽媽給你敷藥,這個足球,把寶貝弄傷了,真是個壞足球!”孩子乖巧地點了點頭。而旁邊的美國媽媽,則表示不同意中國媽媽的看法,她告訴中國媽媽說:“應該關心他並且告訴他防守的方法,讓他下回不再犯同樣的錯誤,而不是責怪足球!”很顯然,美國媽媽的做法更加科學;而中國媽媽的做法,將孩子自己的過錯,怪罪到足球的身上,顯然屬於一種推卸責任的做法,這樣只會讓孩子形成不正確的責任觀。

而且懶惰是人類的天性,大多數人在童年時都無法約束自己,這時,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引導者,去規範去糾正我們,這就是我們的父母。這裡的慈母不是慈祥的意思而是慈善、心軟的意思,對孩子縱容不管。

蘇秦小哥寄語:現在很多青少年犯罪者大都是單親或者父母離異或者外出打工,父母不管孩子,使之偏離正道。因此說“慈母多敗兒”


一帆風順萬事如意


“護犢子” 這是媽媽們天生的症狀。我家孩子三歲正式調皮的時候,媽媽每一次跟孩子的“溝通”都非常完美,但是到最後的結果還是,我以暴制暴給降住了。但是孩子會拿出殺手鐧“大哭”以示抗議。這個時候媽媽就該登場了。“一個三歲的孩子,你想要多聽話”“你三歲的時候有你孩子聽話嘛”“意思一下不就行了,你還準備下狠手打啊” 慈母是否敗兒?理性的“護犢子”可以接收,但是往往母親在聽到或看到兒女受委屈時,會馬上喪失理性。會用“以毒攻毒”的方式加入戰鬥,最終取得“勝利” 。然而那些讓世人仰視的人群裡,那個母親扮演了“慈母”的角色。


低頭談是啡


"慈母多敗兒",慈母心慈手軟,不捨得嚴加管教兒女,因此:兒女長大後,不受約束,造成不可彌補的後果。

母親是該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教育兒女的時候,一定要象老師那樣教育孩子,不要放縱孩子的不正確行為。

從前農村有一句老話叫: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管不成器。但是有的孩子就不一樣,屬於君子自重型的。

不捨得管教孩子,必定敗在兒女的手上,因為:有些孩子長大後,不適應社會,找不上工作,始終當起了"啃老族",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人,從小看苗,教育出一個好苗子,全家受益,借《母親節》這個大好日子、和做母親的說過實在話:孩子就是從小、讓他(她)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長大後,無論學業或者走向社會,保證是個有理想的人才。



春華745944080186


首先,“慈母多敗兒”並不是一旦發現了孩子長大不成器就將這句話用來責怪孩子的母親的一句話,“多”指的是大多而並非全部,“慈母”也並非完全是母親,有時候也可能是“慈父”,當然一般而言父母管教孩子,父親是黑臉,父愛如山,比較嚴厲,母親是白臉,母愛如水,比較親和,所以一般多數是“慈母”。

首先我們分析下“慈母”的意思,然後再去分析為什麼多敗兒,“慈母”,一般都是對孩子比較關愛,比較擔心孩子受挫折,看不得孩子受傷害,女性心本柔弱,看到孩子受傷害受挫折總覺得孩子還小不應該承擔這些。

女性本柔,為母則剛,所以總是想為孩子把這些風雨扛在肩上,孩子不是一天長大的,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覺得孩子還沒大呢,總想幫助孩子去承擔,就比如現在的父母接孩子放學,每次一見面就把孩子的書包扛在自己的身上,在外忙碌也惦記著孩子在家有沒有吃好飯,孩子衣服髒了總想幫助他洗了,特別是現在孩子的學業壓力越來越大,父母總想把孩子除了學習以外生活的瑣事全都放在自己身上去處理不讓孩子接觸。

“依賴感”是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問題,正是由於父母的關愛,甚至是溺愛,讓孩子從小就產生了依賴感,而父母又喜歡孩子這種依賴感,總感覺自己能為孩子多做點什麼,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事事都想讓孩子依賴著自己,孩子越是這麼依賴,越是什麼都不想自己去完成,“獨立”是孩子總想去做但是並沒有能力去做的一件事,孩子總想有獨立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卻又沒有能力去承擔獨立需要的責任。

“過渡依賴”和“缺乏獨立能力”讓孩子成長為巨嬰,往往這樣的孩子在成年以後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在父母還在世的時候什麼也想讓父母為自己辦好,我們見過很多報道,名校的學生積攢臭衣服臭襪子每週帶回家給父母洗完再拿回來,畢業了找工作碰壁回家父母安慰又在家裡荒廢幾年,找工作完全靠著家裡四處求人打聽,結婚了指望父母拿錢買了房子還要買車還要帶孩子還要做飯,可能不到父母老去的那一天,不到父母不在世的那一天,這些“巨嬰”永遠也不會覺得自己該完全獨立了,而這樣的“巨嬰”,又怎能指望他去成才,去闖出成就呢?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其實並非窮人家庭沒有慈母,只是生活的艱苦允許不了窮人家庭過多照顧孩子,所以一般孩子都比較容易自立,當然也不排除個例,所以慈母也要把控一個度,母鷹把小鷹推下山崖才會學會飛翔,蒲公英讓種子自由飛翔才會獲得更多發育的機會,慈母也要懂得,讓孩子在適當的機會去自立面對世界,孩子終究要長大,“依賴感”的確慢慢要減少,不放手不會見到長成的輝煌!慈母雖好,可生活還是要交給孩子自己去慢慢長大!



無雙灬四爺


慈母就是把孩子照顧得特別好,為孩子想得很周到。

我們認真想想就會覺得慈母多敗兒是非常有道理的。

首先,一個媽媽什麼都為孩子做了,那孩子自然就不需要做了,久而久之就沒有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很多媽媽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媽媽,但對孩子真的是一種災難,因為獨立能力太差,照顧自己的能力太弱,離開媽媽後就會非常不適應。嚴重影響生活和心理健康。

其次,我們生養孩子是為了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孩子將來是要去適應整個社會的,做媽媽的應該多去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獨立生活能力。你都替孩子做好了,還怎麼讓孩子學會呢?

最後,慈母大多很溫和,不太可能去打罵孩子的,大多會順從孩子,換句話說就是太寵孩子,大家都知道寵兒如殺兒,意思都是一樣,做媽媽的應該把自己所懂得的能力教給孩子,而不是順從孩子,替孩子去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