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遂宁:政策护航重民生 生猪产业稳步走

自中、省部署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以来,遂宁立足当前恢复生产保供给,着眼长远转变方式促转型,强化责任落实,加大政策扶持,加强科技支撑,推动构建生猪产业发展新格局,更好地满足居民猪肉消费需求,促进全市生猪产业绿色高质量健康发展。

强化要素保障企业引得进留得下能发展

齐全农牧集团智能化无抗生猪产业化项目于去年落户安居,将建设年存栏5000头智能化全生态立体式种猪繁育场1个,建设2个无抗绿色生猪育肥基地,年出栏育肥猪8万头,同步建设1个年产2万吨有机肥厂,种植青花椒和有机水稻,实现种养结合。

除安居外,其他地方也加快招大引强步伐。我市引进了温氏、东方希望、正邦等国内大型养殖集团和本地齐全、高金、南大等龙头企业发展生猪养殖。预计2020年底我市将新增能繁母猪5万头以上,新增商品猪出栏60万头。

为让龙头企业引得进、留得下、能发展,我市用足现有用地政策,预留充足产业发展空间。利用国土“三调”和乡村规划编制机遇,在保障基本农田总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调整国土空间规划、调编养殖用地,优先保证生猪养殖用地需求。落实生猪规模养殖环评政策,对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下的建设项目执行环评备案管理,5000头以上的实行环评告知承诺制。

“到2020年底,全市生猪出栏340万头,2021年恢复到常年水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好全省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九条措施及促进恢复生猪生产八条举措,促进全市生猪产业绿色高质量健康发展。

政策扶持不断生猪养殖拿奖励有支持

去年,高金公司、齐全农牧集团、普升农业“干得好拿奖励”,分别获得省级畜禽核心育种场奖励资金支持。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级财政安排资金800万元,对因病扑杀死亡的生猪给予一定补偿。对2020年底前完成新建、改扩建的种猪场、规模猪场、禁养区内异地重建场等给予支持。市级财政安排资金500万元,对恢复生猪生产和动物防疫进行支持。

我市还开通“生猪贷款绿色通道”,发放“农银担”贷款3.1亿元,涉及养殖企业458家;银行机构发放贷款10.75亿元,涉及生猪产业各环节贷款户5018户。落实生猪保险政策,2019年承保生猪数量209.4027万头,已决赔款1.3049亿元,赔付率达97.4%。

调控防控不误保障生猪产品质量数量

我市严格执行生猪调运规定,市、县(市、区)分别成立种猪、仔猪协调调运办公室,建立种猪场、商品仔猪繁育场名录台账,严格实施“点对点”调运审批备案,确保调运畅通有序。

我市启动应急储备,加强生猪产销监测和市场调控,及时分析市场形势,发布预警。及时启动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2019年4、5月及8-11月我市达到了启动条件,对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共112万人次,发放金额3300万元。

在做好非洲猪瘟防控的同时,我市还加大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积极开展疫病防控技术培训和分类指导。建立市、县(市、区)疫病检测机构,加大疫病检测力度。严格执行动物检疫规程,无违规出证和无正当理由拒绝检疫出证情况发生。

我市健全现代生猪流通体系,加强屠宰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健全完善屠宰企业准入管理机制,开展生猪屠宰标准化创建,严格实施生猪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自检和驻场官方兽医监管,引导建立“中心屠宰场集中屠宰、乡镇分销配送”模式。集中开展生猪及产品全覆盖拉网排查,养殖场、生猪屠宰场(户)检查面达到100%,运输车辆和贩运户备案监管率达到100%。 (全媒体记者 侯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