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全國2000多家協和,深圳也有一家,是李逵還是李鬼?

醫院,作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炮火一線”,與之相關的話題在最近總是格外受人關注。


就在2月26日,天眼查通過新浪微博發佈稱,“全國2000多家協和醫院,只有3家是‘真協和’”,將人們再熟悉不過的“協和”二字推上熱議聚光燈下。


其中,天眼查認證的三家“真協和”分別是:


  •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即俗稱的北京協和)
  •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即俗稱的武漢協和)
  •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即俗稱的福州協和)


全國2000多家協和,深圳也有一家,是李逵還是李鬼?

(微博截圖)

該條微博評論裡有網友提及,在深圳也有一家名稱裡含有“協和”的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這家醫院到底是“李逵”還是“李鬼”?醫療水平是否可信?深圳衛視&壹深圳記者首先查閱了該院的官方網站。


根據官網簡介顯示,該醫院是深圳市第四家三甲醫院。現名為深圳市南山區人民醫院,2004年增名為“深圳市第六人民醫院”。2009年9月,醫院與華中科技大學協和醫院(即武漢協和醫院)正式簽署技術合作協議,在醫教研管各方面建立了緊密合作關係,並正式掛牌“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


根據協議,武漢協和醫院常年派駐8-10名專家駐點南山,為深圳市民提供近在咫尺的國內一流醫療服務。對此,記者發現,相關交流動態在官網上均有資料可循,涵蓋學科包括了腫瘤科、心胸外科、耳鼻喉科、皮膚科、中醫(風溼)科等等。


全國2000多家協和,深圳也有一家,是李逵還是李鬼?

與武漢協和醫院的合作還助力了協和深圳醫院獲評三甲。在廣東省2010年啟動三甲醫院評審中,南山醫院成為深圳市,同時也是廣東省第一家通過評審的區級三甲醫院。2016年,醫院又順利通過三甲複審,成為深圳市第一家按照國家等級醫院評審新標準評審通過的三甲醫院。


依照國內現行的《醫院分級管理辦法》,三甲是內地對醫院劃分等級中的最高級別。獲評三甲,也意味著該醫院的醫療服務與管理、醫療質量與安全達到了一定的高水平。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的“協和們”


疫情當前,代表著國內高水平醫療服務的三家“真協和”,成為了抗擊新冠肺炎的中堅力量。


在疫情最為危急的武漢,武漢協和醫院一直處在抗疫最前沿,是最早拿出2個院區作為重症患者收治的定點醫院。據醫院黨委書記張玉2月24日與央視《今日關注》欄目連線時介紹,截至當時醫院共有新冠肺炎救治床位1866張,累計收治2454人。


在北京,大年初一當天,北京協和醫院就在3小時內集結了第一批醫療隊馳援武漢。隨後,全國各地醫療隊陸續奔赴湖北,形成一場抗疫“大會師”。外界評價,“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中國醫療界的精銳部隊一齊出動,給武漢抗疫注入“硬核力量”。


在福州,福建協和醫院作為定點醫院,僅用48小時就完成了病房改造,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2月13日,醫院又派出了139人組成的整建制醫療隊出征支援湖北。


而在深圳,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也在戰“疫”的最前線奮鬥著。


1月24日,醫院為應對此次疫情,特地改擴建新的發熱門診和留觀病區,配置病原體採樣室和檢驗室。其中,院內的感染二區目前已經收治了近400名留觀患者。


全國2000多家協和,深圳也有一家,是李逵還是李鬼?

與此同時,協和深圳醫院還承擔著大量的社區篩查工作。自2月14日起,醫院每天派5組採樣流調小分隊,進入社區和集中隔離的酒店,對轄區內新增的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者做核酸咽拭子採樣和流行病學調查,並及時給密切接觸者做肺部CT。目前,醫院每天完成的咽拭子採樣和流調數量約200人左右。


全國2000多家協和,深圳也有一家,是李逵還是李鬼?

(本圖中間為李多雲)

值得一提的是,2月9日,深圳首批援鄂醫療隊集結出徵,其中就有一名來自協和深圳醫院感染科的醫生——李多雲。目前她正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內開展救治工作。


三家“真協和”以外,全國難道盡是“李鬼”?


在天眼查以“協和醫院”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可以得到2038個結果。而在篩去非醫療單位、曾用名等情況以後,大致可以整理出560家名稱含有“協和”二字的醫院或醫療機構。


除了三家“真協和”以外,其餘名稱帶“協和”的醫療單位都是不可信、不靠譜的“莆田系”嗎?


其實也不盡然。


從機構類型來看,在這些“協和醫院”中,部分是正規醫院,屬於事業單位或社會組織,由當地衛生局或衛計委主管,例如秦皇島協和醫院、定州協和醫院等。但仍有不少為企業,共計347家。


在天眼查上的“協和醫院”中,不少醫院的經營範圍為全科。有8家美容整形醫院用“協和”命名,部分腸胃、肛腸、癲癇、男科、婦科等專科醫院,也在用“協和”命名。可以說,“協和”這一名號在醫療機構中,得到了相當廣泛的應用。


溯源誰都想搭便車的“協和”二字,究竟從何而來?


去年一度成為網紅爆款的“協和維E乳”經歷多番翻轉,讓人們重新審視了“協和”二字背後的真與假。為什麼這些“協和”都能夠通過註冊?“協和”二字到底從何而來?


若是追溯三家正牌協和醫院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三家醫院之間其實也絕非同源,甚至可以說“花開三葉,各表一枝”


其中,北京協和得名於它的前身協和醫學堂(the United Medical College)。


“武漢協和”二字則源自漢口兩家本地教會醫院合併,得名漢口協和醫院(Hankow Union Hospital)。


“福州協和”的溯源也與武漢類似,前身是多家醫院合併而成的“Union Hospital”。


從這些醫院的歷史溯源來看,“協和”的本意為“聯合”或者“團結”(United)之意,譯成“協和”很雅緻。雖無交叉,但皆取“協和”之義,與其說是一種歷史巧合,更接近人類共識。


而從商標註冊的角度來看,以歷史最為悠久的北京協和醫院來說,該醫院的註冊商標是“北京協和醫院”,並非“協和”或“協和醫院”。這就導致“北京協和醫院”雖然是商標,對其他協和醫院的註冊並無影響。事實上,在中國商標網的備案裡,含有“協和”二字的商標名稱多達900個,其中許多都與醫藥、醫美產品有關。


參考文章:

  1. 南京大學於帆、黃雯、丁浸哲《我們查到560家協和醫院》
  2. 瞭望智庫《中國真正的“協和”都有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