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個人IP打造最全操作指南

個人IP打造最全操作指南

本文共計7001字,個人品牌的核心在於“內容”。

個人品牌的核心在於“內容”“價值”,而為一大堆無用的title。

“個人品牌”,這四個詞,相信所在人都並不陌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人品牌與價值。

但是個人品牌的影響力大小,就在於是否運用“內容媒體“”短視頻“去放大,2020年開始,智遠認為,個人品牌市場將會快速的爆發。

KOL,KOC當興,這些意見領袖是各大品牌與用戶之間的“紐帶”,覆蓋自己的粉絲群,用戶,通過種草,推薦的形式去引導品牌銷售,形成背書等。

目前個人品牌已經形成了“標準”的商業化形態,比如MCN公司,獨特一流的定位,內容產出,包裝,孵化一條龍服務,可以讓一個有基因的人網紅快速的在自媒體平臺崛起。

但是對於職場很多普通人,

如何將自己的”價值放大“,在垂直的崗位,“領域上”增加權重,建立同行之間的壁壘,提高競爭力,是很多人需要重視的問題。

智遠認為,打造“素人個人品牌”值得學習,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給“讀者”帶來一些獨立的思考。


個人IP打造最全操作指南

01.為什麼要做個人品牌?

在互聯網的今天,個人品牌是”能力的放大器“,鮮明獨特的個人品牌可以讓我們在職場中脫穎而出,可以倍速成長,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CEO,我們應該重視自己的價值,智遠認為做個人品牌有3個方面的好處:

  • 1.個人品牌是一種知名度和認可度,讓目標受眾瞭解自己,實現高效率的營銷轉化。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你正在找工作,如果自己在行業裡面小有名氣,就會有更多公司主動找你,快速的拿到自己想要的offer。

如果在垂直領域沒有名氣,那自己就要通過各種招聘網站,APP,熟人介紹等一家一家的去找,然後還要等別人篩選後,約你,甚至在面試過程中,不斷的接受層層的拷問。

如果你是一個初期創業者,假如在行業裡面自己有一定的個人品牌影響力,或者創業有過不一樣的閃光點,讓行業大佬和投資人都自己有一定了解,

這樣對自己項目的融資,就會有一定的幫助,能加速融資的進度。

同樣,作為一個初期創業者,假設自己沒有個人品牌,那麼可能就要面對”製作商業計劃書“,一家一家投自己的BP,約見,然後還要等著資本篩選後,登門拜訪做路演。

  • 2.個人品牌是個人信譽和口碑,有助於我們獲取別人的信任,快速達成目標。

假設你想在某個領域的創業CEO,在創業初期想找到合適的人才”,如果你在公共的圈子裡面有口皆碑,那麼個人品牌就有利於自己更快的找到”需要的人才“,個人品牌對自己,對早期項目,起到了放大的作用。

如果自己沒有個人品牌,那麼意味著別人對你陌生,對項目陌生,沒有直接的信任感,所以存在很大的防備心理,需要各方面去考究。

個人IP打造最全操作指南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 3.個人品牌有助於我們提高議價,提高談判交易的籌碼,為自己增值。

個人品牌就是讓別人能夠更快地去了解你,認知你,同時提高自己的談判和交易籌碼,因為品牌也是一種實力和影響力。

本質上,無論是找工作還是找合作伙伴,又或者是創業,都需要相對應的“籌碼”,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

美國有一個著名的公司曾經做過一個調查,他們的人員訪問了500多名專業人士和專業人士的服務對象。

結果發現:對於相同的服務,有國際級個人品牌的專業人士的收費比沒有明確個人品牌的專業人士高14倍。

行業領軍人物的收費比無明確個人品牌的專業人士高8倍以上,在地區小有名氣的專業人士也比無明確品牌的專業人士多收取4倍的費用。

按照需求量而說:行業領軍人物的客戶需求量比無明確品牌的專業人士高4倍,在地區小有名氣的專業人士的客戶量需求比無明確個人品牌的專業人士高2倍。也就是說明:

如果一個沒有聲望的專業人士有1000名客戶,行業領軍人物不但可以多收取8倍的費用。他的客戶量會更多,所以說打造個人品牌非常的重要。

  • 4.個人品牌可以讓更多的素人,成為KOL,KOC,滿足低成本創業逆襲。

打開各大短視頻網站,自媒體網站,微博等,可以看到各種加V的博主,這些都是素人從0-1不斷產出內容,一步一步成為垂直行業中的影響力人物。

比如抖音的:“代古拉”,快手的“散打哥”,各大平臺的賦能,普通用戶只需要找到自己“擅長的技能”,把自己的優勢不斷的展現和放大,就可以吸引更多粉絲用戶的關注。

從而走向社群化,甚至於“付費會員制”,最後“接廣告投放”,“帶貨”,品牌站臺代言等,不僅僅收穫到了“金錢”,同時也讓更多素人成功逆襲。


個人IP打造最全操作指南

02.3個方法做“定位”標籤

我遇到的很多職場人,在做個人品牌的時候,都會非常的猶豫,他們猶豫什麼?通常的答案是:“不想給自己定位”。

很多人認為定位就是“自我設限”,會把自己垂直在“這個坑位中”,而無法跳出,萬一哪天自己不做這個工種了,又需要重新定位,其實這樣理解是錯誤的。

在做個人品牌定位的時候,我們只是初步的找到自己當下階段,當下職位以及從事行業裡面自己的一個狀態,而每年的成長,內容的輸出,只會讓自己在這個環境下更高。

個人IP打造最全操作指南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1.以興趣為主的定位標籤。

定位可以是自己專業的,也可以是自己的特長,自己的愛好,這決定了自己個人品牌之路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也有人身兼數職,把自己定位成“斜槓青年”。

其實說白了定位的本質就是給自己做“個人標籤”,從這個個人標籤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行業,以及在這個行業的段位,總之,定位越清晰,來找你合作的人就會越精準。

比如自己喜歡“美妝”,你可以把自己定義成一個“美妝博主”,通過各大平臺輸出美妝相關的圖文,短視頻,音頻等。

2.以身份為主的定位標籤。

以身份為主的定位,目前在各大平臺可以看到,很多的博主認證加V,通過自己的名片,認證自己的職業,這就叫以身份為主的定位。

頭條號上的“延參法師”,定位認證標籤為“佛學文化學者,作家”。

李奇斌,頭條號上認證的是:”中國烹飪大師,中國飯店協會青年名廚委主席“,還有,海外美食專欄作家冰倩,定位認證:美食專欄作家等。

3.以“領域為主”的定位標籤。

以領域為主的定位,是做自媒體的首選,可能在做“個人IP”上有所弱化,當然也有的個人IP運用自己的名字,來做領域的定位。

比如你看微博上那些綜藝大V:趣味搞笑,留幾手,曾小賢,旅行廚男,劉半仙解說,老司機等。

這些不用自己名字直接命名的博主稱之為“自媒體”,他們專注於切一個領域,通過一個大號在領域做起來後做商業化變現,也是早期做自媒體人的首選,不過現在還是用“個人名字”,直接命名的居多。


個人IP打造最全操作指南

03.梳理自己的知識結構

首先,當自己前面兩個部分已經思考完畢,那麼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思考“我都會什麼”“我缺少什麼”“我需要補充什麼“,我要輸出什麼”。

個人品牌初期建設要靠”內容的輸出“,而”內容“是最重要的部分。

如何梳理自己的知識結構,智遠總結為5個方面:

1.收集自己專業知識點

2.整理專業知識點

3.思考學科裡面有哪些東西

4.如何建立完善的框架

5.按照框架補充內容

  • 1.收集自己專業知識點

簡單來說,就是:“我會什麼”

,比如你是一個產品經理,那麼你肯定會”畫產品圖“,如果你是一個運營總監,你肯定在“運營”上面有所深造。

如果你是一個“歌手”,那麼你的才藝肯定是“唱歌”,如果你是一名主持人,那麼你的“口才一定很好”。

  • 2.整理專業知識點

好多人思考完我會什麼之後,就開始“奮發圖強”的去創造內容了,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

你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得到,視頻網站,博客,社區等各種途徑獲取知識,然後結合自己會的內容,把相關的收集起來進行整理,但是我提倡是先看在收藏,而不是收藏了等有空再去看。

不然就會造成收藏欄裡面發現收藏了一大堆而不知道看哪個,最後哪個都不看了,(前期第一步,我建議可以圍繞自己的專業,去收集)。

整理知識是為輸出做準備的,在整理的過程中自己已經有了定位的思考,標籤的思考,會建立自己的知識分區,將自己認為相似的知識進行歸成為一類,慢慢的自己也會將知識庫變得更加豐富。

個人IP打造最全操作指南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 3.庫裡面有哪些東西

比如自己定位是一個“職場的博主”,那麼自己無論是從短視頻,還是音頻,還是圖文創作肯定是圍繞“職場為主”,那麼職場這個學科裡面肯定有不少的內容。

比如:如何升職,如何溝通,銷售的技巧,如果開會,如果分析問題,如何覆盤工作等等,這些都是可以成為一個完整的結構。

  • 4.如何建立完善的框架

搭建框架就好比”魚骨模型“,顧名思義,我要輸出哪些內容突出我的價值,肯定是垂直在一個領域,一個學科上面下功夫,那麼這個學科,肯定是在體系化的.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智遠公眾號”,我把自己標籤定義為:“每天30分鐘獨立思考,陪你一起成長”,而菜單欄就兩門學科,一科是“品牌”的,一科是“成長”的。

這樣的話,我在輸出任何內容的時候,就會圍繞著兩個方面去撰寫,比如品牌的,裡面肯定包含“品牌定位,品牌營銷,市場的工作,PR的工作,媒介的工作”等等一切。

比如,我寫個人成長的,那麼可以看到,我所有個人成長的文章,都是連載形式呈現的,每一期基本都是一個話題,這樣時間久了,就會形成一個大的“學科”,以後這個學科,我也可以把它錄製為音頻,PPT,書籍等。

都方便於自己去做垂直的傳播,讓別人清晰的知道自己是誰,自己做什麼的。智遠見到較多個人品牌的定位沒有梳理好自己的知識結構,而“分發式的輸出”。

今天發“這個內容”,明天發那個“領域的內容”,無法聚焦,最後把自己弄的自己都不知道要往哪個方向發展,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事情,公眾號有定位,知識體系同樣也有定位,個人品牌的輸出也是要有清晰的定位。

個人IP打造最全操作指南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 5.按照框架補充內容

在整個的知識結構梳理的過程中,自己就知道哪些是自己掌握瞭解的,哪些是自己不清晰的,然後就可以花時間去補充自己不瞭解的專業知識,漸漸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在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之後,你在自己定位領域,就可以做的很專業,知識體系就像是一張網,而打造個人IP也是學習的過程,學習的過程就像是給這張網空隙編制細一點。

自己的最終目的就是打造個人品牌的同時,梳理自己的知識體系,形成輸出,成為自己的專業知識。


個人IP打造最全操作指南

04.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臺

其實個人品牌的本質就是內容+平臺,內容不僅僅是文章,文字的表達,也包含了短視頻,朋友圈,微博,電視等等。

如果自己要擴大IP的影響力,自己的個人品牌內容如何依靠更多的平臺進行分發。

如何最大化獲取更多的關注,流量,都在於平臺的選擇,和內容的運營上面,選擇什麼樣的平臺,決定了個人品牌的影響力的大小。

個人IP打造最全操作指南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 自媒體內容的平臺有哪些?

頭條號坐擁有上億的用戶群體,而且每日的活躍用戶也是千萬級,這麼大的流量窪地,誰不想在上面分一杯羹呢?

目前申請的方式非常的簡單,只需要手機號就可以註冊,並且官方給予內容創作者一些“扶持”,比如青雲計劃,不定期的話題打榜等。

智遠建議,如果您是一個職場人想做個人內容IP,有幾個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是定位要清晰,針對領域的做內容輸出,其次是儘可能做原創,不要抄襲做偽原創,再者是有規律的做輸出,不要今天寫,明天不寫。

這個是百度旗下的產品矩陣,申請方式相對比較簡單,搜索百家號註冊即可,內容的分發也是同樣,儘可能堅持原創,智遠基本都是一篇文章多個平臺分發。

百家的活動相對來說比較多,大V扶持,話題參與,內容帶貨,評論流量傾斜等,並且自己堅持輸出久了,百度會給予個人IP名片的聚焦,直接通過百度搜索可以搜出來自己的號,優先排名。

搜狐,知乎,一點資訊等這些平臺分發內容的目的就是為了給自己個人品牌做“關鍵詞”,內容各渠道輸出的多了,也就意味著全網“關鍵詞”比較多。

這樣別人在網絡上“一搜索你的名字”,就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己曾經發過的各種文章,UC,知乎,騰訊開發媒體平臺,這些渠道都是做內容IP不錯的選擇。

最後說一下微信公眾號,為什麼要做公眾號,因為是“自媒體人的主戰場”,另一個方面是海量的用戶都在微信生態中,營銷好,傳播快,其次是“轉發”方便,最主要可以用來沉澱“用戶”。

個人IP打造最全操作指南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 短視頻內容平臺有哪些?

眾所周知,短視頻目前已經是大趨勢所在了,有很多的網紅,KOL自媒體人甚至於企業都已經入圍,通過短視頻內容去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了。

我們看到的那些現象級別網紅出現,自己只需要把內容做好,就能快速的崛起,舉例說明比如:

“吳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來啦老弟的燒烤,這些都是主要抓住了自身的差異化,抓住內容傳播的核心,輕鬆的打造自己的品牌。

目前比較熱的平臺有抖音,快手,微視,百度旗下好看視頻,抖音火山版,西瓜視頻等。

這些都是頭部的一梯隊玩家,用戶量比較大,分發短內容不僅僅可以得到曝光,並且大V扶持大,收益高,當到達一定的流量,還可以開通帶貨功能,正大光明的銷售商品。

自己也可以在創作高質量圖文的同時,一邊做圖文,一邊做乾貨知識類的短視頻,很快容易被MCN公司簽約。

個人IP打造最全操作指南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那麼很多朋友看到這裡或許會有疑問,這麼多平臺,我該如何選擇呢?在這裡志遠有幾個合適的建議:

1.做精準的匹配

做精準的匹配就是找到自己定位匹配的平臺,比如自己擅長做短視頻,那麼一定要找短視頻分發的平臺,這個時候,自己找圖文的平臺分發視頻可能就不太合適了。

第二個方面是做“用戶的匹配”

自己要做這個領域,面對的用戶群體是哪些?職場人,寶媽?情感用戶,還是精英階層等,你要找誰說話,決定自己在什麼平臺上去說。

第三是,找到跟自己內容最匹配的平臺

比如自己的內容是點評類型,還是情感類型,還是娛樂類型,頭條號,百家非常適合資訊類的文章,情感類的也可以。

精準匹配需要自己選擇一個個人品牌的主陣地,做好長線持久的準備,深入瞭解這個平臺的運營規則和獲取流量,贏得最佳曝光的方式。

  • 2.全網分發

如果打造個人品牌,做一個平臺是不夠的,自己需要打造自己的知名度,讓更多的人看到你,現在互聯網的推廣思維是:“多點圍合”。自己要讓別人儘可能在每個媒體上都能看到你,聽到你,混臉熟。

更大的平臺,有利於獲取更多的流量,全網分發並不是把同樣的內容放在不同的平臺就可以了,而是根據不同的平臺做好細分的運營,搞清楚每個平臺的的運營規則,有助於流量的傾斜。

  • 3.肅立權威

職場普通人創建個人品牌最大的難度就是沒有權威性,自己必須要在更為專業型的自媒體平臺梳理自己的權威知識。

第一矩陣,問答陣地,知乎,悟空問答,果殼等,自己分享垂直領域專業的問答,碎片化的知識,很容易讓自己成為KOL

,也很容易梳理自己的個人專業形象。

做個人品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全平臺分發有利於擴充個人知名度,垂直領域更有利於自己做深,做深了則就能得到平臺的推薦。


個人IP打造最全操作指南

05.“商業化”運作變現

做個人品牌本質除了曝光,積累用戶之外,肯定是要做“商業化的部分”,當自己用戶量達到一定的規模,針對於“垂直群體的用戶”,就可以做很多付費服務,

魚塘理論的4個模型,拉新,養熟,成交,裂變。

不具備變現能力的個人IP,是沒有長遠的發展動力和生命力的,比如你可以看到現在眾多的大V,資深媒體人吳曉波,在粉絲積累一定量級以後,創辦了微課,招募付費會員,承接商業廣告,直接將流量變現。

未來的自媒體不再是單一的鏈接關係,而是包含更加廣泛的內容,集個性化的傳播,變現於一體,相對來說一個IP可以是一個公司。

目前,個人品牌IP變現已經從單純的依賴廣告收入,到自創電商等多元化發展途徑,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通過直播走紅的薇婭,李佳琪,聚集了大量的人氣之後,開始成立公司,做MCN,做投資,參加綜藝,做品牌代言。

先積累再消費,謹慎透支,這是資產管理的基本邏輯,也是個人IP變現的邏輯,商業轉化的模式可以是線上也可以是線下。

個人IP打造最全操作指南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作為普通人,只要在某個細分領域有自己的原創內容的開發能力和對特定人群的影響力,都有可能成為該領域的個人IP,具體有一些落地可以實際的方法,智遠總結分享給您:

1.用戶沉澱付費社群

付費社群並不陌生,聚集一幫志同道合的人,都是由一個IP的影響產生的效應,社群化也是這兩年很多KOL,KOC做個人品牌基礎的配置。

2.用戶沉澱教育課程

樊登讀書會,得到羅振宇,凱叔講故事,李善友教授的混沌商學院等,這些背後都是有一個底層規律,就是個人IP長期產出在垂直領域做內容,等到達一定規模,開始做教育課程,增加品類。

3.用戶沉澱自組織

現在較多企業的市場模型也開始使用這套方案,就是“自組織”,自組織的文化發源是從“明星”的粉絲效應開始,最後到素人的IP效應,到達一定的規模,通過付費線下大會,演講,來做二次變現。

4.出書,一對一諮詢,站臺

智遠還想到的有,出書,一對一諮詢,顧問,品牌站臺服務等,這些都是個人商業化變現最有效的方式,比如:“末那大叔”“劉潤”。

5.做APP,形成平臺

KOL到創始人,做APP的平臺市場比比皆是,典型的案例有“得到”“樊登讀書”。



寫在最後:

個人品牌的塑造

是一個長期建設的過程,核心在於“內容”的價值。

很多KOL,大V在沒有打造個人IP之前,其實和絕大多數普通人一樣,在一個普通的崗位上默默的堅持。

直到後知後覺抓住了互聯網時代的機會,才真正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改變了他們的思維,改變了他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優點和專長,嘗試並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精準定位,然後去打造自己的個人IP,通過個人IP的影響力,把極致的才華商業化是未來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一件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