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中国制造业目前处在管理红利时代,你怎么看?

clsboy


中国制造业的真正红利有两个,一个是过去没有、现在有的扩展红利,一个是发达国家有但它们产业迁移的外溢红利。中国全门类的制造业是与发达国家强调科技创新,舍弃加工厂鸡肋的战略逻辑一一对应的;这一点最可怕的地方,是它类似于某种精神鸦片,或者让中国企业无法摆脱制造业魔咒。

这种时候说什么管理红利,我没听懂?你觉得比亚迪对抗特斯拉,靠的是管理吗?国产汽车与合资车竞争,靠的是管理吗?白酒企业,靠管理吗?

管理没有红利,管理是舍本逐末的不可能的任务;何况中国制造业最不擅长的恐怕就是管理。

当然,如果说人话,中国制造业的所谓管理,可以简单理解为无限制的产能扩展和价格战。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制造业的行业领袖,通常不是因为它的技术有多强,而是它的规模有多大;我们可以从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来感受这一点。

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领域,我们很难找出像样的企业,汽车制造集体沦陷,资源型企业没有亮点,手机制造算是非常不错的部门,主要依赖于5G带来的产品更替;医药还没有真正的化工龙头,新能源有大企业,但大企业的优势不是管理,而是新能源市场本身的推动。

总之我认为,企业不去搞科技创新而去搞管理创新,不去寻找高附加值而是画地为牢,恐怕会被时代所淘汰,就像日本企业一样。


极致的简单


站在当前时点,制造业盈利能力中周期修复仍未被市场充分认知。当前中国制造业处在类似于日本20世纪70年制造业崛起的关键时刻:重工业发展为制造业提供了资本积累和转型基础,在政策扶持和经济结构性转型需求下,高端制造业精密制造替代传统粗放制造。在经济增速换挡期成为一个增长点。同时,制造业行业在1975年至1985年日本股票市场领跑,站在日本肩膀上看,当前中国制造业在“时代红利”+“内生改善”共同作用下,处在中周期复兴之路上,是当前资本市场最应该关注的方向。

政策红利叠加内生增长,投资制造正当时:(1)制造业是资金“脱虚入实”最直接受益方: 金融工作会议为未来五年“脱虚入实”定调,杠杆转移的大背景下,政策引导导流动性二次分配不断往以民间投资为主的制造业倾斜(2)中国制造业处在内生性修复的初级阶段:制造业在经过多年投资增速下滑后,处在偿付债务周期尾声+产能周期拐点。本轮以固定资产周转率衡量的产能利用率上行,体现了供需关系改善,表现为价格水平的上升和企业盈利能力见底回升,制造业盈利能力在行业集中度上升的背景下持续性增强。

1975-1985年间,日本涨幅居前的板块是通讯设备制造业、精密设备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制造业,其中电气应用、运输设备、信息通信、机械装备、有色金属和精密仪器的月度涨跌幅均超过日经指数的月度涨跌幅,与制造业重点发展的子行业相对应。戴康建议关注机械:伊之密、大冷股份,电新:国轩高科、创新股份、杉杉股份,通信:中兴通讯、中际装备、海能达、亨通光电,汽车:银轮股份、威孚高科,医药:长春高新、通化东宝,电子:劲胜智能、中茵股份。 来源 证券时报


张洲华


我并不觉得中国制造业处于管理红利阶段。更多的处于政策红利阶段。制造业的核心还是要创新搞发展。但是很多的技术壁垒并不是说说就能突破的。尤其是很多核心关键技术。即使突破了对方,还有专利问题限制。所以还任重道远。想形成一个一体化的阶段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不过到现如今为止,至少我们市面上的消息看下来并没有很受影响。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下一秒是不是就会出现。或者我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有很多问题的出现。不要盲目投资。多观望一段时间,宁愿不挣钱也不要亏钱。


长得快韭菜


中国的工业是要自主创新,创造。

中国是全部工业种类都包含的国家,世界上只有中国才能全包。2025中国製造计划。从2015年开始,十年计划,将高端高科技产业攻克,能自给自足,不受西方牵制。所以讲中国的工业是要自主创新。现在好多行业都已经突破西方的技术壁垒。2025中国製造计划,也是中华伟大复兴的计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