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電影《小丑》究竟是要表達什麼?

夏陌開


《小丑》是一部認真製作的思考性電影,電影透過亞瑟的口,向觀眾提出幾個令人沉思的課題,讓人檢視自己的內心世界,到底藏了多少個小丑。

亞瑟經歷生活上各種打擊,形成一個人內心的精神病態,也折射出當今社會冷酷無情的現實。這樣的電影是研究心理學、輔導及精神疾病最好的題材,但電影的另一個作用,是許多人發現自己心中也有小丑,有些還不只一個。

小丑原是那些通過滑稽表演帶給人歡樂的角色,電影中展現的是一個人很苦的心靈世界,亞瑟內心的黑暗讓人難以消化,他在小劇場和小孩派對上扮演小丑娛人,但孤獨無助,生活陷入困境,有妄想症、抑鬱症及控制不住的大笑症。情節太慘,也是有些人無法看完就走出電影院的原因。

《小丑》呈現了亞瑟患上各種精神疾病的背後因素,卻沒有得到任何適當和專業的幫助,無奈走向與高譚市市民對抗之路。

當今世上更多人宣示 “我們也是小丑”,以示威途徑挑戰權威無望時,他們認為至少手中還有一票可能可以改變局面。當他們沒有戴著或不能戴著小丑面具去投票,內心在想什麼,我們根本不知道。


哈兒觀影


亞瑟是一個患有精神病的患者,遇上不開心的事情,只能通過大笑去發洩出來,常常會讓人誤會,表演時被人搶走了廣告牌還被流氓痛打一頓後,亞瑟的同事給了亞瑟一把手槍,亞瑟把槍帶去兒童醫院表演的時候不小心掉落,他的同事藍道為了自保,說槍是亞瑟要求他買給他的,一次地鐵上,他看到三大男人去欺負一個女人,亞瑟想忍住自己的笑,無奈這種病他永遠也剋制不住,只能大笑起來,三個大男人以為亞瑟是在嘲笑他們,又被毆打,亞瑟拿起了手槍把這三個人殺了,後來發現自己是一個被母親虐待的孩子,不能讓自己哭,只能笑,其實這一切都只是幻想,面對病床上的母親,亞瑟心中只有怨恨,是一個內心扭曲的小丑

,最後電視直播殺了主持人亞瑟嘴角揚起了笑容。因為他知道自己終於不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丑了。





大寶小貝影視分享


個人認為表達的東西具體要從不同社會層面和社會人物來說,

1、首先《小丑》是一部驚悚犯罪片類型,這部片零零散散大概也看了3遍吧。在影片進入到尾聲的時候,我們知道了亞瑟其實從小就被虐待,缺少母愛。這樣的人很容易發展成人格缺陷,亞瑟表現的太善良,以至於除了厭世,以及部分行動力和理解力的表現,前半部分並沒有看到他表現出人格障礙中的典型的情感負面行為,比如冷漠、自私、暴躁、疑心重、嫉妒心強等等。

2、社會階級:在看到亞瑟在地鐵殺完三人,通過電視新聞報道後,那些在大街上打砸搶的小丑支持者們,大概率就是一些街頭混混吧。所以,對不起他的到底是誰?他最終代表的,又是誰的利益呢?

另一邊,階級矛盾沒有解釋清楚,從而引發了悖論;一個從小受虐的人格障礙者的絕望歷程,描述成一種美麗的蛻變,總結為未來所有暴力的成因。而本片利用心理疾病人群的這一行為,恰恰是表現出了正常人對這個群體的無知和毫不關心,是一件細思極恐的事情。



迷露影視


小丑表達講述的是:

主人公亞瑟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他生活的哥譚市貧富兩極化,他有個夢想,就是當一個諧星,逗大家開心。可現實是,他患有奇怪的精神疾病,只要一受到刺激,就會不自主地大笑,失落、絕望、痛苦,都會大笑,他每天生活的都不開心,這注定他無法完成自己的夢想,他只能扮成小丑,幫人宣傳商品,賺賺小錢。

街上的小混混經常欺負他,搶他的廣告牌,對他拳打腳踢。在車上,他想做鬼臉來逗小孩子,可換來的卻是孩子母親的“別騷擾我的孩子”。亞瑟就是這樣一個卑微的小人物,沒人真正的在意他,就連他的精神病醫生也只是每週問他相同的問題,開著相同的藥,從不認真聽他講了什麼。終於有一天,畫著小丑妝的他在地鐵上看到幾個男人騷擾一個女人,受刺激的他又忍不住狂笑,這吸引了幾個禽獸的注意,開始欺負亞瑟,終於精神崩潰的亞瑟掏出朋友送的槍,失手殺死了他們,從此小丑名聲狼藉。

亞瑟要照顧體弱多病的母親,生活拮据,而他的母親曾是韋恩家的女傭,她寫了數封信,訴說自己的困苦,她相信韋恩老爺是個好人,如果知道他們過得那麼慘,一定不會不管。直到有一天,亞瑟拆開了母親的信,只見信上寫著“你兒子和我都需要你的幫助。”

亞瑟震驚了,他開始去找韋恩,同時在莊園遇見了少年蝙蝠俠,並表演魔術逗他笑,可正在競選市長的韋恩老爺其實是一個虛偽自大的人,他說亞瑟不是他的兒子,亞瑟的母親有妄想症,並告訴亞瑟離小韋恩遠點。

這個社會的邊緣人又一次被拋棄,他跑去查明母親是否確實有精神疾病。原來亞瑟是他母親領養的,而亞瑟的母親有精神疾病,在小的時候虐待過他,導致他腦組織受損,患上了影響一生的疾病,這樣的真相讓他絕望。

精神上的疾病和壓力逼瘋了他,他開始有目的的殺人,他殺了帶給他這樣人生悲劇的養母,殺了曾欺負、坑騙他的同事,殺了他一直崇拜卻嘲笑他表演的諧星偶像。他被警察抓住了,可沒想到的是,哥譚裡已經不只這一個小丑,所有的窮苦邊緣人都站起來反抗,城市一片混亂。

最後,亞瑟被解救,他在車上緩緩站起,看著下面千千萬萬的小丑,他成了所有窮苦邊緣人的精神象徵,從此再無亞瑟,小丑誕生。

《小丑》無疑是成功的,這部DC漫改電影和其他的不一樣,它並沒有那些特效和炫酷的打鬥場面,它更注重人物的塑造,所以也有人說這是男主傑昆.菲尼克斯一個人的成功。相比與其他的超級英雄電影,《小丑》更容易讓人深思。亞瑟形容自己是“被體制忽略的人”,沒人在意他的存在,他說“我的身體有毛病,但貧窮才是最大的病。”電影有很多人物塑造上的細節,小尋只是對電影做了個概括,無法寫出電影真正的靈魂。

電影的設定很有趣,虛偽自大的韋恩老爺改變了我們對韋恩家族的一貫看法。富人們從沒真正關心過那些窮人,身邊的人一步步逼著亞瑟,我們看到了亞瑟一步步變壞、變殘忍,變成了邪惡的君主。但事實上亞瑟無路可走,是哥譚創造了小丑,千千萬萬的小丑。這部《小丑》名副其實,它帶我們走進了小丑的內心世界,而不是像從前只是簡單的認為他是個瘋子,他是社會的產物,你喜歡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小丑嗎?



小劉影院


最後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局,以及導演通過這個結局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你可以把整部電影看成兩個故事(甚至可以更多),第一個故事講訴亞瑟從一名可憐底層小人物變成一個小丑的故事,這個故事佔據了全片95%以上的內容。

第二個故事只有5%,但是推翻了一切,電影只有最後幾分鐘以及一開始閃過的小丑在精神病院猛撞頭部才是真實的世界,此時的小丑被關在阿卡姆精神病院,他從未越獄。小丑在人才輩出的阿卡姆精神病院接受治療,或許是不滿,或許是無聊,或許是想開個玩笑,在11:11分時,他用頭猛撞房門,在腦海裡妄想出亞瑟這一虛擬人物,利用真實發生過的事情(比如托馬斯夫婦之死)以及臆想的事情(比如自己間接造成了托馬斯夫婦的死亡),自導自演了一個無辜可憐蟲被社會壓迫最終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

導演在電影裡給出了以下提示:

1. 小丑被青少年毆打後前往治療師那裡時,牆上的時鐘顯示11:11分左右。亞瑟和治療師交談一會兒後,突然切入一個亞瑟在白色房間撞擊房門的鏡頭,牆上的時鐘同樣顯示在11:11分左右。 (另外經評論區提醒,化妝間同樣出現了時鐘)

2.開頭閃現和結尾小丑被關的兩個白色房間裝修風格是一樣的,比如牆上的瓷磚和字體。

3. 亞瑟高頻出現的一句臺詞:我這輩子都不確定自己是否真實存在。

4. 片尾小丑在精神病院裡對著治療師發笑的情節對應電影開頭亞瑟在社區醫生面前哭笑的情節。

而這,就是《小丑》的迷人之處,他需要觀眾高度參與進來,這兩個故事都是合理的(甚至還能有其他解讀),觀眾可以憑自己的理解、喜好去解讀整部電影。

第一個故事寫實,它把觀眾想知道的一切都交代得一清二楚,包括小丑的生世、經歷以及誕生過程,我們能很好地感受主角的情緒,更深入地瞭解小丑, 瞭解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而且電影的主題也更加深刻。

關於小丑的起源,DC電影要麼參考《致命玩笑》的化學池,比如1989年版《蝙蝠俠》,要麼模糊處理,不去探討小丑的起源,比如《黑暗騎士》,但是《小丑》做出了大膽的創新,第一個故事明顯把小丑的誕生歸結為社會問題,把哥譚市混亂的根源指向了韋恩集團所代表的資本主義。

30年前創造一個小丑需要把他推入化學池,而30年後,我們只需把他推向糟糕的社會。

韋恩企業的不食肉糜造就了小丑,小丑又反過來造就了蝙蝠俠,然後再細想下去你就會發現恐怖的事情:

哥譚市有蝙蝠俠,那麼那些擁有“韋恩”企業卻沒有蝙蝠俠的城市呢?

托馬斯·韋恩口口聲聲說哥譚市病了,因此他才參加競選,希望能拯救哥譚市於水火之中,但是實際上卻視底層群眾如草芥,他並不清楚哥譚市的病症,通過電視訪談,托馬斯表現出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他認為是因為底層人民仇富才使得哥譚迷失了方向,殊不知病根在資本主義,資本主義造成貧富懸殊的同時又固化了階層,使得人們看不到希望,這才導致人們為兇手叫好。所以,托馬斯的競選不僅選拯救不了高譚市,甚至可能造成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大,最後變成一種惡性循環。最嘲諷的是什麼?最嘲諷的是托馬斯大禮堂外民怨鼎沸,而禮堂內的托馬斯們歡聲笑語地看著卓比林的《摩登時代》。

對於他們來說,無論是門外憤怒的市民還是電影裡憤怒的工人階級,都只是一出笑話,他們根本不關心底層民眾的死活。

那麼既然是批判資本主義,是否意味著導演同情和支持小丑的做法?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在電影的最後幾分鐘,託德·菲利普斯宣讀了對小丑的判詞:邪惡的,非正義的,而這也正是結尾的精彩之處。

菲利普斯在展現小丑人物弧光時參照了《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通過讓小丑不斷在壓力下做出選擇來揭示人物性格真相,而且還在敘事的過程中展現人物內在本性中的弧光變化:先是被壓迫被歧視,然後是反抗(地鐵槍殺案),接著是復仇(殺死藍道以及默裡),而跟著主角,觀眾的情緒大抵也經歷了同情、鼓掌再到質疑/支持。

然後精彩的來了,菲利普斯沒有在電影的高潮部分揭示小丑的真實性格,他把小丑的性格真相放在了高潮過後的幾分鐘。

如果說極度壓力下的選擇可以讓我們看清楚一個人,那麼極度放鬆的情況下也可以。

於是我們看到了帶著鐐銬的小丑踩著音樂,慢悠悠地走出病房,在地上留下一個個清晰的血腳印。

毫無疑問,他殺害了治療師,一個無辜的人。

而治療師的死亡很可能僅僅是她讓小丑想起了之前社區福利治療時的不愉快回憶。

而這也恰恰是回應了存在爭議的“復仇”環節。

藍道和默裡是否真的罪大惡極,非死不可?

還是僅僅是欺騙、利用過亞瑟,就必須以死謝罪?

這一個個血腳印似乎在嘲諷小丑對社會的控訴,大家不妨回憶一下小丑是怎麼殺藍道的?剪刀插動脈後又插眼,在藍道必死的情況下瘋狂的撞擊他的頭部,這是復仇嗎?這是赤裸裸的虐殺。

所以也許正如默裡所說,小丑所做的一切只是在為自己的殺戮找藉口:

小丑在假借社會不公,來合理化自己的殺人動機。

所以把這兩點結合起來,第一個故事要表達的觀點也就十分清晰了:以托馬斯為代表的資本主義使得哥譚市階級分化嚴重,貧富懸殊,是哥譚市混亂的根源,不解決它,再多的蝙蝠俠也無濟於事。但是我們也應該警惕那些假借社會不公,來合理化自己暴力行為的小丑們,他們極其危險。

從這點講,第一個故事極具批判性,不止探討了資本主義存在的問題,而且否定了小丑的做法。但是,這是有代價的,那就是小丑不再神秘,不再迷人,他是孤兒,他受盡虐待,他沒有高智商,他病態,他內心扭曲,他只是一個被社會逼瘋的可憐蟲,光環不再。

所以,第二個故事的小丑更符合漫畫的設定,這所有的一切只是小丑思想的一角,小丑依舊神秘,他依舊意味著混亂,意味著更多的可能性,也許過幾天,他又能給你整出個更精彩的故事,或許更可憐,或許更可恨,可又有誰知道呢?而影迷津津樂道的高智商也保留了,你猜猜小丑是怎麼在帶著手銬的情況下殺死治療師的?

而且第二個故事跟觀眾的互動性更強,在電影最後幾分鐘,精神病院裡的小丑一直在發笑,治療師忍不住問他:“What so funny?”小丑沉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低著頭,自言自語般輕輕從嘴裡吐出一句話:

“只是在想一個笑話”。

然後小丑的腦海裡浮現起蝙蝠俠父母被殺的那個夜晚。

“你能告訴我嗎?”

“你不會懂的”

那麼這個笑話是說給誰聽的?或者說誰又會懂得這個笑話?

答案有很多,可以是亞瑟,也可以是蝙蝠俠,甚至還可以是正在看電影的觀眾。

當你選擇相信第二個故事時,你其實是在窺探小丑的精神世界,而此時的小丑正通過妄想,在腦海裡創造出亞瑟這個人物,把亞瑟的不幸通通歸因於哥譚市的社會問題,進而合理化亞瑟的暴力與謀殺,一方面是為了好玩,另一方面是為了證明一個觀點:

任何人只要像我一樣經歷了糟糕的一天,也會發瘋。

還記得亞瑟那不受控制的笑聲嗎?是的,那個笑聲來自小丑,每當亞瑟遭受不幸或者想展現自己的時候,小丑總會出現,利用笑聲嘲笑他,打擊他,撕裂他。但是這個笑聲其實也是在嘲諷那些同情亞瑟的觀眾。






火炬影視


《小丑》是一部獨立的電影,由華納兄弟影業公司出品發行,與DC目前開發的DC宇宙沒有關聯,在美國電影分級上為R級,由託德·菲利普斯編劇和執導,傑昆·菲尼克斯主演,背景設定是80年代,講述了亞瑟·弗萊克(小丑)起源的故事。

故事中亞瑟·弗萊克本是一名以扮演小丑為生的卑微的平凡人,在人情冷漠的哥譚市與患有精神病的母親相依命,同樣患有精神病的他需要靠社會福利組織的幫助不斷的服藥以維持病況,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優秀的脫口秀演員,他母親告訴他不管遇到什麼挫折都要笑對人生,他也曾經這樣做過,可是生活的殘酷一次次的讓他失望,在人們一次次的嘲笑中意外的失去了工作,當偶然知道了母親的秘密後他心中非常渴望與從未謀面的父親相見,可命運再次嘲弄了他,絕望的他最終崩潰了,在地鐵上爆起了瘋狂的謀殺……

電影《小丑》取材並沒有從漫畫中汲取任何靈感,而是另外創造了一個故事,從一個卑微無助的精神病人變成一個令人恐懼的小丑,是什麼讓亞瑟變成了極度邪惡的小丑?這是電影發出的拷問。變惡之前的亞瑟代表著社會底層最卑微的人,他也曾有夢想,也曾對生活充滿信心,只是命運的捉弄、社會的冷漠讓亞瑟最後崩潰了,選擇了變成最終的小丑,以犯罪暴力的方式發洩著他的不滿,電影《小丑》想表達的意思不是作為邊緣人的亞瑟的病態和社會的病態,而是表達了這個社會需要公平,需要仁愛,需要和平,人與人之間則需要關心和關愛,而像亞瑟這樣的邊緣人內心需要傾訴需要有人傾聽,更需要社會的關注和幫助!


tlq180


片中的鋪墊故事如下:

1.在街上扮演小丑,被混混毆打,廣告牌破爛,A同事給了他一把手槍。

2.在社區心理診所,醫生有對他進行一定的輔導,他同時在服用7種不同的藥物。

隨後,一層一層的現實壓迫撲面而來:

1.因為在醫院給小朋友表演時不慎將手槍掉落,同事A舉報了他,被公司開除。

2.坐地鐵時,碰到三個韋恩企業的精英在欺負女孩子,女孩子表示求助,亞瑟因為緊張不停狂笑,被對方認為是在嘲笑,動手毆打他,隨後亞瑟開槍射殺了三人,最後一人,他甚至射光了所有的子彈。殺人後,他瘋狂奔跑,躲進廁所,平靜下來,因為享受到憤怒憋屈而殺人後的快感,反而開始起舞。

3.看到母親的信,以為自己是哥譚市第一富豪托馬斯·韋恩的私生子,長期缺少父愛的他,前往韋恩莊園,見到了小時候的布魯斯韋恩,卻被管家阿福趕走,稱他母親有妄想症。

4.回家發現母親住院,兩個警察在調查地鐵謀殺案,其中一個警察問他:“你真的有怪病嗎?”隨後在醫院的電視上,他看到自己好不容易的一次單口秀節目表演,因為緊張而狂笑,視頻卻被自己最愛的主持人富蘭克林用來嘲笑取樂。

5.因為政府預算不足,社區醫生表示將不會再提供諮詢和藥物,這部分經費被取消。

6.再次前往電影院尋找托馬斯韋恩,希望得到父親的承認,在廁所找到他,卻被對方打了一拳,告訴他他的母親是瘋子,他是被收養的,並警告他不要再接近布魯斯韋恩。

7.心灰意冷的亞瑟回到家,希望得到女鄰居兼女友索菲的安慰,結果對方見到他在屋裡十分害怕,他才發現原來自己和她的一切都是想象出來的,在想象中,她一直陪著自己,支持自己,安慰自己,甚至說地鐵槍殺三人的小丑是英雄。然而這一切都是假的,現實中他們不過是普通的鄰居而已,愛情遭到破滅。

8.前往醫院檢查母親的病史檔案,發現母親果然有妄想症,一切如托馬斯韋恩所說,他是被領養的,並且母親小時候還瘋狂虐待自己,逼著自己狂笑。親情破滅,精神產生恍惚。

9.所有的想象和夢想遭到了破滅,精神支柱全部倒塌,愛情、親情都陷入了巨大的絕望,目前唯一的親人竟然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亞瑟將自己躲進冰箱裡,像是清醒,又像是重生。於是,他親手殺死了自己的母親。

10.亞瑟殺死了前來探口風,舉報自己,喜歡嘲笑他人缺陷的同事A,放走了有侏儒症,和他一樣弱勢的同事B,他按照電話約定,打扮成了小丑,前去參加富蘭克林的直播節目。在節目前,他將自己改名為“小丑”,節目開始後,他肆意登場,坦白了自己在地鐵上槍殺三人的事實,和富蘭克林產生了激烈的爭執,憤怒地說出:“如果死的是我,將沒有人會在意!”隨後,他開槍殺死了富蘭克林。

11.戴著小丑面具的暴徒開車截停了押送他的警車,他從昏迷中醒來,以血畫出誇張的嘴角,在警車上起舞,四周匯聚了暴亂的人群,人們將他捧在中心,整座城市好像都陷入了暴亂之中。與此同時,戴著小丑面具的暴徒在巷子中射殺了托馬斯韋恩夫婦,只剩下布魯斯韋恩,呆呆站在原地。


Tang影樓


這部電影 我看了兩遍,簡單談下自己的觀點,從影片開始幾個小混混搶走男主的廣告牌然後一路追逐直至毆打,其實這就給整個影片奠定了基調,男主遭人戲弄,遭人看不起的這種氛圍! 再到他表演節目遭人取笑,最終地鐵殺人,其實這也跟男主自己的性格有關係,個人感覺他是患有抑鬱症的,各種各樣的事情在他看來是社會是人為的戲弄取笑,感覺到自己已經被社會所剝離,所不容,正如他自己說的 現在沒有什麼能上海到我了。他越壓抑就越牴觸周圍環境,最終錄製現場槍殺主持人。其實影片告訴我們不要用有色眼光去看待每個人,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內心承受的極限。 每個人都需要關懷! 個人淺見,歡迎指正!


隨風啊


大家好,我是青汁。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小丑》這部劇。

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名單公佈,《小丑》以獲得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等11項提名領跑。

小丑的故事來自於DC漫畫,是虛構城市哥譚的一個大反派人物。10年前,演員希斯·萊傑因為飾演《蝙蝠俠前傳Ⅱ:黑暗騎士》中的小丑獲得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但在影片上映之前,他因服藥過量而去世,《黑暗騎士》成為希斯·萊傑的絕唱,片中的小丑也因出神入化而被評論界稱為無法超越的高峰。10年之後,小丑終於以絕對主角身份回到了大銀幕上,並且斬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和金球獎電影劇情類最佳男主角獎、電影類最佳導演獎,併成為本屆奧斯卡金像獎最熱門的電影。

超級英雄(Superhero)是美國DC和漫威公司出品的漫畫作品中的主要角色,他們的對面則是超級反派(Supervillain)。因為是漫畫,主要面對青少年,所以往往正邪分明,超級英雄都是高大威猛、能力超凡、所向無敵的角色,扮演著人類的保護神,順應了大眾對英雄的渴望。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超級英雄被大量搬上銀幕,成為好萊塢最重要的電影類型。超人、蜘蛛俠、蝙蝠俠、鋼鐵俠、美國隊長等等,成了好萊塢最賺錢的電影角色。

隨著時間的推移,正邪分明的人物設定,邪不壓正的情節設置,慢慢被觀眾所厭倦。於是,以克里斯托弗·諾蘭導演的“蝙蝠俠三部曲”為代表,超級英雄的暗黑化開始流行。超級英雄蝙蝠俠成了“黑暗騎士”,離當年陽光、正義的超人漸行漸遠。到了《復仇者聯盟》裡,暗黑化的趨勢愈發強烈,最終,大反派滅霸一個響指,居然讓復仇者聯盟的超級英雄們灰飛煙滅。看到這裡,觀眾們不得不懷疑人生:這個世界究竟還有沒有希望?看了《小丑》,我才知道,《黑暗騎士》和《復仇者聯盟》的暗黑實在算不上什麼,傑昆·菲尼克斯飾演的這個小丑亞瑟·弗萊克才真正稱得上暗黑。

《小丑》雖然源出於DC漫畫,裡面也有著托馬斯·韋恩和童年的蝙蝠俠布魯斯·韋恩,但和所有的DC超級英雄電影完全不同。首先是沒有超級英雄,只有超級反派。其次是,這個超級反派並不是生來就壞,而是一個被社會拋棄和逼瘋的小人物。再次是影片把這個超級反派當作超級英雄一般來歌頌了。

亞瑟·弗萊克是一個以賣笑為生的“派對小丑”,專門被演藝公司派出去給人逗樂。他得了一種抑制不住大笑的怪病。先是在街頭表演時,被一群不良少年搶走廣告板並揍了一頓,然後又在兒童醫院表演時意外掉出了懷揣的防身手槍,被公司開除,最後在地鐵上遭遇三個惡棍的毆打凌辱,被迫開槍打死了他們,被媒體和公眾稱為“除暴安良的英雄”。

當從他母親口中聽說自己是富豪托馬斯·韋恩的兒子時,亞瑟·弗萊克到韋恩的豪宅求證。韋恩告訴他,他母親是妄想狂精神病人,他是被收養的棄兒,並得到了醫院病歷的證實。憤怒的亞瑟·弗萊克悶死母親,捅死演藝公司的同伴,又在電視臺演播室開槍打死了嘲笑他的主持人默裡·富蘭克林,引發哥譚市民仇富的暴亂。在暴亂的大街上,站在車頂的亞瑟·弗萊克終於覺得自己的人生有意義了。“我這輩子都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存在,但現在我確定了,人們開始注意到我了”。何止是注意到?他已經成了罪惡哥譚的領袖。

毋庸置疑,傑昆·菲尼克斯飾演的亞瑟·弗萊克是漫畫改編電影乃至所有美國電影中最獨特的人物形象之一,其痛苦、陰暗、瘋狂、冷酷的程度,恐怕無人能出其右。給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的狂笑。因為童年時代受到虐待,導致大腦損傷,得了狂笑怪病的亞瑟·弗萊克,總會不可遏制地狂笑。影片中有多段亞瑟抑制不住狂笑直至窒息的場景,傑昆·菲尼克斯的表演入木三分,臻入化境,讓人看到狂笑背後的痛苦,令人觸目驚心。

可以說,這是電影史上最恐怖、痛苦和悲涼的笑聲。用形體來展示人物內心是《小丑》的又一個亮點。據報道,傑昆·菲尼克斯為了演好亞瑟這個角色,瘋狂減重24公斤。瘦骨嶙峋的身體和凹陷的眼眶,凸顯了精神病人的瘋狂和詭異。傑昆·菲尼克斯還用舞蹈來展示亞瑟的內心。地鐵槍殺後在公共廁所裡,參加默裡·富蘭克林秀之前在家裡的洗手間,去電視臺的路上在那個長長的臺階上,影片結尾在暴亂的車頂上,亞瑟都有舞蹈,用舞蹈的形體完美地實現了心理外化。從怪誕的舞蹈動作中,我們清晰地看到,瘋狂在亞瑟的體內慢慢滋長,一個惡魔誕生了,我們這個社會造就的惡魔。

所以,我以為,本屆奧斯卡獎的最佳男主角獎無疑應該頒給傑昆·菲尼克斯,其他4位獲得提名者都無法與他相提並論。但是,對《小丑》體現出來的價值觀,我卻並不認可。

為了比較,我重新觀看了《黑暗騎士》中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相比較希斯·萊傑的小丑,傑昆·菲尼克斯的小丑更著重於他的底層普通人性質,著重展現了一個惡魔形成的過程。影片開頭,我們看到,亞瑟只是一個窮苦的街頭藝人,身患殘疾,先後遭遇街頭暴打,因掉落手槍被開除,地鐵上開槍殺人。這些情節,無不強調亞瑟的無辜,亞瑟的被凌辱,強調這個社會逼瘋了亞瑟·弗萊克。但是我們不能忘了,促使亞瑟轉變的還有他自己內心的陰暗和病態心理。正是社會的歧視、欺凌和亞瑟自身的陰暗心理的混合作用,一步一步把一個精神病人演變成冷血、殘暴的惡魔。我們知道,讓一枚雞蛋孵出小雞,需要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枚受精雞蛋以及合適的溫度、時間。兩者缺一不可。同樣,精神病人亞瑟變成嗜血狂魔小丑,也是社會和自身的雙重原因造成。把小丑的形成簡單歸罪於哥譚市這個混亂的社會,顯然是不客觀的。《黑暗騎士》中有個情節,小丑在兩艘渡船上安放炸藥,而起爆遙控器則在另一艘船上,並留下字條:如果一艘船爆炸,另一艘船的人可以生還。

最終,兩艘船的人共同以人性的善良擊破小丑關於人性醜惡的判斷。這是一個很好的明證,不管在如何黑暗的時代,人性總會給我們留下希望。而《小丑》最後那幕街頭狂歡則令人不寒而慄。一個動輒可以悶死母親、捅死同伴、槍殺電視臺主持人的嗜血狂魔,居然享受到超級英雄般的歡呼!

所以,我的觀點是,奧斯卡評委會可以把最佳男主角獎頒給傑昆·菲尼克斯,卻不能把最佳影片獎頒給《小丑》。因為它的價值觀實在有巨大的偏差。


青汁影視大全


2019年《小丑》電影想要表達這些事情!

都說出生法決定,亞瑟也是一樣。可是我們比他幸運很多,因為他的母親為了自己的自私,為了有一個受虐的對象。亞瑟就是這樣被他的媽媽收養的,就因為他媽媽的虐待,亞瑟就留下了一生都不可逃脫的笑病,也就留下了給周圍身邊人嘲笑、歧視的理由,從童年開始就沒有享受過周圍人正常的眼神和關愛,埋下了壓抑的種子,之後慢慢演變了他的抑鬱。

亞瑟其實也是有理想,有偶像,有追求。在自己有疾病的狀態下,忍受著人們的異樣看待,和生活在底層的各種窘迫。這一切的一切,都沒有阻止他去看脫口秀表演,一直想著自己也可以像自己的偶像那樣,站在舞臺上表演自己的脫口秀,帶給人們歡笑。 最後他站在舞臺上了,完成了表演。為什麼大人的過錯,讓孩子還默默承受著一切。儘管韋恩和他媽媽沒有添堵關係,但是作為有一定社會地位的韋恩,也不應用同樣鄙視的去對待亞瑟,讓他的心有對社會大環境失望了點。你的的角色有多高,你的影響力就有多大。只要群體中有第一個乾站出來的人,之後就會慢慢的多起來,小丑也就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精神符號。發起了不滿、宣洩的各種爭鬥。代表了一個不被重視的底層人群,長時間的被欺侮和壓榨,當那個不滿點達到了,就爆發了一場戰爭。

所以表達了社會需要和平、需要公平,需要仁愛。有愛才有大家。更要關注心理,要去傾訴內心的想法,要去學會傾聽內心。由愛出發,去體驗生活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