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國機與二重的深沉凝望——評周聞道新著《重裝突圍》

眉山市散文學會會長、眉山市著名作家、經濟學家、在場主義散文流派①創始人周聞道先生是德陽的老朋友。從2014年德陽創建中國散文之鄉始,德陽市散文學會和眉山市散文學會就開始了頻繁的往來。更多是互相吸取對方成功的經驗,眉山向德陽討要成功創建中國散文之鄉經驗,德陽則向眉山學習在場主義創作的新理念。

國機與二重的深沉凝望——評周聞道新著《重裝突圍》

周聞道

1、兩大央企旗艦重組

最近,這位倡導和引領散文書寫變革的周聞道先生,再出力作——長篇報告文學《重裝突圍》,一經出版便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在被著名作家賈平凹、蔣子龍、阿來、著名經濟學家國世平重磅推薦,和被長安街讀書會推薦為全國幹部讀物之前,早早被德陽的文友們捧上了案頭:

國機集團與中國二重聯合重組,這是近年來國家持續推進改革,由中央部署、國家層面實施的一個關注度最高、影響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央企重組個案。在當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兩大央企旗艦的重組意味著什麼?

又由於重組中的中國二重就在德陽。中國二重(以下簡稱二重)這位共和國的長子,作為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石……從開建那天起,她的名字就與核電、大水電國產化、風電增速箱產業化、重容和國家工程實驗室等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項目聯繫在一起。

同時,在二重身上也幾乎包括了國企概念的全部故事:政治經濟、歷史現實、政府企業、體制機制、宏觀微觀、企業職工,輝煌困難。每一個故事都與中國從上世紀開始的國企改革有關。

第一輪國企改革,主要在面上進行,涉及二百萬家國有和集體企業,職工人數1.1億人。從計劃經濟轉到市場經濟,從計劃運行轉到市場運行……

二重挺過來了;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第二輪國企改革啟動。[1]

第二輪國企改革,涉及到世界性中產階級危機及中國的中等收入陷阱的應對,讓國家戰略性生產力的佈局更加合理、結構性效應更加提高等問題。而這時候的二重顯然已病入膏肓,作為常年生活和工作在德陽的筆者,大多時候聽到的都是:效益下滑、債臺高築、股票從二重重裝到ST二重、ST二重退市,大批工人下崗……

和周聞道一樣,我也曾在一個由二重職工組成的二重吧裡看到過一些不滿言論:在我們的家園面臨生死存亡之際,我們要拋開幻想,團結一致,追究造成今天局面的元兇首惡,堅決依法維護我們的權益,維護我們的家園!否則,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國機與二重的深沉凝望——評周聞道新著《重裝突圍》

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國,二重的問題不是孤立的。從曾經的輝煌、曲折的經歷、到今天的窘境,以及走到面臨被重組這一步的複雜原因,幾乎囊括了中國國企問題的所有症候:思想觀念、產業佈局、產品結構、市場定位、經營理念、創新發展、管理技術,體制、機制和人,等等。正如為本書作序的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副研究員,研究員李炳銀所說:既有其自身決策和經營管理方面的原因,但資源的"先天不足"是根本原因。因此,二重的問題,實際上是中國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面臨的共同問題:發展方式粗放、產品結構不合理、低水平重複產能過剩、經營落後等。[2]

周聞道並非一單純的文人,他的身影曾出入於政壇、商圈、實業、文藝等諸多業界。他不僅涉足多學科,從業多門類,寫文時各種體裁也多有觸及。因此從他筆下流出的文字中既能看到政治家的胸懷,也能看到經濟學人對於數據的敏感,社會學人觀察、分析社會的獨特方式,和傳統文人那種充滿了悲情的吶喊。

在德陽,一群散文人對它的關心更多緣於該書優秀的創作手法,以報告文學的形式,完整形象地呈現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改革大戰的磅礴氣勢和波瀾壯闊,這是中國堅定的社會邁進腳步,也是鮮活的德陽故事。

2、設"局"與破"局"

在時間的長河中,不論前輩還是後人,都有足夠多的遠眺與回眸。但中國二重的建設與發展,卻因特殊的歷史時空而顯出不很清晰的脈絡。在《重裝突圍》中周聞道先生用一根堅定而睿智的筆,撥開歷史的煙雲,清晰地呈現出事件的各個關鍵環節,於是經和緯聯絡於那一點,不亂,卻很飽滿。[3]

《國家任務》《'脊樑'之殤》《中國式問題》《路在何方》《沉重的*ST》《揮淚削冗》《沉沒成本》《大單誰埋》《擦亮的名片》《扭虧攻堅》《要素魔方》《浴火重生》。

每一章讀者都能感受到周聞道以在場的姿態,積極介入,用散文詩般的文字去觸摸中國二重這個高端國企深層次的固疾,以及國機集團任洪斌等人在兩大集團重組過程中凝心聚力,既聚焦主線、又結合實際把握著力點的動人故事,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央企幾十年征程的不易和改革的艱難。

國機與二重的深沉凝望——評周聞道新著《重裝突圍》

2.1設"局"

首章《國家任務》,作為央企出資人和監管部門一一國務院國資委(以下簡稱"國資委")的案頭,正面臨著一個大大的難題:二重的淪陷與解困突圍。而這時的國機集團掌門任洪斌,在闖入世界企業500強、創造了國機奇蹟、穩居中國機械工業企業百強榜首後,正在為他所統率的功勳團隊謀求國機發展新突破,國資委給了國機一個絕好的機會。

交給任洪斌一項嚴肅的國家任務——國機重組二重。這麼重要的任務,為什麼要交給國機,交給任洪斌,而不是別人?

都是央企,行業相同,甚至原本就同屬於原國家機械工業部。但現狀和實力,卻是南轅北轍。在共和國"脊樑""長子"二重"明日黃花蝶也愁"時,原來的醜小鴨國機,卻乘改革東風,早已修煉得羽毛豐滿待添翼。國資委領導語重心長的談話時時敲擊著任洪斌的耳膜:二重不能倒!與國機重組不僅僅是眼前的二重迫切需要扭虧脫困,主要還是從國家培育高端重型裝備研發與製造板塊的戰略考慮……二重是央企53家,在政府的地位比較高。所以如果你們不介意的話,就不叫兼併重組,叫聯合重組……[4]

重組的每一個觸角都牽動著"國家神經",而重組的一切又都是未知,但任洪斌沒有時間彷徨。

周聞道說他早年任眉山市發改委主任時,二重的名字就已經如雷貫耳。

"整齊美觀的碼放,目不斜視的工人,頭頂穿梭往來的大型行車,吭吭咣咣,富有節奏的工件鍛擊聲,無不標榜著這裡的興旺與氣勢。在見到萬噸水壓機時,我簡直有些激動了。我還記得,這樣的萬噸水壓機,當時全世界也不過20臺,除美蘇外,只有捷克和東德有,曾成為社會主義強過資本主義的重要標誌。說到它的神奇與魔力,二重陪同人員最形象生動的描述是,它可以把上百噸的鋼鐵鍛件,像揉麵團一樣隨意加工。它,一度是我們書本上的傳奇,電視裡的驕傲,報刊上的頭條,民族工業的翹楚。當它出現在我的面前,我彷彿就擁有了囊中暗器,制勝法寶,懷揣上了幾分底氣。"

這是周聞道在《沉舟病樹》中談到二重首次留給他的印象。但周聞道在這裡最想表達的是,除了作者還有千千萬萬個不願意看到二重倒下的人。

以此做鋪墊,第二章《'脊樑'之殤》中,通過回溯二重歷史,闡釋了二重,曾經,如何為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建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國機與二重的深沉凝望——評周聞道新著《重裝突圍》

二重歷史,就是一個既有時代政治背景,又有被寵慣了共和國之子有擔當、卻無市場意識的思維慣性扭結而成的一堅固網絡。在此,周聞道有意無意地將此網絡視為 "局", "局"的堅固、"局"的強大和破"局"者的艱難,以及兩者之間的緊張拉伸關係……初步形成一種體現文學張力的結構。[5]

文中捕捉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人物,對人物形象也進行了深入挖掘。無論是二重黨委書記、總經理石柯"中國二重,在國家和社會遭遇重大自然災害和危機時,二重靠得住,信得過,拉得出,打得勝,能夠發揮重工業'脊樑'的作用,不愧為共和國的長子……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創造了許多中國第一"二重董事長孫德潤 "二重秉承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的命脈,致力於重大裝備製造……"[6]

從他們對二重深厚的感情中可以看出,二重不單一再填補了"中國空白"、製造了"中國首臺"、刷新了"中國第一",還挺進"國際先進",絕不是空穴來風。二重能否重振雄風並與時俱進,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它是中國民族走向偉大復興不可忽略的"晴雨表"和"盛衰符號"。

二重不能倒!是帶有某種歷史必然的重大擔當。在書寫過程中,周聞道自己也是常常情難自已:"二重這個國、重、脊樑、長子,我看她這段負重圖強、輝煌與艱難並行的時光……"

2.2破"局"

有了前兩章的鋪墊,第三章到第十一章的書寫,就成了破"局"之旅。作者環環相連、絲絲入扣的書寫,讀者既有如入迷宮之感,同時又清楚地知道這是在直切主題。如第三章《中國式問題》中,國機與二重的重組面臨中國特色的重重糾葛,除卻體量不對等、效能不對等矛盾外,還有事理、習慣、心理等方面暴露出的矛盾。可以說以哪一方為主實施重組都是七拱八翹的蹺蹺板。為解開彼此不服氣而鬥氣鬧彆扭的亂麻,經過聽取方方面面訴求的民主程序,加上幾個回合的磋商,還是國資委的同志站得高,最後一致同意採取一個讓重組雙方都保留臉面的"聯合重組"。[7]

國機與二重的深沉凝望——評周聞道新著《重裝突圍》

二重這個功勳企業令人揪心的下墜,資產沉沒、企業沉沒、局部沉沒、整體沉沒……任洪斌、石柯帶領的團隊如同甘願與泰坦尼克號生死與共的船長和船員,面對"力盡關山未解圍"的重重圍困,而又能"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猛虎趨於後而心不驚" [8]…… 在周聞道既有縱橫排闔筆勢又有細緻入微感發的的敘寫中,一一呈現在接下來的《沉重的*ST》《揮淚削冗》《沉沒成本》三章中。

他們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國家利益的最大化,儘量化解一切消極因素爭取推進改革的摩擦係數的最小化;他們在大是大非面前絕不逾越黨紀國法的雷池半步和堅守一條堂堂作人的道德底線;他們既大膽解放思想保持頭腦不僵化,也懂得從混亂中捕捉稍縱即逝的走向"新秩序"的天賜良機,做到不亂規矩、不亂章法、不容懈怠地正道直行;他們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則善於靈活處置與迂迴包抄……一切的一切,無疑來自對國家的無比忠誠、對人民群眾的高度負責、對企業的情感皈依。

"由於宏觀經濟不景氣,自身競爭力不強,二重近兩年來,經營性資金週轉效率快速下降,投資性資金佔壓嚴重且未能產生預期效益,導致資金壓力增大,完全靠外部融資支撐企業運轉。資產負債率遠高於同行業5家上市公司(包括一重)的平均水平……二重各類顯形負債185億元,潛在的機能性失血,多少億元才能打住?"

《大單誰埋》一章,開篇就以精準的數據令讀者出了一身冷汗。好在有任洪斌、石柯這樣的企業精英,在處理好二重的債務鏈上,有勇、有謀、有顧大局的定力,能忍耐、能等待、能出擊,飽經攻守易位、易勢、易局的反覆盤旋,終於將一局殘棋博弈成了一局好棋。讀者面前終現曙光。

二重的名片曾經光可鑑人,可是今天這張名片不僅沒有讓二重閃光,還常常叫二重蒙羞。廢品率和成本高,競爭力差……這一切竟都來自於二重自己《質量管理評審報告》披露的信息,不能不說讓人驚心。《擦亮的名片》與《扭虧攻堅》兩章,是二重祭出重典以"嚴字當頭,從嚴管理"的一整套規章下,擦去名片上灰塵、重振旗鼓,企業信譽和產品質量重新被工人們視為生存本錢而進行了全面反攻。

"減員、減債的大功告成,二重重裝主動退市成功。重組中危險的2014年,以糾纏不清渡過;艱難的2015年,以"外科手術"圓滿收官;關鍵的2016年,以完美的衝刺突破……"《要素魔方》從任洪斌提前拿出兩則新聞稿入手,帶領團隊狠抓二重產品質量提升、降本增效、恢復業務協同和增強造血功能等的問題,直至二重再現江湖,重新成為國際市場博弈中一個萬丈雄心的猛獅。讀者看到的是二重恢復元氣之後,如何從昔日深陷險灘的小心翼翼到重振雄風后的大展身手。

國機與二重的深沉凝望——評周聞道新著《重裝突圍》

尾章《浴火重生》中,二重閃亮登場,但她已不是昔日那個自縛手腳的二重,而是繼續雄踞東方隨時準備再造一個王者歸來傳世偉績的二重。在二重打出的一系列組合拳中,全球製造業再次看到了那雙所向披靡的"中國拳頭",從而使這一場改革成為了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國家經驗"。[9]

3"局"之解析

縱覽全書,能感覺到《重裝突圍》的主調是展現企業家的破"局"之旅和"中國二重"再顯雄姿的歷程。作品首先運用文學的現實批判功能,或正面描寫,或側面烘托,或層層分析……多角度呈現。[10]二重落入最低谷,遭逢危急的存亡之秋,任洪斌他們一次次變不可能為可能,使命懸一線的"摘牌"企業重獲新生,讓不理解、情緒對立的職工消除芥蒂……

重組牽頭人任洪斌、原國家機械工業部幾位健在的老部長、國機總會計師駱家駹、國資委委派到國機的董事劉高倬等當事人,在如何體現國家意志、實現國家利益問題上,因為各自閱歷、學識、思維和視角的差異,難免出現各種碰撞和磨合。但船載萬噸,掌舵一人,對本文主角任洪斌的素質、胸襟、才能都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3.1為破"局"注入能量

很顯然,單憑任洪斌個人之力,要完成這項觸及天網的破"局"任務幾乎不可能,作者在結構上精心設計的文學張力也會出現平衡上的困難。為此,周聞道先生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入手,為破"局"注入能量:

(1)宏觀層面的中國改革開放

國機和二重,兩大央企,而且是高處不勝寒的兩大央企旗艦。二者重組,就必然是高端國企深化改革的一場大仗、硬仗、難仗。沒有現成的藍本可供操作,也沒有成功的先例可資借鑑,但一定與國家經濟改革的頂層設計和宏觀戰略有關。作者時不時地將讀者的目光引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背景下,應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如何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轉型升級的偉大實踐?答案是新的時代洪流需要搏擊風浪的勇士,時代呼喚任洪斌這樣的敢於突破自我小格局,將個人奮鬥融入到滾滾大時代洪流中的改革者。可以說,重組過程中,任洪斌做出的任何一次大的創舉,背後都是國家宏觀經濟發展和改革深層次思考的必然結果。

國機與二重的深沉凝望——評周聞道新著《重裝突圍》

(2)微觀層面任洪斌等人的精神品質與改革時代相遇相生

任洪斌作為國機掌門人,永遠懷揣國機大夢,永遠在尋找突破。這就註定了他是一位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有敢為天下先的開拓精神、有把握大局的超前思維和創業智慧的人。

超前思維是任洪斌謀發展的制勝法寶。體現在他在不同場合、不止一次說到的:二重的困難,只是發展過程中的暫時困難,我們有信心採取一系列的措施,使二重獲得更好的發展……否則任洪斌堅持不到最後。這裡折射出任洪斌等人以創新的精神與改革相遇,聚集起了足以打破保守落後思維定勢、突破發展瓶頸的力量。

3.2破"局"人之人性光輝

周聞道調用此生累積的內存,調用十餘個世界級的重量級經濟學家和管理大師的著名理論和觀點,將中產階級危機、中等收入陷阱、供給側、需求側、源創新、流創新、魚骨圖、產融結合、產服結合、微笑曲線等話題引入國機與二重重組話題中,藉以說明以國機的小扶二重之大的不易。讀者在立體地感知了任洪斌等在重組中別無選擇的棘手之"難"後,自然體諒和理解了任洪斌身處人生道路和事業發展的"拐點"的糾結與擦出"亮點"的艱難。

因此,作為企業家的任洪斌能夠在二重錯綜複雜的現實中破"局"成功,在中央部署、國家層面實施的一個關注度最高、影響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央企重組個案中幹出一番史無前例的事業,自然需要一些手段技巧,如主動退市、債轉股將欠銀行的債務調整為銀行是企業的股東……但他成功的決定性力量並不在此,而是深層次處處彰顯著人格力量的人性光輝。

國機與二重的深沉凝望——評周聞道新著《重裝突圍》

(1)任洪斌重組二重的動力是超越名利之外的

李炳銀所做序中有一段話:"中國二重和國機集團聯合重組,是我國裝備製造行業調整轉型的重大實踐,也是中央企業佈局結構調整的一件大事。這是第一步,第一家,中央裝備製造企業的佈局結構調整持續推動和深化。重組目標不只是扭虧脫困,更在改革振興,要把重裝注入後的國機集團,建設成具有世界水平的一流裝備製造企業,承擔起大國重器的使命。"放在這個更像是在說任洪斌,重組的壓力與樸素的自信交織在一起,讓他有了一種沉重而又莊嚴的使命感。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任洪斌重組二重的動力是超越名利之外、發自內心挽救共和國之子的呼喚。

(2)任洪斌把教科書上關於現代企業家應有的指標都佔齊了

周聞道說,他第一次見到任洪斌,就感覺他是一個"大智若簡,坦率真誠,務實精進的人。他對重組動機及原則、思路的獨特闡釋,更讓我有一種知己難逢,相見恨晚的介入感動……"而任洪斌卻只稱自己為一個"搞企業的人"。

而任何一個國資委的領導都瞭解任洪斌。他從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團委副書記起步,一路從容走來,歷任國字號總公司部門經理、總經理助理、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副總經理、總經理兼黨委書記。講政治,他是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講職務,他是國機董事長。講資歷,他既沒有"空降"背景,也沒坐過"直升機"。講經驗,他從外貿到內貿,從貿易到製造業,從企業專業部門到綜合領導崗位,幾乎每一個臺階,都留下了堅實的足跡。講學業職稱,他擁有博士和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頭銜。講年齡,他38歲擔任央企掌門人,如今15年過去,也不過50出頭,可謂名副其實"少帥"。講業績,國機這些年的發展,早已讓業內刮目相看……[11]

"突圍只有一條路:市場。突圍的關鍵是觀念、制度和人。"

國機與二重的深沉凝望——評周聞道新著《重裝突圍》

任洪斌擲地有聲的講話,背後是他在重組過程中的創新理念。這個理念既是他在帶領國機走向輝煌和重組二重的體會,更是他幾十年職場經驗在改革實踐中的具體落實。而這一點恰與中國製造並不僅僅止於製造的思路是吻合的。換言之,任洪斌的成功本質上是其骨子裡超越了名利的人性。反過來,任洪斌創建國機、重組二重,以及後來與中石油、中廣核等的戰略合作協議,跌宕起伏的職場成就了他現實人生的精彩,並使其在不斷的突圍中進入不斷提升的動態平衡中。

這種以"局"為敘事節點,設"局"時以殘"局"、開"局"、困"局" 、對"局"鉤織成一"局"網,然後又以變"局"、破"局"、"勝局"、新"局"的方法來破"局",以既廣且深的筆調勾勒描畫任洪斌艱難的重組之旅,簡潔而巧妙地佈局和掌控了敘事節奏,同時也巧妙地完成了文章的張力敘事。

4 結語

周聞道在書寫《重裝突圍》前,曾撰寫過另一本大書《國企變法錄》,該書曾被評為"2014年中國影響力圖書"。凡閱讀過《國企變法錄》的讀者,如果再讀《重裝突圍》,都會產生某種直感,《重裝突圍》是作者繼梳理和總結中國基層改革經驗的《國企變法錄》的續篇,是其繼《國企變法錄》對國企改革的再度敘述,但又並非是簡單的重述。而是通過對現實環境的反覆調研,為國企改革寫史、立傳,系統構建中國國企、尤其是裝備製造企業發展與變革的集體記憶。在功與過、是與非、天災與人禍的比較性敘述中,為國企的命運,乃至中國製造業的命運發出悲情吶喊,使作品呈現出獨特的科學、歷史和文學的意義與價值。[12]

國機與二重的深沉凝望——評周聞道新著《重裝突圍》

報告文學的紀實性特點決定了它不是坐在書齋裡就能解決的學問。首先是社會學、是科學,然後才是藝術。所以,我們必須看到,周聞道的《重裝突圍》,無論從寫作的初衷,還是敘述的樣式和表達的技巧,始終高揚著在場主義的旗幟:必須主動介入,在場,不能缺席……不僅是周聞道慣常於嘴邊的話題,更是貫穿於此書的全過程。

作者於2015年5月7日與國機簽訂寫作合同,2019年3月8日撰寫完成。三年多的時間裡,單獨、集體座談、專題等採訪形式,先後進行了300餘人次,其中,一對一採訪了50多人次。採訪錄音超過48小時,整理出的採訪資料近30萬字。參加了國機2016、2017兩次年會、二重重裝主動退市股東會,任洪斌董事長到二重的3次現場會。"5.11"期間,到二重現場隱匿採訪三天三夜……認真閱讀了國機及二重提供的近百萬字的本次重組過程中的各類文件、簡報、方案、會議紀要、記錄、專題彙報、工作報告和領導講話,反應二重過去輝煌的《中國二重五十年》、多本《中國二重年鑑》等……還有網絡資料。主要是"5.11"期間職工反應二重問題的帖子……

周聞道在數次深入採訪、史料查閱後多角度對中國二重和國機集團歷史情態的展示和敘述,構建並豐富了國企改革的集體記憶,在對比和追問之中獲得了深刻的反思,這種創作或許就是我們共同期待的"無愧於時代"的創作。[13]

如果說,製造業是一張中國名片,央企製造業改革重組成功,對了解中國製造業的發展同樣也是一張重要名片。

國機與二重的深沉凝望——評周聞道新著《重裝突圍》

註釋

①在場主義:創立於2008年3月8日,由周聞道為首發起,由周倫右建構散文理論的中國當代第一個自覺的散文寫作流派。

參考文獻

[1][4][6][11]周聞道. 重裝突圍[M].廣東人民出版社,2019:1,6,30,7.

[2][5][10]單小曦. 教育創業人生的文學書寫 ——評報告文學《破局——一個教育創業者的中國夢》[J].博覽群書,2015(10):114-116.

[3]陳小燕. 他們都是英雄 ——讀郭天印長篇報告文學《長江支隊》[J].博覽群書,2015(10):114-116.支部建設(上旬刊),2018(08):50

[7][8][9]富順悅讀工坊.周聞道《重裝突圍》紀實文本的抒寫意義 [EB/OL]. http://www.sohu.com/a/126619926_488740

[12][13] 荀利波. 重返歷史現場中的集體記憶構建 — 評陳啟 文 長 篇 報 告 文 學 《大河上下》[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6):07-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