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秦始皇是智者吗?

鱼那么爱水水却要煮鱼78289538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千古一帝,秦始皇自然是一位智者。

首先,秦始皇继位后,广纳天下人才,尤其是山东六国的才俊,给秦一扫六国奠定了强大的人才储备。

其次,在秦之前,一直都是松散的诸侯联盟体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郡县制,首创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直接改变了国家的政治体制。使得接下来的两千年,一直延续下来。

再次,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后,南征百越,北伐匈奴。大大扩展了中央王朝的统治范围,也将先进的技术和文明带到这些地方。

最后,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衡量,这是中国能一直保持统一的深层原因。而且在境内大修秦驰道,方便四方与帝都咸阳的往来,也方便了帝国内部的交流。

虽然晚年的秦始皇沉迷寻仙问道,以求长生不老。甚至未提前立好储君,导致他死后帝国快速崩塌。但是瑕不掩瑜,整体上秦始皇对华夏文明的影响是颠覆式的,他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得中国大多数时间以统一的局面存在,而非欧洲的城邦分裂状态。


小何读历史


秦始皇是智者。第一众所周知,许多开国皇帝都有杀害驴子和大臣的特殊习惯,这些大臣在江山平定后为自己做出了巨大贡献。最著名的两位皇帝是刘邦和朱元璋。两个皇帝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后,他们开始反对和拒绝英雄。然而,也有一些特殊的皇帝用一些委婉的说法让这些英雄离开。代表是赵匡胤和李世民。这些人都害怕官员的反叛,但是历史上总有一个皇帝不怕反叛。这个人就是秦始皇。大多数被皇帝杀死的英雄都是将军,因为他们手中握有军事权力,他们一天不死,皇帝就一天不得心安,所以他们会被杀死。然而,秦始皇不是这样的人。秦始皇摧毁六国后,对他威胁最大的人是王将军,但是他能够死得很好,他的后代也没有受到影响,他是战国时期四大将军之一。秦消灭六国期间,他的贡献最大。老实说,秦始皇击落了大半个世界,但所有的军事力量都掌握在他手中。然而,在秦始皇统一后,他脱下盔甲回家了,但是他心爱的儿子王贲仍然受到秦始皇的重用。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秦始皇一点也不害怕秦简的叛乱,他也从来没有打算杀秦。秦始皇的祖先都是智者,他的骨头里充满了霸道的血液。他手下的将军只是他自己的臣下。我能害怕什么?为什么刘邦要杀了这些英雄,因为他是一个农民,他生来没有国王的精神。正是因为这种国王精神,秦始皇才能够凌驾于世界之上,让每个人都屈服于自己,这是来自自信。



第二点是秦始皇的策略非常强大。众所周知,在秦始皇没有宣布自己为皇帝之前,他的母亲和嫪毐得到了一块,他们也和吕不韦有着难以形容的关系。结果如何?两人都死在秦始皇手中,吕不韦这个诡计多端的人物都拜与秦始皇手下,可见起才智。


第三,秦始皇非常珍惜人才。由于秦始皇正准备统一六国,他知道人才是六国的首都,没有人才什么也做不了。看看其他国家是怎么对待人才的,你就可以看出秦始皇的不凡。魏国人才最多,因为他们的领导识不得,绝大部分流到了外面,商鞅、吴起、孙膑,留下一个信陵君,还不能用,最后信陵君憋屈终老;韩国出了一个韩非子,韩国也不会用,就给韩非子安排一个使臣的职位;燕国和齐国到了末期,都没听说过有什么杰出人才,看看燕国、齐国国君的表现基本就能找到原因;楚国剩下一个项燕,比起秦国的王翦还不算最顶尖的人才;赵国剩一个顶尖人才李牧,赵国还要帮着秦国一起把李牧给收拾了,把支撑庙堂的最后一根大梁给摧垮了;举个例子,李广的先祖李信,是秦国的将领,在秦王嬴政手下干的时候还是个年轻人,带领几千兵马一直追燕王,燕王被迫的把自己的亲儿子都给杀了,最终还是把燕王给抓获了。秦王嬴政非常高兴,感觉李信是一个人才,还让他去灭楚。李信认为自己用二十万人就可以灭得了楚,结果被楚将项燕打败,败得很惨,两座兵营被攻下,七个都尉被杀。李信狼狈逃回秦国。这是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以来唯一的一次败仗。史书只记载了秦王嬴政大怒,但从结果来看,并没有杀李信,因为在最后灭齐的战争中,秦国仍然派李信去参加。这一点对于古代的帝王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这种情况下秦能统一六国不是没有道理的。



木偶戏8956


许多皇帝出现在这个国家的封建历史上。与那些已经建立起来的皇帝相比,那些已经开放了边境并扩大了领土的国王会被更多的人记住。众所周知,许多开国皇帝都有杀害驴子和大臣的特殊习惯,这些大臣在江山平定后为自己做出了巨大贡献。最著名的两位皇帝是刘邦和朱元璋。两个皇帝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后,他们开始反对和拒绝人们。然而,也有一些特殊的皇帝用一些委婉的说法让这些英雄离开。代表是赵匡胤和李世民。这些人都害怕官员的反叛,但是历史上总有一个皇帝不怕反叛。这个人就是秦始皇。

为什么皇帝杀了那些英雄?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大多数被皇帝杀死的英雄都是将军,因为他们手中握有军事权力,他们不会死一天,这会让皇帝的心不安,所以他们会被杀死。然而,秦始皇不是这样的人。秦始皇摧毁六国后,对他威胁最大的人是秦将军,但是他能够死得很好,他的后代也没有受到影响。说到秦,每个人都不应该不熟悉他。他是战国时期四大将军之一。秦消灭六国期间,他的贡献最大。老实说,秦始皇击落了大半个世界,但所有的军事力量都掌握在他手中。然而,在秦始皇统一后,他脱下盔甲回家了,但是他心爱的儿子王贲仍然是秦始皇。

秦简回家养老后,王贲再次受到秦始皇的重视。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秦始皇一点也不害怕秦简的叛乱,他也从来没有打算杀秦。不得不说,秦始皇确实有一种霸道的态度,那么他的霸道从何而来?

首先,秦始皇的祖先都是智者,他的骨头里充满了霸道的血液。他手下的将军只是他自己的臣下。我能害怕什么?为什么刘邦杀了这位英雄,因为他是一个农民,他生来没有国王的精神。正是因为这种国王精神,秦始皇才能够凌驾于世界之上,让每个人都屈服于自己,这是来自自信。

第二点是秦始皇的策略非常强大。众所周知,在秦始皇没有宣布自己为皇帝之前,他的母亲和嫪毐得到了一块,他们也和吕不韦有着难以形容的关系。结果如何?两人都死在秦始皇手中,所以秦始皇这个诡计多端的人物不怕,他还会害怕像秦简这样的武将吗?

第三,秦始皇非常珍惜人才。由于秦始皇正准备统一六国,他知道人才是六国的首都,没有人才什么也做不了。此外,两位将军,秦简和蒙恬,已经为自己打下了如此多的土地,如果他们真的想战斗,他们可能早就这样做了。他的规则是用人。


古往今来几多愁


作为中国人,没有一个不知道秦始皇的,秦始皇不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创立者,甚至也是整个漫长的封建时代的奠基人。纵观秦始皇的一生,有两件事是最为后人熟知的,那就是吞灭六国和修建万里长城。当然,这两件事的确是秦始皇盖世武功的最集中体现,一方面是内部统一,另一方面是外部御辱,两者结合,成就了他的千古帝业,也从客观上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进步。

不过,今天在这里谈到的却既不是“灭六国”,也不是修长城,而是秦始皇的另外一件事,也是他颁布的一项法令,这件事虽不比前两件那么璀璨耀眼,这件事对当时尤其是对后世的影响却更大、更深刻。

在秦始皇所颁布的诸多法令中,其中有一项法令叫做“书同文”,也就是统一全国的文字,这件事对泱泱中华的影响绝对是不可低估的,这也正是秦始皇的聪明之处!

第一,统一文字,这对当时以秦始皇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来说,非常有利于中央各项政令的有效推行,说白了就是,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现实了“我能够让你知道我想让你知道的”,很显然,如果文字不统一,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就很难得到有效的沟通,甚至根本无法交流,从而导致政令在推行上不是挂一漏万就是南辕北辙;而文字一旦得到统一,则自然就不至于出现这样的困境。秦始皇的聪明可见一斑。

第二,既然能够现实“我能够让你知道我想让你知道的”,那么反过来,也同样能够实现“我能够让你不知道我不想让你知道的”。全国文字统一,曾经各诸侯国之间的形形色色的文字一律废除,这样一来,不利于秦始皇中央集权统治的各种言论就很难有藏身之地了。

第三,这也正是秦始皇最聪明之处,他作为以武力最终统一全国的最高统治者,秦始皇不可能想不到以武力得来的天下并不能长久稳固,要想实现“传二世乃至万世”,则不光需要统治全国的地域,更必须要统治天下臣民的思想,而要统治全天下人的思想就必然会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文字统一。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没有统一的文字就没有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在秦始皇之前的漫长岁月里,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这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因为在秦始皇之前中国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文字体系。


历史冷知识钩沉


智者,应该严谨的说,不算智者,智者在我个人理解,知识文采过人,但是历史没有留下他太多文诗古籍,虽然他开创了很多先例,但是管理一个国家所以的事情不一个人能解决的,只能说他会用才,用现代话说,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集与一身的伟人


你小时候的家


我认为秦始皇是智者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始皇嬴政以虎视龙卷之威势,扫荡、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完成了国家统一,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嬴政一生功级颇多,最值得称颂的我认为有三个。

1.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将地方治理权收归中央,这是秦朝的一大创举。秦之前,周朝实行分封制,就是把天下分成若干部分,分封给诸侯治理,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就是将地方治理权给了诸侯,这样做有很大弊端,一旦诸侯做大,便会直接威胁周天子统治。周朝建国800年,天子实际统治不过200多年,后600年,则是诸侯纷争。始皇帝认识到分封制弊端后,实现大一统之后,推行行郡县,由皇帝认命官员治理地方,郡县长官要定期向皇帝述职,定期进行升迁调动,这样一来,对全国的治理权就掌握在了中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对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到促进作用。除实行郡县制外,秦始皇还确立了皇帝制度。皇帝作为中央集权的象征延续了两千多年。秦以后的中国,若要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必定要走上称帝之路,这无疑是秦始皇的贡献。秦末大乱,刘邦建汉,任然推行郡县制,确立了大汉400年江山。郡县制和皇帝制造就了中央集权的政府,为我国的统一做出巨大贡献,这是秦始皇一大功绩。

2.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国家的统一必须有文化和制度的统一做保障,从这一点而言,秦始皇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件。秦之前六国文字,货币都是各自独立,商人行商,会遇到很多麻烦,国家之间的交流文书,还得需要专人翻译,战国时,各个国家纷争不断,车辕长短不同,道路宽窄也不同,为的是防止国家战争时,帝国车架长驱直入。秦统一后,便着手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这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一个国家只有有了统一的文化和制度才会有共同的价值观、认同感。从这一点上来说,秦始皇对中国文化和制度的统一也做出了贡献。

3.修筑万里长城,北击匈奴。

秦始皇不是第一个修长城的,也不是最后一个修长城,今天我们所见的长城也非秦长城,而是明长城,但秦始皇却是第一个在我国北疆修筑延绵万里城墙的人,这道城墙从那时起,屹立了数千年,至今不倒。中国北方屡屡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万里长城则起到了保卫国土的作用。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始皇虽有功级,但秦朝的暴政也引起了阶级矛盾与社会的动荡不安,导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前206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仅15年,秦朝便走向灭亡。秦之暴政不可胜数,仅举几例。

1.大兴土木,劳民伤材。

始皇帝在位最大的工程就是修建了阿房宫,秦始皇认为先王所留下的宫殿太小,同统一后的大帝国相比很不相称,因此决定在渭南上林苑中营建“朝宫”。由于规模宏大,需要分期修建,首先建筑前殿,即阿房宫。其规模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容万人,殿前广阔,排列十二铜人,并可树五丈之旗。周围设阁道,由殿前可直达南山(终南山),山上建有宫阙;殿后有复道过渭水到咸阳宫。之所以如此设计,是用以象征“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即秦始皇由咸阳宫过渭水达阿房,如同天帝由所居之“天极”(北极星座)过汉(银河),到达“营室”(星座名)一样。秦始皇以此把自己比作人间的天帝。如此奢侈靡费的豪华,反映了秦始皇的穷奢极欲。

2.严刑苛法,重赋役。

征调大量民夫,修阿房宫,长城,骊山墓,劳民伤财。在兵役方面,综合徭役和兵役的人数多至三百余万,这个数字占当时人口的近百分之二十,而且都是丁壮劳动力。因此虽然经济政策是“上农”,但农业经济的发展却因繁重的徭役、兵役而遭到破坏。人民在承担不了繁重徭役的情况下,还直接咒骂秦始皇:“阿房阿房,亡始皇。”

3.焚书坑儒

始皇帝嬴政灭六国之后,即刻采取雷霆手段加强中央集权。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于都城咸阳与众文武大臣及儒生大摆盛宴。不想于宴会之上发生争执,起因是以博土生淳于越为首儒生们主张恢复商周之时的分封制,而丞相李斯等朝中大臣则表示反对,他们赞同都县制,李斯当众指责淳于越等人“道古以害今”,淳于越等人不以为然,并予以口舌还击。李斯怒不可遏联络一众朝中大臣向始皇帝进献《谏逐客书》,大力批判儒生之不识时务,并建议给予儒生惩处以及焚毁书籍。控制了思想,禁锢了文化,使中华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

智者,非仁者。

古有说法“百代犹得秦政法”。始皇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三公九卿制度、皇帝制度和郡县制在中国的封建王朝延续了下来,这是他的创举,至于他的暴政也是为人诟病,毁誉参半。

余认为,始皇帝是智者,但非仁者,古人说仁义得天下,可以看出只有仁义慈善的君王才会受到爱戴,嬴政不仁,所以不能得民心,进而导致秦国灭亡。


一蓑烟雨任平生jkl


秦始皇年纪轻轻就除掉醪儿的造反,一个十几岁的年青人就如此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加之,灭六国时的虚怀若谷都体现他是一个智者。

如果是一个没有智慧的人,又岂能成为秦始皇,成为后来二千多年皇帝的皇帝之祖。


乔加贝


嬴政是对中国影响最深的皇帝之一,开创帝制,建立了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实行郡县制。让中国更加趋于统一,让一统观深入人心。

筑长城,修灵渠,北击匈奴,这都是他的丰功伟绩,为这个文明古国屹立于古代东方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严刑峻法;赋税繁重;兵役徭役繁重。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也是他的污点。要看到他的两面性,所以他既伟大又残暴,既有头脑但又缺少智慧。他的罪在当下,利在千秋啊。可以说他是智者中的愚人。


历史研究课


秦始皇对中国的贡献是巨大的,没有始皇帝的文字、货币、度量衡等统一,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大一统和文化认同感;中国高度集中统一源自于秦朝。如果没有秦始皇中国就如同今天的欧洲,估计在中国土地上要大大小小存在几十个国家。就秦始皇的历史贡献来讲,我个人认为他是位智者,功大于过。


威枫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秦始皇是智者吗?


要评价秦始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崇拜他的人,认为他功勋卓著,千古一帝。厌恶他的人,认为他残暴,无情,如魔头一般。这些都是带着主观的看法,要想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入手,看他在什么环境之下,做了什么事情。


顶着巨大的压力上台


嬴政即位的时候,才13岁。试想一下,一个孩子,此时能够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吗?不可能。所以,此时的嬴政,权力应该是控制在吕不韦的手上。吕不韦功劳很大,相当于是秦始皇父亲的投资人与伯乐,后来又将他们从赵国救回。但是,吕不韦毕竟是个商人,而且也好色。所以,吕不韦跟太后赵姬便有些不清不楚的关系。不仅如此,赵太后还跟一个假太监嫪毐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七年后,21岁的嬴政逐渐控制住权力,可这时候,赵太后已经有了两个私生子,也就是说,嬴政无缘无故多了两个弟弟。


不仅如此,嫪毐还自称为是嬴政的爸爸,也就是“假父”,还想着要谋反。不过,嬴政看得很清楚,一下子就把这场阴谋给平定了。这些乱七八糟的关系,形成了说不清的舆论压力,积压在嬴政的身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斗争,吕不韦的离开,嫪毐的死,这才扫清了压力。从此之后,秦始皇真正才算是真正的把持国家。因为,要想施展他心中的宏图大业,没有一个稳定的官僚集团支撑,是不可能的。


统一天下


国内的基础解决完成之后,秦始皇便把目光放在了国外。我们总是认为,统一天下是秦始皇一个人的功劳。其实不是,这是秦国经过700多年的奋斗积累,最终在嬴政的浇灌下,从附庸国到一统天下,终于长出了结果。可以说,秦国的土地,都是秦人用血与泪换来的。商鞅的变法,相当于是加速器,给秦国安装上了火箭一样的发动器,直接把其余六国远远甩在了后头。


秦人的祖先,也是华夏人。六国人不把秦国人当成是华夏人,实际上是想从舆论上进行打压。如果没有秦人,周朝可能就灭亡了,也不会有西周东周之分。


此时的统一天下的整体策略,都是拉一个打一个,并从内部分裂六国的关系,避免六国联合起来压制秦国。上党之战,相当于是定基之战,使得秦国一统天下的大势,不再有谁能够阻挡。至此,统一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不再是能不能的问题。


治理天下


要明白,打天下,跟治天下,完全是两门不同的学问。能够打天下的人,不一定就能够把天下治理好,就像项羽一样,刚刚打完天下,转眼间就把天下送走了。秦始皇所面临的问题,也非常严重。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乱七八糟的中国。这就好比,你管理了六个团队,每一个团队都来自不同的公司,每个人都用不同的技术,非常麻烦。况且,每一支团队都代表着不同的公司利益,这才是最要命的。


秦始皇首先做的,就是直接把封建制度给废除掉,设置郡县制。秦始皇知道,天下大乱的原因,正是由于封建制度。所谓封建,就是分封自建,给你一块封地,你拥有这块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甚至还有军权,每年只需要给天子交点钱就行了。周天子强大的时候,可以控制住这些诸侯国。可一旦周天子衰落了,那么控制不住,势必就会造成兼并。每一个人都把周围弱小的诸侯国给吞并,来壮大自己的国土。土地面积大了,就意味着可以种更多的田。田多了,就意味着可以养育更多的人。有了人,也就有了力量。春秋后期,晋国一家已经发展到能够和周天子比肩实力的大国了。后来,三家分晋,晋国内部衰落,这才有了后面的战国时期。


而郡县制,相当于是由天子派出一个职业经理人去了相应的土地上管理。管理好了有奖,管理得不好了,要罚,还要换人。也就是说,派出去的官员,只有经营权,没有所有权。况且,你还不能够自建军队,不能够设置私税,大大减弱了六国复辟的可能性。


从这里看,好像还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但仔细一想,这些六国的后代,他们同意吗?你无缘无故把人家的土地给夺走了,把他们后代所拥有的利益给拿走了,他们愿意吗?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秦始皇直接就站在了六国的对立面。还好,此时的秦朝,兵强马壮,法律严苛,他们倒也不敢乱来。只不过,暗中的小动作,是从来没有停止过的。


可以说,郡县制是中国稳定富强的根本。虽然后来还是复辟了几次,但整个中华的大规律,终究还是走向了郡县制式的统一。为什么要统一?试想一下,如果你现在从广东去湖南,中间需要签证,需要“绿卡”一样的东西,那是多麻烦的事情。而且,统一之后的政治格局,变成了中央->郡->县,没有了贵族在中间赚差价,国家的法令可以更好地执行下去。


更别说后来的统一度量,统一文字,迁移中原人到南方,都是非常伟大的创举。


长城,军事上的蛮夷之辩


秦始皇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长城。很多人喜欢拿长城来攻击秦始皇,认为他修建长城,是一种消耗国家实力的行为,要严重批评,这是一种非常短浅的看法。长城最重要的目的,是增加蛮夷入侵的难度,同时以居高临下以及信息的传递,密切监视蛮夷的行动,防止蛮夷入侵,可以参照美国为什么要在韩国部署萨德,以及为什么要在西伯利亚部署反导武器。


春秋战国打得昏天黑地,但是自始至终,都极少有国家与蛮夷进行勾结,以此来入侵中国。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内部再怎么打,都是中国人,大不了就亡国。除了西周的废太子,引入了犬戎,后果就是京城都被人家给烧了,不得已只能够迁都。可一旦引入了蛮夷,那后果就不是亡国这么简单,而是亡种了。所以,长城要修建,蒙恬要去镇守北方,就是这个原因。况且,秦始皇也只是在以前的基础上,对长城进行修缮与完善,并不是从头开始建的。由于畏惧秦朝的强大,蛮夷不再有胆量虎视眈眈地看着中原,直到秦末乱世,中原再次大乱,他们才趁机进入。

单凭郡县制与长城,秦始皇就可以称之为千古一帝了。


积劳成疾


秦始皇不仅是一个明君,更是一个勤君。按照史书上的记载,秦始皇每天要批阅的竹简,大约有120多斤,大约在3-5万字左右。现在很多人,一天看几千字的书都觉得要了命一样。况且,批阅不是简单地看,还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出批示。从这点上看,我们也可以发现,前期秦国所遗留的法律,已经无法支撑起天下统一之后的形势了。因为很多事情无法根据法律做出相应的判断,这才需要国君亲自批阅。


况且,为了更好地查看各地的治理情况,秦始皇还不断地出巡。国君的出行,并不是去玩的,而是要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手情报。上面说过了,秦始皇的郡县制,是打压了六国贵族,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心心念念想要复辟封建制度。而作为郡县制的代言人,自然也成为他们的目标。所以,韩国贵族张良,才会去刺杀秦始皇,不过没有成功。


工作上的高强度,以及出巡所带来的辛劳,使得秦始皇患病,甚至还死在了半路上。


上文说过了,此时的秦法并不是非常完善,很多事情都需要秦始皇亲自过目。而秦始皇的死,相当于国家的支柱倒塌了,如果没有人来支撑,那么后果非常危险。而秦始皇的错误,就在于没有早点确立太子之位。支柱倒下,再加上储君之争,是压死秦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秦始皇能够早点确立扶苏为太子,及时向天下公告,那么赵高、李斯以及胡亥,就没有了可乘之机。扶苏加上蒙恬,两人的结合,应该是能够延续秦朝的辉煌。可惜,造化弄人。扶苏被逼自杀,蒙恬被杀。


秦始皇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留下了赵高这个BUG。赵高这个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拍马屁能力极强,而且拍的恰到好处。秦始皇一世英名,居然也被赵高的马屁功力给蛊惑了。


而像赵高这样的人,他所看重的,永远都不是秦朝,不是天下,而是自己。胡亥对他来说没有用了,直接就杀掉,换成子婴,毫不手软。赵高之所以要立胡亥,还要找上李斯一起篡改遗嘱,就是为了将他们绑在一条船上,成为命运共同体。把李斯弄死之后,赵高继续蒙蔽胡亥双眼,让他整天沉醉在声色当中。赵高想得很清楚,如果刘项大军一到,他就绑架国君,马上投降,一定可以换个大官做做。可让赵高没想到的是,子婴没有那么笨,他一上台之后,马上就设计杀死赵高。


总结


秦始皇是不是智者,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从上面所说的功绩来说,秦始皇不仅仅是智者,更是千古一帝。可我们也知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秦始皇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太辛劳,死得太早了。这一点,与秦孝公一样,都是因为太过劳累,很早就去世了。同时,还留下了没有明确太子之位,以及赵高这两个大问题。


假如秦朝的根据稳定一些,这些问题或许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可是,此时的秦朝,正处在统一的前期,非常不稳定。特别是六国贵族,一直在找机会叛变起义。没有秦始皇这样的智者把持着,终究还是陷入了危机。而胡亥,仅仅用了三年,就把秦国历代祖宗所创下的基业,完完全全给败光了。


不得不说,胡亥,牛!



<strong>

历史使人明智,经典使人通达。领略历史魅力,感悟先贤智慧。

欢迎搜索:稽圣

进行关注并订阅所有文章,欢迎转发、在看、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