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一些農村“喪事喜辦”真的有必要嗎?辦喪事也很高興不覺得奇怪嗎?

屈小營


一些農村"喪事喜辦”真的有必要嗎?辦喪事也很高興不覺得奇怪嗎?

我來說一說農村風俗,

我是豫北人,我們當地辦喪事有兩種說法,一般的叫喪事,可是逝者如果八十多歲了,人們就稱之為喜喪。為什麼說喜喪呢,因為老人操勞了一輩子,活到了八十多歲,兒孫滿堂,也享了天倫之樂,兒子們也盡到了孝心,這時逝去也不會給兒孫造成大的損失,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不必太過悲傷。,

至於說也很高興這就有點不太現實了,畢竟是自己的父母親去世了,心中再怎麼悲痛也不能掛在臉上,因為人們來給幫忙來了,自己就要笑臉相迎,才合禮儀。

悲痛是有場合的,孝子大放悲聲是在靈前,

辦喪事都要搭靈棚,靈棚上部兩邊掛紙帆。

兩邊立框上貼對聯

東別人間生死路,西遊佛國寶蓮燈。

橫批、…弔客三幹

發喪五更時分,孝子就把逝者入棺,入棺停當以後,就大放悲聲,喧瀉完悲痛以後,就等著天亮正常進行喪葬儀式了。

早晨眾人把靈棚搭好,孝女們坐在屋裡逝者棺材兩邊,

孝子們手提哀杖跪在靈棚左下邊,靈棚供桌上放著孝女和親朋的棗山,以示隆重,供桌下邊放著逝者遺像。以及牌位。

正前邊放著{老盆)

儀式由司儀主持。

一般情況下,有兩班樂隊助興,以示晚輩們對長者的孝敬之情。好好送上一程,讓逝者早昇天國。

當弔唁者進門來到靈前,司儀向(老盆)裡點燃三張黃紙,孝子跪地抱頭痛哭,

弔唁儀式開始進行

司儀站到靈棚右一上方,喊到:起樂

樂隊奏哀樂

一叩首:弔唁者:跪地:叩首

:再叩首:弔唁者:二叩首

連三叩:………………

再叩首÷…………

清安i弔唁者起身站立

孝子還禮:孝子們手提哀杖痛哭向前,

弔唁者上前止住孝子們,孝子們倒退原位。

繼續痛哭。

後瞌;弔唁者面向後面鞠躬,

後面有人向弔唁者還禮,領者弔唁者到休息的地方休息。

這一場到此結束,

下一波弔唁者進門,如此進行,

最後一波是後家(孝子的姥姥家)儀式舉行完畢進行開飯。

林州地方大部分是白米飯,大繪菜。

吃飯結束,進行遊街。遊街回家。

煉棺!

孝子,孝女們全部跪到堂屋門前,大哭,

司儀喊到,,煉棺開始:

木工師傅進行煉棺;

孝子,孝女們大聲喊到:爹(娘)躲釘兒,…………重複喊…………………直至把棺封閉牢固。

起靈:

孝子們全部手提哀杖,長子胸部掛著圩爐罐,手託ll老盆;哭到街門口,當人們把棺材抬到門口拴牢正始起靈。長子把(老盒)向棺材前頭摔碎,眾孝子肩背拉靈布,大放悲聲,人們抬著棺材向墓地走去。

隊伍前邊有人扔紙錢(白紙剪的鬼幣。意思是路邊有野鬼不讓過去,給它們點錢兒就能順利通過。

辭靈:

到村邊進行辭靈,把棺材放到村邊,孝子,孝女們全部跪到路邊大哭,

司儀點黃紙,後家弔唁者進行弔唁,

一叩首;再叩首,連三叩,再叩首,

孝子還禮:孝子們哭者向前爬行,

後家弔唁者止住,儀式結束。

起靈:孝子們到路兩邊,人們抬著棺材向墓地走去,孝子們後邊哭著直到墓地,

抬重者到墓地前邊等孝子們把拉靈布背到肩上拉著,一起向前快跑三步,(意思是讓逝者快到天堂),放下棺材,下葬,園墓。

眾人把工具送回,逝者家門口放一個臉盆,臉盆裡有一把刀,人們搶留把刀在盆裡轉一圈,意思是從此一刀兩斷,再也不幹這事了(保佑此家平安)。

中午有盛下的米飯,棗山,讓幫忙者食用。

酬勞:

當人們在吃飯時,有孝子的長輩帶著孝子們頭帶孝帽向人多的地方進行致謝,

長者喊到,孝子酬勞來了,孝子們向人們跪拜,有人上前拉起孝子,免禮。

`


王新豐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過去農村在我們小時候的時候哪家辦喪事在我記憶中是件悲痛的事情。子女會哭幾天,直到下葬後。那個時候跪著燒錢紙,晚上搞儀式基本是一家人孝男孝女跪著聽做記文。那個時候的儀式基本是講述死者在世前的一些艱辛付出,讓後代銘記。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發展。比如我們四川地區也出現了樂隊,小品唱歌,甚至還有穿著暴露跳勁舞的,對一些小孩影響很大。說是老人辛苦了一輩子,讓老人能去陰間開心快樂。人死如泥,我覺得這些說法都很荒唐。這也不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當然,有的家庭經濟情況比較好,操辦紅白喜事很大方,就是為了面子。現在紅白喜事攀比之風越來越嚴重,都是放不下面子。我覺得結婚可以喜慶點。但是喪事不必搞的像喜事。





宇哥的鄉村日記


“喪事喜辦”是中國農村的一個傳統習俗,當然,隨著文明社會的發展,一些傳統已經成為陋習,但在個別𣎴發達地區,仍然盛行。

這個“喪事喜辦”僅僅限於家中年齡較大的老人去世,一般應在九十歲以上,好像有點為老人歌功頌德,功德圓滿的意思。

我曾經在臨沂地區的一個山村遇到這種場面,要在家裡停棺三日,這三天之內,親朋好友,頓頓齊聚一堂,大吃大喝,還要僱上吹鼓手,不斷的吹奏樂曲,有的甚至吹奏當代的流行歌曲,還要請來和尚唸經超度,整個過程不亞於盛大的節日,據說這一個流程下來,到老人入土為安,要花費五六萬元。

這種做法,純粹是鋪張浪費,完全是拿喪事取樂,這是農村落後思想的一個典型例證,並且呈愈演愈烈之風,世俗之下,形成了攀比意識,認為誰家辦的規格高、場面大,誰家有面子,更可笑的是作為了對先人尊敬程度衡量的尺子,真是愚昧之極,荒唐之極。

我認為,孝與不孝,不在於老人去世後你投入了多少錢,而在於老人活著的時候,你投入了多少錢。

歡迎大家評論。


若飛305


每個地方情況不一樣,他們所舉辦的這種風俗習慣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根據我們農村裡面的,有些地方的風俗習慣,我們覺得很奇葩,很奇怪,比如說明明是三次,這個是十分悲壯的心情,結果他們又蹦又跳,搞得好像開演唱會一樣。

只能說風俗習慣不一樣吧。

由於我們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文化,那麼出現這種情況也不奇怪。

比如某個地方曾經就出現過墳頭蹦迪的情況。所以這種情況,雖然我們覺得是一種非常惡劣的文化,但實際上,人家的看法卻不是這種情況,他們覺得,更多的是給逝去的人做出不一樣的送別情況。

所以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不一樣的情況之下,我們覺得咱們得,不能夠把所有問題都看成同樣的情況,地方不同,風俗習慣也會不一樣,我們尊重每個地方的做法,但是不能夠把這些風俗習慣給妖化了。


留下精華的傳統文化。

其實對於我個人的見解來看。更多的是我們在傳承文化的時候,要留下一些精華的文化,而不是對於這些糟糕的文化習俗一直傳承,甚至奉之為經典。

特別是一些惡搞的習俗文化,那麼我個人覺得,是非常不適合繼續傳承下去的,畢竟在現在文明時代顯得會格格不入。

當然如果他有內涵,有一定的文化傳承或者說有一定的含義的,那麼這種情況之下,個人覺得,她常常下來也是沒有多大啊,妨礙的,但是我們可以換另外一種方式,儘可能的讓大家所接受的方式進行傳承下來的這些文化。


喪事喜辦在我這邊基本看不到。

在我們南方呢,這個沒有太多的規矩,其實針對於這個各種事情還是按照傳統的去舉辦比較好,比如說喜事那麼喜慶的事情,那麼我們就應該用喜慶的方式方法來舉辦。

如果是悲傷的事情,那麼就不能夠強行的挪用,喜慶的的事情來舉辦。

所以在我們這邊喪事喜辦,這種情況多半是看不到的,悲傷的事情那麼就不可能說,與這個喜慶的事情一樣,把這個氣氛給打亂了。

只能說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每個地方有不同的情況,每個地方有不同的做法,那麼實際當中按照每個地方的情況,以及傳統的文化去做,那麼個人的見解是不會有太大的意見的。


農人莫小道


對於這個問題,在我們農村也是這樣一種習俗,悼念逝者,逝者已逝,他們也不能夠回來了。並不是說他們高興,他們不可能一直哭喪個臉崩著個臉吧。

在我們這裡的農村,有人去世,會去親戚朋友家叩頭拜孝,這個磕頭拜孝就沒有什麼輩分之分了,這是一種習俗,表示對逝者的尊敬與懷念。

然後這些親朋好友回去悼念逝者,通常會做幾天的法事,需要做幾天道場?就需要看陰陽(半仙)而定,出土下葬是哪一天?什麼時間?什麼地點?都有陰陽(半仙)而定。

在這個時間段會有親朋好友來幫忙來吃飯的,所以也會請餐飲一條龍來安排早中晚餐,讓大夥吃飯。

如果是帶上血緣關係的親戚,比如逝者的女兒侄兒侄女外侄等。他們也會請哀樂隊,來表演節目等,用這種方式,表示沉痛哀悼逝者。

在這個期間,一直都有很多親朋好友在場,必須要招呼到他們,不可能讓他們自己玩自己的,這樣有失主人之風。有客人自遠方來,不可能哭喪著臉去迎接吧。

所以他們並不是高興,而是一種強顏歡笑,把悲傷留在心底。


大兵在鄉村


重點!重點!真的很有必要!!

1.農村和大城市相比文化差距很大的,還有封建思想的殘餘。喪白喜事不用說也知道,這是中國的傳統習俗吧,不像西方信仰主之名一樣。所以吃飯穿衣往正常的生活度過,漸漸你會發現見怪不怪了。

2.城市化的發展帶動了農村大量勞動力的輸出,就有了現在的一種情況,農村留不住身體,城市留不住靈魂,許許多多人都被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所隔離。“聚”就被人們所融入心中,難得喪白喜事把大家聚在一起,不開心那是假的,但是傷心還是會有的,所以不奇怪!


逝光校園


生前想辦法盡孝,死去進行簡單祭奠。把燒紙火的錢,大辦酒席的錢用來醫治父母,有可能父母陪伴我們的日子更長些。不要把父母氣死,也不要把父母病死。能醫盡其力量醫。也不要把自己的娃娃把父母拖累死。這裡說的是不給父母帶孫男孫女的錢,反而自己的父母苦錢來幫你帶娃。


用戶3376969010190


鄉里鄉親,找個藉口請大家吃飯有何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