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廊坊】張紅娟:奮戰大後方 做好貼心人


【廊坊】張紅娟:奮戰大後方 做好貼心人

全市30名確診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治癒出院啦!我們創造了新冠肺炎患者治癒率100%、零死亡、醫護零感染的優異戰績!”2月26日下午,送走了最後兩位治癒出院的患者,張紅娟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一種難掩的激動洋溢在心裡,她由衷地為患者們高興,也深深地被戰友們同心戰“疫”的精神所感動。

來不及和戰友、患者合影留念,張紅娟又接到了新任務:堅決堵住疫情擴散反彈漏洞,不到勝利號角吹響,決不收兵!她又趕緊投入後續備班護士的排班工作。

今年44歲的張紅娟是市人民醫院駐定點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醫療救治領導小組成員、市人民醫院護理部副部長,有8年的黨齡,擔任護士長工作10年。

“讓黨旗高高飄揚在抗疫一線,與時間賽跑,與病魔戰鬥,把親愛的戰友們照顧好,服務好,保障好,當好整支隊伍的貼心人。”這是張紅娟的誓言。

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1月31日,按照院黨委的部署,在主管副院長高登鵬與護理部的審慎考量下,派出張紅娟加入醫療救治領導小組進駐定點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顧不及自我調整,張紅娟迅速投入工作,協助緊急醫療物資調配、護理人員應急調配、護理管理、一線人員及小組成員後勤保障、臨時黨支部紀檢工作都在等著她安排。

千方百計協助保障緊急醫療物資供應

“我感受最深、工作難度最大的就是‘急’,情況危急、救治緊急、物資調配緊急、人員調配緊急、設施維修緊急……每天接到一個又一個緊急消息,哪裡急需什麼,我第一時間去協調溝通,在辦公樓裡跑上跑下,事無鉅細。”張紅娟說。

進駐之初,醫療物資不足,加上正值春節期間,救治物資保障困難重重,一些基礎的感控設施都無處購進。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張紅娟主動配合市人民醫院駐定點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醫療救治領導小組組長、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陳光,聯繫以前認識的廠家,從北京一家庫房連夜運回急需物資。第二天早晨,定點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主管物資調配的主任一見到她,激動地跳起來,高興地喊:“張主任,咱們的物資到位啦!”

正是勇於解決一件件難事、急事,張紅娟與定點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的後勤保障人員收穫了一份份真摯的戰友情。他們從最初的完全陌生到現在的並肩作戰,全力保障了病區的緊急醫療物資供應。

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鬥,張紅娟一刻不敢鬆懈,每天電話溝通上百個,大到呼吸機、DR等大型設備,小到量杯、密封袋,千方百計滿足一線所有救治需求,忙起來甚至忘記吃飯。

從市人民醫院和河北石油中心醫院借調大型醫療設備共18件,從市人民醫院物資科及各臨床科室調配物資共3693 件,從市人民醫院急診藥房借調藥品32種348支……每一件物資的背後,都有著所有醫務人員的艱辛付出,張紅娟一一記在心裡。

收治重症患者那天已是晚上,急需一臺搶救車,請示上級領導後,決定從市醫院借調,她立刻聯繫市醫院多個科室,將所需搶救車包括所有搶救物品、藥品第一時間備齊送進病房,及時保證了重症患者的搶救工作。

病區及生活區設施提升需要時間,進駐之初,張紅娟幾乎每天都在申請處理各種問題,每次都特別緊急,大到呼吸機接頭不配型,小到病區馬桶堵塞,她提出應急維修事項申請共計25項,經院領導的協助最終全部落實解決。

建章立制保障護理人員全心戰“疫”

與時間賽跑,同病魔搏鬥,科學順暢的護理管理流程和制度必不可少。戰鬥在一線的護理人員來自全市多家醫院,職稱、技術能力層級不等。

進駐當晚,張紅娟立即與病區護士長李京溝通商議建章立制,深入討論,快速制定出各護理崗的崗位職責及護理管理制度流程共37項,使大家分工明確、有章可依,強化了病房護士長的管理效率,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執行能力,保證了護理質量。

一線護理人員多是年輕護士,第一次上戰場難免恐慌焦慮。張紅娟既是經驗豐富的戰友,又是細心貼心的大姐,每一批護士輪崗,她都會進行崗前動員,對個別護士進行心理疏導,增強自信心。

“您的鼓勵讓我特別感動,您為大家操勞也很累,您保重身體!”這是定點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一名叫李娜的護士發給張紅娟的信息。有一次,李娜擔心完成不好工作,心理壓力很大,張紅娟主動找她聊天,鼓勵她,最終緩解了她的心理壓力。李娜在換崗離開前再次發微信感謝她。

“在這裡,雖然我們素未謀面,但是治癒患者、早日戰勝疫情這個共同的心願,讓我和每一位戰友的心貼得更近了。”張紅娟說。

哪位護士受涼感冒,哪位護士穿防護服、戴手套出現溼疹,哪位護士戴護目鏡、口罩出現壓痕和破潰,她都記在心裡,並傳圖及時請市人民醫院專家診治。

一位來自永清縣的護士鞋子被汙染,由於當時所有商場都已關閉,來不及吃一口午飯,張紅娟立即跑回家幫她尋找同型號的鞋子。

“我經歷了四批共計69名護士輪崗休養,看著一批又一批走出隔離病房,我的心裡特別欣慰。因為我們的防控做得到位,才能做到醫護人員零感染。”張紅娟說。

舍小家為大家踐行黨員初心使命

作為市三院醫療救治臨時黨支部紀檢委員,張紅娟時刻以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每天早來晚走,工作長達十幾個小時,睡眠不足五六個小時,認真落實紀律檢查和防控隔離工作。在20多天裡,臨時黨支部共收到入黨申請書40餘份。

儘管每天有班車接送上下班,她卻自己開車,只為了能提前到單位,儘早做好醫療物資的請領,不耽誤病房的使用。

連著幾天碰上惡劣天氣,那就是多一重的考驗。有一天,天氣陰冷,大雪紛飛,她和病案室楊莉副主任一起加班到晚上7點多,車被“埋”在雪中,兩人花了很久用卡片把車窗上的冰雪一點點刮掉,緩慢地開回去,送完楊莉,將近一個小時才到家。停好車,她拍照片發到家人微信群報平安,弟弟調侃地說:“姐,辛苦了,連你的車都穿上隔離服、戴上護目鏡了!”

張紅娟患有甲狀腺功能減退症,需要常年服用藥物。這些天總是想方設法給一線護理人員買生活必需品,而自己隨身攜帶的藥吃完了,卻總記不起買,停用了好幾天。

“為什麼要這麼努力?”有人問她。張紅娟說:“被需要也是一種幸福!我要在後方盡最大的努力為一線人員做好保障,讓他們安心工作!”

因為特殊環境無法到病區指導,張紅娟只能通過視頻瞭解患者的病情變化和護理措施的落實情況並提出指導意見。病區護士長十分繁忙,日間溝通困難,每天與護士長聯繫溝通上,都是半夜了。

每到週末,她都會收到遠在國外讀書的兒子的微信:“媽,身體怎麼樣?休班了嗎?”知道兒子擔心自己,工作間隙跑到辦公樓下拍張照片發給他,告訴他:“我今天休息,我很好。”

父母都是70多歲的老人,平時她一天不去看他們,就唸叨她。這些天,張紅娟顧不上看他們,父母怕她分心,影響她的工作,甚至連電話也不敢給她打。

愛人每天晚上做上豐盛的飯菜等她回家,叮囑她多吃點補充營養。

“一想到他們,我的內心就充滿了力量。家人們在背後默默地支持我,鼓勵我,讓我感到溫暖。看到患者治癒出院,對我來說,再大的辛苦都值得,我們所有人的努力都值得!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戰勝疫情,更加絢爛的春天近在眼前。”張紅娟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