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為什麼感覺當今孩子上個小學,家長累的要死?80後們上小學時家長卻基本不用操心?

納川普說


再早的年代,書本少,作業少批改作業都是老師的,對考好考不好不大重視,車少沒有交通安全之說,學生都是自已去上學或回家,不用父母接送,作業不非得家長批改,現在人流多還怕學生走失,弄得家長很疲累。


丁建15


我是80後我的女兒正在上小學,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再恰當不過了。現在孩子上的確比以前讓家長操心。

一、接送。

80年代路上的汽車不多,主要以自行車為主,大多數小學生都自己上學。現在從幼兒園到小學基本都需接送,有些孩子都上初中和高中了家長仍在接送。再加上農村合併了一些中小學孩子上學遠了,家長不得不接送,有些家長為了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還將孩子轉到城裡由家長陪讀。

家長家每天要按時上下班工作很忙,還要按時接送孩子,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從幼兒園到到初中,感覺每天跟打仗一樣,經常顧頭顧不了尾,讓人疲憊不堪。


二、輔導。

80年代的小學生作業都是由老師批改,那時也沒有輔導班。現在小學家庭作業全靠家長檢查,批閱,有時還要和孩子一起做手工。


三、擇校難。

80年代學校就那幾所,沒有私立學校,學校大門敞開著,入學沒那麼麻煩。現在隨著大量農民工子女湧入城市,城區都劃學區入學,不在學區內的想找一個學位非常難。很多人就擠破腦袋買學區房,有了學區房還不行,還要求要求房產證要滿三年,家長被折騰的苦不堪言。

三、花費。

80年代上學雖沒有免費,但學費也就幾十塊錢,沒有額外的花費。現在上學都免學費,但卻花的更多了,因為各種資料滿天飛,各種特長班收費一個比一個高,私立學校的學費更是以萬起步,比不免學費時花的更多。


四、獨立。

80年代的孩子放學回家都會幫家裡幹活如:放牛、洗鍋、做飯、洗衣服等,現在的孩子只會學習比皇帝不難伺候,連一雙襪子要家長洗。


總之,現在的孩子上學花費大,操心多,這也是很多家庭不願意生二胎的原因。


教育黃金眼


我就是80後二胎媽媽,我家大寶也上學了,來說說我的看法。

1.擇校難。

我小時候生活在農村,那會沒有幼兒園,只有學前班,只要夠年齡,就可以上自己村的公立小學,初中,家長不需要為選學校而發愁。相反,我家孩子北京海淀區S街道戶口,但是我們住在北京海淀區X街道,想在X街道上幼兒園,報了3家公立幼兒園,沒有一家錄我們。因為北京的幼兒園,要麼單位自己辦的,優先本單位;要麼村裡的,優先本村,像我們這種單位的雖然可以上,但是離的太遠,在加上沒有人接送,只能放棄公立,選擇了私立。


2.學費貴。

記得我上學前班的時候,一學期學費也就120左右,後來上初中才220元;而我家寶貝上幼兒園一個月就2600元,還是我們附近比較便宜的私立幼兒園。


3.接送問題。

我小時候,我們村的孩子吃完飯,大家你叫我,我叫他,好幾個孩子一起去上學,同行的人比較多,也沒有那麼多的車,所以不用父母接送;而現在,交通發達,各種車輛,在加上“人販子”,“校園欺凌”等等,致使一部分家長做起了全職媽媽,專門接送孩子。


4.輔導作業。

小時候我的作業都是自己做,父母在地裡幹活也顧不上我們,做完了交給老師,老師統一批改,那道題錯的人多,老師上課在單獨講解。而現在的孩子作業,一般都是家長陪同做,做完了家長檢查,所以無形中多了一項工作。


5.上學時間問題。我小時下午5點才放學,而現在幼兒園基本上下午4點放學,北京的小學放學太早了,每次下午3點小學生已經回到小區了,這麼早放學,家長根本沒法上班啊,那個單位能讓你下午2點多下班去接孩子,除非鐘點工的工作。



6.孩子的獨立問題。

小時候,我家比較忙,幫家裡幹些力所能及的活是常用的事,小學時候就幫我媽蒸饅頭,做飯,掰玉米,割麥子,摘辣椒等等,80後的我們小時候特別獨立。而現在的孩子,因為大多數家裡就一個孩子,4個老人,大人都把貨幹完了,也輪不到孩子,孩子除了讀書,其他事都不做,生活上不夠獨立。


7.培訓班。

小時候,因為在村裡生活,貌似沒有培訓班,唯一的培訓就是我小學6年級暑假,花20塊錢報了個英語培訓班,20天只要20元,培訓費真的是便宜啊。而現在,家長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英語課、舞蹈課、鋼琴課、奧數課、少兒編程、美術、跆拳道、樂高、口才、書法、游泳、小主持人等等。先不說培訓費貴,就是報個2-3門,光帶孩子按時按點去上課,就會花費大量的精力,家長不忙才怪。


8.手機,網吧等電子設備的誘導。

我小時候根本沒手機,村裡也沒有網吧,唯一的電子產品就是家裡的電視。而現在小孩大部分都有自己的手機,有的學生自控力差,家長不監督,就往網吧跑,沒辦法,有的家長辭職專門看孩子。電子設備對現代孩子的影響也是挺大的。


時代在發展,教育也在不停的改革,所以現在的家長覺得孩子上個學,都快累死了,用一句網絡流行語來說:“我太難了”。



嘟寶媽


因為過去的家長不用檢查作業,不用批改作業,不用簽字,這些不是老師做的嗎??現在的家長要檢查簽字批改作業,孩子不認真聽課,孩子成績不好,都是家長責任,老師只負責微信發作業,然後訓家長就行了……我的天啊,我長這麼大,沒受過氣,(上學時候成績都前三,走入社會都是別人寵我,因為我小但是懂事懂道理)現在孩子上小學,天天被訓的跟狗一樣,成績全班第十都還是差,什麼平時成績不好,你平時成績在好,考大學的時候有用嗎……


用戶2964445995346


為孩子讀書每天要一個大人專門為此忙上忙下,早上送中午接,中午送下午接,特別農村人最麻煩,家離學校遠,早上送進學校就得趕快回家打掃衛生,九點半就要煮中午飯,十點=十就要把飯給孩子送去,+一點二十孩子放學就得有飯吃,下午三點四十又要從家裡出發,五點四十孩子放學,現在養個孩子確實太不容易了。


老兵話多


我也深有體會,不知道是因為孩子今年剛剛上小學,還是我沒有太適應的緣故

總覺得現在的孩子上個小學,作為家長是真的累。

而我上小學的時候,卻完全沒有這種感覺,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忘記了而已:

1.接送孩子上放學

必須按時按點的接送孩子上放學,讓孩子一個人回家是絕對不放心的,

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孩子,現在馬路上車子多到還不是最主要的,

主要是現在,壞人太多了,有時候會讓人措手不及。

不想因為自己的一是懶惰造成終身後悔,所以只能堅持接送。


2.各類輔導班

現在的孩子,有幾個不上輔導班的。

當然,肯定是有的,可是一個孩子不上倆輔導班,就總覺得孩子是在浪費光陰一樣的,

因為每個孩子的週末,都會被安排上了輔導班,別人都在進步,只有你家孩子在傻玩,

等成績出來的時候,就傻眼了,後悔了吧,家長會都覺得丟人。


3.作業

孩子幾乎每天都會有作業,並且很多作業需要在群裡打卡,

這作業是孩子的,也是家長的,因為孩子那麼小 ,完成作業需要家長的協助和監督,

並且,需要用手機的時候一般也需要經過家長的允許和幫助。

孩子很多作業還是用電腦完成的,那就更需要家長在一旁協助


別的都還好,就是老師把自己的工作都分擔給家長,

家長工作一天回來還要輔導作業批閱作業監督作業,

家長群裡各種老師佈置的任務,一不小心得罪老師孩子在學校就受排擠~

我們小時候上學也沒這麼事,作業自己記,作業老師批,卷子老師改,

那時候的老師挺辛苦,現在的老師真是輕鬆很多啊,還有寒暑假,

還有家長的紅包,還有課外的補課費~孩子沒整明白就說家長不配合老師~

啥時候變成這樣的呢?


老徐說事999


我是80後,現在也是小學生的媽媽。作為80後,我在給孩子輔導功課的時候,總是想起來小時候自己上小學的一些事情:每天放學回家,媽媽給我做晚飯、陪我一起做作業,還要招呼跟我一起在我家做功課的同班同學......那個時候的媽媽應該也挺累的吧?

但儘管如此,越來越多的80後認為:在我們80後上小學的時候,家長為什麼基本不操心?好像操心孩子功課、陪伴孩子做作業的事情,屬80後最累似的。

事實上,並非如此,古往今來,大凡重視孩子教育的家庭,沒有哪個父母是輕輕鬆鬆就能把孩子培養成成績優秀、道德高尚、品學兼優的孩子的,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與他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

第一、從古到今,優秀的父母都在用心地培養自己的孩子。

孟母三遷、岳母刺字......大凡聖賢之人,他們的成長環境中總是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在其成長的過程中都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母親,為了能夠激發孩子學習,用蘆葦杆在沙地上教他學寫字,從別人家借書給他讀。這種苦和累,恐怕不是當今的家長能夠做到的。

近些年,隨著網絡信息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在網上吐槽陪孩子寫作業的痛苦,但其實,對於那些用心陪伴孩子成長的父母來說,陪娃寫作業僅僅是成長中再平常不過的小事,比這困難的多的事情出現時,父母依然是不懼困難,迎難而上,為的就是孩子能多學些知識。

第二、不同年代,重視教育的程度不同。

我國對知識、對教育的重視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被中斷過,知識分子被稱作“臭老九”,成為社會階層中被批判的一派,強烈打擊了社會中的文化人。直到1977年,我國才恢復高考制度。而80後們上小學時,高考制度才恢復20年左右,80後的父母們多是小學文化水平,這之中有很多人經歷了文化大革命,並沒有充分意識到上學、接受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

而如今,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開展,人人都要接受義務教育,在信息化時代,沒有知識的人在社會上越來越難以立足。而此時,接受了高等教育的80後群體成為父母后,對孩子們的學習、作業等有越來越多的話語權,操心的事情也比父輩們多,這也是社會現實。

第三、不同時代,家長操心的內容不一樣。

雖然每個年代的父母都在操心孩子們的教育,但不同的時代,父母操心的內容還是有很大差別。

80後的父母輩們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操心的是:每天早上給孩子做什麼吃的、孩子上學的時候是否被欺負了、這次考試有沒有拿到獎狀......

80後做父母時,更操心的是:孩子要上什麼興趣班、作業中又有哪些知識點不會、就孩子學習上的問題該用怎樣的方法幫助他提升......

總體上來講,80後上小學時,父母在孩子生活方面更加操心;而80後的孩子上小學時,80後們更偏重對孩子學習內容的關注。

結語

可憐天下父母心!

無論是80後的父母輩,還是如今做父母的80後們,對孩子的心都是一樣的,只是在教育方式上表達的方式不同罷了。當然,如今孩子們的升學壓力大了,父母在孩子教育上投注的精力也更加多,但還是期望更多的父母可以耐下心來陪伴孩子慢慢長大,不要過於急功近利地催促孩子成長,靜待花開。

我是人魚媽媽,文學碩士,80後辣媽。專注家庭教育研究,喜歡就關注我吧!

人魚媽媽


您提到的這個是事實,現在的家長普遍都會為教育孩子而苦惱。

我最近和朋友在聚會時也談到了這個事情:在我們上學那會,作業不需要家長看,不需要家長簽字,可以說家長很少會看我們的課本和作業。大部分情況下,家長可能比較關心的是成績是多少分,到底錯在哪裡也沒有時間顧及了。


而現在不一樣了,教育環境和我們當年讀書的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還是以以前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孩子,孩子的成長會遇到很大的挑戰。這倒不是說孩子學不會小學那些知識,而是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內心會不斷地經歷過山車。最後的結果是父母大多會出現焦慮,最終會把壓力加倍地施加到孩子身上。

現在的父母,真的需要付出很多。從我接觸到的家長來說,大多數都是每天陪著孩子學習,基本上每天不會少於1小時。家長需要做什麼呢?聽寫,幫助孩子訂正,陪孩子預習,複習。還需要給孩子講解不懂的題目,準備各種考試。等作業都完成了,簽名,準備第二天上課的材料。

為什麼大家覺得累?這些任務太細碎,而且一旦有不完成的情況,老師可能就會在群裡批評家長或者批評孩子。家長每天都得小心翼翼地查看孩子的各種學習任務,確保孩子一一完成。


這種監督的方式,確實能夠讓孩子一段時間內有不錯的表現,但是副作用也同樣明顯。

1、孩子會覺得壓力很大。白天在學校緊張學習一天,坐在座位上不能活動,晚上回家依然要長時間在父母的監督下學習,孩子會覺得很煩躁。

2、父母接管孩子的方方面面,孩子會失去自主能力,慢慢地變成依賴,需要父母推動著才能往前走,甚至變成你推著都不願意走了。


對比我們小時候的成長和現在孩子的成長,我們不能得出哪個更好的結論。

我認為家長關心孩子的學習是必要的,但是這種關心更多的應該是心理上的支持,一些大的方向上的指引。具體到學習上的細節,還是得孩子慢慢磨練。


低年級的孩子需要監督,這一點是沒有錯的。那麼現在到底哪個地方出了問題?主要是任務太多。我們的學校是競爭非常嚴重的地方,老師無法迴避,家長也無法迴避。

有沒有讓孩子快樂就能獲得好成績的?有,但是那是個別現象。對於整個班級來說,大部分孩子還是需要付出努力才可能收穫好成績。

我們需要意識到現在環境不一樣了,身邊的孩子都是武裝到了牙齒,大家都是拼父母。正視現實,累是肯定的,但是堅持也是必須的。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在小孩上幼兒園的時候,我總是想,等到孩子上了小學就好了,等到孩子上了小學後,我才知道,事實並不是我想的那麼回事。

等到孩子上了一年級後,他在學校每天呆的時間還不足六小時,若是把孩子放在那些託管機構,就一個電視機把孩子們穩住,安全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你也別想孩子能學出什麼名堂。

一轉眼在小學邊上待了幾年了,看著那些漂亮的小女生、帥氣的小男生升初中,上高中,我突然有一種莫名的焦慮。

為什麼呢?因為那些我曾經非常看好的孩子,大多數都上了不太理想的高中,有的甚至上了職中。而初中,就是他們那個最關鍵的轉折點。

如果孩子沒有考上一所好點的初中,任他在學校混三年,這孩子也就基本上是耽擱了,你說,家裡的小學生,我能鬆手嗎?我能不累嗎?

我也覺得我陷進了一個漩渦,可是,大家不是都一樣嗎?我敢一個人跳出來嗎?其實誰都覺得自己掉進了漩渦,可是,誰都不敢擅自跳出來。

其實,家裡小學生的吃喝拉撒我真的沒怎麼管,家也在學校附近,不用接送,最讓我頭痛的就是他的學習。

學習氛圍不好,每個孩子都補習,因為競爭需要,上個培訓班就送個大箱的樂高積木,或是送一個大大的芭比娃娃,一個比一個闊氣,一個比一個漂亮。孩子們都是衝玩具去的,哪個是衝學習去的?

沒辦法,親自上陣,家裡偶爾雞犬不寧,隔三差五地雞飛狗跳,網上曾經流行的一句話說的很好――不談學習,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探索幸福密碼


我是80後,我來說說我的感受。

1.接送問題:我上小學那會,一年級開始就是自己走過去的。上學單程要走15-20分鐘左右,爸媽從沒管過。現在別說走15分鐘,我家對面就是娃以後要讀的小學,走過去一分鐘就夠了。當然我肯定不敢讓娃一個人走過去,一來路上有車。二來人販子這麼多。估計5-6年紀了會讓她自己走吧。

2.輔導(或者課外輔導)問題:我讀書那會一下課要麼回家先做作業然後5點50準時坐在電視機前看動畫片,灌籃高手啊,足球小將啊,四驅小子啊等等。要麼一大幫同學來打彈珠啊,下四國軍棋啊等等。都很自覺的。碰上我們那會國家剛剛號召減負,真沒啥作業的,有時候書包都不用帶回來,那麼一點點作業第二天一早回教室一抄就好了。現在都小孩,很多家長說要做作業做到9-10點。你個一下課就那麼多輔導班培訓班,本來作業就多,哪還有這麼多時間。而且現在家長給孩子管的多,反而孩子越墨跡。以前爸媽都不管我們,反而讓我們更自覺了。

3.一些學校活動(打掃衛生):我侄子今年一年級,他爸說他們也會經常到教室幫孩子打掃衛生。什麼鬼,我上小學那會每天下課了都是自己打掃的,每週五全校大掃除,還評分發錦旗的。老師就說一句,大家自己注意,然後就開始了。那會教室在三樓,窗戶也是一個人一扇的去擦,日光燈,電風扇上面都得擦,不夠高就桌子墊椅子再站上去。這種事情放到現在估計很多家長想都不敢想。再者一些課外活動,以前我們每年清明掃墓,國慶去電影院,全校師生排隊走路一個小時左右走過去,結束後老師一句各自回家,就完事了。現在都孩子,聽一個當老師的朋友說,春遊,不存在的,教育局不批,因為有風險。其他別的活動,能讓家長參與的儘量叫上家長。

4.一些送禮啊或者攀比問題:我上學那會,教師節大家都自發給老師送禮物,比如說手繪賀卡,折一朵花。現在教師節有很多家長會訂一束花,有些還送禮送啥的。當然時代進步了,可能這些對於現在社會來說也正常,但不能否認攀比存在。可能對一些家庭稍微困難的來說挺難的。

最後一點.各種貴的問題:雖說現在義務教育免費了,但真的不用花錢你能從一年級讀到六年級嗎?如果真有的話,麻煩評論裡告訴我下。雖說義務教育免費,但其他錢花下去也挺多的。特別特別是輔導班培訓班,隨便來一兩個好了,半個月一個月工資沒了。這才是讓很多家庭覺得累的原因。

生活不易,只能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