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可以談談當代詩歌語境嗎?

拾光文化


詩歌的作者意境很笑健如黃巢的詠菊花。毛澤東八歲時的詠蛙。看出大人物的意境。


崔風朝


感謝悟空先生!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質是個寬廣的答題。這裡只作簡要回答,以與友友們一道探討。

“當代詩歌的語境”,若拆開回答,就容易讓人理解了,先拆開再拼湊,這樣妥些。

用藝術語言和符號,篩選好材料,使其組成一定的結構,進入一個有機系統,這種有結構的系統便是詩歌。語境即指言語的環境,它泛指語言的各種因素,當然也包括非語言因素。語境的因素很多:時間、空間、情景、對象、話語前提、上下文銜接等等。所以,詩歌語境的廣泛可用性,從另一方面給我們的創作提供了寬廣的選擇空間。

我們先來欣賞一下當代詩歌代表作。

🌿鄭愁予《錯誤》: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席慕容《歷史博物館》: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館嗎?

最起初 只有那一輪山月

和極冷極暗記憶裡的洞穴

然後你微笑著向我走來

在清涼的早上 浮雲散開

既然我該循路前去迎你

請讓我們在水草豐美的地方定居……

以上之詩歌,以情、景、義、境等交融而成,也就是該問題所提的“詩歌語境”,可以說已達爐火純青。語言精練,直接啟幕一一“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慱物館?”,毫無多言多字。“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看似直敘,卻深藏意境:柳絮在何時飛?柳絮因何飛?柳絮在什麼情形下飛?這飛與不飛又說明什麼?將詩歌之語境運用得如此妙趣橫生、情景交融、纏綿韻達,實乃精品上品。

寫詩歌,把詩歌語境運用好,讚美當代生活,為社會服務,為祖國建設服務,這是寫當代詩歌的方向與宗旨。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應首先掌握和了解詩歌語境的構建因素,才能更好地從生活中提練出素材以予加工;加工時應注意:詩歌絕非是東撿一塊,西揍一塊,也不是說了一句樹木再說一句吃飯,簡單意為它隔山就是詩,別人不懂就是詩,這是誤處。詩歌語境確有空域,它們之間永遠是緊密關聯著的,並否是東搭葫蘆西搭瓢;詩歌語境有其嚴謹的結構和有機的系統。

當代詩歌與語境實屬完美的一體,什麼樣的詩歌內容需要,有什麼樣的語境豐盈。比如我們說山,巍峨有巍峨的氣勢一一“高山安可仰,徒其揖清芬"(唐李白《贈孟浩然》;說山不高,有它不高的名氣一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唐劉禹錫《陋室銘》。由此可見,同樣一種事物,用詩的情境去渲染,會有不同的修飾方式。當代詩歌語境,也是豐富多彩的,它有無限的廣闊空域。

詩歌語境如何運用,也在於創作者的詩情詩境。打個小比方,寫草:寫它綠色、綠油油、風吹波瀾等等,只表現了草的色澤形態;而寫草彷彿朝我們笑,這草的神態也就跟出來了;如果再寫草從迎春一一到枯萎一一再到迎春的執著,這草的高潔靈魂則勾勒顯現了。

總之,任何寫作都是由毛坯開始構建至成形成熟的,不必擔心,無須謹小慎微,大膽放開手腳,有情就有詩,有畫就有意,只有不斷地寫、大膽地寫,才能讓詩情畫意宣洩於筆端,舒展於天地。

當代詩歌語境,我們只能在實線中摸索和提高,只有在創作的實踐中不斷打磨,才能創作出更多經典金句:

🌿你輕輕地走了,

正如你輕輕地來,

不帶走一片雲彩……

🌿詩與遠方……

以上淺薄的簡要回答,歡迎友友們評!

🍀🍀🍀🍀🍀🌿🌿🌿🌿

回答:葉 丹(南海旗兵愛燕兒)

溫馨:*一葉情感*是作者原創首發情感小詩文(包括微小說、散文、故事等)的專有標識。歡迎全網搜閱!





南海旗兵愛燕兒


當代詩歌語境問題,可以從舊體詩和現代詩兩個方面討論。

舊體詩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舊瓶裝新酒,新酒的味道卻有點彆扭。

高鐵、電腦、房地產、世界盃、二維碼、支付寶、網購、運動鞋、熱水壺、太陽能,等等,現代化的元素,無法和諧地融入舊體詩的體制中,給人生產贗品的感覺。

舊瓶裝舊酒,同樣沒前途。唐詩作為經典和巔峰,只能用來朝拜。今人所做,基本上都是狗尾續貂。宋人明智,發現了這一點,所以創作宋詞。

等到元朝,元之文學家發現宋詞也無法超越,便在戲曲上發力。

現代詩的語境也不容樂觀,網絡的普及,詩人遍地開花。

詩歌創作的素材和空間都無限豐富,但是現代詩和舊體詩最大的不同,就是現代詩不能直抒胸臆!

適度的含蓄,才能讓現代詩保有詩意。

那些一針見血、見血封喉、開門見山的吶喊和讚美,或者批評、咒罵,都不是真正的現代詩。

現代詩山頭林立,派系繁多。

尤其是掌握了發表權的詩人,往往權力尋租,對詩歌的傷害最大。


任加唇


1.形式是比較自由。,2.內涵是開放的。3.意象經營重於修辭。4.高度的概括性、鮮明的形象性。5.濃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諧的音樂,形式上分行排列。

詩歌的基本特點是:

第一:高度的集中,概括地反應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豐富的想像,聯想和幻想;

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第五:意美,語美,音美,形美!以上是現代詩歌的語境,各人見解,歡迎辯論,多提寶貴意見。


夢漫煙花911


很高興回答這一提問。

當代詩歌也叫現代詩歌又稱新詩,是新文化運動以來及指“五四運動”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這段時間的詩歌。它是適應時代的要求,以接近群眾的白話語言反映現實生活,表現科學民主的革命內容,以打破舊體詩格律形式束縛為主要標誌的新體詩。

新體詩的語境是以“文化語境”為主。不同於舊體詩的“情景語境”。但他們又都包括語言因素和包括非語言因素。上下文、時間、空間、情景、對象、話語前提等與語詞使用有關的都是語境因素。

當代詩歌的語境又分一下幾種形式,

現代文風語境。以漢語言白話文為載體,以語言節奏的一般和諧性再現生活抒情言志的語言藝術。

現代格律詩歌:是以白話文為載體,以語言節奏來再現生活抒情言志。這類詩是秉承了古典格律詩歌的要求,定字、定句、定節、定平仄、定韻等。

而敘事詩和抒情詩,則通常以詩人滿懷激情的歌唱方式來表現,什麼史詩、故事詩、詩體小說等都屬於這一類。象《王貴與李香香》、《奧德賽》。還有自由體詩,散文等等,現代詩歌也有自己的特點有:形式自由;內涵開放;高度概括性、形象性 鮮明等待。

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以後,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成為衡量詩歌的重要標準。象《王貴與李香香》,《趙巧兒》等一大批內容上的革命性和形式上的大眾化詩歌走上了革命的舞臺。






纏墨香


詩歌的語境,即詩人語言特色的表現,是衡量一首詩歌的試金石。

語境,大意是人在說話時所處的環境狀態,而文學藝術作品中的語境,則是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是作者刻意營造出的一種語言特色。

當代詩歌是以現代漢語語言所創作的,它雖然有別於文言文所創作的古詩,但詩是語言的精華和濃縮這一準則是亙古不變的。

詩歌也是語言藝術。古代詩人,有錘鍊字詞的習慣,使語言結構和內在的聯繫達到高度的統一,不但更形象化,而且能活起來。新詩,雖然不同於古詩,但在語言上亦然追求那種沉澱之後的厚重感,使詩在語言上不會流露出輕浮之感,從而形成極強的感染力。

詩歌,在文學藝術中是最具感情色彩的文學體裁,那麼,詩歌的語境在字詞組合過程中,必須注入詩人相應的階級感情,使詩有血有肉,以求達到魂靈自附其中。

每一個有成就的詩人,在語言藝術上都會形成自己的語言特色,或活潑靈動,或莊重凝練,都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當代詩人中,還是喜歡顧城,北島的詩。他們在詩歌創作上,都形成了自己的語言特色,顧城的詩活潑靈動,如《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北島的詩凝練莊重,如《墓誌銘》: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黃土情愫


如果說話所處的環境稱為語境,那麼現代詩歌所處的環境也就是當代詩歌語境。語境應該是一首詩的全部語言符號構成,既包括詞與詞之間的關糸組成,又包括詞語形成過程中所受的時代、社會、歷史、文化、習俗等影響。因而詩歌因語境表現不同,也各逞異釆。其中的暗示和聯想容易引人入勝,古代詩人有練字的奇妙,比如"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這個滿字就體現雪中騎行已久且雪愈下愈大。寥寥幾句平常話,卻被"滿″卻充滿生氣,語境顯得活靈活現。還有"待到秋後九月,我花開後百花殺″這裡的“殺"透出造反的黃剿殺氣騰騰,視富貴於草莽,滅帝王如香蕊。全詩從此有了英雄氣概,爭奪天下。舊詩因語境變化,平添出許多精釆,令人無不叫絕。

但是詩歌不是一成不變,過去詩詞過於講究格律、平仄,定了許多框框,也限制了人的思維,讓人不便參於。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人們也逐漸接受了當代詩詞,這種詩歌相對自由,但它畢競是詩也要有些押韻才好聽,才能流傳開來。也就是這個道理,人們廢去了古詩中的平仄,只要保留押韻,能朗朗上誦,自娛其樂即可。對於現代詩,不妨抄幾句共欣賞:

七子之歌·威海衛

現代 · 聞一多

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老的海,

這邊岸上原有聖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

我背後葬的盡是聖人的遺骸!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詩人在這一組詩作品裡用擬人化的手法,把中國的澳門、香港、臺灣等七個被割讓、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國母親被奪走的七個孩子,讓他們來傾訴“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的悲哀之情,“以抒其孤苦亡告,春懷祖國之哀忱”,從而讓民眾從漠然中警醒,振興中華,收復失地。


第N次接觸


當代詩歌語境,包含自由體詩,抒情,抒景,抒事,可以更加全面,細膩的,把人和事敘述得更清楚明白。更能體現真實的情感與多種事物,容量大而具體。言詞淺顯亦懂,方便大眾,只要認得字的平常百姓,都能理解。便於宣傳國家政策,所以在新的社會主義初極階斷,成了黨和國家政策宣傳的重要工具。並且取得了相應的效果。

國家改革開放繁榮以後,由於全國文化教育的全面提升,德智體都得到了全面發展,機乎所有的人,都具備了普通的文化水平。

所以,不論是古詩還是新詩,格律詩,都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在網上發現,如今的詩人已有成千上萬之眾。有很多優秀詩詞橫空出世,有許多完全可與古人的詩詞比美,我雖然不甚懂格律平仄。但其意境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身份證原名叫潘雲忠


既然是講現代詩歌,那麼完全可以拋開古體詩詞的約束,沒有了條條框框,完全任由針對某事某物傾吐出內心深處的呼喚。

比如當下,面對抗疫封城的舉世無雙與罕見,就造成了一個獨特歷史的景象,凸顯出社會主義社會的特質,又展現了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壯志,同時因為中醫的作用引申出對古老文化魅力的無限遐想,而更多的是這種實實在在的苦難悲情的真人秀,一面巨大的神話傳說中的照妖鏡也憑空而現,所有這些就構成了一個獨特的語境。真是在這種大的語境下,催生萌發湧現出來大量詩歌。由此可見,語境,並不是一首詩歌的結構,而是促發詩情充溢的外在因素。試問沒有這外在因素,任何語句詞組等全部語言符號,不就成了空洞的無病呻吟了嗎?所以語境有當代性,包括詞語形成過程中受到時代、社會、歷史、文化、習俗等影響所留遺蹟在詩歌裡的痕跡,這些外露的詩歌結構就是作者對語義的審美和歷史積澱與自身修養。

在此拋磚引玉,歡迎大家拍磚。


臨風若愚


特別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無論是在中國古代文學史還是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都產生過重大影響的詩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尷尬處境。一方面,它面臨著日趨“邊緣化”的外部困境,另一方面,又遭遇到詩歌創作與接受的分離和詩歌的批評標準混亂的內部困境。中國詩歌在當下已經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影響力,遭受到普遍性的疏離與漠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層次和多緯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