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灾难降临之前,为什么还有人谈利益?什么心理?

时光一去不复回9


这个问题还是要从人的世界观说起,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想到自己的人是自私狭隘的,他们只能感触自我冷暖,在乎自我得失。

他们在灾难面前的有两种突出的行为表现:一种是只要自己没遇到困难,利益没有损毁就行了,其他人的事情和他们无关;另一种人是遭遇事情,感觉自己的事情比天都大,希望别人倾尽全力救助,内心却不知道感恩。

这次疫情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场人类的灾难,国难当头,大家齐心协力,相互支持救助,逆行而上的英雄们冲锋一线,有些已经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可还是有些丧尽天良的人利字当头,他们是对人类生命敬畏缺失,漠然成性,可恨可叹!


一雅先生


说到了这个问题,真的很好,我认为如果是这样的人应该好好的看看这个题目,都应该把这样的题目好好的往自己身上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是最不可交的,因为他的心是黑的,只为自己着想,不顾别人的感受,私心太重,斤斤计较,总是把自己摆在第一位,有多少都不足,贪多少都无厌,别人给它多少都敢要,这样的人,无论是在国家干工作这方面上,还是在私人的感情上,哪怕为朋友办上一点小事,帮助朋友说上一句话,哪必须得有一些所取才行,否则,总是挂在嘴上,心里实在是不舒服,无论是在公私面前都是高高在上的,它们为了金钱以经失去了人性,干什么都是不折手段的去施展。不管是不是灾难当前,国家有没有难处,有空子就钻,有权利,能得把就往自己的小家贪,不管朋友有没有难处,想用道德邦架就邦架,什么不知道感恩了,一切的话语都上来了,给它多少都不足。

这样的人,心里就是变态,家里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德!就是小人一个。自已得不到满足,就闹心,想方设法也不让别人消停,谁碰上这样的人,就别理它,可有,可无都行,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什么事都敢做,什么话都敢说,对这样的人,我想说的是,你还是积点为好。


驱雾霾


我们常说钱财乃生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然而在世上有多少人一生都在追逐钱和权。


首先是人的贪欲,这是天生的。举个例子,有多少人因为“免费”、“送”“体验”等营销字眼上过钩的?这就是人天生的贪小便宜的心理,送到手的东西,不要白不要。此外还有一种极其冲动的心理,那就是金钱至高无上,无所不能的吸引力,这是大部分人贪财的动机。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钱就是个好东西。对于一些人来说,一切都是为了钱。或许这类人曾经受钱折磨过,困难时看不起病,只能睡大街,一个馒头吃一天。也许这样的描述有点夸张,但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当然这类人甘于冒险去求得钱财,可能还是出于恐惧的心理,他们需要钱作为强大的保护盾,让自己不再经历一次。


或许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灾难就在眼前了,而有些人不忘抓住机会大捞一笔。如果说自然界有生态圈和食物链的话,那么我们人与人之间还有强烈的利益链,这点在各种社会阶层之间都普遍存在的。即便是两国之间开战了,那么总有另外几个国家在贩卖武器,而不是担心人的生命和地球的未来。生命的背后,也有更大的理由在支撑着人类愚蠢的行为。


一方面文学一直在试图说服人类的智慧,而某些人的智慧早已抛弃文学。卡耐基说人的心灵之门是从内部反锁着的,需要足够的冲击力才能破门。不抛弃人格,学会知足才是大部分人的理想,剩下一部分唯利是图的人,总也会被法律制裁。无论世界怎么变换,总得要守着一句话,“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不过我觉得,谁都会迷失过一会,只是看你对什么痴迷而已,为财为色?为权为势?那时你再感受下自己的奋不顾身。


知愈之行


每个人的层次不同,有的以功利为目的,有的以善为目的。以功利为目的的都是属于低俗之人。自私自利,胸怀狭隘之人。可属于低层次。以善为目的的人是有高贵的人格,处处以别人而着想,不以自已获取多少为目的。这种人属于高层次之人。这必然受到社会的尊重。她的品行是永恒的。


邓恩周


这样的人,就是个地地道道唯利是图的人。这样的人,把金钱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用老百姓的土话说:这种人就是掉到钱眼里了。在这种人面前,千万别谈亲情,友情,善良,怜悯,和大爱。在这种人眼里,金钱是万能的,是个纯粹的拜金主义者。[发怒][流泪]


心平气和的波波


正常心理

灾难来临之际,人人都需要一定的支撑,精神支柱来源于家人,物质支柱来源于你的口袋,如何填充,必须产生利益,没有人愿意无缘无故为你施好



没有投错胎


灾难就是一面照妖镜,是人是鬼一照便知。有的人冲在前线,有的人躲在背后赚国难财,“灾难”心如明镜!




醉绘画


人分三六九等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吉祥石主


这一类人多数只关注自己,而不太关心外在的世界,灾难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反而会成为他们获利的机会。因为在他们的价值观里钱比命重要。



大地心理


这只是少数趋利者的惯性思维。明知灾难降临,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怎样防灾降灾,帮助自己和他人免受灾害,而不应该再去计较利益得失。一旦灾难降临,利益又有何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