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魚鉤在水底什麼形態容易中魚?

LD勇往直前


秉承解答問題,儘量細緻,明瞭的宗旨為釣友解惑。釣魚“留大放小”,“垃圾帶走,分類放置”。

魚鉤在水底什麼形態容易中魚?對於這個問題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回答:

臺釣時,魚鉤在水底呈現的形態哪種中魚率高

傳統釣時,魚鉤在水底呈現的形態哪種中魚率高

選用朝天鉤時,中魚率怎樣

個人認為,魚鉤在水底呈現的形態是和中魚率有關係的,而魚吃口輕重,鉤餌相對於魚嘴的大小這兩個才是起著關鍵性的因素。下面我就詳細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

臺釣時,魚鉤在水底呈現的形態哪種中魚率高

我們知道臺釣子線雙鉤在水底的狀態一般有兩種:1,上鉤懸浮,下鉤觸底或者躺底。2,上鉤觸底或者躺底,下鉤躺底。這兩種形態到底哪種容易中魚呢?

在魚吃口重的情況下,魚鉤在水底的這兩種形態都是容易中魚的。但就中魚率上來講,第二種是高於第一種的。在魚吃口輕的情況下,同樣是第二種高於第一種的。因為鉤餌平躺於水底是便於魚兒入口的。

另外,鉤餌的大小同樣是影響中魚率的重要因素,因為鉤餌只有在比魚嘴小的情況下,才有利於魚兒進食的。

小結:

綜上所述,魚鉤在水底呈現上鉤觸底或者躺低,下鉤躺底這種形態是容易中魚的。但凡事有利有弊,上鉤懸浮,下鉤觸底或者躺底這樣的形態,魚口輕的情況下,浮漂信號更明顯,更有利於我們抓住魚口的。

傳統釣時,魚鉤在水底呈現的形態哪種中魚率高

傳統釣也是鉛墜到底的釣法。這種釣法雖然比較鈍,但中魚率是很高的。因為鉛墜到底,鉤餌平躺於水底,魚兒吃餌的時候,沒有浮漂上牽引力的阻擋,進食比較順利,進而中魚率高。

在選用傳統釣法的時候,建議鉛墜下的魚線不易過長,一般5-7公分就可以了,因為這段魚線過長會造成魚口信號傳遞延誤,造成提竿不及時的情況。這也是影響中魚率的因素。

當然,和臺釣一樣,在傳統釣時,如果選用鉤餌過大的話,同樣是影響中魚率的。

小結:

傳統釣由於鉛墜到底,魚鉤平躺於水底,更便於魚兒進食,中魚率是高的。但魚口輕重的因素也是同樣重要的。比如:在魚口輕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出現魚兒已經把餌料吃進,魚鉤吐出來浮漂還沒有信號的現象。

選用朝天鉤時,中魚率怎樣

想必朝天鉤大家都不陌生,這種魚鉤的優勢很多。比如:省去了鉛墜,便於信號更能及時的傳遞到浮漂上。另外,朝天鉤躺低,鉤尖部分永遠是朝上的,這也就提高了中魚率。

但朝天鉤的缺點也是有的,比如:由於朝天鉤鉤柄上有鉛,魚兒在進食餌料的時候,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才能把餌料吸進魚口中。另外,朝天鉤還容易出現“檔口”魚兒放棄咬鉤的情況。

但從朝天鉤在水底的形態來看,朝天鉤是較容易中魚的。

小結:

朝天鉤中魚率的大小,同樣和魚口輕重和魚鉤型號大小的選用有著直接的關係的。

引申一點:

選用合適的魚鉤類型也是影響中魚率的因素。

比如:我們釣鯽魚選用4號的袖鉤中魚率可能就比選用4號鉤門寬的伊勢尼,溪流鉤高。因為袖鉤的鉤門比伊勢尼和溪流鉤的鉤門窄,更便於魚兒入口。

再比如:釣鯽魚,選用新關東的就不多,因為這樣的魚鉤鉤門太寬,鯽魚吃不下,當然會影響中魚率了。

寫在最後:

魚鉤在水底呈現的形態哪種容易中魚?個人認為,魚鉤平躺在水底中魚率是高的。但和魚口輕重和魚鉤類型和型號的選擇同樣有關係的。

還有一點,有時還要看目標魚的。比如:鯿魚的肚子很大,如果進食平躺水底的魚鉤中魚率就沒有懸浮在水中的魚鉤中魚率高的。

碼字不易,如果您感覺我說的不錯,就請點個贊,添加個關注唄!我會繼續分享自己的釣魚心得。


石頭釣魚記


兩鉤什麼狀態夏容易中魚,我來回答一下:

一鉤觸底一鉤離底的狀態最容易中魚,因為鯽魚、鯉魚等是底層魚他們都是在水底遊走覓食,這樣在底部的餌料酒很容易被吸進嘴裡。另外就是一些中上層魚類如草魚、鯿魚、翹嘴等,他們是在水中層覓食,所以離底的餌料很容易被他們吸食,這樣也可能會中魚。因此一鉤觸底一鉤離底說最好的方式!







小白的幸福生活


一、兩鉤餌離底

兩鉤餌離底,也就可以定義為是釣浮,我們在調漂時,要根據線組情況,選用吃鉛量相對較大的浮漂,這種浮漂浮力比較大,比較適用於打浮。沒有大漂,也可以通過減輕餌料比重實現打浮。

雙鉤離底調漂方法比較簡單,可以採取雙鉤帶餌半水調漂法。調幾目你就釣幾目,通過上推下拉浮漂來釣你想釣的任何泳層,當確定目標魚種為中上(下)層魚種如鰱鱅、馬口等,或作釣水域因天氣、氣壓、水溫等因素造成所釣魚種離底或上浮。在這兩種情況下,應採取兩鉤餌懸浮釣法,然後通過延長或縮短水線找泳層、探魚口。但雙鉤帶餌調漂一般適用於顆粒,餌料不太適用!

二、下鉤餌觸底上鉤離底

這種狀態,同樣採取雙鉤帶餌調漂法,調幾目釣幾目,當釣目比調目多出一兩目時,那就是下鉤觸底了。採用下鉤餌觸底上鉤餌離底,也稱為上誘下釣,上下結合,相得益彰。可以說,這是最理想的一種鉤餌狀態。最早期臺釣中常說的“調四釣二”拉餌其實就是指的這種鉤餌狀態,但今天就要去考慮餌重,漂尾粗細了。不同的餌重,同樣的調幾釣幾就會出現不同的狀態!

這種鉤餌狀態比較適合於垂釣水情穩、魚情好的底棲類魚種。尤其是,當判斷作釣水域有醬層,更應果斷採取這一方法,往往比較理想!

三、下鉤躺底上鉤觸底

這一鉤餌狀態適合於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水底稍有暗流,二是魚情稍有不穩,三是魚鉤較滑的滑魚或初期的回鍋魚,四是判斷水底無醬層等。這種鉤餌狀態介於靈鈍之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的不靈不頓,是靈鈍的過度,作釣過程可適時靈活掌握。釣魚最重要的就是根據實際的魚口加以調整,找到最合適的釣目,這才是關鍵所在!

四、兩鉤躺底

想釣兩鉤躺底,其實很簡單,只要知道鉤重就可以了。這種鉤餌狀態和作釣方法對釣組調釣的要求顯得並不那麼苛刻和嚴謹,但有一點要注意,當兩鉤躺底時,我們在往上推漂時你會發現浮漂的目數沒有變化。你越往上推子線彎曲的弧度就會越大也就會越鈍。所以我們找釣目時,一目兩目找,不要十目八目往上推,容易找過低!

還有就是餌料完全霧化完時,浮漂的目數也不會出現變化,所以注意按間隔規律及時更換釣餌。兩鉤躺底一般適合於水底有暗流、水底無醬層、黑坑中的偷驢、糗釣多次釣放的老滑魚以及冬季作釣活性較低的鯽魚,都比較好用。

五、8字環到底及鉛墜臥底

這種調法只需要不帶鉤調平水,加鉤餌釣幾目就能實現。從嚴格意義上講,這也就是傳統釣的一種鉤餌狀態和作釣方法。同時,我們也可以把它歸納為懸墜釣(臺釣)的一種鉤餌狀態和作釣方法。這種方法需採用比重較大的固狀餌料,常用於走水嚴重、野釣或夜釣堅守巨物。

最後總結

懸墜釣能夠實現各種狀態,針對不同魚情魚種靈活性更強更高。只要你能熟練掌握這幾種狀態,基本任何水域魚種都能作釣。

我是欲哭無淚11,歡迎大家關注我!



欲哭無淚11


對於釣魚新手來說,琳琅滿目的釣鉤常常讓人無從選擇。其實魚鉤的選擇往往和魚的種類大小相關,釣鉤的優劣也可以從外觀分辨出來。

釣鉤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袖鉤

這種釣鉤鉤尖利,鉤門開度適中,鉤柄長。魚餌吞餌容易,刺魚迅速,卸魚方便。

袖形鉤根據作用可分為有刺、無刺、扁頭、細條、粗條等;根據顏色可分為金袖、白袖、上黑、紅色等。是目前市場上品種最多的釣鉤,也是使用最多的釣鉤。適合垂釣吃食謹慎的鯽魚、小型鯉魚、草魚、羅非魚等。

2 、丸世

鉤尖朝內,溝底較圓,也稱蛇頭鉤。構型細長容易掛餌,方便口型較小的魚類入口,不易脫鉤。適合中小型魚類

3 、新關東鉤

這種釣鉤鉤尖利且內凹,鉤門寬,鉤身較粗。刺魚有力,穿透力很強,鉤身硬,拉力強。適合體型大、掙扎力強的大鯉魚、大草魚、大鰱魚和大羅非魚

4、伊豆

它的鉤型偏小,鉤門、鉤條和鉤柄長度都很適中,因此很多釣友把伊豆稱為萬能鉤。鉤尖向外傾斜5度左右,因此中鉤率高,但也因此很容易掛到雜物,不適合在水草較多的水塘使用。

5、伊勢尼

鉤尖內彎,鉤門較寬,鉤身較粗。中魚後很少脫鉤,使用廣泛,非常適合釣底,而且不僅適合手竿,還廣泛用於爆炸鉤和串鉤。

6、小磯

水垂釣中最粗的類型,鉤型較大,鉤條比伊勢尼更粗。主要用於垂釣大中型魚類

7、千又型魚鉤

這種釣鉤的構型較大,鉤尖內彎,鉤條適中,鉤底寬大,鉤門較窄,非常適合搓餌釣底,而且終於後不易跑魚。

確定了釣鉤的類型,怎樣才能挑中優質釣鉤呢?

好的釣鉤一般有以下幾種特點:

1、整個釣鉤粗細均勻,鉤身光滑,無凹凸感,顏色均勻。

2、鉤尖必須鋒利,用手輕碰鉤尖,有粘手感的是鋒利鉤尖。

3、倒刺應該靠近鉤尖,張角為25~30度,倒刺過低過長,張角過大不利於刺魚,而太高太短,張角太小的倒刺又容易脫鉤。

4、釣鉤要有一定的強度和韌性。抓住鉤條和鉤尖部位用力掰,如果鉤條和鉤尖能向外分開一點,並且在鬆手後能夠恢復原狀,則證明強度和韌度適宜。

❁小


寵物的時間


很高興回答,

魚鉤在水底、水中這就要看你想要釣浮還是釣底。如果釣底層魚那你肯定要將魚鉤放到底,釣白條及鰱魚那你的鉤肯在半水。那麼如何知道魚鉤在水底還是水中間呢?如果是釣底那首先就要將鉛皮加重,當鉛皮的重量大於你的漂重時漂就會沉入水中,此時將漂的最尾端移至剛好露出水平面,然後慢慢地剪掉鉛皮,直至漂尾露出水面四目,此時你再將漂尾順著魚鉤方向再拉下一尺是否漂還露出水面四目,如果還是四目那證明你的漂調對了。此時你將魚餌鉤在魚鉤上漂會隨著餌料的下沉而隨之下沉,這時你重新起杆重新將餌料鉤上去將漂慢慢往上拉直至露出二目。這時你的鉤就是著底了。釣的是底層魚如鯉魚等。如果你按同上的剪鉛方法將鉛剪到魚漂的漂尾露出八目,你的餌料壓漂四目,你此時將漂移至任何高度你的鉤就在任何高度。


四川楊明偉


魚鉤在水裡大致可分三種狀態,離底、觸底、躺底。

最常規的辦法是“調4釣2\

蘭考楊柳松


釣魚人垂釣會根據不同的魚種去選擇釣浮還是釣底,根據魚情的變化選擇釣鈍還是釣靈,釣離底還是釣行程,在不斷的變換中找到魚層才會有更多的魚獲。

釣底又分為①上鉤懸浮,下鉤躺底②下鉤彎曲躺底,上鉤輕觸底③鉛皮躺底,雙鉤子線彎曲。

上鉤懸浮,下鉤躺底

適用於釣鯽魚或池塘水庫比較平的水域,警惕性小且魚的密度較大,這種調釣信號靈敏,吃口清楚,魚兒不管吃上鉤還是下鉤,浮漂都會有動作。缺點碰到滑口魚或小魚鬧鉤容易出現虛假信號,導致有吃口提竿不中魚的情況。

下鉤彎曲躺底,上鉤輕觸底

適用於小魚鬧鉤或警惕性比較強的大個體魚類,可過濾虛假信號,可加大餌料粘度,使其快速到底,避免頻道提竿。



鉛皮躺底,雙鉤子線彎曲

傳統釣,只要浮漂有上送或頓口基本都有魚獲,往往會出現大物。以上兩種可打頻率誘魚,傳統釣必須打窩,最好多打幾個魚窩輪流施釣,邊釣邊補窩,水流比較急的河流也適合傳統釣。

喜歡的關注,評論


山東海廟強子


簡單一點的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小編也是骨灰級的釣魚愛好者,總體來說是要看魚情,和看釣什麼魚,經過多年的垂釣經驗,我總結出以下這幾個因素。

第一點,魚鉤外露,在一定的程度上回影響到魚兒的吃食情況。無論是小魚和大魚,看到外露的魚鉤總會更加提高警惕性,影響到魚兒吃食。但是有的可以掉到魚,或者是大魚。

第二點,魚鉤不外露,也要取決魚魚鉤的大小和釣的目標魚的大小,魚鉤不外露,可以使魚兒更加放鬆警惕,吃魚餌幾率會大大增加。


1分鐘妙招小竅門


大家好?我是鄉村民哥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對於魚鉤在水底啥形態容易中魚這個話題,根椐我多年的釣魚經驗來說,一鉤躺底一鉤懸浮比較好,這種釣法屬於釣靈也是大多數釣友所採用。不過,常言說“釣無定律”。釣魚這個行業在外行人看來再平常不過了,實際不是這樣的,釣魚是有很多的學問的。釣魚要根椐季節,氣溫,水溫,氣壓,魚情來確定用多大的漂,多大的鉤,什麼性質的餌料,釣靈還是釣頓。總之一句話,資源好了怎麼釣都中魚。資源不好掛啥都白搭。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滿意。謝謝!





鄉村民哥


不同的魚有不同的方法,黑坑又有黑坑的方法。個人方法如下,不喜勿噴

釣黑坑草魚如果是回鍋魚多就雙鉤躺地,這樣中魚的機會個人覺得大很多。野戰釣鯪魚同樣是雙鉤躺地,不過子線就10公分的樣子。

釣大白條就無所謂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