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学电吉他需要先学木吉他吗?

0Vimi0Y


学电吉他不需要先学木吉他!

电吉他和木吉他并不是同类型乐器,关联度很低,可以直接学习电吉他。

木吉他和电吉他是两个风格、指法,技巧完全不同的乐器。

相对而言电吉他的弹奏技巧更加困难和多样,在电吉他使用过程中的很多技巧能够在木吉他上使用。因此可以直接学习电吉他,熟练后木吉他的学习会更加简单。

你如果喜欢电吉他的话可以直接学习电吉他,但是你要坚持每天练习,你要练习基础,毕竟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想弹出味道来就要打号基础。如果你还有不懂得可以直接问我,我每天都在。





小邢玩音乐


要说什么乐器最受欢迎,答案莫过于是吉他了,受到各种综艺娱乐节目的影响,这几年学吉他的人越来越多,不仅因为其他体积比较小,容易携带,更是因为其演奏方便。其它又分为两种:电吉他和木吉他,很多人在学习电吉他之后转而学习木吉他,或者学习了木吉他之后再学习电吉它,不管是先学木吉他还是先学电吉它,其实问题都不大,因为民谣吉他和电吉他没有递进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先后顺序并不影响学习。我本人是先学习民谣吉他的,然后学电吉他的,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建议先学民谣,然后再学电吉他,这是比较常规的学习思路。

但是,如果没有学过民谣吉他,直接学电吉他可以吗?其实也是可以的,我们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首先,没有学过民谣吉他直接学习电吉他的人也有不少,因为电吉它的琴弦比民谣吉他的更加细,更加柔软。民谣吉他的琴弦比较粗一些,使得很多人在学习按和弦的时候手指会钻心的疼,这是因为民谣吉他的弦一般使用010的型号或者011型号的琴弦,而电吉他使用09型号的琴弦,所以在学习电吉它的时候,手指的舒适度远远高于民谣吉他。要知道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吉他的时候,因为受不了左手按和弦带来的疼痛我放弃了吉他。但是直接学习电吉他的话,虽然说按和弦时左手也会有疼痛,不过相对于民谣吉他来说,这种疼痛就不值一提了。

其次,在学习电吉它的时候,可以通过效果器或者其他的设备来改变吉他的音色,这会给初学者带来对吉他的新鲜感和学习的乐趣,更加容易让学习吉他的人坚持下去。学习民谣吉他的除了吉他弹唱,就是吉他指弹了,一般来说,民谣吉他不需要改变音色。电吉他不一样,学习电吉它一般可以作为乐队里面的主音solo或者节奏吉他,相对于民谣吉他来说,电吉他的音色更加丰富一些,表现力更加强一些,如果说民谣吉他是一片树叶的话,那么惦记他就是一棵大树了。

最后,学习电吉他的时候,可以佩戴耳机进行静音练习,这个优点是民谣吉他所不具备的。很多民谣吉他初学者在练琴时,也许会顾虑到打扰别人,或者在爬格子练习和音阶练习时,总是感到比较枯燥无味,这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学习电池的,那么就可以佩戴耳机来进行练习,避免了打扰别人。

以上三点原因足以说明了,即使没有学过民谣吉他,也可以直接学习电吉它,不过学习电吉他也有一些弊端和硬性条件。比如说学习电吉它,需要比较完善的设备:音响,效果器,连接线等等。所以说学习电吉它的投资相对于民谣吉他来说比较大,如果设备不完善,那么很容易对电吉他失去兴趣,也不利于音色感知的培养。

此外,我们在学习电吉它时,可以用民谣吉他的基础知识来应用在电吉他上,因为二者是相通的。尽量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组队一起学习,有对比才会有进步,有对比才会有动力,电吉他特别合适几个人一起玩,比如说加入贝斯或者架子鼓,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共同研究,共同进步。同时还要关注一些关于摇滚的演出,音乐节的演出,毕竟想要学电吉他,就要提升自己的综合音乐素养,关注这些信息和演出,有利于掌握学习电吉他的技巧和方法。

不管是学习电吉他还是民谣吉他,想要有一定的成就都需要坚持练琴,需要坚定的意志。一个优秀的乐手,都是从练琴开始,都是从基本功开始。


依刘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呢,我先在这里祝福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感谢您再百忙之中抽出您宝贵的时间来阅读此文章。

我相信题主问这个问题也应该是有学习吉他的,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来我相信是很想去学电吉他啦。其实学电吉他没有说先必须要去学木吉他,因为这两者之间的东西都是通用的弹奏技巧,在弹琴方面上是基本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就是电吉他演奏的时候需要护弦,其他的都是一样的,请题主不必去考虑那么多到底是要先学什么再去学什么。

电吉他和木吉他其实就是相同的东西,从演奏上的技巧来说木吉他上的分解、扫弦、击勾滑揉揉推等等都是一样的,我觉得唯一不一样的就是电吉他是必须用电的而木吉他可以不用😂(请让我周星爷的性感笑声高兴两分钟)

很多时候一些歌曲的尾奏或者欠揍用木吉他来是非常优美动听的,这个和经常拿来弹主音电吉他一样的手法,唯一要注意的就是电吉他护弦技巧,如果你弹电吉他不会护弦那么会出现很多的杂音,还有就是要学会使用效果器。


所以没有什么学电吉他是不是要先学会木吉他之类的说法,只有说你有学过木吉他的基础后再去弹奏电吉他会更容易上手。还有就是你再学木吉他的时候也基本把电吉他的东西给学了不是吗?



我们再回来看看对比一下电和木吉他有什么区分,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吧?同样是那么多条琴弦同样的品位和机构,唯一不一样的就是琴体了,一个是实木加拾音器一个是木板做出来的琴箱。所以题主问的问题基本不是什么大问题,请放开心去学习练习就可以了。

最后祝你学有所成,“琴”有独钟,希望可以关注一下我,大家讨论练琴技巧。

谢谢


海盗老人


其实也不一定就得从木吉他转电吉他,我弹十几年吉他,没专门给自己买过一把木琴。当然我有很多木琴【自己开琴行】。我就是从电吉他开始学的。对木琴不是太感兴趣,弹吉他就是被重金属音乐和音色感染的。

木琴和电琴区别挺大的,如果你喜欢弹唱、指弹、古典,你就要从木琴学起。木琴的指板宽度、长度、弦距、音色、压弦力度和一些弹奏方法。和电吉他都不一样,不能拿电吉他代替。

打算以后还要学电吉他,练习木琴的时候,一定要手指和拨片交替练习。提前适应拨片的弹奏。因为电吉他大多数时候要使用到拨片。扫弦和分解可以选择薄一点的拨片,弹奏旋律solo的时候可以选择厚一点的拨片。弹奏金属节奏类得用1.0以上厚度的拨片。

学习木琴的时候不要光练习和弦,可以多弹点音阶和技巧,为以后转电吉他提前做些铺垫。比如:揉弦、滑弦、击弦、勾弦、击勾弦、甚至推弦。这些技巧电木通用。


摇滚里程碑


电吉他演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节奏吉他,主伴奏;另一类是主音吉他,主solo。虽然节奏吉他的指法、技巧与木吉他大多相通但区别也是很明显的,比如器材的使用和riff的技巧。主音吉他与木吉他相比,差别更是明显,抛除器材因素,两者的左右手技法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以我个人的练习经历来讲,如果有木吉他的基础,再向电吉他方向努力会事半功倍,特别是在兼容古典、民谣技法的基础上再向电吉他过渡,会来的更加的扎实和容易。只要解决了左、右手的护弦习惯、拨弦习惯之后,其他技巧都好变通。器材的使用是另一套相对独立的体系,先木还是先电其实都在一个起跑线上,都需要一个自行摸索的过程,不存在谁更易谁更难的问题。

如果是从电吉他向木吉他方向转变,并且没有木吉他的基础,我见过的几乎都不怎么理想,但也不是不可以弹,就是有些木吉他的基础需要重新进行练习,且不易变通,比如横指的基本功,不是一蹴而就的。

综上所述,如果只想弹电吉他,可以直接进入学习。如果想木、电兼备,那么最好还是按照先木后电的顺序进行练习,这样基础会非常扎实,且互不影响可以无差别兼容。尤其是乐队中只有一把电吉他的情况下,伴奏和主音都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更能考察吉他手的基本功。其实无论是节奏还是主音,在乐手的实际搭配中并没有区分的那么明显,只能弹solo不能伴奏的不是一名合格的吉他手,同理,只能伴奏而不能solo的也不行。希望这个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萨小刀


我初学吉他时也纠结过这个问题,以至于在电吉他上投入过万后才买了一把不错的木吉他。作为爱好者,偶尔自娱自乐,每年能有机会登台演出一两次,我的经验是,两者都要学,否则你的演奏很难有灵魂。扎实的基本功和足够广泛的音乐鉴赏,能让你哪怕简单的演奏都十分动听。在我看来,木吉他的魅力是箱体的共鸣,电吉他则是多变的音色和更夸张的演奏技法。这里面的确很难分出高低难易,我的建议是看你学吉他的目的,有一帮人一起演出,你可以直接先学电吉他,乐队里电吉他又大致分节奏跟主音,选择自己感觉更喜欢的先去学。要是就自己玩,先学木吉他显然更合适,音色舒适,可以弹唱。作为普通人,有个兴趣爱好,慢慢提高就可以了,感受拿下一首曲子的成就感也是很美的,能有机会表演给别人听那是更好的。最后总结一下,这两者并没先后的说法,只要喜欢就好。


流里皮张小镇青年


个人建议还是先有木吉他基础再学电吉他,这样让你事半功倍,为什么呢?有几点原因。

电吉他和木吉他虽然都是吉他,但是和弦指法是非常不一样的,加上音色和功能的不同,乐理知识的学习吸收也是不一样。木吉他更适合乐理的学习和表现,木吉他音色清亮,没有失真的延长效果,刚开始比电吉他更容易控制,弹电吉他需要控音,不然很多噪音,对于手指没开发新手,这点很难做到。

由于音色的表现问题,木吉他几乎适合所有和弦的表现,而电吉他只能操作两根或者三根弦来表现和弦(初级入门)。这种由于音色的局限性,直接导致了对和弦乐理的认识度。


胖胖说吃


个人认为先学一段时期的民谣箱琴,我认识几个做乐队的吉他手都是由民谣改学电吉他,这样对伴奏益处极大,因为有的歌曲伴奏时需要箱琴扫节奏和弹solo,如果你只会弹电琴,那么你伴奏这些歌曲时便没有好效果,话又说回来,你弹电琴就是爱好和玩玩,那无所谓,直接学电琴没问题。


大漠50259146


不是的 学电还是学木 关键看影响你学吉他的吉他手是用电还是用木 电和木的技巧差别还是特别大的


侠骨仁心sc


不必,直接学电吉他也许更好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