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怎麼才能有興趣的讀四大名著?

蘆方文


詩歌不就是在表達個人的感情和主觀世界嗎?

若,自己寫的詩歌,不是自己的風格,難以享受創作的樂趣,怎麼出精品啊。

詩歌,不是為了形式,不是為了虛無的東西,是為了情感抒發、是為了記錄和謳歌!說到底,詩歌是個人的主觀產物。

這就決定了,詩歌的個人化!

李白就是李白!

杜甫就是杜甫!

蘇東坡就是蘇東坡!

但是,主觀作品有其屬性,他人難免會不解、會誤解、會報以否定!

一棟大樓、可以看見,一株牡丹、可以欣賞,詩歌的意境和風格呢?真是見仁見智!

所以,詩歌創作在尊重客觀規律、創作規律、大家的情感和認知、詩歌創作要求的基礎上,可以大膽的嘗試和突破,只要是真情實感、用心的作品,終會得到大家的認可。

天道酬勤!


偶然回眸


四大名著作為國內流傳度最廣的書籍,也許有人對此卻提不起興趣去閱讀。首先來說一下,讀本身就是比聽要費勁,因為大多時候讀是主動的,而聽往往是被動的。從這一方面講,要去四大名著,不如先去聽聽這幾本書裡的故事或評書。

受影視劇的影響,不少人覺得看完四大名著改編的電視劇,也就沒必要去讀原著了,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影視劇和書籍本身就是兩種不同的感受,影視劇很難完全還原書中故事裡場景或人物心理。比如不讀「西遊記」的原著,你無法感受到取經隊伍到獅駝嶺的兇險,那裡就是屍骨堆山的妖羅森獄。

如果是培養小孩子去閱讀四大名著的話,可以用連環畫、動畫片的方式引起孩子的興趣。如果是成年人的話,三魚覺得就應該抱著品的角度去讀,這四部書都是作者花了很多年心血修訂而成,裡面的東西很深,有很多讓人值得醒悟的道理。

取經隊伍的領導為何會喜歡豬八戒而不喜歡孫悟空,領導面對本事大和愛聽話員工的選擇之道。

水滸創業團隊為何會分崩離析,團隊創業願景不同的結果,蜀漢和東吳為何會被曹魏吞併?哥們派對創業不敵專業公司營銷策略的結果,賈寶玉為何和林黛玉走不到一起?感情再深的鴛鴦也架不住性格不搭。

興趣可以培養,也可以主動去尋求和思考,每天聽個段子釣釣魚也可以混一天,可是這樣的日子雖然清閒卻沒什麼深度。所以說,興趣有時也要主動去選擇。


三魚說


興趣從小處培養,當你發現他的好處時,你就會讀下去了!

從你提的問題來看,你是知道四大名著的重要性的,所以我們不討論他的重要性,只討論如何感興趣。

1、選取文中最有名的片段讀起,可以增加閱讀興趣。《紅樓夢》是最難讓人提起興趣的,但是也是四本書當中評價最高的。其中最出名的是劉姥姥進大觀園,劉姥姥的幽默風趣,可以帶你進入其妙的紅樓夢世界。《三國演義》自然不用說,裡面有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隨便那些都可以讓人引起興趣。《西遊記》大家都看過電視劇,而且電視劇經久不衰。但是書籍閱讀的人要少很多。但是,西遊記書講的,要比電視劇有意思的的多,比如三打白骨精,火焰山,都是特別出名的故事,可以從這開始讀。《水滸傳》也同樣,可以從感興趣的小故事開始讀起,比如武松打虎,比如智取生辰綱等。

2、化整為零,讓厚厚的名著也可以輕鬆讀完。

四大名著,無論那一本,都是特別厚的,少則七八百頁,多則一千多頁。第一眼見到,往往都被嚇死,怎麼能讀完呢?其實讀書像造房子,一塊磚一塊磚摞起來,自然能蓋成高樓大廈。讀書也一樣,一天讀三回五回即可,日積月累,自然越讀越厚,越讀越多,當你看到十來回後,就發現了其中的奧秘,自然欲罷不能!作者把書分成一百多回,自然是為了給讀者減少閱讀障礙,所以化整為零,自然可以消滅它!

3、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給自己一點壓力。

良好的氛圍包括遠離電視和手機,遠離無謂的社交,在安靜的環境裡靜下心來讀一本書,這樣可以讀進去,自然可以堅持下去。讀的時候給自己一點壓力,比如每天寫一篇讀後感,用思維圖繪製文中人物關係等!這樣就可以讀下去!

我現在在讀紅樓夢,幾年前讀過三四遍,今年趁假期,又拿起來,十幾天了,還沒有讀完,不過已經完成一大半了,我給自己定的要求就是寫很多關於紅樓的文章,和喜愛紅樓的人一起努力。隨著年齡的增長,理解的東西也不一樣,我知道每次讀完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所以一直在努力堅持。

目前,我的建議就是這麼多,希望對你有幫助!






胡說紅樓夢


首先要了解時代背景結合作者自身情況

四大名著

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簡稱四大名著,是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按照成書先後順序)這四部鉅著。

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1]。此四部鉅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都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細緻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

作品名稱

四大名著

外文名稱

Four Great Classical Novels

作品別名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創作年代

元末明初,明朝,清朝

作品出處

中國

精品薦讀

四大名著的作者到底是誰?時至今日,學術界尚不能定論

詞語起源

“四大名著”是個約定俗成的說法,因為並沒有誰公開提出這個概念,一般把《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這四部小說叫做“四大名著”。

明代“後七子”的領袖人物,著名的文學批評家叫王世貞,他最先提出了”四大奇書“這個名詞,但他講的“四大奇書”,指的是《史記》、《莊子》、《水滸傳》、《西廂記》;而馮夢龍在王世貞之後,也提出了”四大奇書“的說法,而他指的則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到清代初年,李漁則在醉畊堂本醉畊堂《四大奇書第一種》(《三國演義》)卷首作序:“昔弇州先生有宇宙四大奇書之目,曰《史記》也,《南華》也,《水滸》與《西廂》也。馮猶龍亦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遊》與《金瓶梅》也。兩人之論各異。愚謂書之奇當從其類。《水滸》在小說家,與經史不類;《西廂》系詞曲,與小說又不類。今將從其類以配其奇,則馮說為近是。”可以看出,李漁並不贊成昔弇州先生(即王世貞)的說法,他認為《史記》、《南華》(即《莊子》)、《水滸傳》、《西廂記》並不是同類著作,其中《史記》為歷史散文,《莊子》是哲學散文集,《西廂記》則屬戲曲劇本,因此不能放在一起並稱“奇書”;而馮夢龍所評“奇書”,則屬於同一個類型的書,都是長篇通俗小說,同樣反映了共同的社會文化特點和普通民眾的文化消費需求,可以放在一起並稱為“四大奇書”。經過李漁的肯定,馮夢龍所提“四大奇書”,則開始廣為流傳,並被人們所接受。

四大名著之紅樓夢

“四大奇書”之一的《金瓶梅》由於有性的描寫,被視為誨淫小說,從清順治年間起,便先後頒佈了十餘次法令,在全國各地查禁銷燬各種淫詞小說;而《金瓶梅》及其續書便在其中,被列為禁書。後來,《紅樓夢》於清乾隆年間問世,雖與之類似,也有人認為《紅樓夢》是脫胎於《金瓶梅》,但由於《紅樓夢》相對問世較晚,並且未被完全禁止,所以《紅樓夢》逐步取代《金瓶梅》,形成了新的“四大奇書”。

而如今的“四大名著”,是“四大奇書”的現代叫法,這個說法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在近代此四部著作出版量巨大,一些出版商社便把這四部小說合並出版,並冠以“四大名著”系列叢書。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文學出版社也最先推出了這四部小說[7],其他的出版社跟著效仿,四大名著的稱呼也隨之流行開來。

四大名著繼承載著無數文化精華,在浩瀚如煙的古典小說領域中如四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任滄海桑田如何變幻,其偉岸身姿始終不被湮滅。不論是在藝術手法還是在思維深度上,它們都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是悠悠中國文學史上燦爛輝煌的一筆。研讀四大名著,為我們提供了閱歷中國傳統人文、社會、倫理、歷史、地理、民俗、心理、處事策略的機會,在怡情悅性的同時,也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

各書簡介

《水滸傳》

作者:施耐庵(1296年—1370年),《水滸傳》的作者究竟是誰具有爭議,目前最廣泛認可的說法認為作者是施耐庵。歷史上還有其它幾種觀點,包括了羅貫中說,施惠說,郭勳託名說,宋人說等。

介紹:《水滸傳》的故事源起於北宋宣和年間,出現了話本《大宋宣和遺事》描述了宋江、吳加亮(吳用)、晁蓋等36人起義造反的故事,成為《水滸傳》的藍本。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話文寫成的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版塊結構小說,以宋江領導的起義軍為主要題材,通過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壓迫、英勇鬥爭的生動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揭露了當時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殘酷現實。

金聖嘆所評“第五才子書”《水滸》

由於《水滸傳》版本眾多,流傳甚廣,其中也出現不同的故事,可大體分為“文簡事繁本”和“文繁事簡本”兩個系統,“文繁事簡本”較為細緻,也流傳最廣,主要分為七十回本(無聚義後情節),一百回本(招安後,有徵遼、徵方臘等情節)和一百二十回本(在一百回本基礎上增加徵田虎、徵王慶情節)。其中一百二十回本也被稱為《水滸全傳》 ,是水滸故事最完整的一個本。

《三國演義》

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

作者:羅貫中( 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作家,戲曲家。羅貫中生於元末社會動亂之時,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於流俗,曾參與反元的起義鬥爭。明朝建立之後,專心致力於文學創作。著有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三國演義》,施耐庵合著《水滸傳》,另著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介紹:《三國演義》是綜合民間傳說和戲曲、話本,結合陳壽的《三國志》、范曄《後漢書》、元代《三國志平話》、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寫成。現所見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則。清初毛宗崗父子又做了一些修改,併成為現在最常見的120回本。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故事開始黃巾兵起義,結束於司馬氏滅吳開晉,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漢、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展現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併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

《西遊記》

作者:吳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他生於一個由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西遊記》作者也存在一定爭議,但目前普遍認為作者為吳承恩。

西遊記

介紹:西遊記以民間傳說的唐僧取經的故事和有關話本及雜劇(元末明初楊訥作)基礎上創作而成。

《西遊記》前七回敘述孫悟空出世,有大鬧天宮等故事。此後寫孫悟空隨唐僧西天取經,沿途除妖降魔、戰勝困難的故事。書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畫生動,規模宏大,結構完整,並且《西遊記》富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其隱含意義非常深遠,眾說紛紜,見仁見智。可以從佛、道、俗等多個角度欣賞,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

《西遊記》在明代剛出現時曾被列為禁書,因為書中充滿了崇佛抑道的思想,與當時的明朝皇帝所信奉的道教思想有衝突。

《紅樓夢》

原名:《石頭記》《金陵十二釵》《風月寶鑑》等

紅樓夢

作者:曹雪芹(約1715-約1763),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清代小說家、詩人、畫家。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後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高鶚(1758年—約1815年),字雲士,號秋甫,別號蘭墅、行一、紅樓外史。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出版史、傳播史上首個刻印本、全璧本——程高本的兩位主要編輯者、整理者、出版者之一,清代漢軍鑲黃旗內務府人,籍貫瀋陽三臺子,亦自署鐵嶺高鶚、奉天高鶚,其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

高鶚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舉,乾隆六十年(1795年)進士及第,歷官內閣中書、漢軍中書、內閣典籍、內閣侍讀、江南道監察御史、刑科給事中等職。有《月小山房遺稿》《硯香詞·簏存草》等作品傳世。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至五十七年(1792年),高鶚應友人程偉元之邀協助編輯、整理、出版《紅樓夢》程甲本、程乙本。自胡適作考證,紅學界長期認為《紅樓夢》後四十回系高鶚續成。進入21世紀,這一說法遭到越來越強烈的批判。2007年始,人民文學出版社新版全本《紅樓夢》停止使用“高鶚著”“高鶚續”等字樣,更新為“無名氏續,程偉元、高鶚整理”,標誌著“高鶚續書說”發生動搖。紅學家俞平伯臨終遺言:“程偉元、高鶚是保全《紅樓夢》的,有功!”中國紅學會會長張慶善指出:“高鶚不應該是《紅樓夢》續作者,他應該是《紅樓夢》最後出版的整理者……《紅樓夢》能夠流傳,高鶚是第一功臣。”

介紹:《紅樓夢》是一部章回體長篇小說。早期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傳,八十回後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原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程偉元邀請高鶚協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紅樓夢》。亦有版本作《金玉緣》。

《紅樓夢》講述的是發生在一個虛構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其中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個人之間的感情糾葛為主線通過對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體現了在賈府的大觀園中以金陵十二釵為主體的眾女子的愛恨情愁。而在這同時又從賈府由富貴堂皇走向沒落衰敗的次線反映了一個大家族的沒落歷程和這個看似華麗的家族的醜陋的內在。

《紅樓夢》還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長篇小說,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充分運用了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

《紅樓夢》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僅在國內成為"中國小說文學難以征服的頂峰"。而且在國際上也受到許多國家學者的重視和研究。更是成立了中國紅學會以深入瞭解《紅樓夢》。


一片葉子的故事


四大名著是我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也是世界文化瑰寶。但我們處在充滿誘惑的時代,關注點隨時可能被其他事物取代。所以,需要先搭建一個體系,才能讓我們有興趣地讀四大名著。

第一、要學會排除干擾,把時間留出來。

四大名著內容雖好,但現在人們的關注點太多,比四大名著精彩的事物層出不窮、琳琅滿目:下班回到家以為有三個小時的讀書時間,結果手機上推送了一條信息,然後又點開抖音刷下去,別看一條很短佔用不了多少時間,但不知不覺11點了,然後你會說“算了,反正都11點了,再刷一會明天再看四大名著吧”,結果又刷到了1點、2點……

我們面對的誘惑太多,特別是手機,所以,回到家先把手機扔一邊或者直接斷網,讓自己的心空下來,當然,這只是理論,我也沒做到。這就像談戀愛,只有給予接觸的時間,才能慢慢愛上ta。

第二、藉助各種資源,找到四大名著有關的內容,提升興趣點。

現在網絡很發達,你可以搜到很多資源,比如老梁說四大名著、各種有關的影視作品等等,看到這些,你會想著:書裡是怎麼寫的呢?這些演員演的或者大咖分析的到不到位?現實中遇到的問題和四大名著裡面的有沒有相似的地方,能不能借鑑?慢慢你就有興趣了。

第三、找到輸出的途徑,最好是可以“炫耀”或者正向激勵的途徑,通過“吸收→輸出→再吸收→再輸出”不斷循環充實自己。

今日頭條的悟空問答、對家人朋友演說其中的內容,等等,都可以滿足個人的虛榮心,運氣好的,還能知識變現得到一些收益,讓自己多點零花錢,何樂而不為呢?另外,通過這樣的途徑,你會找到更厲害的人,他們是你學習的榜樣。


甲作真時真亦甲


這個問題問得太浮淺,四大名作的主要特點,就是看任何一本,都會讓你對今後看其它書籍產生興趣。這就是四大名著的成功之處。可以這樣講包括剛識完字的小學生都會對這些名著愛不釋手,廢寢忘食。

之所以形成四大名著的經典,不僅僅有扣人心絃、石破天驚的故事橋斷;還是楚楚感人的嬌女、英猛義膽俠士、無比狡詐的小人生動入微的刻畫;還有包含了文學創造中所有的技巧和手法。

引人入勝的還有華麗詩詞、幽默詼諧的語句,無不處處充滿名著的曲範。古代能流傳下來的都是經典,經過大浪淘沙的洗禮,也經過世代人民的追捧、崇敬,到現代依然如此。

學會欣賞、懂得欣賞,學其精華、去其糟粕。四大名著對文人墨客,平民俗子的影響都是無比巨大的。當你開始看第一章時,只有脆拜的分了。


傳承書道袁建華


這個每個人不一樣,我就說一點我自己的看法。

我沒把它們當什麼經典名著,而是把它們當做一種網文來讀。

比如《西遊記》

拋開時代背景不談,單就文章結構上來說,它其實就像是現在很流行的好萊塢的公路片。

背景完全不同的幾個人,他們有著不同的本領,然後組成團隊,一路歷險,一路探索,一路嚐盡酸甜苦辣,經歷各種痛苦和磨難,最後成功到達目的地。

至於《三國演義》

《權力的遊戲》簡直就是美國版的《三國演義》。

連結局都是一樣的。

都是英雄末路,都是小人活到了最後。


草說木言


怎樣提高閱讀四大名著的興趣呢?我的體會是:首先要選好版本。我閱讀的版本是:脂硯齋評本《紅樓夢》,毛宗崗評本《三國演義》,金聖嘆評本《水滸傳》,李卓吾評本《西遊記》。通過這些批評文字,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和欣賞價品,而這些批評文字本身就是經典美文。其次是慢慢品味場景描寫,人物性格刻畫以及語言文字的妙處,當然能做閱讀筆記更好。


真人無名


最好的是興趣,如果你喜歡讀,自然就能讀下去。

如果沒有興趣,可培養之。比如,你因為喜歡書中的某個人,而去仔細鑽研,至通讀全書也是極好的。

還有一種,是帶著問題閱讀。

比如,你想知道:真假美猴王,是不是真的孫悟空被打死,六耳獼猴假扮成孫悟空去西天取經。

或者,你想知道紅樓夢中的人物命運,曹雪芹的願意與高鶚續寫的是否一致等等。

讀書,總要有你想要獲取的東西才有動力。


閱讀觀世界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當四大名著屢屢被人提起的時候,必須一探究竟。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