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桐柏醫者熊本紀:不負使命 勇敢逆行

決策探索雜誌 記者 劉振偉 通訊員 陳康 董豫鄧

“我是一名醫生,救死扶傷是我的責任,‘防疫一線’是我的崗位,不管再苦再累,我也會堅持到底,堅決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只是偶爾想起孩子的時候,熊本紀的情緒會有些波動。“我儘可能不去和他們通電話,怕孩子們說要媽媽。”擦乾思念的淚水,她笑著說道。

2019年秋天,熊本紀作為桐柏縣中心醫院骨幹醫師,被送往河南省人民醫院進行為期一年的骨幹醫師進修培訓。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她繼續進修的步伐,她被要求暫緩返院、原地待命。“每天關注疫情動態,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看著不斷攀升的數字,一點點變紅的中國地圖,我的整個心揪了起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職責。在這個關鍵時期,醫護人員是非常緊張的,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因此當聽說縣中心醫院作為桐柏縣定點救治醫院收治病人的消息時,她毅然決定回醫院加入戰鬥。

下定決心之後,熊本紀揹著家人偷偷給桐柏縣中心醫院醫務科科長陳娟打了電話:“如果需要,隨時待命”。短短的八個字,卻是她醫者仁心,大愛無疆的最好詮釋。正月十四這一天,她接到了召喚使命的電話,“我願意!”熊本紀迫不及待地回答。面對滿含熱淚的母親和年幼的孩子時,她的淚水在眼中不停的打轉。她告訴家人,人生不應該只求得安逸,有奉獻才能體現人生價值,作為一名醫護人員,她必須無條件奔赴“前線”,家庭的重擔只有靠丈夫一人承擔了。

“我要守護小家,也要保護大家”。帶著親人的擔憂,滿含對孩子的愧疚,她毅然決然的重返戰位。到醫院後,醫院立即對她進行了個人防護培訓,當穿好防護服,拿著病人的名單,踏入隔離病區時,她知道,從這一刻開始,她不是女兒、妻子、母親,而是一名醫生,一名戰士,這裡才是自己的“戰場”。“當我真正站在他們的面前時,看到一張張焦慮、無助、恐懼的眼神,再看看自己身穿的衣服,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知道這是我的職責和使命,我就是他們的希望,他們生的希望。”

桐柏医者熊本纪:不负使命 勇敢逆行

自從來的隔離病區,熊本紀就成了“與世隔絕”的人。一方面,她要完成每天的查房、治療、寫病程,信息登記上報等工作;另一方面,她還要參加新冠肺炎專家組及市專家組的會診和討論,不斷學習新的治療方案,修正完善治療。面對每天忙碌的工作,繁瑣的事情,她從來沒有喊累叫煩,而是盡職盡責,不敢有絲毫懈怠。“每次聽到病人對我說‘謝謝你’、‘辛苦啦’的時候,我就覺得什麼都值了!”因為每天穿著防護服,內部缺氧,再加上每次活動量大,說話多,她經常感到喘不過氣來,有時會出現噁心,甚至頭痛等現象。可是她從不退縮,只要看到患者病情得到好轉,能夠治癒出院,她就會一掃全身的疲憊,內心充滿了成就感和幸福感。

“在這裡不但要治療患者身體的痛苦,同時還要注重他們的心理問題。”熊本紀告訴我們,這是一種新的疾病,人們都還處在認知、研究的階段。很多的患者,在進入隔離病房的前幾天,都會出現恐懼、無助、慌亂等情緒。每當遇到這種情況,熊本紀都會微笑著,耐心地和患者溝通交流,瞭解他們心理活動,並給予相應的開導,讓他們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還有一些患者,核酸檢測持續陽性,內心產生對社會的罪惡感和對親人的愧疚感,我們積極上報醫院,聯繫患者家屬,協助我們共同疏導,最終重拾他們康復的期望。” 熊本紀說道,愛和關心才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人沒有生而英勇,只是選擇無畏;不為感動別人,只為無愧使命。穿上白衣,就是最美的天使。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相信有千千萬萬個像熊本紀一樣的白衣天使守護著我們,我們一定能戰勝病魔,迎來山河無恙、順暖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