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你喜歡劉備嗎?為什麼?

偉大的時代


劉備是三國裡面最勵志的人物,也是三國裡面對下屬最好的人物,這就是劉備的義和仁。

既然只談三國演義,那我們也就只圍繞三國演義。劉備的膽識和野心,一開始就很清楚的,這一點曹操孫權都比不過。而且翻遍整個三國演義,劉備自己雖然屢屢背主,可是隻要跟過劉備的人都對他死心塌地,這又是何等的人格魅力?

劉備一開始就是何等的英雄氣概,拉著剛認識的兩位兄弟,臨時招募的一點士兵,就跑去打多少倍於自己的叛軍啊,劉備打過仗嘛,懂兵法嘛?這樣的氣概還不過人?這樣的仗,只怕老曹也是不敢打的,要知道老曹一出場可是帶著數千漢朝正規軍出來平叛的啊!立下大功,討伐董卓期間卻還是一個小官,二弟三弟沒有官職,劉備有沒有一句怨言,這是怎樣的氣度?後來陶謙讓徐州,劉備又帶著一群雜兵硬剛曹操,這又是怎樣的勇氣?常人都說劉備只會跑跑跑,可是有沒有想過劉備打的仗,遇到的生命危險,只怕比三國裡任何人都多。這樣的劉備,無論是靠什麼信念堅持,忠義也好野心也罷,都是值得尊敬的。

同時,劉備對下屬是真的好。即便坐到一方割據的漢中王,劉備依然是和下屬最沒距離感的,三顧茅廬這是何等的胸懷?別看那時的劉備落魄,好歹也是劉表公認的官親,手下還是人的,為了請這麼一個毫無業績只是有些名氣的山野村夫,前前後後跑了三次,每次都被人打發走,老曹只怕是沒有這等氣度吧,任何時期都沒有這樣的氣度!即便是正史中三國志只寫了一句,凡三往,乃顧,諸葛亮在真實存在的出師表裡面照樣感恩戴德,為什麼?真的可以說劉備是三國裡面最有氣度的人了,只有他可以這樣。

劉備其人黑點很多,不外乎跑和哭。可是三國亂世,爾虞我詐的事情難道其他人就少?曹操名義上曾經也是袁紹的盟友,還不是說翻臉就翻臉,挾天子以令諸侯難道就高尚?孫權還不是為了一己私利,不惜跟曹操結盟也要限制劉備?忠義這種事在亂世之中都不過是野心的幌子,隨時都可以撕破的,相比之下劉備跟了這麼多不如自己的主子,卻從不挖人手下,從不奪人領地,這難道還不算難得的節操嗎?

所以說劉備,軍事政治文學上的能力全方面不如老曹,論識人用人發展經濟也不如孫權,並且是基礎最差的一個,曹操有爸,孫權有哥,都是從小家大業大,劉備直到40多還沒有自己的一套房子,最終還能三分天下,難道都是天助嗎?靠的就是劉備超凡的勇氣,過人的氣度,還有堅持不懈。

作為普通人,我們沒有曹操那樣的才華和天賦,沒有孫權那樣一上臺就有領地和部下的運氣,但我們都還可以學習劉備,只有劉備是可以被普通人模仿的。別說小時候,即便是現在我也喜歡劉備,而且越大越喜歡劉備。曹操孫權都喜歡,但是都只能讓人仰慕,曹操真厲害,孫權真厲害,劉備不厲害,看起來很菜,卻反而才是最值得人們學習效仿的那一個


王者榮耀七月


讀三國,獨愛劉備,這是為什麼呢?不是因為他漢室宗親的身份,也不是因為他漢昭烈帝的地位,更不是因為他創立季漢江山的功勳,而是因為他不放棄。

我們身處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你有堅持過你的事業長達20年之久嗎?20年不改變志向的人在這個時代是很少見的,其實有志向在這個時代都很難得。

如果你的事業20年下來還是一事無成,你會放棄嗎?想必不用20年,1年就會放棄。這就是劉備與我們最大的區別。

01劉備從26歲起家,46歲的時候依舊一事無成。

26歲的劉備,除了曾經有過遊學的經歷,其他什麼背景家業都沒有。就算是這樣,他依靠朋友的幫助,依舊打算建立一番功勳。

大丈夫手提三尺劍,不為國建功,難道在家坐吃等死不成?劉備憑藉著這種信念,帶領百來人發起了對黃巾軍的打擊。

他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位卑未敢忘憂國。如果換做是我們,我們又該如何選擇?時值亂世,可能躲在家裡吃吃喝喝要容易的多,最多也就是跟著大流一起逃難。

  1. 劉備靠著自己的勇氣和武略,逐漸走到了世人的跟前。但是劉備的出身低微,雖然是皇室宗親,可是400年大漢江山,當時姓劉的皇室宗親至少也有幾十萬人,他的這種出身,根本不足為奇。
  2. 在老同學公孫瓚那裡混了一段時間後,因為風聞徐州即將遭受曹操的侵略,所以劉備帶著3000人馬就敢去救徐州。
  3. 此前陶謙已經向天下諸侯發起救援,實力強大的諸侯無人趕來,可幾乎沒有實力的劉備卻願意挺身而出。這種勇氣,我們有嗎?

徐州本不是劉備的分內之事,他卻不怕被曹操給剁了,主動攤上大事,任何一個普通人,都不會去選擇。

此後劉備短暫地做了一段時間徐州牧,結果被呂布和曹操先後奪取。劉備再次一文不名後,先後在曹操、袁紹處輾轉,直到來到劉表的荊州。

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業。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餘,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或謂當出貴人。---《三國志》

此刻的劉備已經46歲,20年的軍旅生涯,並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實質性的利益。他依舊只有幾千人馬,依舊只能駐守一個小縣城,依舊只能寄人籬下。但是他沒有放棄,還在尋找成功的方法。

02劉備48歲事業起飛,而很多人這個年紀已經準備退休。

劉備看著自己大腿上的贅肉,感嘆人生都快要結束了,自己卻還是沒能創建任何功勳,他心裡非常難受。

在荊州混了2年時間,劉備48歲的時候,迎來了人生的一次轉折。因為曹操南下,劉表的兒子劉琮選擇投降。

  • 不可能投降曹操的劉備,只好與東吳結盟,共同對付曹操。赤壁之戰擊敗曹操以後,劉備陸續拿下了荊州的大片土地,真正成為了有根據地之人。
  • 這是劉備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因為他開始創建基業了。不過這個時候的額劉備已經48歲。我們現代人退休的年紀在50到55歲之間,在劉備那個年代,能夠活那麼大已經不容易了,更別說建立功勳了。
  • 劉備雖然垂垂老矣,甚至還要給孫權當小弟,可是他並沒有選擇放棄
    。而是在恰當的時候,很好地抓住了機會。

有了荊州的資源以後,劉備逐漸壯大勢力,順勢奪取了益州。50多歲的劉備依舊沒有鬆懈,繼續進攻,奪取了漢中、上三郡等地。

這個時候的劉備聲威大振,天下已經有了他的立足之地。可是他也已經年近六旬。60出頭的劉備是不是要選擇過上退休的生活了呢?沒有,劉備依舊在努力。

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裡,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三國志》

他帶領大軍進攻東吳,力圖收復荊州,順帶著滅亡東吳,一統長江以南地區。如果獲勝了,他將有資本和曹魏抗衡,奪取天下。

可惜最終失敗了,那麼很丟人嗎?我覺得一點不丟人。即使失敗了,劉備也是成功者,因為他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奮鬥不息的人生。

03劉備白手起家,卻能夠很好利用有限的資源。

劉備是白手起家嗎?當然是的,他的手比誰都要白。劉備家裡非常窮,父親早逝,他只能靠賣草鞋度日。

有人說劉備是漢室宗親,有這一塊牌匾,就足以是他的政治資本。當時他這樣的漢室宗親至少有幾十萬人,為什麼只有劉備一個能夠創立基業呢?

至涪,璋自出迎,相見甚歡。張松令法正白先主,及謀臣龐統進說,便可於會所襲璋。先主曰“此大事也,不可倉卒”璋推先主行大司馬,領司隸校尉。先主亦推璋行鎮西大將軍,領益州牧。璋增先主兵,使擊張魯,又令督白水軍。先主並軍三萬餘人,車甲器械資貨甚盛。是歲,璋還成都。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討魯,厚樹恩德,以收眾心。---《三國志》

當時手裡掌握雄厚政治資源的漢室宗親比比皆是,比如說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璋、揚州牧劉繇、幽州牧劉虞等等,這些哪個不是封疆大吏?哪個不是漢室宗親?

為什麼他們就沒有成就一番大業呢?他們只想著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根本就不顧漢室江山的死活,最終他們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劉備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必然。他知道自己沒有什麼政治資本,所以便將有限的資本用到極致。

比如說他的老同學公孫瓚,就成為了他手握三千兵馬的最好依靠。好兄弟張飛,砸鍋賣鐵幫助他創業。

  1. 在徐州籠絡糜家豪族,得到了糜竺、糜芳兄弟的支持,順便還娶了糜家的小妹,與糜家結成姻親關係,擁有了財團支持。
  2. 到了荊州以後,劉備廣交好友,憑藉其強大的社交能力,將荊州豪族們一個個俘獲。在劉琮投降曹操後,很多人才都主動願意為劉備效力。
  3. 進入益州幫助劉璋擊退張魯的時候,劉備依舊沒有閒著,而是依舊開始結交蜀中豪族人才,所以他奪取益州,這些人不僅不反對,反而很支持。

由此可見,劉備是善於利用手裡的一切資源,即使你很窮苦,卻也不是一點出路都沒有。只要你肯挖掘,身邊總會有資源。

總結:劉備其人,是每一個創業者的典範。

創業之人,其實都應該比較喜歡劉備,尤其是白手起家創業的人。因為他們懂得,從基層慢慢爬上來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

這一路走來,會遇到多少困難?會有多少白眼?多少人瞧不起你狼狽不堪的樣子?多少人落井下石,不願意看你一步步向前?

這些事情創業者遇到過,劉備同樣也遇到過。所以當你想要失敗的時候,不妨想一想,漢昭烈帝努力了20年,即使暫時沒有成功,卻還是不放棄,你有什麼理由放棄呢?加油,每一位在創業路上努力的朋友,早晚你會看到屬於自己的陽光。


江湖小曉生


我比較喜歡劉備。

首先,劉備作為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政治人物,也是具備一些梟雄的特質的,得到老百姓的喜歡並不容易,你首先的具備一些英雄的基本條件。那些躊躇不前沒有主見的人,只能稱作庸人,而梟雄所需要具備的特性可以是殺伐果斷、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等等,這些多多少少都能在劉備身上找到些蛛絲馬跡。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劉備殺張裕一事,張裕是西蜀的的一個算命先生,經常在劉備軍中散佈一些不利的預言,導致軍中士氣低落,劉備很是不滿。後來出兵漢中時,張裕諫言不能出兵,否則出師不利,劉備沒有理會並且勝利歸師了,便藉著此次機會想要除掉張裕。 諸葛亮前來勸阻,說西蜀人才本就不多,為了處理好和蜀漢本地人的關係,即便他犯了罪也饒他一命罷。劉備這次卻沒有采納諸葛亮的建議,斷然回覆到:“芳蘭生門,不得不鋤”。意思是說,蘭草是芳香的,當然很好,但是如果生長在我的家門口,擋住了我的去路,我就一定要把它鋤掉。由此可見,劉備很是具有某些梟雄的特質,行事果斷,包括後來為了勢力奪劉璋地盤的例子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劉備和他的追隨者之間,能夠保持一種始終不渝的良好的關係,且相互信任。和曹操不同,曹操會因為僅僅想殺雞儆猴平息內部反對之聲便殺了一直輔佐他的荀彧和崔琰,劉備在君臣之義方面做得要比曹操好得多。如果說曹操用人是以權術相馭,那麼劉備用人則是靠性情相投,以感情相待。

劉備諸葛亮

首先,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和諧的君王和丞相的關係,這種關係呢,和張良之於劉邦又有些微妙的不同。若張良和劉邦之間的關係是透明的,能坦誠相待,張良也不會在劉邦大業已定的時候立即辭官隱居,除非他十分了解劉邦,並且知道他最終是容不下自己的。但是劉備和諸葛亮不同,劉備最後永安託孤的時候曾對諸葛亮講,如果劉禪值得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實在是扶不起的阿斗,你就取而代之罷,這句話有幾分真情實意我不知道,但是歷史上關係鐵到能讓皇帝對宰相說出這句話的,唯此一例。其效果也十分卓著,君臣心心相印之下,又有三顧茅廬知遇之恩必然不會抹煞這份情誼。

永安託孤

還有就是諸葛亮和趙雲和關羽的關係。其實歷史上並無“桃園三結義”但是這幾人確實是恩若兄弟的,表面以君臣相稱,實際私下裡卻像親人兄弟。劉備有一個特點就是,如果他確定此人忠心耿耿,便也會給予對方無條件的信任。比如赤壁之戰初期,劉備一眾人在長坂坡遭曹操追殺向南逃去,混亂之中手下大臣稟報:”趙雲往北而去,一定是投靠曹操去了“。劉備揮戟指著那個大臣說”子龍絕不會棄我而去“果然不一會兒,趙雲回來了,還救回了劉備的一家老小,由此可以看出劉備和趙雲是一種肝膽相照的關係。包括關羽被東吳害死之後,劉備竟失態到不顧諸葛亮的勸阻也顧及不了形勢的分析,舉全國之力向東吳出兵,落得一個慘淡收場,劉備又何嘗不知道這是一個錯誤決定呢,只是兄弟的手足之情也唯有用鮮血來祭奠了。

最後,有一個因素決定了劉備區別於曹操等人,就是他的寬容敦厚的道德品質。這體現在他對待黃權、徐庶這些投靠了曹操的屬下十分友好和體諒,他充分地相信黃權等人是走投無路才投敵,並且不會做對自己不利的事情,實際上也是如此。著名的謀士徐庶一直到死都沒有為曹營獻過策,可謂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於是劉備不僅沒有聽從旁人的建議對付他們的家人以示懲戒,反而好生安頓和善待。

從這些符合歷史的小說情節中,我們可以想見,老百姓知道這樣的一些事情後,內心是什麼感受。對於老百姓來說,一個歷史上的偉人,他的事業再偉大,比如曹操,跟我們老百姓其實沒有關係。老百姓最在乎的事情是,所交往的身邊的人一定要是靠得住的人。所以看曹操和劉備對待身邊親近的人的差別,也一定會選擇和喜愛劉備,因為他是一個值得交的朋友,雖然事業做的不是最大的,但至少能在亂局之中保證你的身家性命和尊嚴。



er笨


喜歡啊,我覺得劉備是三國中最牛批的,為什麼呢?我有以下觀點

看了三國演義的都知道,劉備桃園結義的時候就是一個落魄的讀書人,窮的叮噹響,可是靠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竟然可以和關羽張飛結交,讓二人尊稱一聲大哥,最後靠著張飛的錢馬上收兵買馬,馬上形成一股勢力,最後竟然跟曹操孫權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勢,可以說非常的厲害,反觀曹操,人家本來就是朝廷命官而且家底厚,孫權是個富二代,劉備只是代表了一個現今自力更生的人,而且創業的時候都奔快本三十了,沒有人沒有錢硬生生的公司開那麼大,並且讓別的兩家公司懼怕,你說厲害不




為明天而爭取166188


我對劉備的感情,兒時比較喜歡,出生社會後再看三國就覺得這人假仁假義、偽君子、甚至到了討厭的地步!他的一生裝得很累,活得也很累,被寫進歷史,寫進小說,搬上熒幕,讓後人看得也很累。大眾的眼睛越來越雪亮,對劉備的認識也越來越接近真實的人性。一言以蔽之,劉備早有野心,甚至比曹操的野心還大。他以匡漢為旗號,招兵買馬,攻城略地,外託仁義之名,總試圖以德服人。野心勃勃的天下梟雄,卻始終裝成謙謙君子、仁厚長者。這與做了婊子又想立牌坊,有異曲同工之妙。

1、代表漢室正統,那是劉備自封的,“匡扶漢室”是他在亂世招攬兵馬的旗號,劉備的正統,始終都是自詡,包括他的身世,他對外稱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也是自封的。中山靖王劉勝,一輩子生了100多個兒子,隨便來個姓劉的來冒充後代,估計劉勝復活都搞不清楚,而且那時候沒有DNA鑑定技術,劉備自己說是就是吧。

2、四處認兄弟,背後有圖謀,嘴上的兄弟,日後的棋子,現在社會,像劉備這樣的人太多了,真是見多了。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酒桌上喝幾杯,他就跟你勾肩搭背,拉著你的手成了兄弟,然而我們並不熟,卻都是兄弟了。這種人其實就是看你還有用,想著日後利用你,反正喊幾聲兄弟,也費不了多大的事情。劉備除了桃園三結義的關羽、張飛,他還認了趙雲做兄弟,在荊州喊劉表兄長,在益州稱劉璋兄弟。他就是看上了關、張、趙的勇武,希望他們日後死心塌地為自己賣命。結果劉備借走了荊州,奪取了益州,往日兄弟的底盤,成了自己的立足之地。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利用兄弟之情,來掩飾自己的假仗義,這是最廉價的成本。

3、劉備此人愛哭,特別是有目的的哭,而愛哭的人,沒有多少人喜歡,他哭了一輩子,卻沒有幾次是真情實意。劉備一輩子,不知道哭了多少場,他哭的時間和場合都是恰到好處,效果也是預料之中,劉備的淚水,為他的天下澆築了堅實的根基,勝於百萬雄師。所以,有人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桃園結義時哭了第一場,收復了關張;拜別公孫瓚,跟趙雲哭了一場,征服了趙雲;依託劉表時哭了一場,獲得了同情;三顧茅廬哭了一場,請出了諸葛亮出山相助;攜民渡江時哭了一場,感動了百姓,廣得民心;魯肅討要荊州哭了一場,荊州不用還了;江東成婚,對著丈母孃和媳婦兒哭了一場,免於死難,得以安全迴歸;白帝城託孤哭了最後一場,讓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4、仁義太過顯得迂腐,長厚太過似是虛偽,劉備自始至終都是以“仁義”為立身之本,然而,正如魯迅所說,劉備“長厚而似偽,多德而近妖”。當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劉備對盟主袁紹一再卑躬而唯唯諾諾;後來對陶謙三讓徐州;對呂布奪其徐州一再容忍,欲取西川,而與劉璋虛情假意、虛與委蛇,任憑龐統說爛了嘴……尤其是長坂坡摔孩子那一幕,收買人心演得太假了。劉備留下了歷史上最虛偽的遺言。如果劉禪不可輔佐,讓諸葛亮可自立為成都之主。後來有人分析說,劉備託孤之時,暗藏了刀斧手,一旦諸葛亮答應自立成都之主,立刻就會被處死。如果劉備自立成都之主的話是真心的,為何白帝城託孤之時,同時召李嚴、趙雲前往?

總之,我討厭這個人!


業務員小羅


不喜歡,甚至有點討厭他!

一,假仁假義,不知輕重。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劉備為了自己一個人臉上的“仁義”面具,陶恭祖三讓徐州而不受,把好端端的一個徐州搞得軍心不穩,民心浮躁,最後墮入曹操之手。劉備忘了自己聚義時立下“翦除奸賊,匡扶漢室”的初衷,忘了打天下就是要攻城略地佔江山的本義,忘了自己為難時他人出手相救的情義,劉備不忠人(陶恭祖)所託,讓陶恭祖有憾帶恨而死,這是劉備假仁假義的最真實表現。

二,假哭假“慈悲”,不分好歹。

劉備長坂坡“泣”而擲阿斗的橋段,看過《三國演義》的人一定都不會忘記。為了阿斗趙雲冒著生命危險隻身在曹軍中七進七出,浴血奮戰,可以說是九死一生幾乎拼盡了自己最後的力氣,才將其從曹軍佔地中救出,劉備倒好只是將自己的兒子——扶不起的阿斗假惺惺地往地上一擲,就試圖把趙雲之前所有的艱難和為此而冒的危險一筆勾銷,可見他是多麼地虛偽。

三,假承諾真不聽,心中只有自己的“面子”、利益和皇帝夢。

在自己落魄的時候,劉備三顧茅廬讓人似乎看到了他的幾分真情,然而,當他把諸葛亮請出山,尤其是劉備集團在諸葛亮的謀劃下開始走上坡路,有了一些氣色之後,他的本來面目就慢慢顯現出來了。要是在荊州的時候,劉備聽取諸葛亮襲取荊州的計謀,就不會出現後來需要向孫權借荊州的橋段,諸葛亮在《隆中對策》時所謀定的跨有荊、益之地而待時機一統天下的大好局面就會更早些到來,就不會有後面關羽大意失荊州的一系列不利於蜀漢發展的事兒,到那時蜀漢分兵進伐,一統天下還真是大概率事件。

可以說,正是劉備的假仁假義假慈悲,使得諸葛亮的智慧無法得到最充分的發揮,讓蜀漢一次次錯過了發展壯大甚至一統天下的大好時機。


油茶絲語


你喜歡劉備嗎?為什麼?

你好,很高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我不僅喜歡劉備,而且相當敬佩劉備!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劉備的鴻鵠之志。要知道在那個天下大亂的年代,連吃飽飯都是個難題,各路諸侯紛紛自立為王,劉備只是一個織蓆販履的底層,卻心存大志,立誓: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可謂是義薄雲天,讓人心生敬畏。

第二、劉備的人格魅力。關羽,張飛,趙雲,還有後來的黃忠,馬超,都是人中之龍,可謂是萬人敵的虎將,並且心高氣傲,很少會佩服誰,可劉備卻是一個讓他們甘願為之出生入死,在所不辭的主公!關羽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這天地間,我只佩服兩個人,其一是這天,其二就是我大哥!”可見劉備的人格魅力之大!

第三、能屈能伸的英雄氣概。眾所周知的三顧茅廬,我想如果換作曹操,或者說東吳,他們絕不會二顧茅廬,更別說三顧茅廬了,但是劉備做到了!袁紹70萬大軍被曹操殺的所剩無幾,狼狽不堪逃竄之時,在後有張遼,許褚兩位猛將率領大軍追殺的情況下,劉備卻敢只憑自身不足5000人馬去救助,抵擋曹軍。同樣,曹操大軍壓境攻打陶謙時,劉備依然敢以區區幾千人馬和曹操的大軍正面交戰,真可謂是真英雄也!

第四、重情重義,情義為天。桃園結義,劉關張生死與共,他們從兄弟三人一路發展為可以力壓曹操,孫權的強大實力,在三國後期關羽被呂蒙殺害,劉備揮師北伐,70萬大軍只為二弟報仇!可見兄弟之情深似海!在初期,劉備實力不敵曹操十分之一,面對曹操百萬雄師的追殺劉備不僅沒有落荒而逃,反而立誓要與百姓共存亡!如此明主,豈能不讓人敬佩!

三國時期,最讓人敬佩的當屬劉備,也正是其強大的人格魅力,重情重義,才使得周圍人才濟濟,同時擁有大智者臥龍,鳳雛兩大曠世奇才,更有威震天下的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如果不是關羽大意失荊州,相信三國的歷史必將改寫!

綜上所述,我喜歡劉備,由衷的喜歡!





乾了這杯


我個人不太喜歡劉備,劉備此人太過虛偽,扯虎皮拉大旗,漢室後裔,然而其又太過重情義,為了報兄弟仇,不顧大局,這是君主之大忌,三顧茅廬的去請諸葛亮,被後世傳為佳話,但是又不能完全信服諸葛亮,在關羽,張飛和諸葛亮之間,他似乎更傾向結義兄弟,雖說古人重情義是一種美德,但作為君主這是不可取的,要時刻清醒,顧全大局不能被仇恨衝昏頭腦,但是劉備沒有做到,把一手好牌打爛,在臨死之前又一次試探諸葛亮,託孤諸葛亮又要諸葛亮可自立,他明知諸葛亮不會那樣做,他還是提了一下,說明其疑心也挺重不比曹操小,所以以上種種,我個人不太欣賞劉玄德。


老餘侃大山


喜歡劉備

重情重義: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為趙子龍摔阿斗,到最後為兄弟關張報仇,臨終白帝城託孤,體現出兄弟之深情厚義;

舍已利他:為百姓舍自已的仁心值的敬佩,帶十萬百姓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志存高遠:從賣草鞋出身走到帝王,一路千險萬阻磨難重重,但沒有阻擋的住劉備框扶漢室的遠大抱負,體現出志存高遠的宏偉決心。



生命之旅


不喜歡。

從一開頭報名號就知此人非君子:什麼中山靖王之後,孝景帝玄孫。

喜歡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山靖王劉勝是個什麼人?十足活脫脫一個好色之徒,在歷史上有個明顯的特點,就是他的兒子特別多。正史《漢書》記載,他有一百二十多個兒子,這還只是正史記載的,沒記上的還不知有多少,正因為兒子眾多,所以誰也理不清這些兒子的情況,更理不清這些兒子後代的情況。而這些兒子後代幾百年後的情況,那就更加理不清楚了。所以,劉備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有個很好的好處,就是避免別人刨根問底。沒人刨根問底,劉備作為皇室之後這個事,就只能由劉備一個人說了算。

所以個人認為劉備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君子,只不過三國演義把他寫成了皇室正統,磊落君子,讀者看官大可以呵呵哈哈而過,演義嘛,僅娛樂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