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如何理解老子的“无为而治”?

龙飞凤舞初中函数学习


根据热力学的熵增原则,孤立系统如果无法与外部进行能量交换,则该系统的熵就会增大,导致系统混乱并最终崩溃。

无为而治如果绝对化了则肯定是行不通的,想要保持系统的有序运行,外力干预是必须的。只是,在进行外力干预时,我们应该给系统保留多大自主性?我们的社会制度的所有演化,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对外力干预和自主性之间的平衡。


庖丁之术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

老子告诉统治者,应该遵循无为的治国理念。他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认为,无论是大自然界还是社会,管理一个国家,都应该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人民的生活本来是什么样,你就要保持这种自然的状态,不要去干扰他,去强迫他。

老子认为,社会有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而不是靠外来的力量去改变。统治者采取无为的政策,那么老百姓就会自我成长自我管理,统治者清心寡欲,老百姓就会走上正确的道路,统治者不去打扰社会生活,老百姓自我发展,就会更富强,统治者减少欲望,老百姓自然民心淳朴。这就是无为的理念。

但老子又担心统治者误解了无为的理念,真的变成做吃等死无所事事的懒政,所以老子进一步强调,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用无为的理念,才能做成一切的事情。

在道德经的第三十七章,老子说的更加清楚,详解解读了无为而无不为的理念,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那么,这是否是矛盾的呢?无为如何才能无所不为,如何才能做成一切的事情呢?

这就涉及到我们上面所说的道法自然的理念。也就是说,无为要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你要顺应自然规律、顺应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的精神成长的发展规律,去管理国家,才能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

所以,老子认为,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要过一种减法的生活,这样才是自然而然的规律。老子明确告诉我们:“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总之,“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因为不违背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所以无所不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观规律。


梅心清骨


其实,不只是老子讲“无为而治”,孔子也主张“无为而治”,“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看来,这个说法,是春秋战国之交时期的“时髦词”。

当然,老子和孔子的“无为而治”含义不尽相同。

老子,可供查询的资料太少。

最全的,大概非《史记.老子列传》莫属。不过,司马迁说得也很含糊。

大概可以知道的,就是老子大约与孔子同时,年龄比孔子大,资格比孔子老,因为他是朝廷的史官,孔子不过一枚教书匠而已。

他的著作,就是西出函谷时,应守关的尹喜之请所写的五千言《道德经》了。

老子之所以骑青牛出函谷关,据说是对供职的东周朝廷信心全失,于是愤然离职。后世也有猜测,他是和奔楚的王子朝一伙出走的。时间对的上;路线上正合适,出成周洛阳向西,到灵宝出函谷关,向南折往楚地;老子管理周廷档案,这也能解释王子朝携出大量王室文件这件事了。

关于《道德经》或称《老子》一书,后世争议不断。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此书成书于战国中期,比本人在世约晚一百多年。

但是,现在言说老子,只能以这部书为依据了。

关于《老子》一书的核心观点,吕思勉先生有一个概括很精辟。他说:“《老子》书之宗旨,一在守柔,一在无为。主守柔者,古人率刚勇好斗,其败也,非以其弱而以其强。上古如蚩尤,中古如纣,下古如齐顷公、楚灵王、晋厉公、吴夫差、宋王偃、齐湣王皆然。故以是为戒。其立论之根据,则为祸福倚伏。盖观四时、昼夜,而以天道为循环。此固浅演之民可有之知识也。无为犹言无化。化者?弃其故俗,慕效他人。盖物质文明,传播最易,野蛮人与文明人遇,恒慕效如恐不及焉。然役物之方既变,则人与人之关系亦随之而变。而是时之效法文明,不过任其迁流所至,非有策画,改变社会之组织,以与之相应也,则物质文明日增,而社会组织随之而坏矣。民间之慕效文明,隐而难见,君上之倡率,则显而易明,故古人恒以是为戒。此等见解,诚不能谓为无理,然不能改变社会之组织以与新文明相应,而徒欲阻遏文明,云胡可得?况习俗之变,由于在上者之倡率,不过就表面观之则然。人之趋利,如水就下。慕效文明,其利显而易见,社会组织变坏,其患隐而难知,亦且未必及已,人又孰肯念乱?“化而欲作”,虽“镇之以无名之朴”,又何益邪?”

这是说,《老子》的核心宗旨有两个,守柔和无为。 “无为”,就是“无化”,而所谓“化”,即羡慕他人,追求物质。

所以,《老子》讲的“无为而治”,也就是他的“小国寡民”思想。

《五十七章》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有人说,这个意思是说,不要过多干预黎民的生活,让他们自己发展。这个理解,大约说对了一半,还不是《老子》思想的全部含义。

《老子》说的是,第一,不要用利益去诱使黎民有不安现状、图谋变化的欲望;第二,要让黎民习惯于现在的生活状况。

所以,《老子.十章》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天道与万物就是这样的关系,要让民众相信这这一点。

《十七章》还说:“悠哉,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优哉游哉,少说话,把事情办成,让老百姓习惯于这样的统治。

《六十六章》说:“圣上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君王居于上而让民众感觉轻松,天下的民众就会归顺他,像小河归顺大海一样。

如果这个思想,确实是老子思想的话,一定与他对东周朝廷的治理以及春秋开始的诸侯争霸不满有关。若如有些学者认为的,《老子》成书于战国中期,确实与孟子的思想很接近。但无论如何,这个思想,是有其合理意义的。而且,与道家强调刚柔相继的思想一致。

接着要说的是,《老子》对于“无为而治”开出的“药方”,其实就与时代的发展不合拍了。

《八十章》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兵甲,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三章》说:“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一,要退回到比较原始状态的社会去;第二,要实行愚民政策。这样才是“无为”“无化”的统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无为”和“无化”。

所以,大概还是吕思勉先生说的有些道理。

他说,前秦的诸子百家里,农家,要退回到最原始的社会去;道家,要退回到结绳记事的比较原始的社会去;儒家,要退回到西周去;只有法家,是适合于当时的社会发展潮流的。


一老沈一


“无为而治”出自中华“万经之王”《道德经》的语录,由圣人之师老子李耳先生提出,这一段的原句是: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一段话,其实是老子劝诫君王,如何去做一个好的君王,如何去管理一个国家,如何做到国强而民富。

这个词的含义并不是什么都不去做,而是不过多的干预、要充分的去发挥万民的创作力,做到自我实现。

如果要一个比喻的话,就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没有皇帝高高在上,干预一切,全民发挥自己的能力,让国家变得更好。

其实在我看来,无为而治放在今天,依然经典。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君子当以无为而有为。

做事情不要过多的去干预,不妄自乱动。当然,无为而治不是让你什么都不管,而是去遵循规律,做事情公平公正,不偏激,。

什么都可以做,但是需要遵循道理,遵循规律。这就是无为!

以无为治理有为,当世为也


歪叔随笔


无为而治,是老子治国的理念。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强调“无为无不为”。

同时他又提出:“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理念,无为而治本意并不是不为,是不妄为、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民众自我能动性,适于统治者。而儒家思想核心是道德规范,倾向于不妄为,适于每一个人。二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这一点值得注意。

从治国理政的角度研究无为而治也是有现实意义的。 所谓无为而治,就是通过无为而达到天下大治。什么是无为?从字面上看,无为似乎是无所作为、消极无为的意思,其实这是望文生义。老子所说的无为,绝不是什么也不做。他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里的“必作”利‘为’呜“治”都是有为的意思。“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而是以无为而有为。

老子所说的“无为”约束的对象主要是因为统治者,他要求各级官员不要干涉老百姓的权利,不要做违背客观规律的妄为之事,要轻徭薄赋、节俭民力。西汉初年“文景之治”的取得,主要就是遵循黄老哲学基础上取得的。

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对立统一的,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有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面,也有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面。黄老哲学的治国理念,是典型的“小政府,大社会”的代表,这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思想,只能是一种“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在自然界中不会存在,在位年数遇到战争、灾难时,就会显现出统治者动员社会力量弱的现象。因此说,对于任何一种理论都必须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生搬硬套。





笑看古今来往客


无为而治”是老子最重要的政治思想,认为“道常无为而无不治”,“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为”,“为无为,则无不教”。我们从老子关于“无为”的各种阐述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即无为的真正目的是“无不为”,即有为。无为只是手段、方略。封建统治者的“无为而治”是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我们党在农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政策,也有“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无为而治”的思想之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就在于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这个“道”,充分利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对经济进行自我调节,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预。只有在市场失灵和市场缺失时,政府才站在前台。如果说计划经济是“有为经济”的话,市场经济就是“无为经济”。“无为”则治国如烹小鲜,“无为”则可达到“无所不为”。






宇宙圆盘


老子的“无为而治”,不是字面上所谓的不做事的消极思想,老子的道德经是写给有道的管理者领导者,真实意思应该是领导者要有不为自己的名利去为他人做事情,这样才能做好领导人。



南阳若水茶院


读道家的思想,绕不过《老子》这本书,读《老子》这本书,绐终绕不过“无为而治”这一最重要的主题。

那么如何理解“无为”呢?

所谓的“无为”指的是什么?难道无所作为就能够治理天下?要真是这么容易的话,那傻子也能够治国平天下了,那努力和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很显然,“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更不是什么都不做。它所强调的有以下几点:

一、“无为”所强调的是不要过分的干扰或影响正常的事物或社会形态的平稳运营,进一步的说是让人们或引导人们不要违背事物本来的发展规律来做事情。顺应规律,就能接近于“道”这一境界。如春种秋收这一自然规律,违反了就没办法达到秋收的目标。当然现代科技发展了,有反季节和种植这一概念,但需要配套的东西也会更加复杂,其效果也不如顺应自然规律种出来的好。

二、“无为”还强调因循这一做法,也就是让事物延着固定的脉络轨迹运行,但因循并不等于守旧,也不是对传统或习惯的盲目遵循,而是在传统或习惯的基础上顺势而动,因此所谓的因循之道并不否定改革或变革,它更强调的是对于传统或习惯等约定俗成的东西进行修复,使之更适用于现实,更符合于自然规律的运营法则。

三、另一方面,“无为”还强调“修复”不宜用力过猛,因为传统或习惯本身就具有具大的惯性和存在的价值。用力过猛只会导致事情有更加复杂化,导致无法收拾。就像撑舵一样,用力过度,往往会有翻船的危险。

如何理解“治”呢?

“治”就是治国,老子本人就是贵族,属于统治阶层。他写这本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会统治者治理国家。但道家治国的目的更强调的是让人们安居乐业、各有所得而不是富国强兵。

道家治国本质上是实现社会的渐进改良,而这种改良本身并不是要推翻旧的社会形态,而是在其旧的基础上渐渐的增加新的东西,以达到治国的目的,它更强调的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如我们现在用的手机、微信、支付终端、汽车等,当我们发现这些改变时,我们早已习已为常,也就是说道家所说的“治”,讲究的是不知不觉中让人们主动接受新的东西和观念,而旧的事物也会在无形当中逐渐陶汰。

用西方的话来说,就是“看不见的手”,让事情延着自然之道去运作和发展。我想这也是“领导”这两个字的精髓吧!

所以对于国家的治理或者企业的管控,所谓的“无为”并不是放任自由发展,毫无建树。而是要求领导人要最大限度减少有自己的想法。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找到趋势,顺治而为,才会事半功倍。

所谓的治理,首先要相信人身上就有“独立自主,创生万物”的本性。因为信任,所以不乱干预;因为信任,所以放权让利;因为信任,所以认为唯有当每个人独立自主,才能释放出天然的创生能力和平衡的能力。正是因为对人性本质和人际自然关系的极度信任,所以老子认为,在政府减少干预和管制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的“自然”得以释放,就会实现“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朴”的结果。

因此往往以自由为基础建立的社会会更加富强,而不自由的社会,都是建立在对人性的蔑视和不信任的基础上。一个领导人缺少信任能力的组织,是缺少竞争活力的组织,一个不建立在信任为基础的社会,是扭曲人性的社会。信任能力,对个人来说是个人财富,对社会来说是公共财富,一个上下左右缺少信任的社会,是运行成本高和低效率的社会,是缺少恒心的危险社会。

这就是我对于老子“无为而治”的理解。





promise新德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主要是针对当时统治者而言的,“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过分的干预,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的积极能动性,让每个人都能够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汉朝的汉文帝,就充分实施了这一主张,才在中国历史上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汉文帝个人修为极高,完全落实了老子的“一曰慈,一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的教导。汉文帝时期,减轻刑罚,更改法律,减免赋税,社会宽松到极点,生怕打扰了百姓的正常生活,汉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全国监狱里几乎没有几个犯人。

汉文帝生活简朴,一件袍子穿了二十多年,补了又补,缝了又缝,一直都不肯换新的。别人送他一匹千里马,他又给人退回去,还倒贴路费和住宿费什么的。这不是故作姿态,汉武帝的个人修养确实非常之高。

这个“无为而治”不仅仅适用在政治上,在生活中、工作中,也是一种做人的大智慧。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很多家长不是管的不够,而是管的太多,干涉干预的太多,给孩子造成了逆反心理,甚至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父母应该因势利导,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机会,而不是横加干涉,什么都替孩子做主,大包大揽。应该放任孩子一下,让他有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的机会,孩子才会成长的更健康,更幸福。

两口子吵架的时候,如果有人在旁边劝架,这架就可能越劝越凶,吵得越来越来劲,最后非闹个鸡犬不宁,天翻地覆不可。要是没人理,没准人家两口吵会儿累了,气消了,自己就没事了。

前段头上长个小疙瘩,虽然不疼不痒,但总感觉别扭,没事就爱挠一下,结果疙瘩就越来越大,后来就找医生看一下,医生说没事,你别没事老挠它就行了,后来就不去管它了,过了没几天,突然想起来一摸疙瘩,没想到它自己已经变得小很多了。

还有癌症肿瘤,现在人们谈癌色变,一说得了癌症就跟判了死刑一样,为了多活几年,病急乱投医,检查、放化疗、手术、中医等等,无所不用其极。结果是越看越厉害,多数都被被活活吓死了,能生存五年就算不错的了。相反,有一些人在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后,觉得反正是不行了,索性看开点,将身心全部放下,把握好生命中的最后时刻,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结果过几个月再去医院检查,肿瘤反而消失不见了,这种情况确实经常听到看到。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给自己定了一个很高的目标,自己也非常努力,结果却差强人意。反而有时候自己并没有抱着多大的期望,没有什么既定目标,只是随意而为,顺其自然,结果却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俗话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很多时候我们看起来是有所作为,其实却是妄为,自寻烦恼。

无为,不是真的无为,而是顺其自然规律的为,所谓“无为而治,道法自然”,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SevenAndSnow


老子传授李耳六句话真乃人世间精髓:

治心 清静无欲

治身 皈原真柔

治世 自然无为

治家 合和恒一

治神 抱一还元

治万物 得一而生

这六句话包罗万象,天地之间一切本源都在其中你要探求的治世真理也在其内,只要把这六句话体悟透彻,你就可以应对世间万变,还可以去救度众人,你也就不枉来人世一遭。

如有不到位的地方,欢迎网友下方评论留言!

你送我赞,我送你成长!关注我,共同学习[玫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