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只提杨振宁,不提李政道?

赵宋皇室后裔


因为李政道没有杨振宁有艳福,没娶到28岁的小媳妇


user3197353151178


杨振宁与李政道的经历、成就,基本上差不多,都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网上可供查勘的资料很丰富,近来境内媒体多有炒作杨振宁的,却很少涉及李政道。这当然有着不太好说的原因。至少抬高老杨,可以打压,贬低一大批为新中国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因为科学是有国界的,任何国家的核心科学技术专利,绝不会轻易给别人。美国不仅不会把航母及战机的技术给别国,而且还会严格保密,对外国留学生也不透露。

李政道1926年出生于上海。老杨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比李政道大4岁。1957年李杨合作《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分享诺贝尔物理奖。之后不久,都加入了美国国籍。

圈内盛传李政道与老杨不睦。原因大抵因获奖署名先后。按国际惯例,在贡献同等条件下,署名先后按姓氏字母顺序排先后,李Lee姓排名在前,杨Yang姓排名在后。但诺贝尔奖实际排名是杨在前,据说是老杨的原配杜致礼劝说老杨将杨氏排在前。确实,李政道之后再没有与老杨合作,因为这个论文的题目是李政道提出来的。

李杨之不同,或许在于老杨的精明。年轻时娶了国民党中将杜聿明的千金做老婆。即使没有政治婚姻的嫌疑,但名利是显而易见的。杜聿明最伤心的事,大儿子杜致勇当时在哈弗大学读书,吃安眠药死在姐夫杨振宁的家里。

杨振宁的父亲曾三次苦劝其回中国,报效祖国,老杨不之顾,气得老爹大骂“不忠不孝”。

李政道不光搞理论物理学,还在费米实验室搞实验物理学,理论联系实验。老杨则不搞实验,只搞理论写文章,在美国物理学界是有名的实验臭手,传言:“杨振宁不会做实验,是实验物理学的幸运,也是理论物理学的幸运“。

李政道在美国的工作单位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也是著名费米实验室的科学家,费米物理讲座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李政道著叙甚丰,可查考于网络资讯。

中美关系解冻之后,李政道率先回到中国。1972年,联合十几所美国大学,在中国招收博士后学生,并在清华、北大、中科大、复旦、暨南大学任教,亲自教博士生。1975年,毛泽东在家里会见李政道,邓小平多次会见、宴请李政道,还说:谢谢你考虑了这么多重要的问题,提了这么多好意见。又于1984年参加中科院院士大会,1986年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主任,1988年出资30万美元,设立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2006年任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等等职务。中国政府授予李政道“著名中华文化人物”称号。后因罹患马凡氏综合症,定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至今健在。

李政道现在过着几乎隐居的生活,这大概是中国媒体很少说到的原因。实际上,中国主流媒体也极少说老杨,一是没什么材料可值得说的。二是中国当代已经不是搞个人崇拜的年代,中科院的大科学家都在忙正经事,绝不希望被媒体干扰。大肆炒作老杨的,无非狗仔队野媒体,目的是赚点击率,穷巷多怪而已。

老杨与李政道分享大奖之后,加入了美国国籍。凭这两个条件,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谋得教授职位,一直贡献到退休。石溪分校当然不是美国的一流大学,由此可知美国人对老杨的态度。既然没什么实际效用,用不着理睬!钱学森值五个师,老杨不值钱。很实在的问题。

诺贝尔奖的名声太大,老杨理所当然也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其间,又与米尔斯Mills合作,理论了《规范场论》。理论与合作,这是老杨最擅长的伎俩。

老杨退休之后,频繁走动于欧美、港台和中国大陆之间。这时的中国,谁都可以来,也可以走,来去自由。继李政道之后,老杨干了与李政道完全相同的有利于中国的好事,不同的特别的事是2004年82岁时,结识了一个28岁的少妇,遂为续弦。打破了中国人婚配年龄差的记录,一时传为海内外饭后茶余的佳话。年龄不是问题,而且宇称不守恒。

老杨成为新闻热点人物之后,一直保持热度不减。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有两个动向很值得学习,一是经常在清华大学讲《周易》,因为讲易经八卦的人太多了。二是坚决反对中国建大型对撞机,因为中国要建的对撞机比洋人的大多了。

伟大的物理学家老杨是1922年10月1日出生的,屈指一算,才97岁。祝贺老杨:福如东海水长流,寿比南山不老松。金枪不倒,雄风常存。上帝与汝同在!阿弥陀佛!

附美国2019年大学排名前十:

1、普林斯顿大学Princiton University。

2、哈弗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3、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4、马萨诸塞斯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5、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

6、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

7、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8、丢克大学Duke University。

9、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0、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纽约州立大学是由多所大学组成的系统,有十多个分校,在中国上海也有分校,2019年美国综合排名第138位。纽约大学则是私立大学,在纽约市曼哈顿区。2019年美国排名第30位


华中小隐


建议作者读一读《杨振宁传》,该书作者创作过程中走访了熟知杨李同时期中外诸多知名科学家,在谈及杨李之间的矛盾和获诺奖排名问题时,也咨询了李,尽管李未作答复,成书后也未见李作任何指责,可默认为,其著述应该是比较客观公允的。杨李是世界物理史上名符其实的伟大的科学家,尤其杨,对祖国的贡献也非一般科学家所能及。至于个人生活琐事,这些年来网络口水泛滥,杨未置一词,可见杨的胸襟:在学术,在育才,在国家之崛起!


胡杨林55732901


因为大家对科学历史很不了解。

对于李政道的科学与生活,最近有一本书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赵天池教授,书名叫《李政道评传》,里面对李先生的一生做了很精细的描述与评论。

李政道对弱相互作用的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提出有很重要的贡献。他的同事吴健雄做的这个实验,才使得他们很快得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那是在1957年。

李政道后来在中国倡导高能物理的发展,支持建设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这个提议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

为什么大家不提李政道?因为老百姓对科学不了解,对历史也不太了解。所以忘记了中国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李政道。李先生目前在美国,也没有来中国,所以大家开始把他淡忘了。

但是,在上海交通大学,有一个李政道图书馆,里面有李先生的事迹展览,大家可以去看看。真的很感人,李先生少年时代在战争中颠沛流离的故事感动人。


潇轩


看见这个提问,不禁想发笑。为什么我要发笑呢,因为我想到了一些无知的人,和这些说的无知的话,做的无知的事。李政道之所以“名气”不让杨振宁,无非是因为没有人把他当成一个娱乐明星。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年高德韶,谁会显得无聊去编造李政道的八卦呢?但是,偏偏就有一些无耻的自媒体,像打了鸡血一样,拼命的从同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的身上挖掘一些“内幕”,总想获得什么吸引人眼球的八卦新闻。于是,“翁帆不耐烦了”“翁帆后悔了”这类消息被铺天盖地的制造出来。

不过,说回来,谁叫你杨振宁高调呢?高调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就容易招惹麻烦。按照中国人的一贯传统习惯,得了好处,或者“占了便宜”,就应该马上把自己隐藏起来,谁要是高调,谁就是公敌。



君不见,现在中了彩票大奖的人,各个把自己包裹成木乃伊,装扮成蒙面大侠,就是怕被别人知道。小人知道你中了大奖,岂不是嫉妒你?

而杨振宁偏偏是一个不屑传统,我行我素的人物,从来不理这一套。他公开把美貌娇妻带在身边,这怎么不叫骨灰级光棍们嫉妒火高炽?


怀疑探索者


有人故意炒作杨振宁是用心险恶,每当中国政府表彰科学家时,就有人搬出神棍杨振宁来恶心中国政府,然后就有一帮人来跪舔一个黄皮美国人,以达到混淆视听的险恶目的,其实真正的功臣是那些脚踏实地为祖国富强做出业绩的人民科学家,两弹一星科学家,不是老了回国来当当嘴炮的杨振宁,当嘴炮谁都会当,实际对国家啥用也没有。


2016汉堡包


全国博士后都感谢李政道先生,李政道先生建议开创了中国博士后制度,可以去看看中国博士后管理机构的网站,上面第一副图一直是李政道先生。全国物理界都感谢李政道先生,他以一人之力承担的CUSPEA项目80年代支撑了物理青年科学家的培养,而这些人是现在中国物理界的几乎全部中坚力量。李先生的人格、作为,值得崇高的敬仰。


智能时代新农人


杨振宁对国家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听听科学家、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界专家、清华学子们怎么说就知道了。喷子们莫乱喷。事实会证明一切,历史会告诉真相。伟大的人,永远是伟大的。祝杨老再活一百年!


惯看秋月春Feng


没有他们中国还是中国,没有邓稼先他们中国不一定是现在的中国


龙剑573


不是不提李政道,而是相比较而言,李政道在大众媒体中出现的频率及强度低于杨振宁而已。

杨振宁和李政道是民国期间被派往美国学习的,他们出国学习是带着救国使命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杨振宁、李政道的身上明显的表现出较其他海外华人学者更爱国的举动。他们不仅为国内科技事业建言献策,直接推进了国内多项科技事业的顺利进行,也身体力行直接、间接为国内培养了不计其数的科技人才。

杨振宁早已定居中国,而且加入了中国国籍,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杨振宁82岁时娶了28岁的翁帆,引起舆论的躁动。从此,人们很想在他身上捕捉到花边新闻。让那些娱记失望的是,他们没有捕捉到花边新闻,捕捉到的尽是90多岁高龄,出席各类学术活动。每一次的出席,都能引起各类媒体的关注。就在刚刚的2018年7月14日,将近96岁的杨振宁还出席了清华大学物理系举办的庆典活动,并上台发言。八十多岁时给本科生授课,九十多岁时出席各类活动,在清华期间还发表了三十余篇SCI论文。一位90多岁的老人,仍然没有彻底退休,仍然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中。


除此之外,杨振宁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读他的文字能够发现,他的涉猎范围非常广,分析很多问题时能够旁征博引,文学、政治、经济、文化都能有所涉及。与他高冷的理论物理专业相比,杨振宁非常接地气。

心系中国、身在中国、没有停止工作、积极参与活动,这些是杨振宁的名字更容易出现在公众身边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