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如何讓丹麥麵包的層次和組織很均勻呢?

你好蘇先生


丹麥麵包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松質麵包,尤其是羊角麵包,是比較經典的一款,外面有很多不同造型及各式各樣的丹麥麵包。

但是真正製作的比較好的丹麥麵包很少,因為丹麥麵包需要注意的事項很多,也很耗費時間與精力,所以一般製作需要提前1-2天,下面有我為大家講解丹麥麵包的操作重點。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 製作丹麥為什麼要選擇片狀的油脂,而不是一整塊的油脂,因為片狀油脂是經過特殊加工,油脂的密度與可塑性比較強。

打個最簡單的比喻,把片狀油脂放在壓面機上壓薄,油脂不會開裂,而整塊的油脂放在壓面機壓薄,油脂會容易開裂,做出來的產品層次不夠清晰。

做丹麥的油脂有片狀黃油和片狀酥油,使用片狀黃油口感外表酥鬆奶香味濃郁,吃起來不油膩;不過片狀黃油用來做丹麥是不太好操作的,因為油脂熔點低很容易變軟,不太好操控,但口感好健康,片狀黃油的熔點在28℃左右。

使用片狀酥油口感外表酥脆,沒有什麼奶香味,使用片狀酥油熔點高,比較好操控,片狀酥油的熔點在35℃左右,無論你使用的是片狀黃油還是片狀酥油,都需要注意 油脂的軟硬度。

剛剛我們簡單的講解了一下油脂,接下來我們瞭解一下丹麥的製作細節,首先要注意面與油的軟硬度要相符,因為硬的麵糰與軟的麵糰,它們之間的延展性是不一樣的,硬麵團是很難擀開的,而軟麵糰很容易擀開,油脂也是一樣的,軟硬不相符很容易油麵分離,所以面與油的延展性要達到一致。其次是壓面要薄厚均勻,也就是不可壓面的時候,一下跳太多,要一格一格往下降,防止面與油薄厚不一樣,層次不均勻,在壓面時,沒有油的邊角也要切除,因為會影響面的一個層次感,防止有過厚的麵皮沒有油脂,壓麵糰時需要注意麵糰的延展性,如果大家壓面時,發現麵糰壓不開,很容易回縮,這個時候麵糰需要放冷藏靜置一段時間來增加麵糰的延展性。


旺仔味的奶糖


如何做丹麥麵包,讓麵包層次和組織均勻呢?

麵糰配料:高筋麵粉170克,低筋麵粉30克,細砂糖50克,黃油20克,奶粉12克,雞蛋40克,鹽3克,乾酵母5克,水88克。

裹入用油:黃油70克。製作過程:

1、把所有材料揉成麵糰,用力的揉,直到麵糰起筋,抻開面團時,可以勉強形成一層薄膜即可。(不需要揉到擴展階段)

2、把揉好的麵糰放在室溫下(25度左右)發酵一個小時,發酵到原來的2-2.5倍大。用手指沾麵粉插進麵糰,拔出手指後孔洞不塌陷也不回縮,就表示發酵好了。把發酵好的麵糰用手壓出氣體,放在冷藏室靜置鬆弛20分鐘。(根據溫度的不同,發酵時間會不一樣,如果溫度較低,則適當延長髮酵時間。)

3、在麵糰鬆弛的時候,可以準備裹入用的黃油了。把70克黃油切成片,平鋪在保鮮袋裡。

4、用擀麵杖隔著保鮮袋把黃油擀成均勻的薄片,如果天氣較熱,擀好後的黃油片可以放進冰箱冷藏一會兒。

5、鬆弛好的麵糰用擀麵杖擀開,擀成一個長方形面片,長度是黃油片寬度的2.5倍即可。

6、把黃油片鋪在擀好的面片中央。7、將一端的麵糰向中間翻折過來,蓋在黃油片上。

8、將另一端的麵糰也向中間翻折,這樣黃油片就包裹進面片裡了。把收口壓緊。

9、把面片翻面,收口向下,並旋轉90度。

10、用擀麵杖把包好黃油的面片,再次擀開成為長方形薄面片。

11、從面片的一端1/3處把面片向中間翻折。

12、另一端也從1/3處向中間翻折。這是第一次三折。

13、翻摺好的面片,放進冰箱冷藏鬆弛20分鐘。然後重新放在案板上,用擀麵杖擀開。

14、把面片再次擀成長方形的薄面片。

15、又一次三折。這是第二次三折。

16、重複第13步,把三摺好的面片再次放進冰箱冷藏鬆弛20分鐘。重新擀開成長方形薄面片。

17、再一次三折。這是第三次三折,也是最後一次三折。

18、三摺好的面片,冷藏鬆弛20分鐘,並擀開成為0.4CM厚的薄片,就可以根據需要製作各種丹麥麵包了。

1、製作丹麥麵包,麵糰不需要揉到擴展階段,所以可以不必用後油法,直接將所有材料混合成團即可。麵糰需要揉到什麼樣子,可以參考“手工揉麵步驟圖”這篇博文,揉到這篇文章里加入黃油的階段的麵糰的樣子就可以了,即步驟圖6.

2、揉好的麵糰進行基礎發酵的時候,可以如製作步驟裡寫的在室溫下進行,但更推薦將麵糰放入冰箱進行冷藏發酵6-12個小時左右,可以獲得更高品質的丹麥麵包。冷藏室溫度在4攝氏度左右為佳,判斷髮酵完成的標準是一樣的——麵糰發酵到2-2.5倍大,用手指沾麵粉插孔不回縮也不塌陷。

3、不推薦使用瑪琪琳/人造黃油來製作千層酥皮,雖然瑪琪琳沒有黃油容易融化,會使製作簡單許多,但這樣做出來的千層酥皮無論口感還是健康度都無法與用黃油製作的相提並論。在商業上批量製作的時候,因為黃油不易控制,操作困難,成本高,所以不常採用。但家庭製作,應該完全以自己動手的樂趣和吃得健康為主。

4、與千層酥皮比起來,起酥麵包的麵糰製作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麵糰擀制的時候更容易回縮,這時候,適當鬆弛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鬆弛是指將麵糰靜置一段時間,使麵糰內部的張力消失,麵糰會變得不易回縮。鬆弛建議在冷藏室進行,這樣可以使黃油不會變得太軟。如果你在擀的時候覺得非常費勁了,一定不要強制去擀,因為這會使麵糰出現分層不均勻,破皮等問題。同時也要注意了,鬆弛的次數也不易太多太頻繁,這會使製作流程變長,引起發酵過度。其中的平衡要把握好。

5、和麵的時候要注意,因為不同的麵粉吸水性不一致,配方里的水可以不一次性全部加入,而視麵糰的軟硬程度酌情增減。這款麵糰揉好以後應該相當的柔軟。麵糰一定要有充足的水分,擀起來才不會那麼容易回縮。

6、丹麥麵糰和千層酥皮不一樣,在製作過程中,丹麥麵糰是處於不斷髮酵的過程中的,所以整個製作流程一定要把握好,不要時間拖得太長,以免發酵過度。也因為這個原因,丹麥麵糰製作好以後,要立即使用,不可以長時間放置。





一隻蜜獾呀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製作丹麥為什麼要選擇片狀的油脂,而不是一整塊的油脂,因為片狀油脂是經過特殊加工,油脂的密度與可塑性比較強。

打個比喻,把片狀油脂放在壓面機上壓薄,油脂不會開裂,而整塊的油脂放在壓面機壓薄,油脂會容易開裂,做出來的產品層次不夠清晰。

做丹麥的油脂有片狀黃油和片狀酥油,使用片狀黃油口感外表酥鬆奶香味濃郁,吃起來不油膩;不過片狀黃油用來做丹麥是不太好操作的,因為油脂熔點低很容易變軟,不太好操控,但口感健康,片狀黃油的熔點在28℃左右。

接下來了解一下丹麥的製作細節,首先要注意面與油的軟硬度要相符,因為硬的麵糰與軟的麵糰,他們之間的延展性是不一樣的,硬麵團是很難擀開,油脂也是一樣,軟硬不相符很容易油麵分離,所以面與油的延展性要達到一致。

其次是壓面要薄厚均勻,也就是不可壓面的時候,一下跳太多,要一格格往下降,防止面與油薄厚不一樣,層次不均勻,在壓面時,沒有油脂的邊角也要切除,因為會影響面的一個層次感,防止有過厚的麵皮沒有油脂,壓麵糰時需要注意麵糰的延展性,如果大家壓面時,發現麵糰壓不開,很容易回縮,這個時候麵糰需要放冷藏靜置一段時間來增加麵糰的延展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