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刘备进攻东吴而不打曹魏,有没有欺软怕硬的心思?毕竟东吴比较弱?

子冬


首先回答:刘备率先伐吴,的确有欺软怕硬的嫌疑。关于这点,笔者非常的明确。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人,三国蜀汉政权的开创者,史称“汉昭烈帝”。喜欢三国历史的人,大多认为刘备仁义正统,尤其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简直将他刻画成了十全十美的封建仁君。

但是,笔者却认为,刘备的十全十美完全就是虚伪的做作,是政治斗争的需要而已。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评价道:

《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近似伪。

了解刘备的为人后,我们继续来回答提问,那就是刘备伐吴,为何会是欺软怕硬?

提起刘备伐吴,必须先提关羽失荆州,因为这是刘备伐吴的借口和直接原因。

219年,刘备率军在西线战场取得重大突破,不仅攻取了汉中,还占据了上庸三郡。在此背景下,东线战场的樊城地位就变得十分孤立,攻取襄阳和樊城的时机已经成熟。

关羽依照刘备的指令而率军北伐,主动发起了“襄樊之战”。战役的前期,关羽势如破竹,不仅围困了樊城,还实现了水淹七军的壮举,招降于禁,斩杀庞德,逼迫曹魏的曹仁和徐晃等名将都不敢应战。

为了扭转战局,曹操暗中联络孙权并许以荆州,孙权派出大将吕蒙白衣攻城,夺取了荆州之地。关羽在腹背受敌之下,只得败退麦城,途中被潘璋部下的马忠所俘虏,更被孙权下令斩首。至此,刘备安排留守荆州的东线军团全军覆没,荆州之地也宣告丢失。

当时的蜀汉政权,正是最强盛的时期,兵多将广,粮草丰富。关羽之死,为刘备向东吴开战寻找最好的借口。

221年,口口声声要消灭曹魏的刘备,却选择先行伐吴,主动挑起了“夷陵之战”

关于夷陵之战的意义,后世没有太多异议,公认其为“三大战”中的最后一场,另外两场分别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史学家皆认为:

曹公不追关羽,陆逊不再攻刘备。以智遇智,三国所以鼎立。

但是,关于夷陵之战的规模,后世却多有争议。有的认为五十万人以上,有的认为十万人以上,有的认为只有五万人左右。

笔者个人翻阅史料,发现五十万以上绝无可能。因为,蜀汉在鼎盛时期的人口也只有二百多万,以二百多万的人口凑集五十万的军队,这是一个笑谈。

事实上,蜀汉在鼎盛时期的兵力也就在十五万人左右,其中包括关羽的东线军团、魏延的西线军团,张飞的后备军团。随着关羽东线军团的全军覆末,刘备剩余的全部兵力大致在十万左右。

而且,刘备在伐吴的同时,还得提防曹操南下。所以,他能率领的军力,至多也就在五万到七万之间。

最终,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数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据《傅子》记载:

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馀人,备仅以身免。

这个败局,对于蜀汉小国来说,简直是致命的。刘备本人也在气急之下,病逝于白帝城,传位给了刘禅。

之后,迫于魏强而吴蜀弱的实际形势,诸葛亮力主吴、蜀两国重修于好,再没有发生过大战,直到“三家归晋”。


文史不假


刘备讨伐东吴是有原因的,并不是欺软怕硬!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关羽镇守荆州的时候,孙权派出使者向关羽提亲。孙权提亲的目的有两个:如果关羽同意把女儿嫁给孙权的儿子,这样孙权就可以把关羽的女儿作为人质,以后讨要荆州就可以多个谈判的筹码;另外一点,想和刘备的结盟的关系再进一步。

孙权派出的求婚使者向关羽说出此行的目的,关羽大声说:*虎女岂能嫁犬子乎*?关羽真的太猖狂了,你关羽在牛叉也是蜀国的一个大将军,而孙权是东吴的国君!你关羽这不是骂人吗?骂孙权的儿子是犬子,那孙权一家都是狗了!东吴的使者回去向孙权一说,孙权觉得自己受到了奇耻大辱,发誓有机会必报此仇。

后来,关羽攻打魏国的大将军曹仁驻守的樊城,曹仁害怕了,派人出城骑快马向曹操求援。曹操派于禁、庞德率领大军前去救援。此时正是八月雨季,是滂沱大雨下个不停,关羽的大军占领高岗处。于禁和庞德只能在樊城北十里谷低处安营扎寨,关羽命令把襄江的大堤坝挖掘开,开了闸的洪水是汹涌澎湃而下,再加上下了十多天的暴雨,马上就把于禁和庞德的大营给淹了。关羽率领大军乘势杀了过来,于禁投降,庞德是誓死不降,被关羽给杀了。曹操的几万多大军是全军覆灭。消息传来,曹操是惊恐对部下说:*关云长现在士气正盛,如果他率十万大军直取许都,如何是好*?司马懿献计说:*主公可派使者去东吴游说,对东吴陈述利害,可联合东吴共同对付关羽,这样许都之危可解*,曹操觉得有理。


孙权接到曹操的书信,看完表示同意。也写了一封回信让使者带回给曹操,然后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张诏说:*关云长,捉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操吓得想迁都避开锋芒,现在樊城危亡,才派使者来求,怕事成之后,曹操有反悔*?大都督吕蒙说:*主公,现在正好趁关羽围攻樊城的机会,我们夺回荆州*。孙权说大都督全权去办理吧,吕蒙告别孙权后,来到陆口大营,早先派出的探子报,荆州沿江上下,二十里或三十里左右,都有报警的烽火台,而且荆州城里还有关羽的几万精锐之兵。

吕蒙当时就懵了,刚才在孙权面前说下大话取荆州,现在荆州有准备,是没有机会了,于是就在家装病不见孙权。过了几天,孙权一看吕蒙没有消息,就派陆逊去看望吕蒙。到陆口营寨一看,吕蒙脸色红润,根本不像有病的样子。陆逊说:*我奉主公之命来看望你,你现在不像有病的样子*?吕蒙说:*几天前,我在主公面前说了大话,说我能夺回荆州,可是荆州防守严,我该怎么办*?陆逊说:*关羽自以为是大英雄,性格狂妄自大,大都督你就假装报病,让我代替你。我是个无名之辈,关羽肯定不拿我当回事,就会防备松歇,把荆州的防守大军调走,当那时正是我们取荆州之日*!吕蒙一听大喜,真是良策,我马上就上书主公,我报病不出,让你代替大都督之职,来迷惑关羽。

不久,东吴就传出大都督吕蒙病危的消息,陆逊代替大都督之职。陆逊刚到陆口大营上任,就给关羽写了一封信派使者送去。关羽接到信打开,信上说:*我是刚上任的东吴大都督陆逊,久闻上将军您的大名,上将军您当年斩颜良文丑,温酒斩华雄,独自一人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曹操七军,捉于禁斩庞德,曹操吓得要迁都,将军的大名威震华夏!我出初茅芦,以后望上将军多多照顾*!关羽看完是哈哈大笑,说了一句*此等鼠辈不足为虑*。第二天,就把驻守荆州的三万精锐之兵调走,去攻打樊城去了。

吕蒙和陆逊一看荆州的精锐之军都调走了,于是带领精兵三万,乘快船八十多艘。前锋的快船士兵都扮成商人,都穿白衣在船上摇撸,持武器的精兵都藏在船里。关羽在沿江烽火台的士兵们,都被东吴伪装成商船给迷惑了,都逐一的被缴械了。

后来吕蒙重奖了几十个烽火台的蜀军,让他们带路来到荆州城下。看守荆州城的士兵们一看是自己人,就打开了城门。东吴的军队从后面一齐冲入了荆州城,吕蒙战领荆州城后,传令原先在荆州城的官吏都接着干,严令东吴的军队骚扰荆州城的老百姓。

后来,南郡,公安城的守将傅士仁,糜芳都投降了东吴,因为关羽平时是经常的责辱这两个人。后来关羽被东吴的大军奇袭打败,在麦城被捉。被押送到东吴,孙权和吕蒙是苦苦相劝,关羽是誓死不降,最后被杀。

关羽被东吴孙所杀,荆州也被东吴抢了回去。刘备决定亲自率领大军讨伐东吴,先是赵云苦苦哀求不要伐吴,后是丞相诸葛亮也苦苦劝谏,都没有改变刘备伐吴的决定。不久,张飞由于酒醉鞭打管后勤的军官范疆、张达,被这二人半夜里给刺杀了,然后也投奔东吴了。刘备是把新仇旧仗都算在东吴的身上了。

公元221年,刘备兴举国75万大军讨伐东吴。一开始进行的非常的顺利,攻打下了巫县等东吴的大片领土,直至秭归县。公元222年六月,刘备被东吴的大都督陆逊打败,刘备的几十处大营都是相连的,陆逊趁着大风天,蜀军防备松歇的时候,命令士兵们杀进蜀军的大营放火。

后来,刘备战败逃到西北的马鞍山。陆逊又率大军从四面进攻,这一仗又杀死蜀军一万多人。刘备趁夜色在十多员大将的拼命保护下杀出重围,逃到白帝城(今重庆奉节东)。

刘备打了败仗,是又着急又上火,是毒火攻心,不久就死在了白帝城。夷陵之战是蜀国的元气大伤,刘备刚刚建立起来的精神大军在这次讨伐东吴的战役中几乎全军覆灭。


隐者康司马


刘备攻打东吴与“欺软怕硬”无关,而是东吴的偷袭让关羽大意失荆州被杀,需要泄“愤”口。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都记得,刘备攻打东吴时蜀汉的情况是,(东吴)吕蒙吕子明白衣渡江,导致关羽大意失荆州;急(报)兄仇张飞又遭范疆、张达杀害,并且范疆、张达杀害张飞后投了东吴,这可以说把一向以“义”闻达天下的刘备逼到了人生的“死角”。如果不为关羽、张飞报仇雪恨,刘备就会亲自撕掉自己脸上“重情重义”的面纱,就会在世人面前露出自己假“仁义”的一面,此时的刘备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出了发兵(即使是做个样子)攻打东吴,他没有第二种选择。

但是,由于攻打东吴开始之时过于顺利,乃至东吴“愿送归夫人,缚还降将,交还荆州,永结盟好,共灭曹丕,以正篡逆之罪。”都无法让刘备停止错误的脚步,而是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假戏越演越真不能回身,以至于遭到陆逊烧营七百里兵败夹江,病奔白帝城遗招托孤。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刘备想要攻打东吴之初,难道偌大一个蜀汉就没有人出来劝阻?怎么就任由刘备攻打东吴,将本来就不是很稳固的孙刘联盟弄得支离破碎,自断蜀汉后路呢?

其实,不是没有人劝阻,而是没有人劝阻得下。在关羽父子被害,刘备最初想要攻打东吴的时候,诸葛亮、赵云等一干文武大臣进行过多次劝阻,刘备攻打东吴的念头就要熄灭的当头,张飞接着遇害,而且更让刘备气愤的是杀害张飞的范疆、张达二贼又投靠了东吴,这无异于给刘备愤怒的“火”上浇油,导致刘备心头刚刚要熄灭下去的愤怒之“火”,再猛然地蹿起老高,加上刘备自己心里长久以来比谁都迫切却又耐于一直以来“举义”的面子,不可以示人的皇帝梦作怪。

最终导致刘备不得不举着自己的“义”字大旗为关羽父子及张飞报仇雪恨犯身涉险,举蜀汉全国之力攻打东吴。

因此,刘备攻打东吴不是什么“欺软怕硬”,而是东吴的白衣袭江让关羽大意失荆州父子被杀,紧接着张飞又被杀,且杀害张飞的范疆、张达二贼投靠了东吴,一系列的失弟之恨,使得刘备迫切需要一个泄“愤”口,多种原因汇集使得他需要一次出兵以彰显自己的“义”。


油茶丝语


第一点,就是关羽全军覆没的原因,刘备的兄弟关羽率领大军去攻打曹操占领的国家襄阳,关羽向襄樊发起了全力的进攻,这一场战争就是关于自己做的觉得,想对自己的大哥以表忠心,他的大哥刚成功占领汉中,但是已经孙兵折了,刚刚占领汉中军队休息,养伤,在这过程中,关羽只能自己擅作主张了。

在刘备占领汉中之后,曹操把所有的主力全部移动到东吴地区,准备与东吴开战,因此关羽进攻襄阳真是救了东吴一命,成功的分散了曹军的很大火力,东吴知道了以后,以为是刘备下的命令,但是关于接下来所做的事情让吴国很生气,关羽在攻打襄樊,因为很难攻打,导致粮草不足。

关羽就让人把吴国的粮仓里面的粮食都偷走了,这也太不把吴国的大将吕蒙放在眼里了吧,这就是上门找茬,吕蒙可不是软柿子,不是谁都能捏的,在加上他是一个实力派,这时候吴国就对他有想法了,国家和国家没有什么利用可说,刘备可以攻打任意一个国家,吴国为了自身的安全,他们必须得把荆州占领。

就在关羽攻打襄樊时,屁股后面遇到了麻烦,这不是前后夹击吗,因为荆州太大了,刘备当时占领荆州并不是完全占有,只是占领一小半,剩下的被个个国家占领,最后还是让吴国给抄了屁股,关羽被抓以后,关羽说孙策说我可以投奔你们,成为你们的一员,但是孙策很清楚的告诉他,我不傻,像你这么重情重义的人怎么可能为我所用,

最后关羽还是没能逃过一劫,吴国不能为日后留隐患直接就把关羽杀了,刘备知道后很伤心,因为他们的兄弟情比亲兄弟还亲,第二点就是因为关羽的死,荆州被吴国占领了,原本和诸葛亮商量怎么把荆州全部攻下,但是关羽的死之前的计划就都泡汤了,之前占领的一小部分荆州都没了,想要统一天下还差得太远了,所以他攻打吴国不是只因为关羽得死更是要统一天下。





野猪头假面


刘备进攻东吴是因为荆州的原因,刘备的志向是统一天下,荆州的丢失让蜀国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契机;并不存在欺软怕硬的意思。

刘备攻打曹操是得不偿失的举动

刘备在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后,和曹魏集团进入了相持的阶段,曹操福对于刘备集团做了重点防御部署。

从诸葛亮数次北伐的情况来看,此时的刘备举全国之力去攻打曹操是讨不到半点便宜的;蜀中道路艰险,部队后勤困难,即使是打下来的城池也很难守住;和曹操汉中之战的失败一样,此时征伐曹操没有太大的意义。

蜀国的实力与曹魏相差极大,益州虽是最大的州,但人口土地有限,再越过险关去攻击曹操,无异于自讨苦吃。说白了此时攻打曹操没有任何胜算,而且也不是合适的时机。

刘备举兵攻打吴国有他自己的理由

01.夺取荆州

在隆中对的时候,诸葛亮三分天下计划和统一中原的计划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荆州;不管诸葛亮给刘备设计的这个计划能不能实现统一天下不好说,但起码实现了三分天下,蜀国是按照这个计划坚决的贯彻下去的。夺取荆州、夺取益州,再待天下变,这个战略计划实现了一半;这个时候东吴武力夺取荆州,不就相当于一下子把刘备接下来的计划全部掐断了。

这样的结果刘备如何能接受,如果没有了荆州,困守益州,蜀国的出路被魏和吴堵的死死的,谈何统一天下。所以刘备必须趁着东吴在荆州立足未稳,发兵夺取荆州。

02.为关羽张飞报仇

关羽直接死于东吴之手,张飞间接死于东吴之手,东吴又接受了蜀国的叛徒,这让刘备难以放下仇恨;刘备的做法却让孙权更加恐惧,他不是以杀戮来解恨,而是对吴国的百姓秋毫无犯,每攻下一个地方都会安抚百姓,统计户籍,让这个地方成为蜀国的领地。

刘备攻打吴国既是为了夺回荆州,又为关羽张飞复仇,并不存在欺软怕硬的意思


小任浅谈史


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关云长大意失荆州,这是蜀汉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那么在荆州丢失之后,刘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阻,不仅没有北上伐魏反而东向伐吴,最终落得个夷陵惨败的下场,这一做法也为后世所诸多诟病。

后世谴责刘备伐吴战略失误的主要观点都集中在蜀吴互相攻伐彼此消耗,反而让最强大的曹魏坐收渔翁之利这一点上。但是在这里小编要特别说一句,如此简单的道理难道堂堂一代枭雄刘备会不明白吗?更兼诸葛亮等人苦劝之下早已经将厉害关系说得十分清楚,而刘备就真的被怒火冲昏了头脑不管不顾了吗?再加上,关羽死于公元220年,而刘备伐吴在222年,时隔两年他怒发冲冠?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刘备伐吴的深层次原因!

一、伐魏时机并不成熟

从诸葛亮的分析来看,曹魏此时处于一个新老交替阶段,曹操新亡而曹丕篡汉,此时正应当顺应天下的民心北出汉中讨伐曹魏,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接下来小编逐一指出这一论点站不住脚的地方:

一是曹丕敢于篡汉恰恰说明了曹魏内部力量得到了整合。曹操在位之时偏偏不敢篡位,其根本原因在于曹魏集团内部的拥汉派依旧实力强劲,而各大世家门阀对于其“不问德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多有不满。而曹丕则是通过继续沿用“九品中正制”,确保世家门阀在朝廷官职上的垄断优势,才最终放心称帝。此时的曹魏已经渡过了权力重组之后的虚弱期,且连世家门阀也已经集体抛弃汉朝,远非诸葛亮所言的“顺应民心”!

二是此时伐魏才是真正违背了刘备集团的既定战略。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谋划,蜀汉想要击败曹魏必须荆州与益州同时出兵,东吴遥想呼应,而且还需要曹魏集团内部出现极大变故。而刘备若是此事伐魏,首先结下“血海深仇”的东吴绝不会帮忙,其次攻取宛、洛的跳板荆州已经丢了,前文所述曹魏内部已经完成了整合,也就是说伐魏的所有有利因素几乎都不存在了。

综合上述两点,我们可以首先否定掉伐魏这一战略主张。

二、伐吴的内部因素

这里小编首先要说的是,刘备是个政治人物,政治人物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最首要的便是自身统治基础或者政治地位是否牢固!所以大家注意了,刘备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位置能不能坐稳,而不是能不能兴复汉室,能不能打败东吴,更不是能不能给关羽报仇!所以在伐吴这件事情上,刘备有着对自己内部统治的深刻思考:

一是刘备集团内部存在夺回荆州的诉求。在关羽丢失了荆州之后,原本刘备集团内部的“荆州系”人员顿时成了无根之萍,这些人对于收复荆州具有极强的愿望。这些人包括:马良、马谡、费祎、蒋琬、杨仪等,他们对于刘备集团的内部政策是有极大影响力的。当然诸葛亮也是荆州系,而且是首脑,但是他并不主张立即收复荆州。

二是刘备集团内部有为关羽报仇的诉求。关羽是最早跟随刘备的核心成员之一,他实际上是属于刘备集团内部的“元老系”。“元老系”包括张飞、赵云、糜竺、孙乾、简雍等人,这些人都是刘备最为信任的集团成员。现在关羽身死,以张飞为代表的一部分“元老系”成员对于向孙权复仇有着极强的愿望(赵云除外)。当然,这些人作为刘备集团最核心成员,刘备必须要给他们一个交代。

三是刘备集团有对外战争转移矛盾的需要。荆州丢失之后,刘备集团蓬勃发展之势戛然而止,这个时候其发展势头太快而压制在集团内部便开始逐渐暴露出来。简单的说,“荆州系”、“益州系”、“元老系”在对于是否收复荆州的态度上存在各种不同的意见,这就说明内部“不同的声音”很多。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刘备必须要尽可能的缓解内部的矛盾和分歧,否则蜀汉集团便有崩盘的危险。而最好的方法便是对外战争,一场取得大胜的战争!战争可以转移矛盾的中心,胜利可以压制内部不同的声音,所以蜀汉需要一场战争。而前文所述,伐魏已经不可能了,那么只能伐吴!

三、伐吴的外部原因

实际上讨伐东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简单的讲,就连蜀汉在经历了夷陵之战惨败后,不也没有亡国吗?何况江东已历三世,哪里是一拳头就能揍趴下的?所以刘备伐吴而灭吴,这里面实际上有一个随着伐吴的过程而梯次递进的目标:

一是为关羽报仇师出有名。古代出征讲求一个名正言顺,东吴背信弃义偷袭荆州致使关羽身死,蜀汉首先在道义之上便占据了政治优势。所以,此时出兵讨伐东吴无论怎么说都是合情合理的。那么刘备出兵伐吴便是一种政治上的回应,也就是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

二是趁东吴立足未稳夺回荆州战略要地。东吴占据荆州时间不长,当地门阀世家并未归附,所以此时夺回荆州也是极有希望的。而如前文所述,在当初《隆中对》当中对于蜀汉的战略规划必须要占据荆州才有希望争夺天下,所以刘备伐吴的第二个战略目标便是夺回丢失的荆州,从而重新在战略上找回失去的主动权。

三是以打促和逼迫东吴屈服。如果前一阶段战争进行得非常顺利,那么在夺回荆州之后,下一步蜀汉将进一步向东吴腹地纵深进军。首先是要将此次出兵的利益最大话,而其根本目的却是要通过战争迫使东吴屈服。这样一来,一方面蜀汉可以弥补关羽丢失荆州的损失,另一方面使整个战略格局重新回到孙刘联盟共抗曹魏的局面上来。

四是收取江南半壁。这当然是刘备伐吴的最高目标,而前提必然是各方面战斗进行得异常顺利,而整个东吴一泻千里而直接导致崩盘。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刘备当然不介意率领蜀军长驱直入,直接把江南半壁全部收入囊中。如此一来,则整个局面形成了南北对峙、划江而治的局面。当然这样的局面出现的概率极小,对于蜀汉来说无异于天上掉馅饼。

好,综上所述,我们首先否定掉了伐魏的可能性,又总体分析了刘备伐吴的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总体来看,刘备不伐魏确实有一部分原因是“欺软怕硬”!而选择伐吴,对内是平息内部派系的政治诉求,从而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对外则是制定了一系列的梯次伐吴计划,通过层层递进力求为蜀汉扳回局面。

所以,总得来说,刘备伐吴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结果,伐吴本身也的确是一项让蜀汉翻盘的可行性方案,只不过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出现了问题,夷陵一场大火几乎是彻底断送了刘备兴复汉室的可能!

好,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我是华夏问长安,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喜欢我,就关注我!


华夏问长安


刘备在成都称帝以后,立即集结全部蜀汉的力量,讨伐孙权以图夺回荆州。在演义中,更是将这个问题上升到刘备只为兄弟手足情深的份上,但是东征结果跌破眼镜,损失惨重,大败之下的刘备无颜回成都,最后病死白帝城。

关于刘备伐吴,这个问题歪史分析过,俗话说柿子捡软的捏,软处好取土。刘备并不是为了什么兄弟手足之情,不顾汉室社稷安危而东征。而是在乘曹丕篡位之机想夺回来荆州。刘备一心伐吴是有他自己的盘算的 。

首先,关羽前车之鉴让刘备心有余悸。

在关于出师襄樊、威震华夏的时候,谁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孙权背后捅刀子,来了个釜底抽薪,没费什么功夫就夺取了关羽的后方,导致关羽大军溃散,此次北伐也虎头蛇尾,由大胜到大败转眼之间。

那么,假如刘备真的率军出汉中与曹丕打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孙权有没有可能从荆州偷袭益州?根据后来桓温灭成汉的例子,从荆州出发,不需要多久就能到达成都,而刘备大军正在关中和曹丕打的热火朝天,到时候进退维谷,极有可能变成下一个关羽。

所以在曹丕篡位之后,刘备只能假借给关羽报仇的名义夺回荆州。当时的实力,曹魏最强、东吴弱于曹魏,要想做出表态,刘备只好伐吴,不然以他的多年以来的诉求就有伐魏。

其次,吕蒙之死让刘备心存侥幸

在关羽北伐时候,吕蒙率军偷袭荆州,但是没多久就病死,这一时期东吴大部分名将都已经作古,给刘备一个东吴无人的错觉,于是,忽略了自己军事能力难上台面的前提,倾巢而出,浩浩荡荡的杀向东吴。

结果东吴冒出来个不起眼的陆逊,他是孙策的女婿,刘备是孙策的妹夫,是他老婆的外甥,疏忽大意的刘备在晚辈跟前在了个大跟头,而且遭遇了他创业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挫败。自赤壁之战以后积累的精锐一朝败亡。

到此恢复汉室成了梦想。本人也在白帝城病死。

再次,刘备部下大批的荆州将士需要安抚

荆州派系人员是蜀汉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备自从官渡之战后驻扎荆州开始,吸收了大量的荆州籍人员,文臣武将、士兵等都很多投靠了刘备,后来,刘备借此力量夺取益州、汉中。

但是东吴夺取荆州之后,使得刘备帐下大批的人无法回家,在那个注重乡土的时代,无疑是一个隐忧,关羽就是因为将士无家可归而败亡的,刘备不得不防,于是只好做出权力夺回荆州的准备。

可以给部下一个定心丸,一句打回老家去就可以鼓动起士气,好像说,你们看看:我刘备也是不会放弃荆州的,即使倾家荡产也要夺回来,好让你们有家可回。

与其说伐吴是为了给关羽报仇,还不如说是给自己手下中的荆州将士出气报仇,这样更能站得住脚。

这样既可以安抚部下,避免他们溃逃还可以鼓舞士气夺回荆州,可以说一举两得。即使后面失败。

总结

在当时的情况下,刘备于情于景,都会首选夺回荆州,而不是什么兄弟情深,如果说兄弟情深,他手下的大批荆州将士才是重要的,而当时也不具备北伐的条件。

诸葛亮时期北伐是因为诸葛亮修复了和东吴的关系,他之所以修复也是怕北伐时期东吴故伎重演。

在刘备东征失败之后,大批的荆州人士也明知现在回不去老家,只能死心待在蜀汉,毕竟在蜀汉他们掌握实权,而回去荆州啥都不是,所以故土也就没有那么思念了。


歪史


欺软怕硬?哈哈哈,给你讲个故事吧!

《隆中对》都学过吧?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印象中很高大上的东西吧?要不给你翻译一下呗?

曹操拥兵百万,太强大了,我们打不赢,就算了。

孙权历经三世,根基深厚,又有天险,我们也打不赢,就算了。

荆州刘表、益州刘璋,这是俩废物点心软柿子,我们就挑他们欺负吧!占了他们地盘。

这是不是欺软怕硬?浓眉大眼的诸葛亮,居然也欺软怕硬?

这是卧龙诸葛亮,再看看凤雏庞统是怎么劝谏刘备的?

庞统笑曰:“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从权变。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汤、武之道也。若事定之后,报之以义,封为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被他人取耳。主公幸熟思焉。”玄德乃恍然曰:“金石之言,当铭肺腑。”

给你翻译下,找软柿子捏,商汤、周武王这样不世出的圣主圣主仁君,都是这么干的,你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我只是想说,找软柿子捏,这是人性,任何人都一样,


南朝居士


欢迎来看子正寻道。

导读:作为汉室后裔,重新振兴大汉王朝是刘备的毕生愿望。起初他在北方地区的群雄逐鹿中,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徐州地区在他的手中得而复失,刘备丧失了立足之地,只得前往荆州投靠刘表。赤壁之战后,在以诸葛亮为首的群臣辅佐下,占据了荆州和益州,又夺取了汉中,终于具备了与曹操和孙权掰手腕的实力。

在刘备进位汉中王以后,就发动了针对东吴的战争。本来一切进展顺利,慢慢地受到了东吴的顽强抵抗,最后在夷陵地区与东吴形成了对峙。随着陆逊的一把大火,刘备的军队损失惨重,不仅战争初期取得的战果全部丢失,而且蜀军的精锐也差不多损失殆尽。至于刘备选择进攻东吴,而不是曹魏,绝不是欺软怕硬,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就在刘备夺取汉中之后,东吴与蜀汉之间发生了巨大矛盾,以至于引发了后来的吴蜀大战。刘备进攻东吴一事,不存在所谓的欺软怕硬,而是一个难以选择的悲剧。接下来就此稍微分析一下。

一:东吴袭取了荆州,杀害了关羽,让刘备不得不与之为战。

话说关羽见到刘备在汉中打退了曹操,同时孙权也在侵扰合肥一带,便率兵北上攻取襄阳和樊城。纵使关羽带走了荆州的绝大多数兵马,也难以攻下襄阳和樊城。随着曹操指派的援军不断到来,最后形成了对峙。就在这时,东吴趁机袭取了荆州,接着还俘杀了关羽。东吴的这一举动让蜀汉元气大伤,不仅损失了一员难得的大将,更是失去了统一天下的资本。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梦想,刘备只得进攻东吴,来收回荆州。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二:出于兄弟之间的浓厚感情,不为关羽报仇说不过去。

关羽的被杀一事,让刘备陷入了困境,从感情上来说,必须要向东吴讨个说法。可眼前的局势,却不允许去攻打东吴,此时刘备心里也很矛盾。作为以仁义著称的刘皇叔,没有太多的选择,随着局势的发展,为了展示自身重情义的一面,只得下令讨伐东吴。要知道“仁义”二字,可是刘备的金字招牌,不可以丢失。就这样刘备决定攻打东吴,至于曹操对此会有怎样的反应,也顾不上了。

总之,刘备进攻东吴,绝不是欺软怕硬,而是形势所逼的无奈之举。为了统一天下的梦想,也为了兄弟情义,刘备做出了一个非常困难的决定。


子正寻道


隆中对几大错误:

一是江东已历三世。孙坚只是长沙太守,是荆州下属,根本不是江东首领。孙策完成扬州南六郡(江西浙江,连扬州州治都没搞定)的统一是在199年,200年挂掉了才孙权接位,哪来的三世?而且到207年诸葛亮出山时,江东才统一不过八年。干脆说,我老哥诸葛瑾在那,兄弟不好撕B不就完了!

二是刘表的荆州,说人家不能守。188年,长沙太守孙坚攻杀前荆州刺史,189年刘表只身携荆州刺史印入襄阳,迅速取得蔡氏黄氏蒯氏庞氏张氏文氏韩氏大族支持,一年多时间就剿灭黄巾余部和各小军阀,191年击杀孙坚。刘表主政荆州近二十年,死死地压制孙策孙权,袁术称帝根本不敢招惹刘表,多次击败曹操的张绣只能选择依附。刘表只不过是汉室宗亲也是忠臣,不愿参与诸侯混战而已,在刘表治理下的荆州,人口众多(反新野小县人口都有十多万,九郡一百多县,人口超过五百万),兵力强壮(有十五万军),人民安居乐业,是少有的平安净土。诸葛亮怂恿刘备夺取荆州,就是要将荆州这块净土化为修罗场。

三是益州。益州天府之国,沃野千里,民殷国富,府库充盈。而诸葛亮竟说:刘璋暗弱,不知恤民!请问不恤的刘璋怎么做到民殷国富的?当年(187年)汉室宗室刘焉只身入川,一年不到就掌控益州,刘焉死益州牧位置交给三子刘璋。刘璋只是诚实君子,没有什么花花肠子,也不参加争斗,为益州保存了一片乐土。诸葛亮建议刘备夺取益州,还是要将乐土化为虚无!

四是跨有荆益,两路北伐。荆州四战之地,刘表在,荆州安如泰山,一旦荆州成为战场,各方均想染指,荆州自保都难,还想出兵北伐,真是找死!益州天险,有利有弊,防守虽易,岀川亦难,大军出川只宜速胜,不宜持久。两地先天不足,何以争天下!

五是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屁话!刘备如果真是至诚君子,百姓当然欢迎,刘备汉中称王一撕掉君子面具,堕落成为彻头彻尾的反贼,老百姓才不买你的帐!刘备东征,自己主政十多年的旧地,居然没有一人迎接刘备回归,反而拼死帮孙权抵抗!诸葛亮一伐,夺取三郡,等诸葛亮兵败移三郡民去益州时,三郡仅数千民跟从(估计还是用刀逼去的)。诸葛亮想当然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